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铁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2017年钢铁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7年 钢铁行业产业链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目录第一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一:市场环境 5一、钢铁企业分布“整体分散、区域集中” 5二、房地产、基建、机械投资决定钢铁需求 9三、供需关系决定不同竞争格局 12第二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二:原材料资源 14一、铁矿石及煤炭为钢企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14二、进口铁矿石替代国产铁矿石 14三、煤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18第三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三:运输成本 19一、沿海及内河港口为运输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 19二
2、、华东、华北区域沿海及内河港口众多 20第四节 发债主体财务数据证实区位分析判断 21一、区位优势强的区域销售净利率高 22二、材料资源丰富的区域毛利率高 22第五节 钢铁企业区位优势分析总结 23第六节 各区域发债主体筛选 25图目录图 1:我国钢铁企业分布图 5图 2:高炉产能分布 6图 3:2015年各区域粗钢产量(吨) 7图 4:2015年各区域钢材产量(吨) 8图 5:近三年各区域房地产投资 9图 6:近三年各区域基建投资 10图 7:近三年各区域机械投资 11图 8:2015年各区域前5大钢企钢材产量占比 12图 9:钢铁企业成本构成 14图 10:各区域铁矿石产量(吨) 15图
3、11:我国铁矿石完全生产成本 16图 12: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 17图 13:我国铁矿石贸易流向图 18图 14:2015年各区域焦炭产量 19图 15:我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 20图 16:各区域财务比率对比 23表目录表 1:各区域下游行业需求对比 12表 2:我国铁矿石储量分布 15表 3:各区域港口分布及运输成本对比 21表 4:华东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5表 5:华北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6表 6:东北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7表 7:华中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8表 8:华南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9表 9:西南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29表 10:西北区域发债主体分析 30第一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
4、一:市场环境近几年, 受产能严重过剩、 下游行业需求减弱影响, 钢铁价格大幅走低, 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亏损严重, 行业系统性风险高涨。 在此背景下, 成本与费用的高低是钢铁企业能否熬过寒冬期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钢铁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高资源消耗、下游行业众多的行业,因此市场环境、 资源禀赋对于钢铁行业至关重要。 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禀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钢铁行业的区位优势。一、钢铁企业分布“整体分散、区域集中”我国钢铁企业分布呈现整体分散、 区域集中的特点,全国范围内共有 500 多家钢铁企业,遍布 31 个省市,整体较为分散。而从钢铁产能和产量上看,华
5、北和华东区域的产能及产量占比均超过 60%,区域集中特征也比较明显。图 1:我国钢铁企业分布图 数据来源: 钢联资讯,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区域布局来看,产能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的几个省份和中部地区省份。其中华北地区炼钢产能占全国的 39.91%,华东区域产能占比为 26.73%,其次是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图 2:高炉产能分布数据来源: 钢联资讯,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产量的分布与产能分布基本类似,华北和华东是钢铁的主要产地,2015 年粗钢产量分别为 21821 万吨和 20964 万吨,占比分别为 34.22%和 31.21%,而东北、华中、华南、西南、
6、西北区域的产量占比分别为 7.86%、 11.78%、 5.73%、 5.64%、 3.56%。图 3:2015年各区域粗钢产量(吨)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图 4:2015年各区域钢材产量(吨)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区域产能及产量的对比来看,华中、华南的产能利用率最高,去产能的压力最小;华北产能利用率最低,面临非常大的去产能压力; 西南、西北区域的产能利用率也比较低,去产能压力比较大; 东北和华东的产能利用率居于中间。二、房地产、基建、机械投资决定钢铁需求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中游行业, 下游行业甚多,包括房地产、基建、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等多
