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76.69KB ,
资源ID:250971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0971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docx

1、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煤田地质学重点整理 老师画的重点:聚煤作用(聚煤条件) 煤化 作用(煤变质作用) 煤的孔隙系统煤岩组分 煤层气、煤成气和瓦斯的关系 煤成油理论 等温吸附曲线煤的分类 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成煤的前提条件(泥炭的形成条件 / 聚煤盆地形 成条件):1、大地构造条件(地壳运动) :提供成煤作用缓 慢而均匀的沉降运动和成煤构造凹陷。2、古气候条件:植物生长所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3、古地理条件:提供成煤场所(成煤环境) 。4、古植物条件:成煤的物质来源。 沼泽:地表土壤充分湿润,季节性或长期积水, 丛生着喜湿性沼泽植物的低洼地段。泥炭沼泽: 常年积水的洼地, 其中有大量植物生 长和堆

2、积, 植物死亡后遗体背沼泽水覆盖, 与氧 呈半隔绝状态,使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 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即可转变为泥炭。泥炭沼泽形成条件: 1、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 2、 植物遗体不被完全氧化分解,能保存转化为泥 炭。泥炭堆积条件: 1、温暖的气候; 2、常润湿多水;3、氧供给受限; 4、下沉(植物生长毕旭思均衡 的);5、有限的沉积流入; 6、埋藏充足的深度; 7、时间( 10000年以上) 泥炭(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煤植物群落; 2、成煤气候; 3、泥炭聚集环境; 4、古构造条 件。聚煤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 1、均匀的温度和潮 湿的气候:适宜于地上植物的繁殖生长; 2、大面积的沼泽地

3、带:有利于植物的群落发展; 3、 地壳的下降运动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相适应: 有利于植物遗体的保存并沉积形成煤层。 泥炭(腐泥)化作用:由植物残体转化为泥炭的 作用。煤化作用:由泥炭转化为煤的作用。 泥炭(腐泥)化作用:从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 或浅海中不断繁殖, 其遗体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 分解、化合、聚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 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 泥炭化作用包括: 1、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2、生物 化学合成作用 3、凝胶化作用 4、丝炭化作 凝胶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 水较深、 气流闭塞的沼泽环境下, 受厌氧微生物 的

4、作用,发生细胞结构的吸水、膨胀、变形、破 裂以至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体的无结构 的胶质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丝炭化作用成煤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积 水较浅、湿度不定的条件下经脱水和缓慢氧化作 用,氧化的植物组织转入缺氧的环境(如水层、 泥煤层、 上覆岩层的覆盖) 而生成具有一定细胞 结构的丝炭,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 的过程。 凝胶化作用:腐殖组生物化学凝胶化作用 镜质组地球化学凝胶化作用 丝炭化作用: 惰质组 残植化作用: 稳 定组(壳质组) 煤化作用: 当已形成的泥炭或腐泥, 由于地壳的 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 成煤作用 就转入第二阶段 煤化作用阶段,即泥炭、腐

5、 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化为煤的过 程。这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起主导作用的 是物理化学作用。 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 泥炭 进一步变为褐煤(成岩作用) ,再由褐煤变为烟 煤和无烟煤(变质作用) 。煤的成岩作用: 在沉积岩石学上是指沉积物的压 实、脱水、胶结以及相应的化学变化过程。煤的成岩作用: 是由经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泥炭 在以压力为主并包括温度因素在内的影响下, 出 现压实、脱水、增碳、孔隙度减少、游离纤维素 消失、凝胶化组分开始形成并具微弱反射力等物 理-化学变化,逐渐固结、煤化而转变成年青褐 煤的过程。变质作用:指岩石经受了高温、 高压, 其成分和结构、 构造发生了质的变化

6、, 形成新的 岩石 变质岩的过程。煤的变质作用:煤作为有机质沉积物,对温度、 压力增高的反应要比无机成因的沉积物敏感得 多,快得多,也强烈得多。因此,把从褐煤转变 为烟煤、无烟煤(直至石墨)的过程叫煤的变质 作用过程。煤化作用原因(因素) :温度化学变化;压 力物理变化;时间正比,等价关系煤化作用实质: 腐殖复合物芳香族稠环体系在温 度压力作用下不断增强其缩合程度, 侧链逐渐减 少缩短,官能团不断减少,结构单元不断增大, 因而炭含量逐渐增高,挥发分、氧、水分等减少 的过程。思考:煤变质程度( R0 大小)与油气生成有何 指示意义?煤的显微组分的反射: 光片中纤维组分的反射光 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

