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8.33KB ,
资源ID:2509741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0974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某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某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某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总论 11.4编制依据 31.5编制原则 41.6预期目标 51.7主要结论 5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2.1重要性分析 63区域现状及环境问题 84总体方案设计 124.1指导思想 125.移民新村建设方案及标准 136. 建设规模及投资 147.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措施 148.施工安全卫生 169.建设安排及招投标 18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89.3项目招投标 1910.移民新村建设项目保障措施 2011.项目验收 2212.技术经济分析 2212.1经济效益分析 2212.1.1经济效益的识别 2212.1.2经济效益的核

2、算 2213项目效益分析 2313.1生态效益分析 2313.2经济效益分析 2313.3社会效益分析 2314投资估算 2314.1编制依据 2314.3项目投资计算结果及分析 2415风险和可达性分析 2415.1风险分析 2415.1.1风险因素识别 2415.1.2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避免风险的措施 2515.2目标可达性分析 2516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61.总论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龙泉街道水桥社区中村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地址:龙泉街道水桥社区中村九组法人单位:龙泉街道水桥社区法人代表:杜中荣投资估算:101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补助和群众自筹计划工期:2012

3、年7月至2012年12月1.2项目提出的历史背景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

4、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

5、易门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村庄的文化建设问题倍受县委、县政府、龙泉街道党工委的关心和重视。要解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不丰富甚至几乎没有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投入、活动室建设工程,促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实现农村文化的繁荣。为了更好的开展易门县龙泉街道办水桥社区中村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特开展易门县龙泉街道办水桥社区中村九组移民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3项目范围与工程

6、内容1.3.1项目范围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中村九组,位于居委会附近,全村国土面积4230亩,海拔1712米,年平均气温18.6,该村范围内建有一所小学,即水桥小学。1.3.2工程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主要内容为:(1)文化活动室建设,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1.4编制依据1.4.1与委托方签订的协议1.4.2委托方提供的相关项目资料1.4.3易门县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易门县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民点规划1.4.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4.5易门县2011-2015年岔河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规划报告1.4.6国家计委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

7、性研究报告指南(试用版)1.4.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4.8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占用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1.4.9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1.4.10财政部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暂行管理办法)财保200629号1.4.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有关配套文件的通知发农经20061249号1.4.12经批准的后期扶持规划1.4.13易门县2011-2015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相关专项项目

8、规划1.4.14玉溪市移民局关于做好玉溪市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 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玉移办200831号1.4.15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移民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六批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的通知云财企2011515号1.4.16玉溪市移民局关于玉溪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库区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玉移发201112号1.4.17国家14部委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2978号1.4.18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云财保201024号1.4.19其他相关文件、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1.5编制原则

9、1.5.1坚持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环境卫生和移民居住条件的原则为主,在此基础上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5.2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1.5.3坚持对村内文化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移民新村; 1.5.4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5.5经济性原则。因地制宜,节减建设成本,降低运行费用。针对项目区的特点和地形条件,优化建设工艺和规模。 1.5.6移

10、民新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坚持方便群众、利于群众的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参与业余文化活动,逐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6预期目标通过工程实施,改变目前该村文化资源匮乏的现状,使村民茶余饭后有活动场所,引导村民多开展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进而达到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新村信息传播和精神文化交流,改善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知识文化传播途径单一,加快和谐农村建设的目标。 1.7主要结论 1.7.1工程主要内容为: 文化活动室建设,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 1.7.2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委会文化

11、场所和村容亮化建设工程10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8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1重要性分析 2.1.1目前水桥中村文化场所较少,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解决该问题已迫在眉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通过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大对新村文化场所的投入力度,培育特色文化村、特色文化户等,使移民群众在劳作之余能够有学习、休闲、娱乐的基本场所,并通过科技下乡,举办科

12、普知识讲座、编发科技资料、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等形式,进行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使移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外,提高广大移民的素质。目前,水桥各项发展均较为落后,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在此次移民项目中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必要举措。 2.1.2水桥村庄规划不整齐、大部分民居破旧,影响了水桥的村容村貌,实施民居美化、亮化工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2.2必要性分析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强调一定要

13、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全会公报。这说明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用,也反映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占全国人口相当大比重的中国乡村,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与城市相比,文化差距较大,落后和腐朽文化有一定市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阵,亟待加强,只有当亿万农民都能享受文化带来的滋养,感受文化独有的