7、个领域。其中,房地产、基建、机械和汽车为钢铁的主要消费行业,消费占比分别为 18%、 34%、 18%、 7%,合计接近 80%。从消费占比可以看出,房地产、基建和机械的景气程度将直接影响钢铁行业需求,进而影响行业供需关系,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而房地产、基建和机械的景气度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变动,因此分析房地产、基建、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大概可以得出对钢铁的需求。从七个区域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来看,2015年七个区域全面大幅走低。尤其是东北区域,在投资额很低的情况下,2014、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然下降了 17.75%和 28.48%,钢铁需求疲弱。华东区域 2015 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
8、只有 0.26%,但是投资额达到了 33521 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最高水平。华北、华中、西南地区近三年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且投资额较大,对钢铁的需求强劲。华南地区近三年平均投资增速保持 15 个百分点的水平,未来具有较大的钢铁消费需求。西北地区近三年投资增速下降迅速,且投资额处于全国最低水平,钢铁需求疲弱。图 5:近三年各区域房地产投资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七个区域的基建投资增速来看,除东北、华北区域投资增速较低外,全国基建投资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东北区域 2015 年基建投资增速由正转负,同比减少了 3.08%,对钢铁的需求非常疲弱。华北区域 2014、20
9、15 年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对钢铁的需求较弱。 华东区域近三年基建投资增长稳定, 2015 年接近 12000 亿元,对钢铁的需求量最大。华中、华南区域近三年基建投资平均增速超过 20%,且投资额较大,对钢铁的需求比较强劲。西南区域近三年基建投资增长较快,且投资额仅次于华东区域,对钢铁的需求量很大。西北地区基建投资增速最高,近三年平均投资增速高于 30%,大幅高于其他区域。且基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西北地区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图 6:近三年各区域基建投资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 除东北区域外,其他区域近三年机械投资均保持
10、较高增速。 东北区域机械投资增速 2014 年开始由正转负,2015 年更是减少10个百分点,对钢铁的需求非常疲软。华北区域机械投资增速及投资量一般。华东区域近三年投资增速平均保持在 15%左右,且投资量最大,对钢铁的需求非常强烈。华中区域近三年投资增速平均保持在 15%以上,且 2015 年投资量仅次于华东区域,对钢铁的需求也比较大。华南区域近两年投资增速在 20%左右,虽然 2015 年投资量一般,但增长潜力大,未来可能成为新的钢铁消费重地。西南、西北区域投资增速保持在 10%左右,投资量最小,对钢铁的需求一般。图 7:近三年各区域机械投资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
11、对各个区域的房地产、 基建、 机械行业投资情况来看, 华东区域对钢铁的需求最大且增长潜力较强, 华北区域需求量一般但增长潜力较弱,华中、华南区域需求量较大且增长潜力强, 东北区域需求量小且增长潜力很弱, 西南区域需求量小但具备一定的增长潜力,西北区域需求量小且增长潜力较弱。表 1:各区域下游行业需求对比 数据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三、供需关系决定不同竞争格局根据钢联资讯公布的 2015 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产量数据,我们计算了七大区域前 5 大钢企产量占比,以此来估算各区域钢企的集中度。图 8:2015年各区域前5大钢企钢材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 钢联资讯,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从
12、各区域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集中度来看,华北区域钢企数量最多、产量最大但集中度最低,仅为 31.63%,前五大钢企的产量占比均未超过 10%。同时,华北区域下游房地产、基建、机械投资一般,对钢铁的需求较弱。因而产品销往其他区域的占比很高,区域内钢铁企业竞争非常激烈,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区域内并购重组的可能性很大。华东区域的集中度也比较低,前五大钢企的产量占比为 57.66%。 但是华东区域下游行业的需求非常旺盛, 供需比较均衡, 区域内竞争比华北区域缓和。东北区域钢企的集中度很高,绝大部分集中在辽宁省,前五大钢企的产量占比达到 89.68%,其中鞍山钢铁集团占比 32.13%、本钢集