7、百分比。 镜煤的一般特点: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 状断口和内生裂隙。 2、 镜煤性脆,易碎成棱角 状小块。 3、在煤层中,镜煤常呈凸透镜状或条 带状,条带厚几毫米至 1 2cm,有时呈线理状 存在于亮煤和暗煤之中。丝炭的一般特点: 1、在煤层中丝炭常呈扁平透 镜体沿煤层的层理点, 面分布,厚度多在 12mm 至几毫米之间, 有时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 个别 地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以上。 2、丝 炭的孔隙度大, 吸氧性强, 丝炭多的煤层易发生 自燃。 3、丝炭是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缺水的 多氧环境中缓慢氧化或由于森林火灾所形成。 亮煤:亮煤是最常见的煤岩成分。 1、亮煤的光 泽仅次于镜

8、煤,一般呈黑色。 2、它是在覆水的 还原条件下,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 用,并掺入一些由水或风带来的其它组分和矿物 杂质转变而成。 3、较脆易碎,断面比较平坦。 4、 比重较小。 5、亮煤的均一程度不如镜煤,表面 隐约可见微细层理。 6、亮煤有时也有内生裂隙, 但不如镜煤发育。 7、常呈较厚的分层,有时甚 至组成整个煤层。 暗煤:暗煤的特点是光泽黯淡,一般呈灰黑色, 致密,比重大,内生裂隙不发育, 坚硬而具韧性。 透光色:把煤磨成薄片(厚约 0.03mm),用显微 镜在普通透射光下观察, 煤薄片显示出的颜色为 透光色,又称体色。反光色: 把煤的表面磨光, 用显微镜在普通反射 光下观察,

9、煤光面上显示出的颜色称为反光色。 反射荧光色:煤的磨光面用蓝光或紫外光激发而 呈现的颜色,称为反射荧光色。煤的光泽是指煤新鲜断面的反光能力。 光泽与煤 的成因类型、 煤岩成分、 煤化程度和风化程度有 关。腐泥煤的光泽一般都比较暗淡。 腐植煤的四 种宏观煤岩成分中, 镜煤的光泽最强、 亮煤次之, 暗煤和丝炭的光泽暗淡。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 各种宏观煤岩成分的光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丝 炭和暗煤的光泽变化小, 而镜煤和较纯净的亮煤 变化明显。无结构镜质体 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的细胞结构, 电子显微镜 下可见粒状结构。据形态、产状和成 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组分: 1)均质镜质体:植物木质纤维

10、组织经凝胶化作 用变成均一状的凝胶。 在煤中以透镜状或条带状 产出。均质镜质体轮廓清楚,成分均一,不含任 何其它杂质。2)胶质镜质体:指胶体腐植溶液充填到植物胞 腔或其它空腔中沉淀成凝胶而形成。结构镜质体 保存有植物的细胞结构, 在煤中往往呈透镜体状 产出。 把细胞壁称为结构镜质体; 细胞腔往往被 无结构镜质体、 树脂体、 微粒体或粘土矿物所充 填,胞腔充填物不属于结构镜质体。1)结构镜质体 1:细胞结构保存完好,胸腔排列 整齐胞壁不膨胀或稍有膨胀。2)结构镜质体 2:胞壁膨胀,胞腔变小,胞腔大 小不一,排列不整齐。 惰质组:概念:又称丝质组,是煤中常见的显微组 分组。 惰性组在透射光下为黑色

11、不透明, 反射光 下为亮白色至黄白色; 碳含量最高、氢含量最低、 氧含量中等;比重为 1.5,磨蚀硬度和显微硬度高。 突起高,挥发分低,没有任何粘结性。 壳质组:又称稳定组、类脂组。壳质组包括孢子 体、角质体、木栓质体、树脂体、渗出沥青体、 蜡质体、荧光质体、藻类体、碎屑壳质体、沥青 质体和叶绿素体等。是由比较富氢的植物物质。 壳质组含有大量的脂肪族成分。 壳质组组分的氢 含量高,加热时能产出大量的焦油和气体。 用煤岩特征进行煤层对比:1.标志煤层:具有煤核的煤层或利用煤中的高岭 石夹矸,可以对比煤层。 烛煤或藻煤一般不能用 于对比,因其分布范围小。2.宏观煤层剖面和煤层形成曲线: 利用煤层形

