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350.43KB ,
资源ID:251350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350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化学学习指导.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化学学习指导.docx

1、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生物化学学习指导蛋白质化学 1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多少种?根据其R基团的极性如何分类? 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根据这20种氨基酸侧链R基团的极性可将它们分为四大类:(1)具有非极性或疏水的R基团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极性R基团氨基酸小。(2)具有极性但不带电荷的R基团的氨基酸。它们比非极性氨基酸易溶于水,所含的R基团中的不解离的极性基能与水形成氢键。 (3)R基团带负电荷的氨基酸。这是一类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这两种氨基酸都含有第二个羧基,在pH值7.0时具有净负电荷。 (4)R基团带正电荷的氨基酸。这是一类碱性氨基酸,包括赖氨酸、精氨酸

2、和组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在pH值7.0时带净正电荷。其中赖氨酸R基团带有正电荷的氨基;精氨酸带有正电荷的胍基;组氨酸带有弱碱性的咪唑基。 2何谓氨基酸的等电点(pI),它是怎样计算的? 氨基酸分子是两性电解质,氨基酸在溶液中的带电状况随溶液的pH值变化而变化。实验证明,氨基酸在水溶液或晶体状态时都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的。 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在一定酸碱条件下,可以发生解离,而表现出不同的带电形式。当加入酸时,COO可以接受质子,氨基酸带净正电荷。当加入碱时,NH3释放质子,氨基酸带净负电荷。在某一特定pH的溶液中,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它既

3、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以pI表示。氨基酸的pI值相当于该氨基酸的两性离子状态两侧的基团pK值之和的一半。对于含有三个可解离基团的氨基酸,可通过依次写出其从酸性至碱性的解离方程,找到两性离子两侧pK值,然后取两性离子两侧基团的pK平均值,即可得其pI值。3什么是肽单位?肽单位有什么特点? 多肽链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彼此连接而成的,多肽链主链骨架的重复单位,即CCONHC称为肽单位,多肽链实际上是由许多肽单位通过碳原子互相连接而成的。 肽单位的结构特点: (1)肽键中的CN键的键长为0.132nm,比大多数其他化合物的CN单键(0.149nm)短,

4、比CN双键(0.127nm)长,因此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2)肽单位是刚性平面结构,即肽单位的6个原子包括肽键的4个原子和与之相连的两个-碳原子,都位于同一个刚性的平面上,因此又称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3)绝大多数肽单位中,CO与NH或两个-碳原子为反式构型,因为反式构型比顺式构型稳定。 (4)肽单位平面结构有一定的键长和键角。 4什么是构型和构象? 构型是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予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任何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相连的四个不同原子和基团,只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即两种构型:D-和L-型。改变构型应有共价键的断裂。构象是指通过单键旋转使分子中的

5、原子或基团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这种构象的改变不涉及共价键的破裂。 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的盘绕和折叠方式。天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1)-螺旋:-螺旋结构是Pauling和Corey在1951年提出来的。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中均存在-螺旋结构,它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二级结构类型。-螺旋结构的特点是: 肽链主链像螺旋状盘曲,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沿中心轴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沿中心轴旋转100,沿轴上升0.15nm,螺旋的直径约为0.5

6、nm。 -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外侧。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链内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中心轴平行。从N-末端出发,氢键是由每个氨基酸残基的CO与前面第4个氨基酸的N-H之间形成的。-螺旋的稳定靠氢键维持。 -螺旋有左手螺旋和右手螺旋两种,但天然蛋白质的-螺旋,绝大多数都是右手螺旋,右手螺旋比左手螺旋稳定。 (2)-折叠结构:这种结构也是在1951年由Pauling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是蛋白质中第二种最常见的二级结构,-折叠是由几乎伸展的多肽链侧向聚集在一起,相邻肽链的主链之间靠氢键连结而形成的锯齿状片层结构。-折叠结构的特点是:肽链按层排列,主链呈锯齿状。相邻肽链主链上的NH和CO之间形成氢键,

