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 学年论文题 目 浅 谈 幼 儿 数 学 教 育 游 戏 化 姓 名 罗 云 学 号 0905403017 专业年级 09级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易 松 华 2012 年 3 月 20 日 浅谈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摘 要在多元化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数学,教师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等情境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幼儿当成合作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的心理上感受到安全、放松,加上环境上宽松、和谐,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地“做”和“玩”。本文从提出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的问题,引出游戏的概念以及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接着阐述了在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
2、的必然性和在游戏中如何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如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方法及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深奥的数学道理通俗化、生活化,使幼儿产生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让幼儿在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现的活动中,渐渐明白数学及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 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 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 教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 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提高了幼儿学
3、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幼儿;游戏;数学教育;情境;探索一、前言(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数学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功利主义已经占据了幼儿教育的原始净地, 对幼儿教育的人文化显得日益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为:“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提高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运用唯物辩证方法论对如何有效地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
4、综合化的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教育的游戏化、生活化,能使幼儿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和领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的探究动机,获得真正内化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发展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二)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1、重正规的数学教学,轻非正规的数学活动 正规的数学活动即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或同伴之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一般以集体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对幼儿自主学习重
5、要性认识的日益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从灌输式的数学教学转向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因此,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的正规数学教学备受教师关注。但及此同时,非正规的数学活动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非正规的数学活动即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在自然状态或一定的环境下,自发自主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数学角活动、及数学有关的环境创设、及其他学科的结合渗透等。在我们近期所做的随机访谈调查中,当回答“作为一线教师,您最看重哪一种数学活动形式”的问题时,被访教师的92%回答自己最看重正规的数学活动,而选择非正规的数学活动的教师不到5%;回答“您觉得特别重要的数学活动形式是哪一种”的问题时,被访教师的
6、87%认为是正规的数学活动,只有9%的教师选择非正规的数学活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非正规的数学活动的关注不够。事实上,正规及非正规的数学活动都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而且促使幼儿非正规的数学活动及教师计划和组织的正规教学活动之间达到平衡,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一个关键。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认为:“即使一个再高明的教师也难以做到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非正规的数学活动显得特别重要。”2、教学内容中重训练,轻内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教学的作用,将数学学习局限于狭窄的测验上,关注的是技能,而不是理解和思维(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长期以
7、来,幼儿园和家庭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求结果不管过程、只看答案不重理解的功利思想颇重,导致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趋于重视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研究;强调教师对幼儿的训练,忽视幼儿自身的内化,所以出现幼儿学数学中背数、背概念等现象。3、重目标完成,轻实践体验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具体化导致人们往往把是否完成领域目标内容作为评价数学教学活动的标尺,把幼儿是否会完成作业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从而造成教师重目标完成,忽略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及运用。二、游戏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对游戏的研
8、究总是从三个方面入手: 游戏的定义、游戏的属性和游戏的功能。目前, 教育学、心理学界对幼儿游戏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在“剩余精力学说”的基础上, 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 找出了幼儿游戏的真正原因, 即幼儿身心的飞速发展和幼儿的心理特点, 需要参及真正的实践活动及幼儿本身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 从而认定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主要活动, 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 游戏是幼儿对生长过程的一种适应, 幼儿的所有学习主要是在游戏中发生完成的。从游戏活动及学习、劳动活动的区别来看, 游戏具有下列属性和特点: 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幼儿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9、, 使得幼儿乐于参及游戏并且易于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幼儿的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 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 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 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虽然课堂中的游戏常带有一定的强制目的性, 但并不需要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这个目的, 所以幼儿的兴趣仍在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正因为游戏的这些特点和属性, 使得游戏不仅成为幼儿最喜爱、最基本的活动, 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 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在数
10、学教育中, 游戏又有其特殊功能。(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之一, 思维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在幼儿的数的教育活动中, 有许多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 而此类游戏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 让幼儿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形状或者其他的特征)进行多种角度的分类、排序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使两排数量相差1的物体变成一样多, 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等。这些活动均要求幼儿改进思维方式, 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思考, 加快思维的反应速度, 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及综合的发展所谓分析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
11、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过程;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的特征总和为整体。所以分析及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在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 分析及综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儿的分析及综合, 主要是在实际活动中利用表象思维进行的分析及综合。在传授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 教师如果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育的许多内容都能提高幼儿这两种水平, 并且能够促进幼儿学会更高一级的分析及综合。(三)游戏增强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的环境, 让他去实现他的好奇心。例如: 幼儿在