13、团占比 22.33%。但是东北区域下游行业投资萎靡不振,对钢铁的需求非常弱且有下降趋势,区域内竞争也很激烈,去产能压力也比较大。华中区域钢企的集中度偏低, 为 61.86%,比华东区域略高。区域内除武钢集团占比 18.74%外,江西萍钢、 安钢集团、新余钢铁集团和华菱钢铁集团的占比比较接近,区域内钢铁企业竞争激烈。近几年华中地区投资增长迅速,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旺盛, 供需较为均衡。同时, 区域外钢铁企业对华中市场的争夺也比较激烈。华南区域由于原材料资源匮乏,钢铁企业较少选址在此。区域内仅有 5 家大中型钢企,集中度很高,其中柳州钢铁集团产量占比高达 60.41%,广东钢铁韶钢集团占比也有 2
14、2.00%,竞争相对缓和。 而华南区域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量较大,且增长潜力强, 现有产量略显不足, 对区外产品的需求旺盛。西南和西北区域各有 5 家大中型钢企,2015 年总产量分别为 2802 吨、3328 吨,区域集中度很高,其中西南区域重庆钢铁集团、四川川威钢铁集团和四川达州钢铁集团的产量占比都超过了 20%,西北区域酒泉钢铁集团和陕西钢铁集团的产量占比均接近 45%,这两个区域内容易形成协同效应。 这两个区域下游行业的需求量都比较小, 同时受运输成本等影响,外地钢铁产品进入西南、 西北地区较难,竞争主要体现区域内钢铁企业之间。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 西南、西北区域需要进一步压缩产能、提
15、高集中度。第二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二:原材料资源一、铁矿石及煤炭为钢企成本主要影响因素生产钢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 煤炭和电力, 因电力价格各区域差别不大且不存在运输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们只分析铁矿石和煤炭, 不考虑电力。图 9:钢铁企业成本构成 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二、进口铁矿石替代国产铁矿石我国的铁矿石储量水平比较稳定,维持在 200 亿吨左右。就省份而言,基础储量辽宁省位居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 28.24%,四川省的基础储量排名第二。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次之。辽宁、四川、河北三省,占全国的总储量的 53.62%。从区域看,东北、华北地区是我国铁矿石资源的主
16、要分布地区, 西南地区储量也较多,其他地区储量较低。表 2:我国铁矿石储量分布 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钢联资讯而从 2015 年各区域的铁矿石产量来看,华北区域超过 6 亿吨,占比超过 50.46%,远超其他区域,为我国铁矿石第一大产地。东北、西南区域 2015 年铁矿石产量均超过 1.5 亿吨,分别占比 13.98%和 16.23%,产量也比较大,仅次于华北区域。华东、华中和西北区域 2015 年铁矿石的产量在 6000 吨左右,产量较小。华南区域铁矿石的产量最小,不足 3000 吨。图 10:各区域铁矿石产量(吨)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中国矿多为贫铁矿,平
17、均品位不到 30%,最低仅有 11-12%,采选成本大。此外,露天矿资源有限,国内矿正在逐步由露天转入地下,导致固定资产投入增加。据冶金矿山协会估算,中国国内矿山企业生产完全成本估算低于 100 美元的占 65%(其中 80-100 美元占 20%); 100-120 美元/吨占 15%,高于 120 美元/吨的占 20%。也就是说,中国矿山超过 50%的完全生产成本在 80 美元/吨以上。而随着国际铁矿石巨头如巴西的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 FMG 在过去的三年将 2.35 亿吨过剩的铁矿石抛到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自 2014 年初已下跌超过 50%至目前的 60 美元左右。进口铁矿石价格
18、的大幅下降,使得国产铁矿石竞争力大幅降低,钢铁企业也更多地使用进口铁矿石。这削弱了铁矿石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同时,对于那些交通不便利、运输成本高企的地区来讲,成本劣势显得更加明显。图 11:我国铁矿石完全生产成本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图 12: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我国进口铁矿石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 巴西、 印度等国, 经海运后达到几大沿海港口,包括唐山港、天津港、 青岛港、 连云港、 上海港和北仑港等,再由这些港口运往全国各地。因此,距离这些港口较近的华东、华北区域在进口铁矿石运输、降低生产成本上具有很强的优势。相反地,远离
19、沿海港口的华南、西北区域则劣势明显。西南区域尽管铁矿石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国产铁矿石更加昂贵,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图 13:我国铁矿石贸易流向图 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三、煤炭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主要呈现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晋、陕、内蒙古、宁、甘、青、新、川、渝、黔、滇、藏12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 89%;而该线以东的 20 个省( 市、自治区) 仅占全国的 11%。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京、津、冀、辽、吉、黑、鲁、苏、皖、沪、豫、晋、陕、内蒙古、宁、甘、青、新 18 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
