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300)一、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2)培养要求(一)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二)掌握系统的语言学和汉语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三)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项目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五)能够比较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
2、教学和交流。(六)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二、研究方向充分考虑该学科高度交叉、高度综合的特点,对相关学科进行良好整合;以汉语与汉文化的传播为方向,以中原地域历史为品牌,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有效途径,打造特色并推动持续发展;加强对学生教学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的训练,着重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人才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特定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三、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半)。四、课程设置和课程类型 (1)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2学分,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实践课程4学分,教学实习
3、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2)课程类型 见课程设置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序号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 核 心 课 程 (18学分)公共课09_002011英语3622考试09_002012政治3622考试专业必修课11_09320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7244考试11_09320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3622考试11_09320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3622考试11_093204中华文化与传播3622考试11_093205跨文化交际3622考试拓 展 课 程 (8学分)教学类11_093206汉语语言要素教学3622考查11_093207汉外
4、语言对比3622考查11_093208语法学3622考查11_093209课程设计1811考查文化类11_093210中国思想史3622考查11_093221东南亚民俗与文化3622考查11_093212言语交际362考查11_093222汉字与中原文化3622考查教育类11_093215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622考查11_093216外语教育心理学3622考查11_093217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1811考查实 践 课 程(4学分)实践类11_093218教学调查与分析1811考查11_093219课堂观察与实践1811考查11_093223语言测试1811考查11_093219中华文化才艺与展
5、示1811考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实习6学分 11_093220学位论文2学分五、专业实践为了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培养单位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1)教学实践方式a、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b、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2)教学实践管理a、志愿者主要由国家汉办选拔派出;b、国内实习期间,培养单位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六、学位论文学位论
6、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要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尤其是中小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对学位论文的评阅与审核必须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七、培养方式与方法(1)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2)培养方法a、运用集体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教学实践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实际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b、50%的核心课
7、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附:主要课程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课程编号:093201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课程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任务该课程主要研究汉语教学全过程的规律,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多边性应用学科,是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语法和词汇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法体系;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讲台,
8、胜任不同层次的汉语教学工作。教学基本任务:介绍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传授汉语教学的基础知识;训练汉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汉语教学研究的初步知识和能力,能及时化解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能用恰当的方法纠正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偏误。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 “学”与“用” (8学时)第一节 输入、输出与互动第二节 形式和内容第三节 知识和能力第四节 目标和过程第二章 交际能力和技能类型(8学时)第一节 交际能力和交际模式第二节 语域和语类第三节 语体第四节 理解和表达第三章 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8学时)第一节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第二节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第三节 需求分析和专门用途语言教学第
9、四节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第四章 课程、大纲和模式(8学时)第一节 汉语课程设计及教学大纲第二节 汉语教学模式的发展第三节 技能教学目标分析第四节 技能的关联与课型的分合第五章 听力教学(6学时)第一节 聆听技能分析第二节 听力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第三节 听力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第四节 听力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六章 阅读教学(6学时)第一节 阅读技能分析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第四节 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七章 口语教学(6学时)第一节 口语技能分析第二节 口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第三节 口语教学的模式、原则与方法第四节 口语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八章 写作教学(6学时)第
10、一节 写作技能分析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第三节 写作教学的模式、原则和方法第四节 写作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九章 不同课型中的语言要素教学(10学时)第一节 综合课中的语言要素教学第二节 口语课中的语言要素教学第三节 阅读课中的语言要素教学第四节 听力课中的语言要素教学第五节 写作课中的语言要素教学三、考核成绩分配比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出勤课堂讨论实践文献阅读10%10%20%10%50%100%四、参考书目:1、吴宗济主编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1991。2、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赵金铭主编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
11、7。4、张静贤现代汉字教程,现代出版社,1992。5、李大遂简明实用汉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王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7、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8、赵金铭主编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9、吕叔湘等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10、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1、崔永华主编词汇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五、课程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不足之处: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积
12、极性还有待于提高,有时候还表现出某方面知识的欠缺。改进措施: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改变考核方式,增加课堂讨论的比重,同时多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英文名称: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课程编号:093202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该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通过对该领域各流派的客观介绍,使学生能明确掌握关于语言学习的理论,并有意识的运用有关学习者行为理论的原则指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
13、最终形成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独立见解。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第一语言的功用,中介语及第二语言学习得的自然途径,学习者个体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和假设等。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 概念、现象与问题(2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语言系统 第三节 二语习得需要解释的现象第四节 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相关领域与研究传统(4学时)第一节 二语习得的研究传统 第二节 一语习得第三节 双语习得第四节 三语习得第五节 继承语习得第六节 跨学科性质与理论问题第三章 早期研究(2学时)第一节 对比分析假说第二节 偏误分析假说第三节 中介语第四节 儿童语言
14、习得顺序研究第五节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第四章 已知语言影响(2学时)第一节 一语迁移第二节 发生迁移的层面第三节 迁移的其他形式第四节 中介语迁移第五章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2学时)第一节 生成语法理论的语言习得观第二节 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异同第三节 普遍语法可及性假说第四节 屈折形态缺失假说第六章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2学时)第一节 儿童一语习得第二节 形式与功能第三节 欧洲科学基金会研究项目第四节 时间性和时体习得第七章 中介语加工(2学时)第一节 加工理论第二节 建构论第三节 知识类型第八章 语境中的中介语(2学时)第一节 语言变异第二节 社会互动论第三节 交际策略第四节 中
15、介语语用第九章 输入、输出与互动(2学时)第一节 输入与理解第二节 互动与反馈第三节 互动假说第四节 输出假说第十章 词汇习得(2学时)第一节 词汇知识类型第二节 词汇知识的发展第三节 偶发式词汇学习第四节 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第十一章 语言教学(2学时)第一节 形式聚焦第二节 输入加工教学第三节 输入操控与输入强化第四节 教学效能第十二章 学习者(2学时)第一节 情感第二节 年龄第三节 学能第四节 动机第五节 个性第六节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第十三章 研究方法(2学时)第一节 前期准备第二节 观察法第三节 访谈法第四节 问卷调查第十四章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
16、整体上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重点掌握部分习得研究的成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整体把握习得研究的成果,难点是学生领悟习得的理论。第一节 汉语的一些特点第二节 语法习得研究第三节 非受事宾语句习得研究三、 考核成绩分配比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出勤课堂讨论实践文献阅读10%10%20%10%50%100%四、参考书目1、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Rod Ellis牛津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
