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音乐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对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今天,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安徽省凤阳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1、用同学们来啊大家一起来、同学们加油啊加油加加油!节奏律动来完成本节课的节奏难点。初听歌曲、把锣和鼓的节奏加进去,体会氛围。(1)导语:有这么一个地方南有秀美伟岸的黄山,西有情天一株天柱山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地)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2)教学活动。教师打开音频文件,播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分成3个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归纳,然后展示课件,简单介绍歌曲。2、学习新歌。(2)(1)导语。由问题导入。师:同学们,
2、听听它的音色,师带来了这件乐器听听?(生:鼓)师:回答正确!歌曲采用凤阳花鼓作为伴奏乐器,使歌曲更富有当地的地方特色。教学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凤阳花鼓,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凤阳花鼓带来了,我们就用腰鼓来为歌曲伴奏,好吗?师:通过欣赏,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同学们请分组讨论,歌曲可采用哪种形式来演唱?(生:边唱边跳)(生:边歌边舞)(生:载歌载舞)(歌词创编)师:同学们对歌曲的风格特点把握得很好!那么,如果老师用鼓伴奏的话,你们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来模仿老师呢?(生:用手击打节奏模仿)(生:用手打击凳子)师:真棒!同学们的想象
3、力可真丰富!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2)教学活动二:教师唱旋律,在每个乐句中加入鼓的节奏,学生用“咚”模唱旋律,在学生模唱时教师用琴伴奏。谱例:1=C 4/4旋律: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加入了鼓、打击的伴奏,同学们觉得有趣吗?生:非常有趣!师:接下来,我们换另一种方式学习歌曲,好不好呢?生:好!师:那请同学们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3)我们在表现热闹场面时还会用到什么乐器?生:号、锣(4)教学活动、在学生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后,进入分组讨论环节,还可以这样表现歌曲(5)师:我们在经过了前面的学唱环节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
4、特别的节奏型?歌曲当中特别的节奏型是什么?生:大切分节奏型()。师:请把歌曲中出现大切分节奏型的乐句找出来,唱一唱,念一念。(教师用课件来展示)并引导学生课前律动中已经打过切分音的节奏型。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除了切分音节奏外,这首歌曲当中还有哪些问题是你想要弄清楚的?衬句中儿化音的唱法:如: 5 3 2 1 6 1 |得儿另当 飘一 飘(5)教学活动五:在进一步掌握歌曲后,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征,自主选择演唱形式,师生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如齐唱、合唱、轮唱等,在演唱过程中相应的乐句加入拍手,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接下来的创编活动打好基础。1、找出歌曲当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乐句师:通过学唱歌曲,
5、我们根据歌曲的风格特征,认为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载歌载舞,还加了凤阳花鼓的伴奏,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问题:(1)你认为歌曲当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乐句是哪一句?(学生分组讨论)生:5 3 2 1 6 1 |得儿另当 飘一 飘(2)师:那么,“得儿另当飘一飘”在歌曲当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分组讨论)生甲:“得儿另当飘一飘”。生乙:“得儿另当”是模仿敲鼓的声音。生丙:“飘一飘”是凤阳花鼓的彩带飘起来。生丁:“飘一飘”是扭秧歌手绢花飘起来。引导学生演唱的方法。2、归纳和引出创编活动师:真棒!同学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老师觉得很赞!根据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我们可以在衬词部分加入哪些创编使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
6、丰富多彩、更富有魅力呢?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一个学期的音乐课,对初中的音乐课有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的理解需要强。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效果分析从选择教学内容,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围绕教学目标我不断的推敲教学过程,虽然真正上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是准备的过程确实非常的漫长。(想必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完公开课以后,感觉紧绷的思维总算有了释放,所以静下来,不断自我反思:1、就教学目标而言我把重点放在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
7、鼓,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的特点,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课下听课老师们反映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通过简单节奏伴奏,学生能用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这一目标相对过于抽象,没有具体化,这也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没有重心。2、就教学过程来说,(1)教学时间把握,相对不够好,之前在教学设计中有有关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这一环节,相对用去较多的时间,所以感觉在后面拓展环节有一些草草结束。(2)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我采用“节奏式提问”的方式,主要用途是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出今天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也无形中让同学们掌握到凤阳花鼓中较难的一句节奏型。大切分可能是刚开始上课,学
8、生们看到要录课,有点紧张,所以热情不是非常高涨,我也没能完全带动起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体现。(3)在教唱中,解决难点时,如果能让唱好的学生领着小组一起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前,我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认为歌曲的难点在最后一句衬词“得儿飘得儿飘飘铃铛飘飘飘一飘”的演唱,所以在教唱环节,我给学生设计了分局卡片,请学生模仿我的演唱。一开始学生有些胆怯,在我多次范唱下终于有学生敢大声摸唱出来。课后评课的老师对我说我在教唱中能够找到重点难点进行教唱是可取的,但是在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还不够有效。大家建议可以请唱对的学生纠正唱错的同学;或者请唱对的学生领他们自己的组进行练习从而进行整组过关。这样既体现
9、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通过以点带面更好的解决了歌曲难点。(4)演唱的形式过多教授,学生多一点表现和互相点评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更好的体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风格。对于课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对于课堂形式还是有欠缺的。在教唱环节中演唱的形式只有全班唱,师生轮唱两种,个别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所以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3、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唱环节,我觉得时间占用过多,因为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小组合作也非常认真,如果能让更多的小组有表演的机会将更好。由于学生初次在录播室上课,有些胆怯
10、,以后的音乐课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材分析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歌曲热烈活泼、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开始进入到思维心理上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看法,生活中更关注的是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有的甚至有觉得很“土”的想法,甚至有的会有“崇洋媚外”的感觉。凤阳花鼓则刚好是一个契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形式的兴趣,一方面需要老师通过各种多媒
11、体信息技术来营造渲染课堂的氛围。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知识与技能体现为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为音乐进行乐器创编。评测练习主要练习切分音、八分休止符、衬词部分的打滑舌、以及三种演唱形式齐唱合唱轮唱。最后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本科的教学目标,背唱这首歌曲。课后反思本人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再严谨些,教学的环节、内容、时间等分配上,把握着适当的量、度、位、序,做到层层推进,
12、心中有数。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今后的所授课会更出色。1、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不少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1、因为凤阳花鼓这首乐曲节奏比较规整,旋律比较简单,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学期段,在节律、旋律上进行再创作,来适度的加深难度,让学生感到有知可求,学习的欲望才愈加强烈,学习的劲头则会更足。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唱歌时是气息下沉,因此,模仿锣的音高不准,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对学法上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攻破这一难点。3、创造性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是激发学生的表
13、现欲望和创造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这节课教师如能在依据学情,在学习好旋律的基础上设计一些简单的声部,分层次让学生学习,或引领学生改变节拍或改变节奏,让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充分发挥。4、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互动和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以便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这一点课堂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5、好的开始预示着好的结束,做到才是一节更完美的课,尽管教师耗费了一些时间也未能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课标分析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表面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设置为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以及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特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