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94KB ,
资源ID:251329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32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略论中国汉地佛塔的价值与定义.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略论中国汉地佛塔的价值与定义.docx

1、略论中国汉地佛塔的价值与定义略论中国汉地佛塔的价值与定义以陕西关中隋唐佛塔为例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内部专项课题04XZJ004“陕西佛教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王亚荣内容提要: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佛塔的建造也出现了高潮。塔本来是佛教专有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塔”吸收了不少中国文化的因素,也被中国其它建筑文化所借鉴。本文以陕西现存的隋唐佛塔为例,概述佛塔定义、隋唐佛塔的建造以及陕西现存佛塔的状况。认为,尽管塔传来中国后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信仰性的价值指向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塔的名称、年代和体量等问题上应该有比较统一的看法。塔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建筑

2、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其形式也有多重社会功能。判断佛塔的文化价值,应该兼顾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关键词:佛塔隋唐关中中国传统建筑作者王亚荣,1950年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两晋南北朝的酝酿,在隋唐时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佛塔的建造也出现了高潮。塔本来是佛教专有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塔”吸收了不少中国文化的因素,同时也被中国其它建筑文化所借鉴。塔传来中国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各界对塔文化的研究和表述上没有统一的范式,导致在关于塔的名称、年代以及体量等问题上各有命名,经常矛盾。另外,塔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其形式

3、也有多重社会功能,而人们关注塔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较多,对塔文化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不够。陕西是佛教较早传入的地区,也是佛塔遗存比较多的地区。本文对佛塔的定义作了简要性的梳理,追溯了佛教的传入和陕西佛塔的建造,并着重介绍了陕西现存的隋唐佛塔。一、关于塔的定义塔的种类非常多,这里的关注以“位于室外的独立固定型佛塔”为视点。这类塔是全国现存塔的主体,数量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塔虽然是从印度传入我国,但经过约两千年的发展演变,现在所见到的塔,无论遗存还是新建,位置、造型、材质、体量以及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例如位置,有室内、室外,地上、地下,以及与其它建筑合并在一起的情况。又如

4、体量,大者有高达数十米的巨型塔,小者有雕刻或模压的微型塔。可以说,全国的塔大概数以万计,一塔一个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座塔。因此,为了能有一个容易达到共识的平台,本文以比较有代表性的“位于室外的独立固定型佛塔”为观察点。针对这类塔,仍有几个问题有探讨的必要,一是塔的名称,二是塔建造的年代,三是塔的体量及相关问题,四是工艺装饰塔。1、关于塔的名称虽然各塔名字不一,但统称仍以“佛塔”为宜。据笔者调查所见,塔的名字变化较多,常常一塔多名,指向不一,容易含混不清、互相矛盾。我们知道,印度的“塔”本来是坟冢的意思,之后功能有所增加,尤其传到中国后不仅给中国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而且也增添了新的功能,舍

5、利塔之外,有僧人墓塔、风水塔、了望塔、景观塔、工艺装饰塔等等。还有一种情况,由于某种原因,僧众四散,经像尽毁,没有宗教活动,寺塔有名无实,渐被改作他用,名称也就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只要有佛像,与佛教有直接的渊源,都可以归类于“佛塔”。这些塔尽管附属了一些社会性的功能,或和“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在宗教意义上仍属于“佛塔”的范畴。如陕西户县的鸠摩罗什舍利塔,尽管瘗藏的是鸠摩罗什的舍利,仍可归于“佛塔”。又如当初是佛塔,当地人又寄予其他愿望,以其他名字称呼。全国第二高的泾阳崇文塔,本名铁佛寺塔。由于该寺久已圮毁,唯塔独存,后代重修时改为“崇文”,人们多以为这是座文风塔,原来的寺塔历史与功用反而不