17、、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6、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五、课程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不足之处: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虽然结合一定的例子,但对一些的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改进措施:增加课前预习活动和课后延伸阅读活动,使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效果。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课程英文名称:Teaching Cases of CLT课程编号:093203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第一学年必修
18、的专业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模式、构成、类型、主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的汉语教学实践和方法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并使学生在科学、有序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善于发现问题,并具有反思自我教学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掌握汉语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的内容以及讲解和练习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方式,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常见的综合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讲述和指导。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19、关于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模式种类,掌握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构成和目标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难点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第一节 当前语言教学的模式第二节 语言课堂教学第三节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第四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第五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第二章 初级阶段的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和模式种类,掌握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构成和目标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设置和原则,难点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
20、。第一节 教学阶段划分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初级阶段的教学对象第三节 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第四节 初级阶段的课程设置第五节 初级阶段的教学原则第六节 初级阶段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三章 中级阶段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级阶段教学的对象、目标,掌握中级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各种课程的内容和方法,难点是课程设置。第一节 中级教学的教学对象第二节 中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第三节 中级阶段的课程设置第四节 中级阶段的教学原则第五节 中级阶段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四章 高级阶段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高级阶段课堂教学的教学对象和目标的确定
21、、,掌握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原则,难点是如何熟练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第一节 高级阶段的教学对象第二节 高级阶段的教学目标第三节 高级阶段的课程设置第四节 高级阶段的教学原则第五节 高级阶段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五章 速成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速成班的构成和特点,掌握速成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速成班的交际任务,难点是如何围绕交际任务结合实际展开教学,并贯彻教学原则。第一节 速成教学的特点第二节 速成教学的内容第三节 速成教学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德国汉堡班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六章 对外汉语
22、听力的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听力教学的理论依据,掌握听力教学的过程、方式以及课堂练习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听力教学的过程、方式以及课堂练习的方法,难点是将方法化为实践。第一节 听力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听力教学的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第三节 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第四节 听力课程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七章 对外汉语阅读的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阅读的理论依据和阅读技巧,掌握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练习。【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方法和练习,难点是将理论化为实践。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过
23、程、方式和课堂练习第三节 阅读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利用第四节 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第五节 阅读课程案例分析与演练第八章 对外汉语口语的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口语教学理论依据和特点,掌握口语教学的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口语教学的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的方法。难点是如何与实践结合。第一节 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口语教学的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第三节 口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四节 口语教学案例分析与演练第九章 对外汉语写作的课堂教学(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掌握写作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
24、点】本章重点是理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难点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节、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第三节 写作课程案例分析与演练三、考核成绩分配比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出勤作业提问或实验10%30%10%50%100%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建议使用教材:张和生、马燕华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主要参考资料:1 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2 丁迪蒙主编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3 彭增安 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 徐子亮 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
25、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杨惠元著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6 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7 陈昌来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 叶军主编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五、课程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不足之处:教学演练部分最好是能面向留学生进行真实课堂情况的模拟,但受条件限制,只能由学生互相扮演留学生进行试讲,因此未能模拟出最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改进措施:开课之初先进行一次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观摩,以使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有一更直观之感受。鼓励学生多参加孔子学院网络课堂教学,利用
26、互联网增加实践机会。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中华文化与传播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课程编号:093204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传播中华文化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对中华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的系统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在海外的具体影响,并能够把相关知识熟练地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实践。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中华文化的各个方
27、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具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概念的产生和形成,了解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精髓。【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难点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第一节 文化概述第二节 中华文化【教学安排】使用多媒体,能够更直接展示中华物态文化的一些图片;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之以讨论法。第二章 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孔子(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掌握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
28、章重点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是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的差异。第一节 孔子的思想第二节 历史的孔子和孔子的历史第三节 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教学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介绍孔子思想的各种主要书籍;主要采用讨论法,辅之以讲授法。第三章 儒释道的融合(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儒释道三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本方法,掌握中华文化对三家思想的选择。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三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难点是中华文化对三家的选择。第一节 儒家思想第二节 道家思想第三节 佛家思想第四节 三教融合【教学安排】学生提前了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基本历史;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之以讨论法。第四章 中国古代礼制(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礼制的基本内容,掌握古代礼制的基本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中国古代礼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中国古代各种礼制的基本精神。第一节 礼制概述第二节 吉礼第三节 嘉礼第四节 宾礼第五节 军礼第六节 凶礼 【教学安排】学生提前收集有关书籍,并对最近看到的影视剧中涉及到中国礼仪的片段进行收集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