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0.91KB ,
资源ID:24981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81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docx

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共3篇)篇: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三说过程 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2.【学情分析】: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

2、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教学目标】: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4.【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5.【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6.【教具学具准备】:滑轮2个,铁支架1个,测力计1支,钩码1盒,细绳子2根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2.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渗透给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制定的三维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导入新课1.画面中的升旗手轻轻拉动绳子,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高空?(学生回答:有滑轮)2.(出示课件)细心观察的学

5、生发现,原来在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你知道这个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特点吗?(课件出示: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3.(出示课件)定滑轮的定义:像这种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板书:定滑轮 )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展示升旗资料,启发学生对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吗?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二、科学探究 这一环节分三个部分,(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借助

6、定滑轮把这面小国旗升起来。) 其他同学观察我们的升旗手手向哪个方向拉动绳子?小国旗向哪个方向运动?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书: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呢?(使工作方便)(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1.教师提问: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线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线的一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线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3.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填好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交流:通过

7、实验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大家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结论: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教师板书:但不省力)(三)会移动的滑轮(动滑轮)1.(出示课件)提问:“图片中的这些滑轮是定滑轮吗?”(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转动)2.动滑轮的定义:那他们是怎样转动的?(课件出示: 随重物一起移动)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常使用这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你能给取个名字吗?(板书:动滑轮)3.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线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钩码直接提

8、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4.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2-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5.交流发现: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数据说明) 你们小组的结论和他们小组一样吗?6.教师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板书: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三、学以致用,寻找生活中的科学1.谈话:同学们你能举出生活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吗?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使用滑轮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予以补充,培养

9、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四、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请各小组组长把各组实验记录表收上来,其他小组迅速把器材分类整理好归还老师。(教师清点器材,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设计两种滑轮对比式板书,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既简洁明了,又起到了提纲的作用。 【教学预测】: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有以下二个亮点: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完全由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

10、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3.这节课我最担心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果断处理好!第2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推荐)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

11、)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3、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用

12、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一、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

13、作用?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左边钩 右边钩 定滑轮 我们的发现 码个数 码个数 的状态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会移动的轮子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

14、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课堂总结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本

15、节课的收获? 课外作业1、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2、如果你想拉起比你重十倍的东西,你应该怎样设计滑轮?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第3篇: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推荐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定滑轮和动滑轮二、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

16、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3)、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认识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四、教学用具: 滑轮4个、细线、200克钩码10个、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二)

17、、进行新课1、引入:你们见过吊车吗?吊车是怎样把重物吊起来的呢?(展示吊车吊起重物图片) 吊车真是一个大力士。其实,这并不奇怪,若果有必要的工具的话,老师比吊车更厉害呢!(肯定大多数同学说我在说大话)不信是吧,等着瞧2、教师演示实验:你们说,我用一个钩码能不能把两个钩码吊起来?一个能吊起三个吗?(老师一边说一边演示)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原因就在于用了这个东西滑轮组(板书)3、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认识滑轮组的构造,那部分是定滑轮,那部分是动滑轮。4、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呢? (1)学生在讨论后举手来讲台上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组装,并把设计的方法画

18、到黑板上。在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摸索着来按自己设计的图型,利用滑轮完成探究,并把成功的实验有关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 (2)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 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

19、关系。 (4)、认识滑轮组: 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5)老师详细分解滑轮组的构造与组合。5、判断

20、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能自己直接把规律告诉学生,要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六、课堂总结 你们懂得吊车能吊起很重很重的东西的原理了吗?靠什么?滑轮组七、课外作业1、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2、 如果你想拉起比你重十倍的东西,你应该怎样设计滑轮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