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5KB ,
资源ID:24973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7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近代美国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历史演变.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近代美国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历史演变.doc

1、近代美国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历史演变 郭立明【作 者】郭立明,男,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专业,研究方向美国史,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美国西部史和区域经济发展史的学习和研究,199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入东北师大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博士点攻读博士学位至今。曾在经济导刊、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现正受香港中文大学资金资助,从事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史的研究。 提要:本文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美国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历史考察,重点论述了西奥多罗斯福、塔夫脱和威尔逊三届政府关于东北亚,特别是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外交决策和外

2、交行为,勾勒出其从有限实力和有限利益导致有限卷入到努力扩大在华投资,积极推进美国资本利益的历史演变过程。力求揭示出这个时期美国外交的帝国主义本质及其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在特征。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是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并初步发展时期。以中国东北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则是当时世界上主要帝国主义强国都卷入其中的一个“国际热点”。研究考察这个时期美国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历史演变,将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其帝国主义本质以及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至上的历史事实。 一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生直接肇端于沙皇俄国向这一地区的侵略扩张。19世纪初,美国的向西扩张和俄国自其美洲殖民地的向南

3、推进,以及两国争夺北美西北沿海地区毛皮资源的斗争,导致两国关系的紧张,成为“门罗宣言”产生的一个直接诱因。 1850年,加利福尼亚作为第31州加入联邦,美国的大陆扩张已西抵太平洋沿岸。在此前后,美国出现了主张跨越太平洋向东方扩张的社会思潮。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核心人物威廉西华德更明确提出美国的使命就是在太平洋沿岸同东方文明接触。他进一步指出,美国通过其在太平洋沿岸新获得的土地,夏威夷群岛以及日本和中国的必然开放所进行的商业交往中孕育着伟大的未来。当时日益广泛和紧密的美欧关系的地位总有一天将下降,并失去其重要性;美国的最大发展将是在大陆的另一边,“太平洋、其沿岸和岛屿及周边广大地区,将成为

4、在世界的伟大未来中各种事件发生的主要舞台。”1 1852年3月, 美国政府委任国家邮船总监佩理准将为东印度舰队司令和遣日特派大使,遂行使日本“开国”的使命。1853年7月8日佩理率舰驶抵浦贺,强迫日本接受了美国的国书。1854年3月31日, 美国仿照中美望厦条约与日本签订了“开国”条约。佩理行前,国务卿曾给他下达训令,其中写道:“最近的一些大事,诸如海洋上航行的蒸汽轮船,我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广袤领土和迅速在那里定居,在该地发现金矿,以及在横亘间隔两大洋的巴拿马地峡上建立便捷的交通等,实际上已经使东方各国越来越靠近我们本国。虽然这些大事的后果还未开始被感觉到,可是与这些国家间的交往已经大为频繁,

5、其日后的扩展是不可限量的。”“对航行于这些海洋的美国人加以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义务了”。一位美国历史学家称这是“美国对太平洋政策基础的第一次全面的陈述”2。 美国内战结束到19世纪末,是美国历史上的“镀金时代”。美国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其经济实力大增,为美国实现由大陆扩张转向海外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政治思想和社会舆论方面,也为海外扩张大举张目3。 内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开始染指朝鲜。1882年5月, 强迫朝鲜签订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即“仁川条约”),取得了朝鲜开港、美国人的通商、传教及治外法权等特权,并开始与日本勾结合作,共同侵略朝鲜。 明治维新之后,

6、日本一方面谋求修改其与欧美各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迅速走上了欺凌、奴役邻国的道路。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斗争、日本加紧向朝鲜和中国东北进逼以及中日、日俄关系的逆转成为这个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突出的新特点。与此同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正致力于与英、德争夺萨摩亚群岛和兼并夏威夷群岛,其外交重点不在东北亚。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美国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列强共同干涉的建议,主张“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靠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会持久。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4 中日甲午战争和三国干涉还辽

7、以后,俄国势力进一步渗透进中国东北和朝鲜。1898年,俄国强占了中国东北旅大要地,导致整个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骤然紧张起来。这一时期,美国正积极凯觎中国东北市场,担心如果俄国独占满洲,美国商人有被赶出东北市场的危险。1898 年1月,华美合兴公司及其他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业团体组建了“美国亚洲协会”,敦促政府重视中国事态的发展。但此时美国正深陷于美西战争,在亚洲争夺菲律宾,尚无力顾及“满洲问题”。 1899年,俄国政府擅自将旅大租借地改为“关东州”,直接进行殖民统治。这导致了美俄在东北亚对抗局面的形成。1898年底美西战争结束,美国夺取了菲律宾,为在远东和其他列强竞争提供了一个立足点。而“对菲律宾的

8、向往和对中国的关切起到互相支持的作用。”5 不仅商业界要求政府对华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而且海军也对在中国设立加煤站或基地产生兴趣,并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东亚来。1899年,各方面对国务院的压力越来越大。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德、俄三国递交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随后在11月又分别向日、意、法三国递交了同文照会,要求六国宣布承认以下三项原则:一、对于在中国的“利益范围”或租借地内之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二、中国现行条约税则适用于所有“利益范围”内一切口岸(自由港除外)所装卸的货物,不论其属何国籍。此种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三、在各自“利益范围”内之任何口岸,对他国