12、成 曲线对比煤层比用宏观煤岩类型对比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煤岩类型不同。 但 不同地点地下水位变化的趋势比较一致, 煤层形 成曲线的变化趋势相似。3.用煤岩特征对比煤层: 同一煤层不同地点的显 微组成特征通常相似。如镜质组含量、孢子,或 惰性组含量,或黄铁矿,都可用于对比。利用煤级判断地层、构造和侵入体等地质问题1.根据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的煤化程度, 确定地 区内岩石的新老关系。2.利用煤级资料可以解释地质构造。3.用煤级研究地热和侵入体。4.分析构造形变, 恢复构造应力场。 镜质组的反 射率及其各向异性是对温度和压力极其敏感的 参数。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 煤受到的温度 和覆

13、盖层的压力逐渐增加, 煤的芳香核缩聚程度 增强,芳香层片的排列也逐渐规则化, 煤的反射 率增高光学各向异性增强。早古生代:石煤,成煤原始植物为菌类低等植物。 成因类型为腐泥煤, 由于热演化时间长, 煤类皆 为高阶无烟煤。石炭二叠纪华北重要聚煤期: 以腐植煤为主, 经 历聚煤作用南迁的过程 对比腐植煤与腐泥煤区和联系?1、成因 2、化学成分 3、油气意义煤系:含煤岩系是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 有煤层(或煤线)的沉积岩系,简称煤系。 煤地质核心问题:生演质赋 结论(1):在泻湖海湾三角洲地区决口扇下面存 在低硫煤!结论( 2):影响煤质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 煤层的结构: 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

14、夹层, 不含 夹石层者称为简单结构煤层, 反之, 含有夹石层 者则称为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中的岩石夹层俗称 夹矸。夹矸一般为粘土岩、炭质泥岩或粉砂岩, 有时为石灰岩、 硅质岩、油页岩、细砂岩或砾岩。 厚煤层的形成条件: 1、稳定的构造沉降:沉降速率既不能太快,也 不能太慢(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平衡关系)2、有利的古地理背景:离物源区较远,湖泊、 三角洲3、有利的气候条件:温暖、潮湿 煤的成烃演化机制煤中的碳元素主要集中 在芳香稠环当中, 因其键能较高表现出强固的键 合力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侧链和官能团之间及其 与稠环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弱,热稳定性较差。 因此在成烃演化(煤化作用)过程中,官能团和

15、脂族结构的不断减少, 侧链断裂变短, 伴随着桥 链的破裂, 芳香核的进一步缩合增长, 在元素组 成上表现为碳的相对增加和氢氧等杂原子的相 对减少。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 早期(原生)生物成因,形成于泥炭褐煤的早 期成煤作用阶段(Ro 0.5%),由于埋藏浅( 400 m),温度低,热力作用尚不足以使有机质结构 变化产生烃类气体。 该阶段以 CH 4为主要成分的 生物成因气,在泥炭沼泽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对有 机质的分解作用而形成(形成的途径有两种: CO2还原生成 CH4;醋酸、甲醇和甲胺等发酵转 化成CH4),并由于地层的快速沉降而保存于煤 层中。较早的研究认为原生生物成因气不能被保 存下来,但近

16、期的勘探实践和研究证明了该类气 藏的存在。热成因煤层气: ?随着有机质的沉积、埋藏,伴随地层温度升高, 煤化作用程度的增加, 煤的基本结构单元的芳香 核苯环数增加,侧链和官能团逐渐分解、断裂, 在核缩聚、侧链分解引起的分子结构的改造和重 建过程中,伴随有气、液态产物不断形成。根据 煤的主要元素组成( CH-O )的变化,可估算 出主要热成因气的产率。热成因 CH4形成的初始 煤阶为高挥发分烟煤( Ro=0.74?),其生气量随 煤阶升高而增大。其生于煤层、储于煤层,后期 未受其它地质因素重大干扰。 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由于地层抬升, 在较浅的埋藏深度, 微生物活动 可以三种方式影响煤层气的成分

