1、运动保健运动保健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
2、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完好。“五禽戏”的出现,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其他运动保健形式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了晋唐时期,主张运动的养生家多了起来,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载青牛道士封君达养性法的第一条便是“体欲常少劳,无过度”。南北朝时
3、期,梁陶弘景所辑养性延命录中说:“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还坚持走步运动,认为“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到宋代,对运动保健的养生法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如蒲虔贯著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一门,主张用导引动形体。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冷谦著修令要旨、王蔡传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现在,在我国流传极广的太极拳,据说是明代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32势。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创
4、“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作为简便易行的导引法,以供老年锻炼之用。以上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话尽管讲得有点过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是,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
5、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偿机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健全体魄、防病防老、延长寿命,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人说:“运动是健康的源泉”,这同我国清代的教育家颜习斋所说的“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中医健身的方法 传统运动养生法,形式多样,既有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又有形式多样的民间自成风格的健身法,真是丰富多彩,下面主要介绍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健身术。五禽戏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戏,即游戏、戏耍之意。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五禽戏的练法有两种:
6、一种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用意念想着它们的活动,自然地引出动作来,只要动作的前后次序有个组合就可以了,每次锻炼的动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样。另一种是参阅现有五禽戏的书籍,学习整套动作。(1)熊形。右膝弯曲,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上抬。左膝弯曲,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上抬。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中寓于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本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活关节等功效。(2)虎形。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脚向左跨步,右手向左上方划弧横于前额,呈虎爪形,掌心向下,距额一拳,左手横于后腰,掌心向上,距腰一拳,身向左扭动,
7、眼看右足跟,同时抬头,强视片刻,形似寻食。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本动作作用于华佗挟背穴和督脉,用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脊柱炎和高血压等病。(3)鹿形。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起步踢出,上体前倾,脚掌距地一拳,右腿微屈,成剪子步;右臂前伸,腕部弯曲,手呈鹿蹄形,指尖下垂与头平;左臂于后,距腰一拳,指尖向上,眼为斜视。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怡然之态。本动作可强腰肾,活跃骨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并锻炼腿力。(4)猿形。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迈出,足跟抬起,脚尖点地,右腿微屈提步;左臂紧贴乳下方,指尖下垂成猿爪形;右臂弯曲上抬,右手从右
8、脑后绕于前额,拇指中指并拢,眼为动视。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本动作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壮肾腰。(5)鸟戏第一左动: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左脚向前迈进一步,有脚随之跟进半步,右脚尖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两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本戏又称鹤戏,即模仿鹤的形象,动作轻翔舒展,可调达气血,疏通经络,活动筋骨关节。五禽戏要领:一是要像导引术一样,先有意念活动锻炼,再配
9、合呼吸和肢体活动,三者融为一体;二是练五禽戏必须像形取义,如学虎的爪、扑、旋转等动作,学鹿的触、走、盘坐等动作,学熊的推、攀、摇晃行走等动作,学猿的跃、采、转、闪、进退等动作,学鸟的飞、落、伸展等动作。经常练五禽戏的人,都会感到精神爽快,食欲增进,手脚灵活,步履矫健,说明五禽戏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此外,五禽戏对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也有预防和及防止复发的功效。尤其是对中风后遗症,时常选择五禽戏锻炼,能改善病人的异常步态和行走姿式,防止肌肉萎缩,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对其他症状的改善也有帮助。每日可锻炼四五次,每次10分钟。此外,在练习五禽戏时,应选择空气新鲜,草
