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57.87KB ,
资源ID:250623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0623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一模二模书序类文言文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一模二模书序类文言文汇编.docx

1、上海一模二模书序类文言文汇编0913年一模二模考试书序文言文整理书序的文体特点(一)书(文)序:介绍成文(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辑体例或者作者情况,也可对作家作品评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可以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相关的课文有兰亭集序伶官传序(三)行文思路1.概述谁的诗、文集,写作诗文的缘由,作序缘由2.文集特点,形成原因(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四)主题表现1写景叙事,抒发作者的志向、情趣(自序)2 议论评价,评价作者的思想、成就3 借题发挥,借此评价当时的创作文风4 寓理于事,借此揭示艺术创作的道理09年长宁一模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

2、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

3、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注】:迂阔:不合实际 庸讵:难道22(1分)本文作者曾巩,字子固,世称 先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3(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与作者是同一届科举考试中榜的朋友B对黎生的请求,作者表示既已心知就无必要再写赠言了。C黎生球赠言,是为了向里人传道授业解惑 D二生之迂只在为文方面,而作者却在为人处事上更加迂阔。24(2分)作者为什么说自己“

4、困于今而不自知?”(可用原话回答) 25(2分)文中希望黎安二生“择而取之”的是: 。 26(4分)作者写此文“以赠二生,并示苏君”的用意是什么?22、南丰(1分)23、C(3分)2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2分)25、谓余之迂之善(2分)26.(1)婉言劝勉二人为人为文要“信乎古”、“志乎道”,不以里人“迂阔”之讥为患。 (2)肯定二生才华以回应苏轼的引荐,表达对友人的尊重。(共4分) 09年嘉定一模叙陈正甫会心集 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

5、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

6、,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为正觉。22第段划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趣”,好在哪里?(2分) 23对“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以为自己对世事绝望,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B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不笑他不管他。C自己认为在世上不追

7、求什么了,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D自以为自己对世事绝望,所以全世界不笑他不管他。24作者认为“得趣”的要则是 (用文中词语回答)。(1分)25作者在第段中列举了三类“趣”,分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 。(2) 。 (3) 。26文末盛赞“品大”、“官高”、“年长”的陈正甫是“深于趣者”,与前文论述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评述。(4分)22(用比喻)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趣”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捉摸的特点(1分)。23(2分)C24(1分)自然25(3分)(1)童子时期自然纯真的人生至乐(2)山林之人无拘无束自在度日(3)愚不肖之人率心而行26(4分)从

8、全文看,前后并不矛盾。(1分)(1)如果能摆脱束缚,回归自然,不失“赤子”“能婴儿”,自然就能“会心”而“知趣”,甚至“深于趣”。(1分)(2)反复申说“趣”之难得,为赞许陈正甫其人、誉其会心集作铺垫服务,(1分)前后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赞誉之情,运思精巧。(1分)09年卢湾一模本篇赠序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

9、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

10、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加强自身修养,用来建立功业,著述文章以传世。汲汲营营:匆忙不停息地工作、谋划。18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 。这篇文章在体裁上属于 ,是一种相当于临别赠言的文体。(2分)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固亦生且死于其间( ) 逾远而弥存也( )夫言之不

11、可恃也盖如此( ) 稍稍见称于人( )20第三自然段“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中的“三者”指的是 、 和 。(2分)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其不朽而存者B草木鸟兽之为物/少从予学为文章C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亦因以自警焉D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而忽焉以死者22与“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B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C(予)告以是言 D(予)亦因以自警焉23与“其文辞日进”中“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大快人心 B不药而愈 C乌合之众 D甘之如饴 24下

12、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提出“修身为本,精神不朽”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警示作用。 B文章以颜回无功和言,却受当时后世推崇为例,说明了圣贤能够不朽于世的原因。C文中用“草木荣华”,“鸟兽好音”来比工丽的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25作者认为“言之不可恃”的原因是 。(2分)2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 27文中第一段说圣贤者由于“修

13、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而长存不朽,与后文“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的说法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2分)醉翁(1分) 赠序(1分)19(4分)本来;诚然 长久;久远 依赖;依仗 称赞;赞扬 (每项1分)20(2分)草木 鸟兽 众人(写出两项给1分)21(2分)D(后句的“焉”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与“然”的用法相同;A:前句“而”表示转折,后句的“而”表示并列;B:前句中的“为”是“称为”的意思,后句的“为”意思是“写”或“做”;C:前句的“以”为连词,表并列或修饰,后句的“以”为介词,表凭借。)22(2分)A(与例句同为判断句;B项为被动句,又介词