6、显于世。再如渭南来化镇的来化塔,因为塔额镌刻“镇风宝塔”,是座风水塔,所以又叫“镇风塔”,但实际的名字应该叫庆安寺塔。据该塔二层南面镶嵌的“大明国陕西西安府渭南县来化镇庆安寺重修塔记”碑,寺、塔始建年代约为唐,北宋重修。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关中华县大地震,塔倒塌,两年后重建。可见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塔都属于佛塔,不宜舍本逐末,买椟还珠。2、佛塔建造的年代佛塔的历史都比较古老,历朝历代屡建屡修,所以就存在了各种建造年代,有的历史记载清楚,有的记载非常模糊。具体来说,就是始建和重建的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以始建的年代为主,否则会割裂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以改变较大的重建年代为辅,这样

7、符合历史原貌,也便于从物质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始建年代有两个比较通行也比较习惯的观察点,一是该塔最初建造的时间,二是该塔完全重建的时间。这两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认识,这是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如扶风法门寺塔的始建时间,最早不清楚,相传为阿育王时期所造,实际有史籍可考大约在北朝,之后多次修葺,或修修补补,或重新建造。现在的形制是明代风格,而1987年倒塌之后又完全重建。所以从不同的建造时间产生了不同的名称,各有所指,也都各有所据。三方面都应该兼顾。阿育王塔的名称反映了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北朝的建造时间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脉络,完全重建的时间记载了它明代以来的发展。

8、再如周至仙游寺塔,始建于隋,是隋文帝仁寿时期全国造塔高潮的第一批佛塔遗存,唐代玄宗时期重修,最近又迁建它处。所以对该塔有的称为隋塔,有的称之为唐塔,如果要全面理解仙游寺塔的价值与意义,应以隋塔为宜,因为该塔主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表现在隋代。现存明清时代新建和重建的塔最多,有的时候需要始建年代和重建年代并重,都不可舍弃。早期建造的塔由于材质所限和工艺水平不成熟,需要不断地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有的保持原来的基本面貌,或只在外观上修补,或不改变建造形制的主要风格。而有的从外到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有关的记载上仍为始建年代。我们认为,具体来说,判断该塔的始建年代主要根据内部结构和基本的形制、功

9、用、位置等基本要素。如西安大雁塔,始建于高宗时代,重建于则天时代,之后屡有修葺。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该塔在则天时代重修时,从形制到内外再到建塔所用的材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际上已经不是玄奘所监修的那座大雁塔。因此,大雁塔的建造年代有两个时间,佛教上的大雁塔建造于高宗时代,建筑物的建造年代是则天时代。判断佛教上的大雁塔建造于高宗时代,主要的根据是虽然则天时重修,但该塔供奉物品没有改变,建造地点也没有改变,塔的功能也没有改变。3、塔的体量与位置塔有大有小,大者如河北料敌塔、陕西崇文塔,高达8、90米,小者如阿育王塔,通高仅数十公分。还有的塔,仅三五块石头相叠即成,甚至没有名字。这类塔各地常见,

10、如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寺,保存有6座这样的塔,虽然非常简陋但保存完好,包含有非常多的时代信息。我们认为,这些塔不管大小,只要当初建造的功能没有变化,位置没有变化,就都是佛塔,判断其建造时间也应用同一个标准,不能因为物质性的外表简陋而有所忽视。现在,对这些塔中的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研究,忽视了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价值。4、工艺装饰塔这类塔比较特殊,在这里顺便谈及。现在依新工艺用新材质制造的工艺塔非常多,常见商店有卖。这些塔做得非常漂亮,常做装饰之用。若不和佛教信仰发生直接关系,则属于装饰品;否则仍属于佛塔的范畴,不失其本来的意义。何况,根据佛教不着相的教义,塔本来就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含义。由于关注点不同,

11、这类塔暂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二、佛教的传入和隋唐佛塔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有楼阁而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塔完全是从印度移植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名字的发音从音译简称的“塔婆”省略而来,“塔”则是中国人针对这种建筑形式专门造的一个字。陕西由于地理的原因,是佛教东传最先接触的地区。目前关于佛教什么时候从哪里传入中国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时间上有秦、西汉、东汉,道路上有丝绸之路、滇缅道、吐蕃道、海上丝绸之路等,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两汉之际从丝绸之路传入我国。陕西地区处于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融汇有草原文化的开放性格,面对沿丝绸之路东传的佛教时,表现出宽松包容的欢迎态度。加之长安是当时国际著

