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9.77KB ,
资源ID:249711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711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docx

1、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1.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而形成的产物。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衍生的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通过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新生成的矿物叫做次生矿物。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又叫做矿质胶体,他是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是指土

2、壤腐殖质以及少量的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肽和氨基酸。无机有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很少单独存在,有50%到90%是与无机胶体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物理化学作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永久电荷:有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或同晶置换。可变电荷:可变电荷室友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土壤溶液:含有溶质和溶解性气体的土壤间歇水。2.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剖面: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省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土壤形成过程。有机质聚集过程:在植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黏化过程:土壤剖面中黏粒形成和积累的

3、过程。钙积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3.土壤的基本性状土壤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土壤容重: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的质量或重量。土壤孔隙度:一定提的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结构体(团聚体):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而是相互胶体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存在于土壤中。土壤耕性:在耕种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力学性质特别是土壤结构性的综合表现。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相互吸引黏结的性能。土壤黏着性:土壤黏附外物的能力。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

4、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土壤胀缩性: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土体收缩的性质。土壤压实:耕种土壤在土粒本身的重量、雨滴冲击、人畜践踏、机具挤压等的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孔隙度减小的现象。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的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吸附和解吸各种阳离子的作用。阳离子交换能力: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的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条件下,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4.土壤肥力狭义土壤肥力:土壤供给给植物养分的能力。广义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

5、能力。速效养分:能够直接被植物吸收李永红或通过便捷的形态转化后就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缓效养分:不易直接被植物吸收,但可以缓慢释放出来转化为速效养分。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且较难向速效养分形态转化的养分。土壤绝对含水率:土壤中水的实际含量,又称为自然含水率。土壤储水量: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土壤中水分的绝对数量。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上,充分供水,地表覆盖避免蒸发,待水入渗玩1到2d之后,排除土壤不能吸持保存的水测得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大气压下同温度和同高度的自由纯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二者势能的差值用来表征土壤水势。土壤水

6、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量状态。土壤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降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土壤热导率: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传导的热量。土壤热扩散率:单位时间流入单位容积土壤的一定热量,导致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程度。土壤保肥性:土壤保蓄养分的性能。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供应养分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性。土壤肥力因素制约:各肥力因子水平的不相适应,其中供应水平较低的因素限制植物生长和其他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土壤肥力因素胁迫:当某个或某几个土壤肥力因素供应严重不足或过量的情况下,植物通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在土壤肥力因素严重不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勉强度过

7、某一个生长阶段和完成生育周期。5.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土壤培肥:通过科学耕种、合理施肥以及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并使之成为高产、稳产的肥沃土壤。6.植物营养概论、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植物吸收和运输养分的机理截获:由于植物根系的生长而接近土壤养分的过程。被动吸收:离子随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过程。拮抗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最小养分率:田间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缺少的养分限制,增加该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随之提高,反之亦然。报酬递减现象:从一定土地上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劳动和资

8、本量所获得的报酬却在逐渐减少。7.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以及中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当季利用率:当季作物吸收的来自肥料中的养分占施入肥料中该养分的比例。积累利用率:一次施用磷肥后,连续种植各季作物吸收来自肥料中磷的总量占施入肥料中磷总量的比例。8.复混(合)肥料与有机肥料复混肥料:在肥料养分标明量中至少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复合肥料:物料通过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具有确定的分子式,可通过分子式计算出各养分的含量。微生物制剂:由有益微生物制成的,含有能够改善作物营养条件,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肥料效应的活体微生物制剂。根外营养(叶面肥):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

9、程。堆肥:采用秸秆等有机废物或其他植物残体在好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料。沤肥:以植物茎秆、绿肥、山青湖草等植物性物质与泥炭、人畜粪尿、化学氮肥和石灰等材料混合堆积、经嫌气微生物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绿肥:利用绿色植物直接翻压到土壤做肥料的称为绿肥。饼肥:各种含油较多的种子,压榨去油后剩余的残渣所做成的肥料叫饼肥。二解答题 1.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 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土壤肥料学的发展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10、用。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生物:通过生物小循环作用于土壤的形成,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地形:(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时间(年龄):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加深。 3.各级土粒特性 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直径较小,山区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矿物组成与母 岩基本一致,速效养分很少,吸持性很差,通透性极强。 砂粒 :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等原生矿物,颗粒较粗,

11、比表面较小,吸持性能 较弱,矿质养分较低,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粒间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 粉粒 :颗粒中次生矿物含量增加,石英含量减少。比表面比砂粒大,吸持性 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砂粒差。 粘粒 :是化学风化的产物,矿物组成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表面大, 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力均很强,矿质养分丰富,粒间孔隙小,通透性能差,粘粒多的土壤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4.砂土,壤土,粘土的肥力特点(1)砂土类 质地特点: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多,粘粒少粒间空隙大;肥力特点:通气性、透水性强,易耕作,蓄水弱