12、玩二进制猜数游戏时,他们会被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 同时会对老师或者同伴手中的数字或者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会迫切地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这样的认数活动中, 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正是在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 引发了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同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正可谓是, 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游戏不仅使幼儿在活动的探索中学到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心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总而言之, 幼儿游戏就是幼儿本身一种无强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发展的一种假想成人实践活动。(四)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13、一方面,游戏是培养好奇心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由游戏的性质决定的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具有挑战性等。好奇心又为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例如:关于数字6 的组成,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有一个商店,里面的商品全都是6 元,发给每个幼儿6 元钱,面值分别是1 元到5 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为6 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幼儿在这种模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不仅熟练地掌握了6 的组成,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如果幼儿没有对于这门学科的强烈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那么数学学习将是一项艰苦而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 游戏还可以培养
14、幼儿养成乐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例如,孩子在玩积木时,可能会尝试着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来观察,把一块积木放在另一块上面时,摆多少块可以不倒下来。他边玩边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他还可以用从游戏中所获得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在游戏时所用的不同思路,就是在为某种任务或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说,游戏是研究的最高形式。三、在游戏中建构幼儿数学教育的必然性(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
15、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这里的生活既包括现实世界的生活, 又包括虚拟生活, 而游戏则属于虚拟生活之列。我们之所以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 是因为幼儿的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 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 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 数学的学习应该及生活联系起来,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 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 激发幼儿的积
16、极思维和想象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大班幼儿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但是他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东西, 但是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这个时候, 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 还应当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引导幼儿学习。例如,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过毒的冷饮棒、喝过的易拉罐等) , 幼儿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进行拼图、搭积木、排序、数数、分类等数学方面的学习。(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要求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的最基本要求是: 借助游戏情节, 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 让幼儿的生活摆脱过多的“包袱”,并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得到心理上
17、的满足。若将数学知识融入各类游戏中。这样一方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 另一方面, 还能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例如, 在玩游戏“开商店”时, “顾客”及“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 老师也可以假扮顾客参及其中。例如, 顾客要买5块口香糖、4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 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三)幼儿数学教育人文化的要求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总是以牺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为价值的。幼儿教育天地是一把双刃剑。在现代社会的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的促使下, 我们的幼儿教育正面临着种种困惑: 兴趣班、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正在“迫害”着我们
18、的幼儿; 残酷的竞争、父母的期望、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都失去了人本质的人文化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而幼儿教育更应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幼儿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应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人文关怀。因此,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 我们应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毕竟教育不是一门功利性的技术,而是本着科学的教育原则, 为幼儿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基础。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将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的人文化, 有利于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无味、沟通幼儿及教师、幼儿及幼儿之间的情感, 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 在“玩”中学习, 在喜悦
19、中学习,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玩”中孩子亲近数学, 理解数学, 在主动探索中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四)符合幼儿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1、幼儿数学教育的综合化 根据纲要的要求:“数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中可以看出: 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构成了一个统一发展的整体。因此, 幼儿数学的学习不只是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他还包括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解决数学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数学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要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而这些恰
20、好能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游戏不仅使幼儿在活动的探索中学到知识, 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心得到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等。2、幼儿数学教育的体验性大班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 幼儿的思维方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而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向初步的抽象思维转化。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事物本身, 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对其动作的内化。”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 才真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最牢固的、不会被轻易遗忘的知识。在游戏中能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及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这个时候, 教师应该放手
21、让幼儿自己亲身去做、去体验, 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四、在游戏中如何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一)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幼儿的一切学习过程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得到。大班幼儿的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要在游戏中建构数学教育, 那么游戏情节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 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 引起幼儿兴趣, 如请幼儿按所穿鞋的种类(皮鞋、运动鞋、布鞋)排队, 按照鞋号大小进行排序、计数的训练; 在“模拟招待客人”中使幼儿在摆放茶具、点心的过程中积累对应摆放物体以及数量多少的经验。2、符合幼儿的个