12、名的大都市,中外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为佛教的传入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以此为契机,印度、西域的佛教文化和中土文化开始了正面接触:“及开西域,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之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见弘明集、牟子理惑论、魏书等)在朝廷的支持下,佛教在中国获得了合法的地位:“(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见三国志)所以,由坟冢演变而来的佛塔也比较早地在长安和洛阳地区流传。而且,这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弥补了中国建筑形式的缺憾,很快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迅速被纳入中国的建筑体系中。隋唐时代,塔文化的

13、性质比较纯粹,就是“佛塔”,以佛教的信仰象征为主体,以传播佛教信仰为使命;隋唐之后,佛塔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不断地增加了更多的社会俗文化因素,例如风水塔、景观塔,甚至被用到军事上,有“料敌塔”。受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影响,我国唐代以前的佛塔多以木材建造,难以保存至今。而早期的石构佛塔比较少,体量也比较小,保存下来的很少,而支提则多在石窟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古塔,绝大多数是唐代以后的砖构佛塔。宋代之后,塔完全融入中国建筑体系,从建造的材质到形式、功用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数量统计上分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塔以明清时代建造的居多,而早期的比较典型的佛塔则以隋唐时代为主,更早时期的塔则寥若晨星了。追溯塔在

14、中国的发展轨迹,隋唐时代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造塔高潮,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佛塔的基本规制。隋唐时代,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梵宇琳宫遍及天下,寺塔林立。隋唐两代所造的塔虽有材质上的木构和砖构的区别,但佛塔的性质保持了统一。隋代国祚短,不到40年,却开启了中国佛教发展至鼎盛阶段的序幕,而且首次以国家之力在全国掀起了佛塔建造的高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开皇二年(582),在朝廷的大力倡导下,以皇族和贵族官僚为首,先在新京城大兴城大量建造寺塔。终文帝时代,京城寺塔建造不绝,新的大兴城迅速成为全国寺塔最集中的地方。隋代京城建造的寺塔以木结构为主,例如禅定寺和大禅定寺双塔,巍然耸立,高达百丈。但是这些塔没有保存

15、下来,主要原因是木结构的佛塔容易毁坏。现在,还有一个地名保存了下来,叫“木塔寨”,就是当年禅定寺的塔址。隋代全国性的佛塔建造高潮主要在开皇之后,仁寿年间(601-604)诏令分三次在全国110余州普建佛塔。这110多座佛塔有全国统一的建造制度和时间,信徒施舍只止十文,其余由官库补足。第一批建造的“雍州仙游寺舍利塔”,现仍存在,位于西安周至县黑河水库岸边,而各地也屡次见到有这一百多座塔的舍利出土的报道。可以想见,在古代的条件下,仅有3年多时间,在全国建造110多座大型佛塔的工程量是非常浩大的,也只有集全国之力才能办到。所以,隋代的佛塔建造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隋代以国家之力在全国推广造塔的工程大大

16、促进了唐代民众的佛塔信仰。“唐承隋制”,经过隋末变乱的低潮,贞观之后佛教又迅速发展,至中唐,佛门寺塔超过了隋代的数量和范围,遍布全国各地,蔚为大观。结合经典的不断翻译和中国人造塔的实践,佛塔文化的理论也日臻完善,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关于塔的名称、功用及建造的方法: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若造塔,应四方或八角,砖、石、土坯、木材以及石灰、白土等都可以建造佛塔;塔在寺院的方位,应该在东或北,不应该在南、在西,等等。包括塔在内的建筑及环境都有了特殊的含义:“植树表其生长,立石表其坚贞,戒坛居东表发生之义,无常院在西表倾没非久,立刹表迷者知归,楼观表道品阶渐,池沼表魔外洗心,栽莲表行人心净。”简而言之