20、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93.6%;而该线以南的 14 个省(市、自治区)仅占全国的 6.4%。从 2015 年各区域的焦炭产量数据来看,华北区域为第一大焦炭产地,产量占比37.07%,华东、西北、华中区域的焦炭产量也较大,占比均超过 10%,西南和东北区域的产量相对较少,华南区域产量非常少,仅占比 1.86%。因此,在煤炭资源上,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具有较大的优势,华南和东北区域劣势较明显。图 14:2015年各区域焦炭产量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第三节 区位优势探讨之三:运输成本一、沿海及内河港口为运输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钢铁企业物流主要包括钢材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
21、和配送等环节。由于我们需要比较的是国内各钢企的成本高低,所以剔除远洋运输,仅按照国内钢铁物流采用的运输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公路、铁路和水路,其中铁路约占 38%、水路约占32%、公路约占 30%。从运输成本来看,水路的运输成本最低,大约为 110 元/吨;铁路的运输成本次之,大约为 230 元/吨;公路的运输成本最高,大约为 250 元/吨。水路的运输成本比铁路和公路低很多。因此,对于靠近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地区来说,钢铁企业在产品运输上的成本要相对低一些,从而具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钢铁行业不景气,钢铁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各家钢铁企业纷纷采取各类措施压低成本,港口地区钢铁企业的优势就显得更加宝贵。
22、二、华东、华北区域沿海及内河港口众多我国主要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分布为:( 1)渤海湾沿海港口,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大连港、黄骅港、京唐港、营口港、烟台港、锦州港等;( 2)胶东半岛港口,包括青岛港、日照港等;( 3)长江三角洲港口,包括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等;( 4)珠江三角洲港口,包括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等。( 5)内海港口按内河流域可划分为长江水系港口、京杭水系港口、珠江水系港口和黑龙江水系港口。图 15:我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因此, 从各区域的港口分布来看, 华东区域沿海港口最多,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日照港等吞吐量巨大的港口都在
23、华东区域, 且长江水系、 京杭水系均经过华东区域, 因此华东区域的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华北区域沿海港口数量次之,京杭水系也经过华北,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铁路公路为辅。东北区域与华北区域类似, 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铁路公路为辅。 华中区域虽然没有沿海港口,但是长江水系横贯华中区域,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相当。 华南区域拥有深圳港、湛江港、广州港等大型沿海港口, 运输方式上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相当。 西南和西北地区由于没有沿海和内河港口,产品的运输必须依赖铁路和公路。结合各区域钢铁的竞争格局来看, 东北区域产品外销占比较大, 与各区域的距离较远, 因而运输成本高。华北区域产品外销比例最大, 但是运输
24、方式以水运为主,因而运输成本较低。 华东区域供需比较均衡,产品外销占比较低,且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因而运输成本很低。华中区域供需较为均衡, 运输方式上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相当,运输成本中等。 华南区域产量不足,产品外销很少,因而运输成本很低。 西南、西北区域产量过剩, 且交通不便利,运输方式以铁路、公路为主,因而运输成本最高。表 3:各区域港口分布及运输成本对比数据来源: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第四节 发债主体财务数据证实区位分析判断会计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计入营业成本, 而产品运输成本计入销售费用。 因此为了验证前面的区位分析判断,基于各区域发债主体披露的 2015 年三季度财务数据, 我们分