14、结构后置;C项“告”后省略宾语,又为介词结构后置;D项介词“以”后省略宾语。)23(2分)C(“乌”与例句中的“日”同为名词作状语;A项中“快”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的“药”为名词作动词;D项的“甘”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4(3分)B(作者举颜回为例是为了说明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25(2分)历代著书之士的著作经历史淘汰而大多与花木鸟兽众人同归于泯灭26(5分)他能够永存不朽,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用说著作吧(3分,重点:“其”、“固”、“待”、“况”、句式) 我希望能挫减他的盛气并且勉励他探究多思(2分,重点:“摧”、“勉”、句式)27(4分)作者先指出圣贤之所以长存

15、不朽在于修身、施事、见言,把三者平列,再拿“施事”、“见言”、“修身”分别比较,强调突出修身为三者中最重要的,从而推出全文的中心:君子以修身为本,追求精神不朽。09年普陀二模余尝反复杜少陵诗,而知有唐迄今,非少陵不能作,非唱经不能批也。大抵少陵胸中具有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昧,唱经亦如之。乃其所为批者,非但剜心抉髓,悉妙义之宏深;正复祛伪存真,得天机之剀挚。盖少陵忠孝士也,匪以忠孝之心逆之,茫然不历其藩翰,况于壶奥。犹记我友徐子能有咏杜一律云:“诗史春秋笔,大名垂草堂。二毛反在蜀,一字不忘唐。佛让王维作,才怜李白狂。晚年律更细,独立自苍茫。”此乃字字实录也。唱经在舞象之年,便醉心斯集,因有沉吟楼借

16、杜诗,庄屈龙门之下,列之为第四才子。每于亲友家,素往还酒食游戏者,辄置一部,以便批阅。风晨月夕,醉中醒里,朱墨纵横。不数年,所批殆已过半。以为计日可奏成事也。而竟不果。悲夫!临命寄示一绝,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句。余感之,欲尽刻其余稿。首以杜诗从事。已刻若干首,公之同好矣。兹淝上归,多方搜集,补刻又若干首,而后第四才子之面目略备。读者直作全牛观可乎。 清 金昌 叙第四才子书【注】:唱经:金圣叹。旋陀罗尼三昧:佛教用语,可理解为智慧真谛。剀挚:恳切真挚,引申为与事理吻合。历其藩翰:窥其门径。舞象之年:男子15岁。22高中课本中杜甫的诗篇名是 (1分)23作者认为只有金圣叹才能批杜诗

17、,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24对“剜心抉髓,悉妙义之宏深”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3分)A金圣叹竭尽自己的才智来剖析杜诗中宏大深奥的道理。B金圣叹深入地研究杜诗,洞悉了杜诗中深刻的道理。C金圣叹挖掘出了杜诗的核心与精髓,完全道出了杜诗中宏大深奥的道理。D金圣叹呕心沥血地批注杜诗,阐发了宏大深远的道理。2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金圣叹批“才子书”,将庄子、屈原、司马迁排列在杜甫之前。B“二毛反在蜀,一字不忘唐”一句表现的就是杜甫的忠孝之心。C作者认为徐子能的咏杜对杜甫的评价是真实确切的。D金昌刻印金圣叹的第四才子书经过多方搜集,一次刻就。26作者刻金圣叹的遗稿,为什

18、么“首以杜诗从事”?(3分) 22、月夜或登楼。(1分) 23、金圣叹和杜甫一样,都是忠孝之士,心意相通。(2分) 24、C(3分) 25、D(3分) 26、因为在作者看来,金圣叹早年便醉心“杜诗”;数载批阅,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却最终未能如愿;临刑不忘,视为终生憾事。因此作者刻金圣叹遗稿“首以杜诗从事”,也是对友人在天之灵的告慰。(3分10年宝山一模 选古文小品序 廖燕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抠,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已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

19、而为川读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注释古文小品,是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 大块:自然,大自然。 瘦漏透皱:古代相石四字诀,包括造型、窍孔、纹路等外形方面具备的审美特征。 照乘粒珠:古代四车一马为一乘,“照乘珠”:照亮车辆的明珠。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顾小者大之枢( )(2)烛物更远( )24.对“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一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项。( )(2分)A引出短小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20、 B说明文章优劣不能一概以篇幅长短而论。C使文章论述更全面,更辩证。 D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25.划线句意在说明: 。(2分)26文章最后两句(从“照乘粒珠耳”到结尾),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小品文的为文之道。(两处答案均在四个字以内)(2分)27.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述。(4分)(1) (2) (无答案) 10年闸北一模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