17、,隋唐时代所造的塔没有他用者,都是佛塔,都是佛舍利塔。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云:“舍利,梵语讹略,具云室利罗,此翻为身,即人之遗身,或碎身,或全身、发、爪、灰、骨,通号舍利。”例如唐代的长安,寺院多,塔多。塔都是舍利塔,有各种各样的舍利塔,仅佛牙舍利塔就有四座。据日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载,第一座是崇圣寺佛牙舍利塔,舍利原来是终南山道宣律师所保存。第二座是大庄严寺的佛牙舍利塔,是“从天竺入,腿肉里将来”,可见这枚舍利从天竺到中国经过了不少周折。另两座是大荐福寺佛牙舍利塔和兴福寺佛牙舍利塔。当时全国供养佛指骨的舍利塔也有四座,除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塔之外,还有山西五台山、泗州普光

18、王寺和终南山三处,也有供奉佛指骨舍利的塔。总而言之,隋唐佛塔的建造虽然考虑到塔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隋代京城禅定寺塔与该地区地势低洼的关系,唐代白鹿原玄奘塔的迁建等,但基本仍以传播佛教信仰为建造目的,景观、文风等功能处于次要的地位。宋元之后这些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塔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提升,加入了许多世俗文化的因素,塔的式样、位置、材质、功能迅速多样化,极为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没有改变,即皇宫官府内不建塔的习惯仍被继承了下来。从史籍记载和实地考察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古至今,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塔的遗迹,而皇宫官府内造塔的情况似乎没有案例。隋唐时代是中国佛塔建造的高潮,但是现在全国存留的隋

19、塔极少,大部分是唐塔。除了隋代末年的动乱造成一些破坏外,主要原因是隋代的佛塔为木料构造,难以保存长久,而砖砌的唐塔全国保存有不少,现在大部分都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陕西现存佛塔概况从全国范围来看,早期佛塔遗存比较多的是陕西、山西和河南三个地区。陕西佛塔数量多,但经过两千年的风雨剥蚀和天灾人祸,已经大量消失。越是古代的佛塔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越小。除过这些和全国一样的历史原因之外,陕西佛塔还经历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一次劫难,即明代的关中大地震。关中是佛塔建造和遗存最集中的地区,受到的破坏也最为严重。这次地震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半夜,即1556年1月23日。明史五行志也记载:“渭

20、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不止。渭河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新编陕西省志地震志记述,这次地震的重灾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自治区);地震波震撼了大半个中国,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在这次大地震中,损坏的佛塔非常多,西安大雁塔塔顶坠落、小雁塔中裂,其它有华县宁山浮屠、渭南来化塔、慧照寺塔、华阴古塔、大荔金塔寺双塔、兴平南塔、合阳寿圣寺普通塔等等,多数扑倒于地。地震之后,许多佛塔又经过了重修,加上地震边沿地区受影响不大的塔,陕西依然保存下来不少

21、。由于时间、标准和调查方法的不同,陕西现存的佛塔数量有各种不同的统计数字。最新的研究,陕西现存的大型“古塔”最早的是南北朝所建,最晚的是民国所建,共计287座,兹引用如下:地区总数南北朝唐唐宋宋金元明明清清民国西安541113122241铜川1134112宝鸡1311110咸阳1715911渭南4422651271延安66133923榆林191117商洛111622安康35107162汉中172213总计2873145251196121255作者以“古塔”名之,是因为其中除了佛塔之外,还有风水塔、文星塔等。如本文所述,从本质上来说,相信这些塔绝大部分是佛教的佛塔。而陕西塔的分布,延安现存的古塔

22、数量最多,共有66座,占全省古塔的22、99%;西安市有54座,占18、81%;渭南市44座,占15、33。三市相加,占全省古塔总数近60%。唐宋时期的古塔,主要在关中和陕北,共计41座,占全省同期的93、2%。砖塔最多,164座,占57、1;其余类型有石塔102座,砖石塔4座,铁塔5座,土塔10座,木塔1座,琉璃塔1座。以上的研究,基本上反映了当代陕西地区古代佛塔存留的现状。四、陕西现存的隋唐佛塔陕西现存隋唐佛塔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实体考察出发,疑义不大的,另一类是虽有疑问,但不能完全排除。第三类是散存山野田间的佛塔,体量较小,历史记载不清,实体残损严重,无文字可稽考,但形式比较古朴。