12、,抗旱能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养分供应快,温变化快;对植物生长影响:“发小苗不发老苗”。 (2)粘土类 质地特点:孔隙小,多为极细的毛管孔隙;肥力特点: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肥效缓慢,劲长),土温较稳定,温差小,透水、透气性差,耕作困难,宜耕期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壤土类 质地特点: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兼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理 想的农业土壤; 肥力特点:含水量适宜,耕性好,通透性好,相当的毛管孔隙;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适宜种植各种植物,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5.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

13、弱,家畜粪便,绿肥,秸杆还田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遍掺、条掺、点掺)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 (出水口的调节) 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植物残体:包括各类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2)动物、微生物残体 :包括土壤动物的残体,及各种微生物的残体(3)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4)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肥料。 2.土壤有机质的类型:(1)新鲜有机质:指土壤中未被分解的动.植物残体(2)半分解的有机质(3)腐殖质 3.土壤有机质的组成:(1)碳水化合物:占有机质总量的15-27%,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

14、。 (2)木质素: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族的聚合物。 (3)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 (4)树脂、蜡质、脂肪、单宁、灰分物质 7.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是即相对立,又相联系,即相独立,又相渗透的两个过程。矿质化过程是有机质释放养分的过程,又是为有腐殖质合成提供原料的过程,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殖化过程,同时腐殖化过程的产物腐殖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再经矿质化过程而释放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利用。 8.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1)土壤温度 微生物活动响应于温度变化 无分解:

15、0 ; 分解随温度而加强:0-35 ;升温10 ,分解速率提高23倍; 最适分解温度:2035 。 (2)土壤水分 (3)土壤通气状况 (4)植物残体的特性(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 (5)土壤特性(酸碱性) 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一、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2)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4)促进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 (5)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6)有机质具有活化磷的作用。 二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1)有机质可降低或延缓重金属污染。 (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10.土壤水分的形态及

16、其有效性如何 有效性: (1)吸湿水: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列、密度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 (2)膜状水: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是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移动。部分膜状水可以利用。 (3)毛管水:这种水可以在土壤中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利用。分为毛管支持水(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和毛管悬着水(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 (4)重力水(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

17、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土壤被重力水所饱和,即土壤大小孔隙全部被水份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或称最大持水量。 11.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土壤空气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12.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来源) 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最主要的来源。 生物热: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的热量。 地热:由地球内部地岩浆通过传导作用至土壤表面的热量。 13.如何调节土壤水,气,热 一、土壤水分的调节 总体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尽量地增加

18、作物对降雨、灌溉水及土壤中原有贮水的有效利用 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合理耕翻,等高种植,建立水平梯田,改良表土质地和结构。 减少土壤水分增发,中耕除草,地表覆盖,免耕覆盖技术和保水剂的使用。 合理灌溉 灌溉的基本原则:灌溉的目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整个根层补充水 分,使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根据该土壤自然含水量与其田间持水量之差确定灌溉定额.灌溉方法:不同地形特征选择不同的灌溉方法(畦灌、喷灌、滴 灌、沟灌的选择) 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降低凋萎系数,提高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有效水的范围;而且还能加厚耕层,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扩大根系吸水范围

19、,增加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 多余水的排除,对于旱地作物而言,土壤水分过多就会产生涝害、渍害。 因此必 须排除土壤多余的水分,主要包括排除地表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水等。2、土壤空气的调节土壤通气不良主要发生在粘质土壤上:解决方法: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由于土体中水分过多,不仅空气容量减少,而且障碍土壤空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也存在通气性差的现象,解决方法:采取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 3土壤温度调节 1、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 2、以水调温 3、覆盖与遮荫 14.土壤孔隙类型 非活性

20、孔隙:当量孔径 1.5 105 Pa。 特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移动慢,难被植物吸收。 粘质土中非活性孔隙多,耕性差,粘着力强。 毛管孔隙:d在0.020.002 mm,土壤水吸力为1.51041.5 105Pa。 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于被植物利用。 通气孔隙:孔隙粗大,d 0.02 mm 孔隙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或为通气的通道,称通气孔隙(空气孔隙)。旱地土壤通气孔隙在810%以上,植物正常生长。 15.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上松下紧型:上层土壤质地较轻,具有适当通气孔隙,透水通气,下层质地较粘,可以迅速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 上