17、: 其一,大量晚 期轻同位素生物成因 CH4能够与前期形成的热 成因气体混合;其二,需氧细菌活动可导致 CH4 的氧化和消耗, 但这一过程对浅部煤层气地球化 学特征影响不大; 其三,厌氧细菌能优先破坏大 多数湿气组分,以造成 CH4富集,使气体干燥系 数增大。煤的灰分:煤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以及矿物质 (除水分以外的所有无机质的总称) 在一定温度 下,经一系列复杂化学反应以后所剩下的残渣。 煤的挥发分: 将煤放在与空气隔绝的容器内, 在 高温下经一定时间加热后, 煤中的有机质和部分 矿物质分解为气体释出, 由减小的质量再减去水 的质量即为煤的挥发分。 固定碳是指除去水分、 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

18、 物。煤的发热量或热值: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 当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 (室温) 所放 出的热量。煤层气:是煤层在漫长的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与煤层共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 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点,且主要以吸附状 态赋存在煤层之中, 少部分以游离气和溶解气的 形式赋存在煤层中。非常规天然气: 是对产自常规储气层 (如气藏气、 气顶气和石油中的溶解气)之外的天然气的总 称,包括水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 等。煤成气 :系指由煤系中煤及其泥岩形成的天然 气,同义词有煤型气和煤系气。 煤成气包括在生 气源岩煤中的煤层气或煤层瓦斯, 以及由气源岩 运移出来的气,常说的煤

19、成气往往指后者。 瓦斯:是指赋存在煤层中的煤层气与煤矿采动影 响带中的煤成(层)气、采空区的煤型气及采掘 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是指从煤层及煤层围岩中涌出的 (outburst from coal seams,) 以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 气体的统称。低煤阶 / 级:R 0 甲烷氮气 煤岩因素煤级(煤变质) :变质程度、孔隙结 构和比表面及化学成分有关, 呈马鞍型变化。 主 要原因是, 随煤级增高煤中大孔逐渐闭合, 而小 孔和微孔逐渐增加; 大量的小孔和微孔为甲烷气 体提供了更多的吸附空间,提高了煤的吸附能 力。煤岩因素显微组分: 同等条件下, 镜质组含量 越高,吸附量就越

20、高。煤岩因素碳含量和灰分含量: 煤的吸附能力随 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煤岩因素水分:水分越多,吸附量越少煤岩、煤质、粒度 煤储层的多重孔隙结构: 双重孔隙介质:裂隙 + 孔隙 裂隙: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孔隙:煤层气 储集的主要场所 (1)煤的裂隙系统: 煤的裂隙:煤的裂隙是指煤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 作用而造成的裂开现象。 按成因不同可分为内生 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 内生裂隙: 是在煤化过程中, 煤中的凝胶化物质 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体积均匀收缩产 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张裂隙。内生裂隙主要出现在镜煤中, 有时也出现在 均匀致密的光亮型煤分层中。 内生裂隙一般都垂 直或大致垂直于层理面,

21、只发育在镜煤或光亮煤 条带或分层内。外生裂隙: 外生裂隙是在煤层形成后, 收构 造运动影响而产生的, 特点是: 可以出现在煤 层的任何部分, 并往往穿过几个煤烟分层; 以 各种角度与煤层层理斜交;裂隙面上常有波 状、羽毛状擦痕等; 外生裂隙有时沿袭既成的 内生裂隙重叠发生, 掩盖了内生裂隙并改造或使 之深化。2)煤的孔隙系统及成因类型成因简述原 生 孔胞 腔 孔成煤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细胞结构孔屑 间 孔镜屑体、惰屑体和壳屑体等碎屑状颗粒之间的孔隙变 质 孔链 间 孔凝胶化物质在变质作用下缩聚而形成的链之间的孔隙气 孔煤变质过程中由生气和聚气作用而形成的孔隙外 生 孔角 砾 孔煤受构造应力破坏而形成的角砾之间的孔隙碎 粒 孔煤受构造应力破坏而形成的碎粒之间的孔隙摩 擦 孔压应力作用下面与面之间因摩擦而形成的孔隙矿 物 质 孔铸模孔煤中矿物质在有机质中因硬度差异而铸成的印坑溶 蚀 孔可溶性矿物在长期气、 水作用下受溶 蚀而形成的孔晶 间 孔矿物晶粒之间的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