7、-折叠靠氢键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相邻肽链走向可以平行,也可以反平行。肽链的N端在同侧为平行式,在不同侧为反平行式,从能量角度考虑,反平行式更为稳定。 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R侧链交替分布在片层的上下。 在纤维状蛋白质中,-折叠可以在不同肽链之间形成,而球状蛋白质中的-折叠既可以在不同肽链之间形成,也可以在同一肽链的不同肽段之间形成。 (3)-转角:是在球状蛋白质中存在的一种二级结构。-转角是由多肽链上4个连续的氦基酸残基组成,主链骨架以180回折,其中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CO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的NH之间形成氢键,是一种不很稳定的环形结构。由于-转角结构,可使多肽链走向发生改变,目前发现的-转角多数

8、都处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在这里改变多肽链的方向阻力比较小。(4)无规则卷曲:是球状蛋白分子中存在的一种没有确定规律的盘曲。无规则卷曲有利于多肽链形成灵活的、具有特异生物学活性的球状构象。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各有何特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紧密地借各种次级键维持的球状分子构象。其特点是:(1)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球蛋白,整个分子排列紧密,内部有时只能容纳几十个水分子或者空腔更小。 (2)亲水性氨基酸侧链多分布在球蛋白分子的表面,从而使球蛋白分子可溶于水。 (3)疏水性氨基酸侧链多埋藏在分子内部,形成疏水核心

9、。 (4)维持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离子键、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和二硫键等。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次级键彼此缔合形成的聚集体。其中每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亚基般只有一条多肽链,但有的亚基由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这样的亚基中的链间以二硫键相连。 由少数亚基聚合而成的蛋白质称为寡聚蛋白,有几十个甚至上千个亚基聚合而成的蛋白质称为多聚蛋白,无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如溶菌酶、肌红蛋白等称为单体蛋白。维持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作用力与维持三级结构的力是相同的。四级结构的形成使蛋白质结构更加复杂,以便执行更为复杂的功能。 7稳定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有哪些? 蛋白质肽链之所以能

10、维持其特定的构象,主要依赖于其分子主链和侧链上许多极性、非极性基团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1)氢键:氢键是由一个极性很强的X-H基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强的原子Y(如O、N、F等)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吸引力,本质上仍属于弱的静电吸引作用。在蛋白质多肽链之间或链内均能形成氢键。氢键对于维持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2)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的侧链基团,如羧基、氨基、胍基、咪唑基等,均可形成离子键。 (3)疏水键: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疏水性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的作用。主要存在

11、于蛋白质分子的内部,对蛋白质构象的形成和稳定均起着主要作用。 (4)范德华力:一般指范德华引力,狭义的范德华力是指在非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基闭的瞬时偶极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范德华力是很弱的力,但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于它的数量较大,且具有加和性,所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力。氢键、离子键、疏水键和范德华力都属于非共价键,统称为次级键。此外,蛋白质分子中还常含有二硫键,它是共价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8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各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这些功能是与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结构密切相关的。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的变异与分子病:分子病是指某种蛋白质分

12、子级结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与正常有所不同的遗传病。如镰刀状细胞贫血病就是一种分子病。病人的血红蛋白分子与正常人相比,在574个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酸是不同的,即链的第六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由于谷氨酸的侧链是带负电荷的羧基,缬氨酸的侧链是不带电荷的疏水基,因此这种改变显著降低了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容易聚集成纤维状,导致红细胞收缩变形成镰刀状,输氧能力下降,细胞脆弱易溶血而引起贫血。 同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差异与生物进化:同源蛋白质是指在不同生物体中行使相同功能或相似功能的蛋白质,如真核生物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比较各种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一缎结构,发现亲缘关系越近

13、的,其结构越相似。根据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在一级结构上差异的程度,就可以判定这些生物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从而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2)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变构现象:有些蛋白质在表现其生物功能时,构象必须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血红蛋白未与O2结合时处于紧密型状态,与氧的亲和力很低。 一旦O2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亚基结合,即引起该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并相继传达到其余三个亚基使所有亚基血红素铁原子的位置都变得适宜与O2结合,因此血红蛋白与O2结合的速度大大加快。可见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构象的变化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9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有哪些?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14、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质点的范围,是一种亲水胶体,与一般的胶体系统一样具有布朗运动、丁道尔现象、不透过半透膜、具有吸附能力等性质。稳定蛋白质胶体系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蛋白质分子表面有许多极性基团,如-NH3、-COO、-OH、-SH等,能与水分子起水化作用,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膜。水膜的存在使蛋白质颗粒互相隔开,不会相互碰撞凝集而沉淀。另一因素是因为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可解离基团,在非等电点状态时,都带有同性电荷,同性电荷互相排斥,使蛋白质颗粒不致聚集而产生沉淀。 10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的因素有哪些? 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改变,破坏了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