21、粘下松土(上紧下松):不利于细苗生长,下砂,作物根系伸到该层,水分、养分供应不足,不发老,不发小,上层若有机质少,易板结成大土块。 砂夹粘或粘夹砂(夹层型):砂粘层次适当相间,即透水透气又保水保肥,对温度、养分调节有促进作用。 16.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 块状结构,柱状结构,核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构。17.影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 (1)电荷的数量:离子的电荷价愈高,受胶体电性的吸持力愈大,交换能力也愈大。 (2)离子半径和离子水化半径:同价的离子,离子半径愈大,其水化半径趋于减少,则交换能力愈强 (3)离子浓度 阳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交换力弱的离子,若溶液中浓度增大,也可将交

22、换力强的离子从胶体上交换出来,这就是如盐碱土土壤胶体上的Na能占显著地位电荷的数量 离子的电荷价愈高,受胶体电性的吸持力愈大,交换能力也愈大。 18.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胶体数量:土壤胶体物质越多(包括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复合胶体),则CEC越大。就矿质胶体而言,CEC随着质地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所以粘质土CEC较砂质土要大的多。 胶体类型:2:1型矿物 1:1型矿物,有机无机 土壤pH值:土壤酸碱度影响胶体表面官能团中H+的解离,因而影响可变电荷的多少。 19.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 (1)土壤酸性的调节:土壤酸度过强(pH过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需要提高土壤pH。一般采用施石灰的办法

23、。使用的石灰材料是生石灰(CaO),和熟石灰(Ca(OH)2) (2)土壤碱性的调节:用石膏来改良,一般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等),碱性土壤则宜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 无论在酸性或碱性土上,多施有机肥者有好处。 21.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 (4)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 22. 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良好的土体结构 (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 (3)良好的物理性质 22. 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 发展旱

24、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 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23.李比希三大学说 (1)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这就是著名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 有机肥料;无

25、机肥料。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2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和种类一判断必需元素的依据:如缺少该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该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所能代替(不可替代性或专一性); 该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如为植物体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如(直接性)。 2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

26、161):天然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氮N、磷P、钾K);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镍Ni)。25.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截获:指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其紧密接触,使根释放出的H+和HCO3 -与土壤胶体上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交换而被根系吸收的过程 扩散:指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剃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 质流:指由于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从土壤向根部流动的过程。 被动吸收:指养分顺着浓度梯度 (分子和离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

27、 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特点:不需要能量,也没有选择性,也叫非代谢性吸收。形式:(1)扩散、质流等方式;(2)离子交换 主动吸收: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 (分子和离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特点需要能量,具有选择性。 26.根外营养的优点 (1)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的固定和转化 (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营养需要 (3)促进根部营养、强株健体 (4)节省肥料,提高经济效益 (5)可弥补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 27. 外界环境条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 (1)光照 影响机理:1.能量2.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NR) 3.影响蒸腾作用 (通过调节气孔开闭) (2)温度

28、 影响机理:1.ATP生成量2.养分移动速度.根系酶活性。 (3)水分 直接影响:1.影响养分迁移的方式和数量;2影响养分的溶解度和有机养分的矿化。间接影响:1.水分影响土壤通气性和氧化还原状况;2.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3.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通气 影响机理: 1、根系的有氧呼吸;2、土壤的Eh;3、养分的形态及转化;4、二氧化碳含量。 (5)酸碱度:溶液中的反应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偏酸性:吸收阴离子阳离子。偏碱性:吸收阳离子阴离子 (6)养分浓度 (7)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 28.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主要掌握N.P.K) 一氮的营养生理功能 蛋白质的重

29、要组分(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核酸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叶绿素的组分元素(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B6等)辅酶的成分;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细胞分裂素)生理活性物质;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总而言之:氮对植物生命活动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氮被成为“生命元素”。 2磷的营养生理功能 1、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 主要包括: 核酸和核蛋白、磷脂、ATP、植素、辅酶等 2、磷参与和影响植物体内许多代谢过

30、程 :(1)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2)磷能促进氮素代谢。(3)磷参与脂肪合成。 3、磷增强植物抗逆性:(1)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机理)(2)增强作物对酸碱变化的适应能力(缓冲性能) 三钾的营养生理功能1. 促进酶的活化:在生物体内,钾作为60多种酶(包括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的活化剂,能促进多种代谢反应。 2.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3.改善能量代谢 4.促进糖代谢:(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2)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5.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1)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2)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3)促进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31、6.增强作物的抗逆性。7.钾对植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29. 各种营养元素的缺素症状 一氮缺乏 外观表现 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 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补充:氮肥过多,群体太大,遇风倒伏;实例:玉米氮过量,成熟时缨为绿色 2磷缺乏 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 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老叶开始) 实例:“一株香”、“锅刷”,“玉米秃尖” 补充:磷素过多,无效分蘖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