10、木繁茂的场所。八段锦锦字从金,形容贵重;帛是古代颜色鲜美之物。因为这种功法可以强身益寿,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称为“锦”。八段锦就是古人创编的八节不同动作组成的一套医疗、康复体操。八段锦在我国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一般认为是南宋初年无名氏创编。由于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创新,又演变出许多种类,如岳飞八段锦、十二段锦、自摩八段锦、床功八段锦、坐势八段锦等等,各有特长。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1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下面简介其动作要点:(1)双手托天理三焦。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动作:两臂慢慢自左右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如翻掌,掌心向上,两足跟提起,离地一寸;两肘用力挺直,两掌用力上托,两足跟再尽量上提,维持这种姿势片刻;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左右两侧慢慢降下,两足跟仍提起;两足跟轻轻落地,还原到预备姿势。(2)左右开弓似射雕。预备姿势:立正,两脚脚尖并拢。动作:左脚向左踏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骑马势,上身挺直,两臂于胸前十字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手指张开,头向左转,眼看右手;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
12、字撑开,左手慢慢向左推出,左臂伸直,同时右手握拳,屈臂用力向右平拉,作拉弓状,肘尖向侧挺,两眼注视左手食指;左拳五指张开,从左侧收回到胸前,同时右拳五指张开,从右侧收回到胸前,两臂十字交叉,左臂在外,右臂在内,头向右转,眼看右手,恢复到立正姿势。(3)调理脾胃举单手。站直,双臂屈于胸前,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先举左手翻掌上托,而右手翻掌向下压,上托下压吸气而还原时则呼气。左右上下换作8次。(4)五劳七伤往后瞧。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成直立姿势;再慢慢向左转,眼看后方,复原。(5)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腿开立,比肩略宽,屈膝成马步,双手扶膝上,虎口对着身体,上体正直;
13、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左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右摆,再复原成预备姿势;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臂向左摆,复原成预备姿势。(6)两手攀足固肾腰。两足平行并立与肩宽,双臂平屈于上腹部,掌心向上。然后向前弯腰,翻掌下按,掌心向下,手指翘起,逐渐以掌触及腰背,前俯呼气,还原吸气。(7)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开立,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用力击出,臂随而伸直,同时左拳用力紧握,左肘向后挺,两眼睁大,向前虎视。(8)背后七颠百病消。两腿并拢,立正站好。两足跟提起,前脚掌支撑身体,依然保持直立姿势,头用力上顶。足跟着地,复原为立正姿势。练八段锦可根据自
14、己的体力条件,选用坐位或站位。八节动作近似现代徒手体操,易学易练。做动作时也要结合意念活动,想着动作的要求而自然引出动作来,并注意配合呼吸。八段锦除有强身益寿作用外,对于头痛、眩晕、肩周炎、腰腿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诸症也有防治功效。另有一种坐式的“八段锦”,为明代冷谦所编,具体内容是: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其具体做法,详见中医健身学。易筋经易,改变的意思;筋,泛指肌肉,筋骨;经,为方法。所以,易筋经是一种改变肌肉、筋骨质量的特殊锻炼方法。它除练肌内
15、、筋骨外,同时也练气和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在练功时要注意松静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不要紧张、僵硬。下面介绍一套易筋经的锻炼方法:(1)两手当胸。本节为起势,两腿开立,两脚距离同肩宽,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凝视前方,全神贯注。在基本做到调身、调心、调息后,两臂缓缓抬起至前平举位,掌心向下,手臂保持伸直;再翻掌,掌心向内,两肘内屈,使手缓缓向胸前收拢,停于胸前约一拳处,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胸,作拱手状。(2)两臂横担。接上节姿势,以足趾抓地,同时两手翻掌,掌心向下,足跟微微提,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左右分开,两臂成侧平举,掌心向下。(3)两手托天
16、。接上一姿势,两手从左右两方缓缓上举,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朝里,作托天状,同时两脚跟再稍抬起,足尖着地,牙关咬紧,舌抵上腭,呼吸细长,意识集中在两手,然后两手握拳,两臂顺原来路线缓缓用力降下至侧平举位,同时脚跟放下。(4)摘星换斗。两脚开立,两臂侧平举,右手缓缓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右上方望右手掌心,左手同时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坚持片刻,作35次呼吸;再左手上举伸直,覆掌,五指并紧,指尖向内,抬头向左上方望左手掌心,右手同时用力放下,并反手以手背贴于腰部,在此姿势下作35次呼吸。(5)倒拉九牛尾。接上一姿势,右手从腰部撤回,并顺势向前方翻腕展臂,至手与肩
17、平、肘微弯屈,五指撮拢如梅花状,握空拳,指尖向里,同时右腿跨前弯曲,左腿伸直,成弓箭步,左手也同时放下,顺势向左后方伸出,五指撮拢,握空拳,拳心向上;然后吸气,意念集中在右手,右手作向后倒拉牛尾状;再呼气,意念集中在左手,左手作向前顺势牵牛状,换左弓右箭步,左手反抄向左前方,右手收回伸向右后方;吸气,意念集中在左手;呼气,意念集中在右手。(6)出掌展臂。接上节姿势,右脚踏前与左脚并拢,两手收回放在胸前成以下预备姿势:立正,两臂胸旁屈肘、手指张开,掌心向外。首先两手成“排山掌”(掌指直立与腕成90度角,掌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劲力逐渐加大,至时臂充分伸直为止,同时全身挺直,两眼睁大向前凝视;然
18、后两掌缓缓收回,贴拢于左右两侧胸肋部。(7)拔马刀。立正,两臂前平举,手成排山掌。首先右手上提至后脑,用掌心贴枕部抱头,手指轻轻压拉左耳,右腋张开,同时头向左转,左手则收回反手以手背贴于两肩胛间;吸气,同时用右手手指压拉左耳,头及右肘稍紧张,意念集中在右肘;呼气,放松;再右手放下,反手提起以手背贴在两肩肿间,同时左手收回提至后脑,用掌心贴枕部抱头,手指轻轻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头向右转;吸气,同时用左手手指压拉右耳、头及左时稍紧张,意念集中在左肘;呼气,放松。(8)三盘落地。左脚向左跨出一步,两手收回,左右分开,即成以下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两脚距离比肩宽,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首先两腿呈半蹲式,
19、腰背与头部保持正直,两手屈时翻掌向上,下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两腿再慢慢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9)左右伸拳。左手握拳,置于腰间,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圆,手划至前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10)猛虎扑食。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屈膝成右弓步,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眼看前下方;吸气,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然后呼气,同时屈肘,胸部下落。随呼吸,两臂屈伸,上体起伏,作扑食状。(11)躬身。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手用力合抱头后部,手