15、,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沉淀蛋白质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等电点沉淀: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在酸性环境中蛋白质各碱性基团能接受H而使蛋白质带正电荷,在碱性环境中其酸性基团能释放H,与环境中的OH结合成水,使蛋白质带负电荷。当溶液达到某一pH值时,蛋白质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正极也不向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改变蛋白质溶液的pH值达到蛋白质的pI,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为零,蛋白质分子之间失去静电斥力,相互凝集而沉淀。 (2)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分子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16、。盐析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当除去盐后又可溶解。 (3)有机溶剂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极性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等),使蛋白质分子脱去水化层和降低介电常数而增加带电质点的相互作用,从而聚集沉淀。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不仅引起蛋白质沉淀,而且伴随着变性。若在低温下,边加边搅,变性将减轻。 (4)重金属盐沉淀法:当溶液pHpI时,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易与重金属离子(Hg2+、Pb2、Cu2+、Ag+)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误服重金属的病人可口服牛奶、豆浆、蛋清等蛋白质进行解救,就是因为它能和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盐,然后再服用催吐剂排除体外。 (5)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物质沉淀法:生

17、物碱试剂是指能引起生物碱沉淀的一类试剂,如苹果酸、苦味酸(2,4,6-三硝基酚)、钨酸、KI等,某些酸类是指三氯乙酸、磺基水杨酸等。当pHpI时,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易与生物碱试剂和酸类的酸根负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不溶性盐而沉淀。(6)加热变性沉淀法: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会因加热变性而凝固,少量盐类促进凝固,当蛋白质处于pI时,凝固更加迅速。加热变性引起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热变性使蛋白质天然构象解体,疏水基团外露,因而破坏了水化层,若处于等电点又破坏了带电状态。我国很早创造的将大豆蛋白的浓溶液加热,井点入少量盐卤(含MeCl2)的制豆腐方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1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蛋白质有

18、何特点? 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紫外线照射和表面张力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尿素、胍、有机溶剂等的影响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不对称性增加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质。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被破坏,引起天然构象解体。变性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蛋白质变性后许多性质发生了改变: (1)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是指蛋白质具有的酶、激素、毒素、抗原与抗体等活性,以及其他特殊性质如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等,这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 (2)一些侧链基团暴露:蛋白质变性时,原来在分子内部包藏而不易与化学

19、试剂起反应的侧链基团,由于结构的伸展松散而暴露出来。 (3)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蛋白质变性后,疏水基外露,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分子形状也发生改变,球状蛋白分子伸展,不对称性加大,表现为粘度增加、旋光性、紫外吸收光谱等改变、扩散系数降低。(4)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伸展松散,易被蛋白水解酶分解。这就是熟食易于消化的道理。 12简述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催化作用:蛋白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有机体生物代谢的催化剂,酶催化生物体的代谢反应。酶是蛋白质中最大的一类。 (2)结构成分:蛋白质另一个主要的生物学

20、功能是作为有机体的结构成分,构建和维持生物体的结构,这类蛋白称为结构蛋白。如高等动物的胶原蛋白参与结缔组织和骨骼的形成,作为身体的支架;头发、指甲和皮肤中的不溶性角蛋白,形成体表的保护层;弹性蛋白参与血管壁和韧带的构造,起支持和润滑的作用。结构蛋白一般是不溶性纤维状蛋白。 (3)运载功能:某些蛋白质具有运载功能,携带各种小分子物质、离子等从一处到另一处。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将氧气从肺运输到组织,供生物氧化之用,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运输到肺,以便排出体外。 (4)收缩或运动:人和动物的运动,靠肌肉的收缩来实现,参与肌肉收缩的主要成分是肌球和肌动蛋白,没有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就没有

