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56.44KB ,
资源ID:251272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272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及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及练习.docx

1、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及练习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及练习1.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意】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打开窗,面对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赏析】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练习】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

2、析。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2.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意】唱一曲新歌饮一杯美酒,天气和去年一样,亭台还是原来的亭台,夕阳西下何时能再回来?无可奈何纷纷落花已经飘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又翩翩归来,撒满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在徘徊。【主题】这首词写词人在暮春的黄昏时分,对酒听歌,面对旧日的景物,感叹时光流逝,不由大为伤感。【赏析】下阙“无可奈何”两句,上句对春光的流逝表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

3、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情感。【练习】1、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独”字的含义。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诗意】不要说下山是很容易的事,它只是骗得你空欢喜一场;当你走进很多山的圈子里时,经过一座山后,另一座山又挡住了你的去路。【赏析】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

4、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练习】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2、试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句中“拦”字的妙处。如 梦 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诗意】常常记得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黄昏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主题】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下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

5、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赏析】“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

6、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练习】1.描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所展现的图景。_2.一篇小令,才工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意】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展现在眼前,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的水怎么这么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的从源头流来啊!主题: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赏析】这首小诗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诗人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

7、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多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的自问自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借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点明了诗的主旨: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练习】1.全诗以_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_感受。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_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_1.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_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_

8、 5.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背景】天宝八年(七四九年),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诗人在赴任途中,遇到入京的人,立马叙谈,请他给自已家里带个口信,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大意】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主题】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赏析】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

9、路漫漫,尘烟蔽天。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练习】分析逢入京使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论诗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背景】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

10、,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以出现较完整的艺术见解。以七绝组诗论诗,始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仿效者历代皆有,而传诵最广的却要算是赵翼论诗组诗中的这首绝句了。 赵翼的诗风比较清新、明畅,他的不少诗如同说话,浅浅道出,却又蕴含哲理。这首论诗语言浅近、清新、流畅,寓真知灼见于明白如话的诗句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堪称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大意】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

11、,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主题】此诗是以议论为诗的一个实例,意思是说, 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意思很明显,就是肯定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切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事实也正是如此,李杜之后,中晚唐的众多著名诗人,北宋的苏轼,南宋的陆游,金元之间的元好问等,他们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独具风格的诗歌流派,成为“领风骚”的时代“才人”。这两句,作者

12、能从文学发展上认识问题,体现了作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点,而且诗中所反映的诗歌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每个诗人都应该有自己新的发现和创造的文学主张也是非常正确的,富于启发性【练习】1、赏析赵翼的论诗并答题。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的“李杜”具体指;“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 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论诗(赵翼)写出了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必然一代胜过一代的诗句是:_,_。7.长 歌 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背景】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

13、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长歌行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注释】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焜黄:枯黄。 华:同“花”。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今译】园中的葵菜啊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

14、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主题】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首诗借物言理,以园中葵菜作喻,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因为深恐秋天会很快来到,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由眼

15、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重点诗句鉴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流传千古的名句。青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只能白白地伤心后悔。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

16、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练习】1.下列各项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意蕴相同的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B.休将白发唱黄鸡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园中的葵,浸润着朝露,青翠欲滴,一经阳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xi,本指天亮,此处引申为阳光照耀 。B“阳春布德泽”春日的阳光广施恩惠,为万物创造了生长条件。阳

17、春指春季第三个月;德泽即恩惠。 C“焜黄华叶衰”原本绚丽的花与翠绿的叶,全都枯黄,衰败了。焜本义为明亮,或火光照耀,此处与“黄”构成双音节词,形容花、叶的衰败与枯落。 D“何时复西归?”什么时候再回头向西流呢?此句比喻光阴似流水,一去再不返、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朝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品位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

18、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老而追悔不及。8.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背景】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注释】襄水曲:孟浩然家在襄

19、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指乡思遥隔云端。 楚:襄阳古属楚国。 迷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今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主题】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

20、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重点诗句鉴赏】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诗人从视觉,触觉角度,用清雅爽净的笔调写出最能代表秋天的事物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颇寒。清清爽爽十个字点染出一幅寂寥的“寒江秋意”图。颔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好像我们看到了古旅天涯的诗人,满怀感思,却无人倾诉,终于抑制不住难忍的思乡之情,对着冷落江天,自语起来:我的家乡就在襄水拐弯的地方,跟我还隔着茫茫的楚天啊诗人的无限深感是那样的轻轻而吐,却让人

21、感到又是那样的深。颈联“乡泪客中尽”,诗人久在他乡飘零,真不知流了多少思乡泪,此时思乡之泪已尽。思乡泪已化成浓浓的思乡情,正该浓浓抒发思乡之情,可诗人不接着已经泪化的情写下去,而是轻轻荡开:“孤帆天际看”。去写那渺远天际的一片孤零零的帆影了。在古诗中,帆是帆船的代名词。客子离乡远行靠它,远方归来也靠它。孤帆成了伤别、怀远、思归的象征物。因而在古诗的一些送别思归之作中常常飘出一片孤帆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晕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采少府),“波开洞庭孤帆远,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别严士元)等。他们都是用烟波远逝的孤帆寄托自己

22、的情思。由此可见“乡泪客中尽”下的“孤帆天际看”。是诗人深心凝聚的寄托之处,表露了诗人的深情远怀。这样写比直接抒怀更有韵味,更含蓄幽远。尾联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孤帆在烟波渺茫的日暮迷失了渡口,前程在哪里?归宿在何方?正是“暮天茫茫,没有昭示。平海淼淼,去路莫辩”诗人以天涯孤舟的迷无所归收束。这似乎隐含无尽的未言之语,似乎是用低徊沉吟的方式表达浩然长叹。由此可知,诗人并不完全是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愁而发。而是“有怀”,即是有感,有思。此怀为乡愁所引动,此叹并非为乡愁所发。这个怀比乡愁更深。怀在哪里呢? 在政治上寻求出路而显达,是诗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热望。有

23、“冲天羡鸿鹄”的志向,有积极用世之心的诗人,几次离乡远游的目的都是寻求政治出路。从诗的内容上看本诗是写于求宦无成而心志凄迷的他乡羁旅中。那天涯飘泊、莫知所往的日暮孤帆不是很象此时的诗人吗?追求未果的疲惫,前途难知的迷惘,希望渺茫的黯然,心灰意冷之感在诗中慢慢浮出,迷津孤帆不仅仅是思乡怀归的寄托,也是诗人人生际遇的象征了。孤帆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孤帆在全诗中有巨大的结构之能,在内容上有凝聚和生展出主要的诗意诗情。其前的相思由孤帆作结,其后的机遇又由孤帆领起、由孤帆生发生发成主人公自身的象征,化为篇末迷茫的感慨,收束全诗。【练习】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最具

24、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既兴且比,隐喻诗人羁旅他乡,沉沦不遇,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B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诗中称“楚云端”,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的情绪。C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D尾联“迷津欲有问”,借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达作者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迫切感情。2.结合本诗内容谈谈“帆”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象征意义。9. 黄 鹤 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25、上使人愁。【背景】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

26、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7、悠悠:久远的意思。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今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主题】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

28、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重点诗句鉴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