14、魅力,中国文化的基石才能牢固;也只有亿万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现代文明理念确立,文化中国的巨大活力才能彻底激发,才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繁荣。中共中央一直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我们也应紧跟战略步伐,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不仅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确立如下观念:一是,文化建设关系民生。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社会要“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要求。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更合理的生存。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15、化需要。发展经济是保民生,实行社会保障是保民生,发展文化同样是保民生。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享受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文化具有先导作用。首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能对人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先进文化能起到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规范行为的重要作用,发挥文化浸润人心的内在精神力量,为农村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其次,文化建设的结果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先进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农民文明素质、健康生活方式、独特文化气质、浓郁文化氛围等

16、文化软实力,是支撑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源;而且广大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依靠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空中楼阁。三是,文化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人类社会正在步入文化经济时代。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创造力,以其人文格调和高科技含量,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来越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注意文化内涵,重视创意,可以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旅游经济,使之成为地方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农家乐、养殖业等加入文化因素,能提升品位,提高经济效益,这说明文化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而且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因素。文化软实力是推动

17、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原动力。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短腿,最终将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文化是软实力,但不是软任务,要作为硬任务来抓好抓实,把文化工作提上基层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当前,水桥中村同样面临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文化基础薄弱、移民素质普遍不高的困境,水桥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短板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注重移民新村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文化氛围的营造,实属必要举措。 3区域现状及环境问题3.1易门县龙泉街道概况龙泉街道位于易门县县城,是全

18、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面积为262.1平方公里,东接安宁市八街镇,南连浦贝乡,西邻铜厂乡,北毗六街镇,距玉溪市145公里,距昆明市96公里,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617米,最低海拔1500米,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境内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温和。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朝阳路与东二环路交汇处西南角。全镇辖12个村(居)委会,68个自然村,167个村(居)民小组,2009年末,全镇总户数21615户,总人口57012人,其中农业人口33876人,农业户10042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1。镇内居住着汉、彝、回、苗等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7333人,占总人口的12.8,少数民族

19、以彝族为主,有人口6151人,其中移民1647人。总耕地面积2792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2亩。3.2项目区概况龙泉街道办事处水桥社区居委会地处县城北部,距县城9公里,北与六街街道办事处相连;东与蔡营社区居委会接壤,南与韩所社区居委会接壤;西与方屯社区接壤。全社区共有878户,10个自然村,1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206人,劳动力2102人,其中移民493人。水桥社区以种植、养殖为主,2011年种植烤烟2300亩,实现产值470万元,小麦1200亩,单产75公斤,油菜600亩,单产120公斤,水稻300亩,单产560公斤,玉米600亩,单产480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3664万元。人均

20、产粮386公斤。 水桥社区属于典型的半山区,全社区村村实现通公路,广播电视通达力100%,有立式烤房586座,群体烤房4座,完小一所,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人,大小拖拉机286台,货车16辆,建有4个养殖小区。全社区经济来源单一,主要靠种、养殖,群众生活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该社区昆易老公路从村边通过,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移民人口较多,为给移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需进行建设。水桥社区中村被列为全县移民新村示范点,中村隶属于龙泉街道办水桥社区居委会九组,位于居委会附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18.6,适合种植烤烟、玉米

21、、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05亩,林地3100亩,人均耕地0.97亩,共有经济林果地251亩。总户数98户346人,其中:移民人口209人。全组劳动力数207人,党员16人。耕地面积480亩。2011年总收入402万元,户均年收入5.1万元,支出3.2万元,户均生猪存栏3头。3.2.1、基础设施该小组目前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其中:通自来水98户,通电98户,拥有电视机农户9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8户。沼气池52口,小水窖13口,安装太阳能37户,砖(钢)混结构房屋12户,拥有摩托车51辆,汽车或拖拉机28辆。基本情况统计表村名拥有电话沼汽池小水窖太阳能砖(

22、钢)混结构摩托车汽车或农用车中村94521337125128合计94521337125128村名户数人口党员耕地面积(亩)通电户通自来水拥有电视机户中村9834616480989898合计9834616480989898 中村移民新村人口结构现状表村名总户数总人口劳动力总数移民户数移民人数移民劳动力数性别男女中村98346207752061618873合计98346207752061618873村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0-45岁45-60岁60岁以上大专高中(含中专)初中在校学生中村21498348141248合计214983481412483.2.2、社会公共事业该小组适龄入学儿童均到水桥小学就