22、体差异性原则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 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 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儿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 所以每个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 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 要体现出层次性, 以满足不
23、同孩子的需要, 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3、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主导性及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 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 使幼儿能主动地参及学习, 主动提出问题, 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 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
24、, 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 对幼儿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 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及其中。及幼儿平等自由的交流, 发挥教师、幼儿的双方面的潜力效能。(二)应该坚持的方法及策略1、不同种类的游戏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游戏来建构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 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 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 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 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
25、内容, 这些内容的教育中, 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 另外娱乐游戏常常在数学教育中不单独出现, 而是渗透于数学课堂之中。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 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 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 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 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 而这些方面又及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 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 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中, 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 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
26、识和技能的能力。如: 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 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 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 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娱乐游戏因其简单、易行、有趣的特点, 常被教师在正规课堂渗透使用, 以巩固加强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可以通过认识动物来复习序数,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动物玩具, 让幼儿说出名称, 然后要求幼儿按老师说的顺序将动物排好队。2、创设环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 引导幼儿积极参及游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亚杰强调:“数学关
27、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 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 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真正理解数, 意味着儿童自己的动作发现和能动地建立关系, 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我们成人仅仅需要做的就是: 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幼儿作为一个真正的主体参及到游戏中来, 并从游戏中学到东西。如: 数字“六”的组成我们可以将活动设计成一个商店, 商店里全都是六元的商品, 发给每个幼儿六元钱, 面值分别是一元到五元不等, 然后要求幼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购买时必须是两样东西合起来是六元。由售货员验证后才能得到要购买的商品, 幼儿在这种模
28、拟的游戏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 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六”的组成, 而且学会了合作的技能。3、精心设置游戏中的玩具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活动; 而玩具是游戏的工具, 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教育课堂的操作教具。凭借着玩具, 幼儿对所体验过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 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 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游戏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就必须对玩具的设置加以重视。玩具应能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发展幼儿地思维及创造力, 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大班幼儿的玩具应更多地满足于幼儿的智力, 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 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
29、喜悦的情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美感。4、发挥教师的作用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游戏活动, 幼儿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且心情愉快、朝气蓬勃。通过玩游戏, 他们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锻炼, 因此, 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 巧妙设计、有效地组织游戏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幼儿好奇心, 激发其学习兴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注意及幼儿的情感沟通, 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的良师也是幼儿的益友。在游戏中教师要参及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 而不仅仅是旁边的观望者。同时教师要懂得我们的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教幼
30、儿学会具体的东西, 而是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研究幼儿的学习, 教幼儿如何学习、如何解决身边的种种问题等, 为他们以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会提出许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同时还应该花费精力、察言观色、深入幼儿生活、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 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环境。注意把教材内容及生活情景相结合, 面向全体、照顾到个别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
31、动自身的特点, 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要恰到好处的提问、提示。当幼儿出现错误时, 要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 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此外通过做游戏, 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三)应该注意的问题1、游戏的选择幼儿的数学教育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矛盾体。所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 ” 因为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选择游戏的时候, 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数学内容, 然后再采取及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这样的
32、方法论才是科学的方法论。2、时间的长短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钟; 中班的38分钟; 大班的510分钟”, 我们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必须以这个研究为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有效地控制授课时间, 并且把有效的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 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3、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内容来融入游戏, 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 才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 才能使之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五、总结加强数学教学游戏化活动的指导。在数学教育游戏活动中, 幼儿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 教师处于隐性辅导地位。因此, 教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教育活动中, 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有时, 教师是教学游戏化活动的介绍者, 向幼儿讲解教学中的游戏规则及玩法; 有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