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3.66KB ,
资源ID:249700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70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教师培训材料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探索精品版.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教师培训材料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探索精品版.docx

1、小学教师培训材料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探索精品版小学教师培训材料: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探索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四、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五、 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尝试方案及案例例举。(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几个注意点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品德课、社会课等课程基础上所作出的改革,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课程。它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

2、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程改革以前,地理是小学社会课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讲授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被忽视了。没有

3、情感的地理知识是僵硬的、没有活力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增加学习负担,成为学生厌学的根源。基于这样的现实,这次课程改革把地理教学纳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使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地理学科的知识本位被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所取代。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变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地理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结合,使思想品德与社会教育摆脱了以往的在纯道德的场景中进行,学生能够学会用空间观念去看待问题,能够在比较广阔、多面的地理场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加厚重和饱满。品社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内容的教

4、学目的就在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地理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的。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品德与社会是德育综合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常识题材的内容,大致可分成自然常识类、生活常识类、地理常识类、历史常识类和社会常识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题材有下面 4个内容标准:1、我与学校:、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

5、面图和路线图。2、我的家乡(社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B、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C、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D、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我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B、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认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

6、文化,增进民族团结。C、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D、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E、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 F、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G、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走进世界:、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B、简要了解

7、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C、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D、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E、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F、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以上的内容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地理题材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

8、世界人口等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其与单纯的小学地理常识课内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品德课是教学生做人的本体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连地理内容的学习。因此,作为地理题材的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目标应该较好地融合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既不能上成单纯的地理知识课,也不能孤立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即情感教育要巧妙地融合在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中。 总之,知识目标要准确规范,不可以贪大求全系统化;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倡多元综合,但注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贯穿教学始终,是核心和关键

9、。四、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上成纯粹的地理知识课。有些教师把品德课中的地理当作知识来教,试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知识,并按照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为了知识而教学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地理知识与品德目标的割裂。例如我们在这里生活。教师力求把知识讲得多、全、细,做到面面俱到,规范完整,生怕有知识上的疏漏,同时也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把地理知识为品德发展服务的教学目标忘得一干二净。2、 地理知识与品德教育“两张皮”。有些教师认为地理本身不含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素。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

10、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产生情感,而是从地理知识外面找一个品德目标,让学生无选择、无条件地接受,地理教学变成纯粹的地理知识教学和道德说教两部分。实际上,有些地理知识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只要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围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师生共同挖掘、感受、体验其中的内容,不但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激发情感,实现德育目标。3、 任何地理知识都要进行品德教育。与为地理知识而进行地理教学的情况相反,试图使地理知识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情感态度挂钩。地理知识有很多是认知性知识,如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特点、形成原因等。学习时,要对知识准确地习得、领会、

11、掌握和应用,不必生硬地从知识之外塞进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 教师的知识储备缺乏。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在这里,教师知识储备缺乏指的是地理知识和课程改革知识的缺乏。在我国小学现阶段,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于原来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另一部分来自于社会课的教师,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学科教师兼课。无论是来自于哪种学科的教师,由于现有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他们对地理知识都不太了解,因此不适应具有综合性的品德课的教学。如今在小学从事品德课教学的老师很大一部分是一边学一边教的,不能做到从整体宏观

12、的角度把握知识,这就使品德课的质量大打折扣。另外,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在客观上也导致品德课中地理教学的困难。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编排的教材比传统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更多更广,不仅有很多的知识目标,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这就增加了教学的任务量。虽然课程标准在课程管理建议中明确提到,各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品德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但是学校现实却不令人满意,很多小学把每周3课时缩减到2课时,有时仅有的2课时也被其他科目占用。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品德课程中内容多、难度大、开放程度较强的地理教学是非常困难的。五、 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

13、题材”的教学?基于以上的分析,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题材”课型的教学应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同时采用“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式的教学策略。小学品德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因此,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理活动;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尝试方案及案例例举。尝试方案的课堂教学主要流程如下图示: 教学程序说明:1、合作初探合作初探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困惑。但由于小学生缺少相关的地理知识背景,不知道知识的前因后果和