23、这类塔虽仍有重要价值,但需要细致的专业判断,甚至专业研究也无法搞清楚。所以这类塔暂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就前两类塔而言,这里仍要强调本文的观点,即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因素合并考虑。有的佛塔从表面的形制上看,似乎不符合隋唐佛塔建造的标准,但由于有前后代修葺的重叠,所以仍不能排除隋唐佛塔的“影子”。1、疑义不大的隋唐佛塔从史籍研究和实体调查分析,陕西现存疑义不大的隋唐佛塔大约有23座:周至县仙游寺塔、瑞光寺塔。长安区终南山圣寿寺塔。西安雁塔区大慈恩寺大雁塔。西安雁塔区大推荐福寺小雁塔。长安区华严寺杜顺塔。长安区香积寺善导塔、敬业塔。长安区兴教寺玄奘塔、窥基塔。长安区终南山二龙塔。户县草堂寺鸠

24、摩罗什塔。高陵县三阳寺塔。渭南市蒲城县慧彻寺塔。渭南市合阳县圣寿寺塔、罗山寺塔。渭南市富平峪岭乡万斛寺塔、法源寺塔、圣佛寺塔。咸阳兴平市北街保宁寺塔。宝鸡市眉县净光寺塔。商洛市山阳县丰阳塔。延安市富县开元寺塔。这23座佛塔的分布情况是,西安市13座,渭南市6座,咸阳、宝鸡、商洛和延安各1座。从分布上看,以西安市为最多,其次有西安以东的渭南,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隋唐时代佛教在这一地区流传的情况。这些隋唐佛塔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全部是青砖构造。其次,外表造型都是平面四方型,而内部都是直筒式的“厚壁空心”。再次,从建筑学的分类上划分,有楼阁式和密檐式,或是将两种样式结合在一起。密檐式以平砖叠涩出檐、反

25、叠涩收檐;楼阁式以砖雕斗拱装饰。塔壁各层有圆形券窗,但窗外没有回廊。最后,从已经出土的情况看,隋唐的佛塔都有地宫。2、始建年代与现存形制有矛盾的佛塔这类佛塔文字记载的始建年代属于隋唐,但现存形制与标准的隋唐佛塔不一致。如著名的延安宝塔,即延安宝塔山的岭山寺塔,始建于唐,明清重修。西安市南门里东侧宝庆寺塔,始建于隋代仁寿(601-604)初期,在安仁坊,后迁至现址,明、清都曾重修。原供奉有数十尊北魏、隋唐石刻佛像,尤其是武则天七宝台的像,非常珍贵,以“宝庆寺花塔佛像”著名,大多数已流落海外,散存各国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类似的还有西安长安区华严寺澄观塔、渭南市下邽慧照寺塔、大荔县朝邑金龙寺塔等等。这

26、些佛塔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以上是针对调研所见的一些思考,并概要介绍了陕西佛塔的现状,特别是隋唐佛塔。我国的塔文化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兼有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重要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对塔的了解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入门,即历史典籍的研究和考古学上的实体考察。由于途径不一致,关心的问题也有区别,所以得出的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导致同一座塔会得出不同的价值评判。笔者以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研究,塔的文化遗产性质是不会变的,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但是,文化遗产内涵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两者不可分割,但事实上现在人们更重视塔的物质文化遗产性质和相应的经济价值,着眼点在经济效益上,而对塔所附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精神价值重视不够,特别对那些外形比较简陋的塔保护不力。对塔的研究和了解上应该兼顾该塔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否则也会歧义叠见,而且不利于进一步研究。当然,也不能忽视佛塔本身所具有的其他文化价值,只有把这些各方面的价值按照比较统一的研究范式综合在一起,才能比较全面的作出判断,从而更有利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道宣四分律行事钞卷下三。大正藏第40册133页。道宣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释僧像篇,大正藏第40册399页。以上见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48页。赵克礼陕西古塔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