20、指敲小脑后部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起;呼气时俯身弯腰,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12)掉尾。两手提起,两掌向正前方推出,至两臂伸直为止,掌心向外;两手十字交叉,掌心向下,收回至胸前,两手分开;两掌向下推压,腰随掌向前弯曲,两腿保持挺直。两掌尽量下推,头稍抬起,两眼睁大,向前凝视;伸腰起立,两手同时上提、分别向左右屈伸手臂7次,两足顿地7次,结束全套练习。在练习易筋经时,要轻松乐观,心情舒畅。在练功前10分钟,要停止较剧烈活动,诱导思想入静;练功地宜安静,空气新鲜,衣着要松适,不能紧腰、束胸,不穿高跟鞋;在过饱、过饥时,均不可练功,练功前须排解大小便。本功法适用于年老体弱者锻炼,对于
21、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血管病、关节炎等病亦有一定治疗作用。六字诀所谓六字诀是指在呼气时发出“嘘、呵、呼、丝、吹、唏”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来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六字诀是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的,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练六字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阶段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睁眼练,其他字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预备功:头顶如悬,双目凝神,舌舐
22、上鄂,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双脚分开,周身放松,大脑入静,顺其自然,切忌用力。(1)念“嘘”字治肝病。本功法对肝郁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练功时,两手相叠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相反;两瞳着力,足大拇指稍用力,提肛缩肾。当念“嘘”字时,上下唇微合,舌向前伸而内抽,牙齿横着用力。呼吸勿令耳闻。当用口向外喷气时,横膈膜上升,小腹后收,逼出脏腑之浊气,大凡与肝经有关之脏器,其陈腐之气全部呼出;轻闭口唇,用鼻吸入新鲜空气。吸气尽后,稍事休息,再念嘘字,并连作六次。(2)念“呵”字治心病。本功法对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有一定
23、疗效。练功时,加添两臂动作,这是因心经与心包经之脉都由胸走手。念“呵”字时,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人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应注意念“呵”字之口型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亦要连作六次。(3)念“呼”字治脾病。本功法对脾虚下陷及脾虚所致消化不良有效。练“呼”字功时,撮口如管状,唇圆如筒,舌放平,向上微卷,用力前伸。此口型动作,可牵引冲脉上行之气喷出口外,而洋溢之微波则侵入心经,并顺手势达于小指之少冲穴。循十二经之常轨气血充满周身。需注意的是,当念“呼”字时,手势未动之先,足大趾稍用力,则脉气由腿内侧入腹里,循脾人心,进而到小指尖
24、端。右手高举,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按的同时呼气;再换左手高举、手心向上,右手心下按。呼气尽则闭口用鼻吸气,吸气尽稍休息作一个自然的短呼吸,再念“呼”字,共连续六次。(4)念“丝”字治肺病。本功法对于肺病咳嗽、喘息等症有一定疗效。练“丝”字功时,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相对,舌尖微出,由齿缝向外发音。意念由足大趾之尖端领气上升,两臂循肺经之道路由中焦健起,向左右展开,沿肺的经脉直达拇指端的少商穴内。当呼气尽时,即闭口用鼻吸气。休息一会,自然呼吸一次,再念“丝”字,连续六次。(5)念“吹”字治肾病。本功法补肾,对肾虚、早泄、滑精等症有效。练“吹” 字功时,舌向里,微上翘,气由两边出。足跟着力,足心之涌
25、泉穴,随上行之脉气提起,两足如行泥泞中,则肾经之脉气随念“吹”字之呼气上升,并入心包经。同时两臂撑圆如抱重物,躯干下蹲,并虚抱两膝。呼气尽,吸气之时,横膈膜下降,小腹鼓起,如上述四个字吸气时之动作,连续作六次。(6)念“唏”字理三焦之气。本功法对由于三焦气机失调所致耳鸣、耳聋、腋下肿痛、齿痛、喉痹症有效。练“唏”字功时,两唇微启,稍向里扣,上下唇相对不闭合。舌平伸而微有缩意,舌尖向下,用力向外呼气。两手心向上经由膻中向上托,过头顶,一边托一边呼气后,再由面前顺势下降至丹田。当念“唏”字之时,四肢稍用力,少阳之气随呼气而上升,与冲脉并而悬通上下,则三焦之气获理,脏腑之气血通调。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
26、宝贵的民族遗产,它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搏、周敦颐的“太极图”,此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
27、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 ;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
28、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中医学认为,时
29、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也正因为太极拳有上述众多的养生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
30、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打太极拳的要领: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
31、,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从目前掌握的史料分析,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王廷于明末清初创造,其拳法深受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的影响,而戚式的拳经三十二势是依据明代十六家著名拳法综合编造的。可见,太极拳是吸收了民间拳法,由戚继光集其大成。陈王廷推陈出新而创造的。后经改编又派生出杨氏、孙氏、吴氏、武氏等各式太极拳。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杨氏太极拳整理编创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动作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普及和掌握。下作简要介绍:(1)起势。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精神集中,呼吸调匀;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开立步,与肩同宽;两臂慢慢向前抬起与肩平,掌心向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