14、来龙去脉,学生个体很难完成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需要结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团队和场所,在学习活动前,帮助学生根据性格、性别、学习状况、语言表达、家庭背景等搭配成立固定的学习小组(5人左右一组, 组长轮流担任,负责组织、分工和组内的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工作,每一个活动后将评出优秀的小组和优秀的小组长)。在每一个教学的主题之前,提前1-2周与学生一起讨论本话题涉及到的内容有哪些?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组长根据实际对组员进行分工。 共同完成相关地理知识资料的搜集、整理,为课中的互动探究做好充分的信息的准备。学生在合作初探的过程中实现了与家长(社会人士

15、)的交流,获得了初步的体验和发展。 再次,各个小组汇总、整理资料,填写表格,实现与组内同伴的交流,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和发展。2、互动深究:(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为导入而导入、花样一堆、目标不明确、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的情境导入,都是失败的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社教师在导

16、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

17、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创设情境的背景下,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问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设计的探究问题应与情境创设的内容相关联,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设计的问题是否涵盖整节课内容,是否能引发思考,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是必须深思熟虑的。围绕核心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能在课堂上牢牢地吸引学生,促进教学中双边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教师通过有意制造矛盾、设置疑问进行新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和培养学

18、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指出问题的答案就在新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从中看出该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从而创造一个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3)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基本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每一个组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对本组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它同学从发言组的发言中进一步获得启示,再次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完成学习表,最后把学习表粘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课后相互学习,引发学生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和发展。引导探究和合作交流是一节课的重头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常难以把握思维的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

19、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决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课堂教学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设置和提供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参与中(或者说在“探索活动”中),逐层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探究课题虽源自教材内容,却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因而老师只须稍加提点,学生就能在还没有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不少探究课题。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常用的

20、引导方式有:给出解决该类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挑选主干材料和信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集有用信息,进行归纳、类比、推理,在条分缕析的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双边辩论或全班交流等。(4) 总结深化,提升认识在学生充分汇报展示、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要进行反思、评价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化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创设探究情境(如补充资料),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探究,运用形成的观点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3、课外实践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要立即

21、引导他们学以致用,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完善独立的人格。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要与课内知识紧密结合,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活动。 教学设计例举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查找有关信息。3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活动准备教师:1准备多张反映不同民族的特色或各地风光的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影像资料。2地球仪一个,若干张未标七大洲、四大洋

22、名称的地图。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地图或一个小地球仪。教学过程1、合作初探课前让儿童通过各种媒介(询问家长、询问别人、有条件的从网上了解等)了解并认识地球有多大,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并提出困惑,如:地球有多大?地球上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我们的祖国在哪里?2、互动深究:(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你想领略世界各地美丽的风光吗?你想品尝世界各地的美味吗?你想欣赏世界各地精彩的表演吗?2教师展示多张反映不同民族特色或各地风光的图片,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影像资料,如气势磅礴的吴哥窟、神秘莫测的祖鲁人村落、尽情歌舞的西班牙女郎等。3学生描述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4教师由学生的交流引入主题:让我们一

23、起去环球旅行!(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1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2学生交流快速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位置的办法。3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用编顺口溜、小故事、小诗歌等方式记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的方法。4教师:为什么称我们的地球为水球?5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地图),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6教师出示地球外观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科书第83页的有关知识,即“我们居住的地球,约71%被海洋覆盖。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3)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由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教师简单地介绍世界五大板块,即亚欧板块、美洲

24、板块、非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学生观察世界地图的海陆分布情况,看看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总结教科书中主题文要表述的知识:“我们看得到的亚洲和欧洲是连在一起的,称为亚欧大陆。亚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原来也是相连的,后来人们开挖运河,把它们人为地分开了。”3教师解释什么是运河,并简单介绍世界上几条有名的运河。4全班针对“各大陆板块是连在一起”的说法查询资料。活动二:我们的奇思妙想1教师讲述小故事由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向学生简单介绍地球“从前”的样子。2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地球的未来。3教师提问:如果世界上的陆地都连在一起的话,那会怎样?4学生各抒己见。活动三:记忆大比拼1

25、游戏要求:全班以小组为单位,第一个组员上台找到最小(大)的一个洋(洲),标明名称,其他组员按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在地图上标出七大洲、四大洋。速度最快且准确无误的组为优胜组。2分小组开始活动。3游戏小结,评选优秀组。活动四:认识地球仪1教师:地球实在太大了,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的全貌。为了方便学习,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了认识地球最直观、最形象的工具地球仪。今天我们就通过地球仪来探究关于地球表面的知识。2教师介绍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3学生分小组借助地球仪寻找海洋上的岛屿和星罗棋布的航线,从颜色和数字中了解地理知识。4提问:在地球仪上你能发现海陆分布的特点吗?5引导学生得出教科书第84