23、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百分之百,农村养老保险有待进一步完善,无固定的文体活动场所。3.2.3、农村经济2011年中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7 %;畜牧业收入93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3 %;渔业收入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0.3%;林业收入2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4 %;工业收入28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 %;,建筑业收入36.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运输业收入41.4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 %;商饮业收入7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1.7 %;其他收入2.4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

24、.6 %。经济结构及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元村名经济总收入其 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工业收入建筑业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其他收入中村4021909321.22836.941.5711.44632合计4021099321.22836.941.5711.446323.3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3.3.1发展优势3.3.1.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移民新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3.3.1.2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目前中村农田集中、地势平坦、水利条件相对较好,搞划片种植和连片种植较为方便,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奠定了基础。3.3.1.3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项目区离

25、昆易公路近百米,且村庄座落在易门通往昆明的原老公路边,交通极为便利。3.3.1.4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项目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期间,项目区共实施多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目前项目区拥有三面光沟3条,沼气池52口,小水窖13口,水利化程度较高,安装太阳能37户,砖(钢)混结构房屋12户,拥有摩托车51辆,汽车或拖拉机28辆。3.3.1.5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项目区移民对学习农业技能,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3.3.2制约因素3.3.2.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村民住宅布局零乱,环境卫生条件差,人畜同院还较为普遍,村容村貌整治任务繁重。3.3.2.2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无培

26、训场所。3.3.2.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移民生产、生活的发展。3.3.2.4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科技推广难度大。3.3.2.5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后劲不足。4总体方案设计4.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调整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移民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移民新村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出解决移民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措施,并分析解决实施后的效果;二是提出解决移民基本口粮田及其配套水利设施、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生产开发项目等方

27、面的措施,并分析解决实施后的效果。4.2基本原则4.2.1坚持移民自愿。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听取移民所在村的群众意见,坚持移民自愿的原则,确定扶持方式和扶持项目。4.2.2维护移民新村社会稳定。在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群众的问题,实现移民新村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移民新村的社会稳定。4.3结论及建议 4.3.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文化发展,继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该区域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该区域土地的增值。 4.3.2一是要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坚持以人为

28、本,加强各利益主体的沟通;二要狠抓资金落实,整合资源,认真开展与移民户的沟通;三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帮助扶持。四要吃透上级政策,积极落实生态移民、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计划等优惠政策,确保移民新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5.移民新村建设方案及标准 5.1确保完成1个移民新村建设; 5.2针对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村庄道路1条; 5.3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施移民危房改造,人畜分离,道路硬化、四旁绿化等工程,通过移民新村建设,改善移民居住条件,美化人居环境,使移民新村村内道路硬化率、绿化率、移民户通电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100%; 5.4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引入合适的产业项目,

29、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带动周边村组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 5.5加强科技文化和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劳动力转移工作机制,基本达到每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能培训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规划区群众综合素质;六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综治维稳部门,确保规划区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移民新村建设,最终实现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进步、移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稳定。6.建设规模及投资 龙泉街道水桥社区居委会文化场所和村容亮化建设工程包括: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村容亮化,外墙粉刷挂白1800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101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扶持9

30、8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7.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和节能措施7.1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的影响7.1.1施工期间各种机械的噪声和振动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尽量避免在村民休息高峰期操作噪声较大的机械,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7.1.2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增多,将对老公路的交通增加压力,但是,老公路目前只是摩托车、拖拉机等通行,对于道路交通影响不大。7.1.3该项目工程旨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周边环境,在施工期间由于基础的开挖和生产废水废料及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影响较小,并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7.2减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7.2.1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如油漆、废料等)的管理,严防出现意外事故及二次污染。对于生活垃圾应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抛撒,污染环境。7.2.2合理安排施工工期、进度,避免或减少因施工而引起的交通拥挤、噪声扰民、粉尘飞扬污染大气及对当地道路、水利、农田的破坏,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立即停工处理。 7.2.2.1扬尘、弃渣的防护措施施工现场要用塑料编织布围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