21、人和动物的运动。 (5)调节功能:许多蛋白质有调节其他蛋白质执行其生理功能的能力,这些蛋白称为调节蛋白。调节蛋白主要包括:激素,如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是动物胰脏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较小的激素蛋白,主要功能是参与血糖的代谢调节,能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其含量不足,会导致糖尿病。另类调节蛋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它们激活或抑制遗传信息转录为RNA。如大肠杆菌的CAP和阻遏蛋白等。受体蛋白也是一类调节蛋白,许多受体蛋白起接受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6)贮藏功能:有些蛋白质有贮藏氨基酸的作用,用作有机体及其胚胎或幼体生长发育的氮源。如蛋类中的卵清蛋白,小麦种子中的醇溶蛋白等。(7)防御功能

22、:有些蛋白质具有主动的防护功能,以抵抗外界不利因素对生物体的干扰。如脊椎动物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抗体),能中和外来有害物质(抗原)。南极水域中某些鱼类血液中含有抗冻蛋白,保护血液不被冻疑。蛇毒和蜂毒的溶血蛋白和神经毒蛋白以及一些植物毒蛋白(蓖麻蛋白)等少量可引起高等动物产生强烈毒性反应。 13简述几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法、双缩脲法、福林-酚试剂法、紫外吸收法。 (1)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法:考马斯亮兰G-250在酸性溶液中为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在595nm处有最大的光吸收,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可比色测定

23、。测定范围为0.01-1.0 mg/ml。 (2)双缩脲法:蛋白质含有多个肽键,因此有双缩脲反应,即Cu2+与蛋白质的肽键络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处有最大的光吸收,可以比色测定,其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测定范围为0.5-10 mg/ml。 (3)福林-酚试剂:第一步是双缩脲反应,反应生成的络合物以及酪氨酸、色氨酸残基还原磷钼酸-磷钨酸试剂(即福林-酚试剂),得到深蓝色产物,可在750nm比色测定,范围为0.03-0.3mgml,或用500 nm比色测定,范围为0.05-0.5mgm1。 (4)紫外吸收法:大多数蛋白质在275-280nm处有一特征的最大光吸收,这是因为蛋

24、白质中的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的缘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280 nm的光吸收值(A280nm)与其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作定量测定。测定范围为0.1-1.0mg/ml。核酸化学1什么是核酸?它的组成及分类如何? 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由数量巨大的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核酸可分为两大类: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这主要是根据它们结构中所含的戊糖的不同来分的。除戊糖不同外,这两类核酸的碱基也有差别。它们的具体组成是:DNA由A、T、C、G四种碱基及磷酸、-D-2-脱氧核糖组成;RNA由A、U、C、G四种碱基及磷

25、酸、-D-核糖组成。 RNA主要有三类: (1)核糖体RNA(rRNA),约占总RNA的80 ,它是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在原核生物中,rRNA有三种,即5SrRNA、16S rRNA、23SrRNA;在真核生物中,rRNA有四种,即5SrRNA、5.8SrRNA、18SrRNA、28SrRNA。 (2)转移RNA(tRNA),约占总RNA的15,分子量较小,般只有7090bp。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细胞内tRNA种类很多,据估计有60120种: (3)信使RNA(mRNA),约占总RNA的3,代谢活跃,寿命较短。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DNA的分子量大小不一

26、。根据DNA分子结构,可将DNA分为双链DNA和单链DNA;根据DNA的分子形状,DNA分子可分为线型DNA和环型DNA。2为什么可以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 核酸分子上含有嘌吟碱基和嘧啶碱基,嘌呤环和嘧啶环具有共轭双键,它能强烈吸收250-290nm波长的紫外光,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利用核酸这一特性,可以测定溶液中核酸的浓度。先测定260nm和280nm的吸光值,然后计算OD260/OD280的比值,DNA的比值为18,RNA的比值为20,说明提取的DNA或RNA质量较好:分光光度法的换算公式如下:1OD260双链DNA 50g/ml1OD260单链DNA=37g/ml1OD260