21、多货,其室培湿,守狗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周书曰:“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谓之天子。” 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於义,本於爱。爱利之为道大矣。夫流於海者,行之旬月,见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见其所尝见物於中国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欤!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吕氏春秋序言2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诛不辜之民以求利 ( ) 其势可穴也( )22、与“圣王之道废绝”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22、戍卒叫,函谷举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问者爇香于鼎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3、与“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 ) A、过去的人不能追回,将来的人不能等待B、过去的人不可接触,将来的人不可期待C、过去的不可追回,未来的不可等待D、过去不可接触,未来不可期待2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上文的中心论点:(2分)答: 25、设喻类比是本文说理的一大特色,请以第节为例,对此略作评析。(4分)答: 26、作者认为,“听言”要分辨“善”与“不善”,而“善”与“不善”的标准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答: (六)(16分)21、(2分)罪 挖洞

23、22、(2分)A 23 、(2分)C24、(2分)听到的话要考察,分辨其好坏;(1分)如果不这样,祸乱就大了(1分)。25、(4分)“某氏多货” 、“某国饥”,为就近设喻,以家事类比国事(2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不仅浅显易于接受,而且形象贴切,避免了空间的说理(2分)。26、(4分)“(善不善)本于利,本于爱。(1分)。”基本同意(1分)。将“利”与“爱”作为“听言”善恶的标准,自有一定的道理。作为统治者,此“利”与“爱”,必须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在此前提下,是正确的;如果仅对自己或统治阶级(集团)而言,而不顾百姓,那就又另当别论了(2)。10年虹口一模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 世人所难得

24、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放虽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为酒肉,或为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

25、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注陈正甫:时任徽州知府,善谈性理之学。会心集选编一些古人言行录或诗文的集子。叙,通“序”,为作序。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任官终于苏州刺史,史称“韦苏州”。正等正觉:正等,即上等。正觉,佛教以洞明真谛追到大彻大悟的境界,23(2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尤,女中之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

26、4(1分)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世俗之人是无法得到、领会意趣的。 B书画古董、装神弄鬼都只不过是意趣的表象。 C作者认为一个人越有知识就越没有意趣。 D首段的“会心”既是得到“意趣”的关键,又照应了结尾的会心集。25(2分)“重子”、“山林之人”、“愚不肖者”皆能得趣,他们的共同点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6(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回答)27(4分)作者在第二段中说年长、官高、品大是得到意趣的障碍,可是在文末却又提到品高、官高、年壮的陈正甫是深于趣的人,你认为这矛盾吗?请说说理由。 23(2分)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意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只能用心领悟,而无法诉诸语言)的特

27、点。24(2分)D(A“难得”而并非不能得;“玄虚”指玄妙虚无的道理;C“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不是知识越多越不能理解意趣,而是个人的自然天性被知识束缚才不能领会意趣)25(2分)都是得自自然的不刻意追求的(意近即可) 26(2分)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27(4分)不矛盾。“年”、“官”、“品”虽然有碍于“意趣”的获得,但只要能够“会心”,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回归自然,依然是可以得到“意趣”的;也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及其作品的赞扬。 10年长宁一模 方舆之内,山陬海噬,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即章矣,近之人习用之,以为泽居之鱼鳖、山居之麋鹿也;远之人逖闻之,以为逾汶之貉、

28、逾淮之橘也,坐是,两者弗获相通也。 余不佞,独持迂论,以为能相通者什九,不者什。人人务相通,即世可无虑不足,民可无道殣。或嗤笑之,固陋之心终不能移。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耕获葘畬,时时利赖其用。以此持论颇益坚。 岁戊申,江以南火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节选自徐光启甘薯疏序) 注 方舆:大地。山陬(zu)海噬(sh):山角海滨。丽土之毛:附着于土地的植物。章:显露。逖(t)闻在远处听到。

29、逾汶之貉、逾淮之橘:考工记总叙“橘逾淮而北为枳,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强调生物生存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佞:不才。自谦之词。道殣:饿死在道路上。耕获葘(z) 畬(y):耕耘收获。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22(1分)本文作者徐光启,字子先,上海县人,为 代科学家。23(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某些生物只能生长在某地的观念妨碍了生物品种的推广。 B作者坚持认为,绝大多数生物品种是可以互相交流、异地引种的。 C作者有时候会嗤笑那些不懂得利用他方之产的固陋之士。 D作者从客居莆田的徐生那里引入甘薯并种植成功。24(2分)第二段末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以此持论颇益坚”? 25(2分

30、)本文在记事说理中,反映了作者 的态度。26(4分)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2明(1分)23C(3分)24引种别处的生物品种都有收获,经常利用它们并得到好处(2分)25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坚持科学(意思相近即可)(2分)26(1)破除保守思想,发展农业生产。(2)推广引种甘薯这一重要的农作物。(共4分)10年黄浦二模本篇为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1)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2)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