9、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利益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6 嗣后不久,英、法、日、德在“其他有关各国皆无异议”的先决条件下表示同意。1900年1月意大利表示无保留同意。唯有俄国在1899年12月30 日给美国的复照中故意回避了东北的铁路运费问题,实际上等于拒绝了美国的“门户开放”要求。7 1900年,俄国乘东北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机,以保护俄国利益为借口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美俄矛盾因美国坚持东北“门户开放”但俄国竭力实行“门户关闭”而进一步激化。1900年7月3日,海约

10、翰提出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除重申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要点之外,增添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原则,获得多数列强的口头赞成。此后美国便以此作为其东北亚外交政策和实践的依托,推进其在该地区的实际利益。8但由此直至日俄战争前后的几年中, 美国在东北亚的卷入都十分有限。 二 1901年,麦金莱总统被暗杀后,西奥多罗斯福继任美国总统。作为对俄国在中国东北势力不断深入的一个反应,1902年6 月中美开始缔结新商约的谈判。美国要求清政府在东北开放新商埠,并为此施加了巨大压力。1903年10月8日,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签订, 中国政府应允俟条约批准互换后,奉天和安东两地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两地

11、“通商场订定外国人公共居住合宜地界并一切章程,将来由中、美两国政府会同商定。”9 清政府原想利用该约中的开埠问题促成美国施压迫使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军,但由于“美国人拒绝考虑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告吹。10 1904年2月, 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美国名义上宣布中立,实际却和英国一起在财政上支持日本,因为日本人正在干对他们有利的事。11而在战争后期,罗斯福又明确表示愿意调停。他之所以热衷于“要在解决日俄纷争以及与此有关的问题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为了使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处于一种相互对抗和在陆地上紧密接触的状态中,以便增强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1905年7月27日,

12、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桂太郎交换了秘密备忘录,日本宣布对美属菲律宾殖民地“不抱有任何野心”,美国同意日本“在朝鲜建立宗主权”。12 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东北仍旧是国际帝国主义在东北亚争夺的焦点。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和冲突,却逐渐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最显著的特点是日俄修好与日美交恶。斗争的格局也由日本恃英抗俄演变为日本恃俄抗美,日美对立随之取代日俄对立,成为贯穿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主线。13 美国在中国东北获得利权,主要是通过民间资本、委托个人经营来实现的。而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又认为,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有限,实力也有限,不能和日本直接对抗,与其保持良好关系应为美国亚洲政策的中心

13、。14罗斯福政府虽把“门户开放”作为其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则,但那是以通商方面的机会均等为基础的,对美国资本势力在华的扩张,仅仅视为民间资本活动,并没有作为政府外交政策的内容。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罗斯福政府对日本采取姑息政策,并使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收买南满铁路的计划因得不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而夭折。15 1907年4月,清政府宣布东三省地方制度实行重大改革, 由原来三省各设将军改为与关内各省一致,并任命徐世昌为东三省总督,袁世凯心腹、曾留学美国的唐绍仪为奉天巡抚。徐、唐到任后,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立即加以拉拢,向他们提出新法铁路计划,甚合徐、唐二人心意,唐绍仪更主张从设立东三省银行入手。双方很快拟

14、定了一个借助美国资本,设立东三省银行,从事当地的稳定币制,兴办实业、修筑铁路等事业的计划,并于8月7日由司戴德以备忘录的形式寄给在美国的哈里曼,要求他给予支持。16但此时恰逢美国历史上著名的1907年金融危机爆发,哈里曼力不从心,加之日本得悉后的百般阻挠,该计划未能立即付诸实施。17 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法案。 此举赢得了清政府的极大好感,更加强了清政府内部“联美”以抗俄、日的倾向和主张。7月,清政府正式派定唐绍仪为吉使前往美国, 并预定顺路往柏林一行。其公开使命是就退还庚款一事向美国致谢,实质性任务则是吸引美国资本支持东三省银行计划,并就已在讨论中的中、美、德同盟

15、问题作进一步试探,以判定其实际可能性。10月,他途经日本,就日本侵略延吉地区及新法铁路诸问题与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会谈。11月中旬到达檀香山时,司戴德电告他借款计划有望成功。 但实际上此时情势正在发生逆转。日本为了不让清政府投入美国的怀抱,已决定在适当时机就太平洋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则认为,如果同毫无军事实力的中国结盟,美国必将承担过多的义务。在满洲问题上,不能为了中国的利益而与日本开战。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罗脱与日本驻美公使高平小五郎以换文形式达成协定,申明“两国政府之政策,不含有任何侵略的倾向”,同时保证彼此协力以维持太平洋地区之“现状”。18该协定于日美关系无所损益,却

16、使中美德同盟之议胎死腹中。日本这一釜底抽薪之计,加之中国国内政局变动,袁世凯失势,使唐绍仪赴美完成其使命的希望落空了。 三 1909年3月, 西奥多罗斯福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美国的远东政策亦随之面目一新。塔夫脱虽然与前总统罗斯福同属共和党,并在罗斯福政府中任过陆军部长,但他在反映美国资本向外扩张的要求方面却一改前任的消极态度,“积极地把美国的经济利益推进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为美国资本的利益而积极进行干预。这是塔夫脱政府乃至以后历届美国政府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塔夫脱相信,美国对华贸易的成就大小取决于在中国的投资多少,认为罗斯福姑息日本,“情愿把美国在华利益置于次要地位以换取日本的好感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19他声称,任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