27、单链RNA=40g/ml3DNA与RNA的区别?(1)组成:组成DNA的四种碱基是A、T、C、G,核糖是-D-2-脱氧核糖;组成RNA的四种碱基是A、U、C、G,核糖是-D-核糖。 (2)结构:DNA多是双链(也有单链),其结构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典型的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组成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通过碱基互补配对(AT、GC)形成双螺旋,有AT、GC的定量关系。DNA分子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还可以形成超螺旋等更高级的结构。 RNA分子是单链的,其结构单位为核糖核苷酸。RNA的二级结构是典型的平衡可逆结构,即其单链在空间自身卷曲接触的过程中,能通过A-U、G-C配对的链段形成部分小双螺

28、旋区,不能配对的非螺旋区呈不规则的单链形式存在,RNA分子中AU、GC。RNA主要有三种,tRNA分子有典型的倒“L”型三级结构,其他知之甚少。 (3)数量和长度:DNA分子较长,但数量较少;RNA分子一般比较短,但RNA数量很多。 (4)稳定性:DNA比RNA要稳定。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有哪些?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的要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多核苷酸链构成的,一条链的5末端与另一条链的3末端相对。两条链的糖-磷酸主链都是右手螺旋,有一共同的螺旋轴,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2)两条链上的碱基均在主链内侧,

29、一条链上的A一定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3)成对碱基大致处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与螺旋轴基本垂直。相邻碱基对平面间的距离为0.34nm,双螺旋每旋转一周有10对碱基,螺旋直径为2nm。 大多数天然DNA属双链结构DNA,某些病毒如174和M13的DNA是单链分子DNA。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有哪些?DNA双螺旋结构是很稳定的,维持这种稳定的结构存在以下三种力: (1)碱基堆积力:这是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作用力。DNA分子的碱基都是由芳香环构成的,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质。碱基的有规律的堆积,使碱基之间发生缔合形成了碱基堆积力,这种力是由芳香族碱基的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30、的。由于碱基层层堆积,在DNA分子内部形成了一个疏水核心区,也有助于氢键的形成。 (2)氢键:在DNA分子中,两条走向相反的互补链可以形成大量的氢键,G-C之间三对氢键,A-T之间两对氢键。氢键的强度虽比共价键弱,但比范德华力大,由于氢键多,所以氢键也是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重要作用力。(3)离子键:使DNA分子稳定的第三种力是磷酸残基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在生理pH条件下DNA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吸引着各种阳离子,形成离子键,消除了自身各个部位之间因负电荷而产生的斥力,增加了DNA分子的稳定性。6tRNA分子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不同的tRNA分子所含核苷酸的数目有所不

31、同,一般在70-90bp,但各种tRNA(个别除外)均具有类似的二、三级结构,其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主要特点有: (1)tRNA分子一般由4臂4环组成。 (2)3端有共同的CCAOH结构,该羟基可与该RNA所携带的氨基酸形成共价键。 (3)反密码环上有反密码子(一般位于第34、35、36碱基,能与mRNA相互作用,其中反密码子的5端碱基与密码子的3端配对时具有一定的摇摆性。 (4)tRNA分子上含有数目不等的修饰碱基。7什么是Tm值,Tm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加热DNA的稀盐溶液,达到一定温度后,260nm的吸光值骤然增加,表明两链开始分开,吸光度增加约40后,变化趋于平坦,说明两链已完全分开。这表明DNA变性是个骤变过程,类似结晶的溶解。因此,将260nm波长下吸光值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称DNA的溶解温度(Tm)。 影响Tm值的因素: (1)G-C对含量:G-C对含3对氢键,AT对含2对氢键,故G-C对相对含量愈高,Tm亦高,经验公式为:(G+C)(Tm69.3)x2.44。(2)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Tm较低。(3)溶液的pH值:高pH下碱基广泛去质子而丧失形成氢键的能力,大于113时,DNA完全变性。pH值低于5O,DNA易脱嘌呤。(4)变性剂:甲酰胺、尿素、甲醛等可破坏氢键,妨碍碱基堆积,使Tm下降。8什么是DN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