25、别计算了各区域的销售净利率、毛利率及销售费用率。其中, 销售净利率用于比较区域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 综合考虑了原材料成本和产品运输成本;毛利率也用于比较盈利能力,但是仅仅考虑了原材料成本;销售费用率用于比较区域钢铁企业的产品运输成本,因为产品运输成本含在销售费用中, 而不同区域钢企的其他销售费用差别不大。一、区位优势强的区域销售净利率高从发债主体 2015 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七大区域中仅有华东区域销售净利率为正值,且仅有 0.18%,这反映出钢铁行业面临不景气、严重亏损的局面。华东区域在行业整体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现盈利,说明区域钢企抵抗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西南区域销售净利
26、率最低, 为-12.63%,西北区域和华南区域仅比西南区域稍好,分别为-9.61%和-9.62%,这三个区域的钢铁企业经营情况最差,这与我们前面的分析是相一致的。东北区域和华中区域的情况也比较差,亏损也比较严重,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63%和-3.66%。华北区域钢铁企业虽然也有亏损但是亏损较少,销售净利率为-1.13%,待行业景气度恢复后极有可能扭亏为盈。二、材料资源丰富的区域毛利率高东北区域毛利率最高,为 10.86%,我们推测原因在于东北区域的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铁矿石产量大,且东北区域的大连港为铁矿石进口的重要港口之一,因而营业成本比较低。但是从销售费用率来看,东北区域很高,达到了 3
27、.70%,因而导致东北区域的销售净利率不高。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于东北区域自身对钢铁的需求比较少,产品外销比例高,导致产品运输费用高企。华东、华北区域的毛利率也都比较高,原因在于两个区域铁矿石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且沿海港口较多,进口铁矿石和煤炭比较方便,因而营业成本低。另外,华东、华北区域自身对钢铁的需求比较大,且沿海、内河港口较多,产品运输成本低,因而销售费用率也处于很低的水平。华中区域的毛利率比较低,其中的原因在于铁矿石、煤炭产量低,港口相对少,营业成本较高。但是华中区域自身对钢铁的需求较大,且内河港口较多,因而运输成本低,销售费用率仅为 1.38%。华南区域毛利率为-1.91
28、%,是唯一一个毛利率为负的区域,这与华南区域原材料稀缺,铁矿石、煤炭大部分依赖进口,营业成本高企有关。但是华南区域钢铁产量少,需求也较少,供需比较平衡,产品外销的比例较低,且沿海港口多,运输成本低,销售费用率最低,仅为 0.62%。西南区域的毛利率比较高,达到了 6.42%,这是由于西南区域铁矿石资源丰富,营业成本较低。但是西南区域自身对钢铁的需求比较小,沿海和内河港口的缺乏也导致产品运输成本很高,因而销售费用率很高,达到了 4.15%。西北区域的毛利率很低,仅为 2.54%,这是由于西北区域的铁矿石资源相对较少,且由于没有沿海和内河港口,原材料的运输必须依赖铁路和公路,营业成本非常高。同时,
29、西北区域自身对钢铁的需求比较小,沿海和内河港口的缺乏也导致产品运输成本很高,因而销售费用率比较高,达到了 3.04%。图 16:各区域财务比率对比 数据来源: WIND,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整理第五节 钢铁企业区位优势分析总结华东区域原材料及运输成本低,下游需求强劲, 区位优势明显, 大型钢铁集团违约风险较低,规模较小、信用资质稍低的钢铁企业发行的债券存在一定的博弈机会。 华东区域钢铁企业众多, 产量大, 区域内下游需求强, 供需均衡。 同时,由于沿海港口及内河港口众多,因而华东区域在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进口及钢铁产品运输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当前钢铁行业不景气、钢铁价格走低的大环境下,成本控制
30、乃是钢铁企业的生命线,华东区域钢企抵抗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最强,企业整体违约风险最低。当行业度过危机、 景气度恢复后,华东区域的钢铁企业将最快恢复盈利能力。因此对于华东区域钢铁企业来讲,我们认为大型钢铁集团违约风险较低,规模较小、信用资质稍低的钢铁企业发行的债券存在一定的博弈机会。华北区域成本控制能力强, 下游需求较弱, 区域内大的钢铁集团优势明显,小型钢企被停产、兼并重组的风险高。 华北区域钢铁企业数量最多, 产量也最大, 但区域内下游行业需求一般, 产品销往其他区域的比重较大, 供需不够均衡。但是华北区域沿海及内河港口较多,产品运输以水运为主,运输成本低。且华北区域铁矿石及煤炭等原材料资源
31、比较丰富,同时进口铁矿石及进口煤炭均从华北港口进入,因此华北区域在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运输上也具有较强的优势。总体而言,华北区域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区域内大的钢铁集团优势明显。但是,华北区域内规模小的钢铁企业很多,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不少钢企面临被停产、兼并重组的风险,需重点关注区域内小型钢企盈利能力及短期债务偿付压力。华中区域下游需求强劲, 运输成本低, 但原材料成本较高, 区位优势一般。 华中区域钢铁企业数量及产量均位于全国中等水平,下游房地产、 基建、机械投资大,钢铁消费比较旺盛,产品对外运输的比重低,运输成本较低。但是华中区域铁矿石、煤炭产量低,港口相对较少,原材料的进口成本比较高。该区域内钢企的信用风险整体高于华东和华北区域。华南区域原材料缺乏, 区位劣势明显, 钢铁企业现阶段生存困难, 但下游需求增长潜力较大, 需等待行业景气度恢复。 华南区域钢铁企业数量少,产量低,下游房地产、 基建投资一般,钢铁消费量一般,供需比较均衡。但是华南区域在铁矿石及煤炭等原材料进口上具有天然的劣势,营业成本很高,区域内钢铁企业毛利率很低,整体来看,违约风险较大。东北区域原材料资源丰富, 但下游需求非常疲弱, 产品外销比例高。 东北区域钢铁企业数量少, 产量较低,下游房地产、基建投资下滑明显,对钢铁的需求很弱,因而产品外销比例高,导致产品运输费用高企。但是东北区域的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