26、页的结论:陆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半球,可北极附近是海洋;海洋大都在南半球,可南极附近是一片陆地。活动五:地球有多大1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说说赤道的特点。2教师举例子形象地说明赤道的长度。3教师介绍有关赤道的知识:赤道是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并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一个最大的圆圈。赤道的周长为4007524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纬线圈。(4) 总结深化,提升认识活动一:环球旅行家1提问:人们采用过哪些方式进行环球旅行?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知道的环球旅行家的故事并汇报。3教师讲述“麦哲伦航行”“郑和下西洋”等历史故事。4活动: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假想旅行,填写下表。出发地:到达地:航行方向经

27、过的主要地方:伟大的发现:活动二:国名知多少1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猜猜世界上共有多少个国家。2学生分成小组,借助地球仪或地图认识不同的国家,知道它们的地理位置。3每个组推荐5个本组最想推荐的国家,在全班交流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4学生辨认不同国家的国旗,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些国旗的。活动三:有趣的世界人种1创设情境:“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教师出示图片)我们来认识一下各个地方的小朋友,共同传递快乐吧!(学生描述各国小朋友的外貌特征)2教师介绍各人种的分布状况及主要特点。可以参照下表。人种特征分布皮肤眼睛头发鼻梁嘴唇身材黄色人种亚洲黄(棕)色棕色黑而直中等中等

28、中等白色人种欧洲、非洲以及美国等白色浅蓝色浅棕色灰色金黄色呈波浪状细高薄较高黑色人种北、南美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等黑色黑棕色(黑)棕色短而卷曲期中质量检测分析低而宽(扁平)数学文化答案厚四肢较长机器人教学存在的问题三、口语模仿秀有趣的线造型美术教案1欣赏:播放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国歌,并呈现各国国旗,让学生分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码2教师播放几个国家的生活用语的口语录音,全班学生模仿录音,并用简单的口语进行“快乐传真”游戏:教师悄悄告诉每组第一个学生一句口语,依次传递,传时只能让紧挨在后面的同学听见,由最后一个学生上台公布传的内容,传得最不失真的组为优胜组。3活动小结。数学函数怎么学3

29、、课外实践智慧树思辨与创新考试答案课下让学生继续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地理知识,并分小组制作地球知识手抄报或地理小剪报。欧洲西部教学反思(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几个注意点期末冲刺100分完全试卷答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教师李莉的事情是真实的吗地理题材品社课与单纯常识课的目标有相同之处就都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 ,但课程性质不一样,其多维目标的定位和达成方法等就有所不同。品社课是教学生做人的本体课程,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强调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因此,作为地理题材的品社课,知识目标要求准确规范,但不求系统化;过程与

30、方法目标,提倡多元综合,但注重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贯穿教学始终,是核心和关键。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机械的记住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进而产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例如地球有多大课的第二板块,是让学生感受到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和美丽,某教师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分享课前收集的地球图片活自己的旅游照片,然后从中选择部分表现不同地形地貌的精美图片向全班展示,接着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教师精心准备的一组图片,学生都被地球的美丽深深打动,从心底发出了感叹:“美丽的地球妈妈,我们永远爱你!”在地理题材品社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被教学内容中显性的知识目标所

31、“迷惑“,出现目标把握上的偏差,如过于强化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目标达成度低;多为目标割裂不融合等。而这个片段却展示了老师综合、准确把握多维目标的意识和能力。”地球表面有海洋、沙漠、高山、草原等地形“这个知识点,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巧妙渗透在整个板块教学当中,通过图片的反复呈现达成的,枯燥的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感受地球的美丽是重点也是难点,课中通过大量美轮美奂的图片欣赏,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使热爱地球妈妈的情感激发水到渠成。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要全面、准确把握多维目标,使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2 有效整合课程内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必须以儿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重视利用儿童的现实经验和亲身体验。地理是儿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儿童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着力将地理教学同儿童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如在讲到祖国或家乡的美景和壮丽山河时,不仅是用到书本、资料上的图片、描述介绍等“外在资源”,更要重视利用儿童己有的外出旅游经验等“内在资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