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64KB ,
资源ID:249580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580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先秦两汉文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先秦两汉文学.docx

1、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总序) 一.先秦社会形态 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封建社会。 二.先秦文学起源 1.上古歌谣或神话(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上古神话:上古先明对自然地解释而产生了上古神话,对自然的恐惧和未知。 2.巫觋:记录商事;谛听上帝旨意。 3.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

2、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甲骨文与金文里现存已知最早的文字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文学形态或特点 1.文史哲统一 2.诗、乐、舞不分 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特点:现诗(文学性) 古诗(音乐性、文学性、创造性、综合性、实用性、随意性) 补充:唐诗燕乐(刺激) 词牌定曲:工尺谱 四.先秦作者的流变(身份转变) 1.巫觋周公(制礼、作乐) 礼:社会规范、统治制度。 左史记舍,右史记事。起居注记录皇帝私事 左丘是史官“学在官府”礼崩乐坏 2.史官 3.贵族 4.士阶层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1.原始文化夏商文学 2.礼

3、乐文化西周春秋文学 3.百家争鸣战国文学 4.楚地文化楚辞 第一章 诗经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1.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 2.诗经作者:参与人数众多,既有贵族也有士阶层;十五国风作者是平民百姓,多是集体创作。 3.诗经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4.诗经来源:公亲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与各地民间之诗;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 5.诗经编订:孔子为诗经正乐,周王朝的乐管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4、 6. 诗经分类:风(民间歌谣160首,十五国风地方音乐),雅(士大夫作品,105首。分大雅31首、小雅74首,贵族的宫廷正乐属官乐),颂(祭神的颂词40首,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周颂31首,鲁颂4首,商颂5首) 7.诗经用诗和传诗 【1】用诗:用于典礼;讽谏;娱乐;教化。 【2】传诗: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 【3】孔子子夏荀子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 【4】毛诗序 大序:总序子夏 小序:单只一首子夏、毛亨 二.诗经的内容 1.婚姻爱情诗(数量多,内容丰富) 【1】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

5、的情歌 【2】婚姻家庭诗 【3】不幸婚姻带给女性痛苦、弃妇诗 2.农事诗 3.宴飨诗 4.伤感诗 定义:感时伤世之作(感叹现实) 5.战争诗(正面、战争场面、徭役诗) 6.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风:“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产生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2】

6、雅:“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3】颂:“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7、【4】赋:赋就是铺陈直叙,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5】比: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6】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词,一般用在是个开端,托物起兴。托物常常表现为借自然事物引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用于开头或句中。 【7】兴的作用:象征、联想、比拟;创设意境,烘托气氛 【8】赋、比、兴的总结:这三种艺术手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极大的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2.句式和章法 【1】句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局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8、 【2】章法:诗经多重章叠句,诗经中多用叠句叠字双声叠韵。诗经重章叠句复沓结构造成反复咏叹,回环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叠字双声叠韵的使用,增强了诗歌音乐美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 3.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已相当成熟,如对偶。对偶的使用使诗经文字变化多姿,结构婉转流畅,声韵和谐美妙。 夸张的作用:使诗句更富于表现力、感染力,产生了让人感觉更真切,更强烈更深刻的艺术效果。 诗经还广泛运用了,诸如:对比、排比、设问、顶真、哭告、拟人、借代各种修辞手法。 4.风、雅、颂的语言特色 雅和颂多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多杂言。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较多,大雅和颂较少,国风

9、中多语兑词,增强了诗歌的实用性和形象性。雅和颂则较少。(差异说明:雅和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的是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体现的是新声的自由活泼,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第二章 先秦叙事散文 一.纪事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1.尚书简介 尚书(尚:上古之书):书、书经西汉 由孔子编订 原100篇,现28篇(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2.尚书性质: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 3.尚书内容: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致辞、讲话、文告等。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尚书在时间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章结构和规模,更具散文特征。 4.尚书影响:尚书是记言文之祖,文字古奥,语言技巧超过了

10、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尚书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5.春秋是周代史书的通称。 6.“春秋”:特指春秋一本书。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所有历史史书采用的结构:纪传体史记,编年体春秋,国别体国语) 7.春秋采用的是纲目式的记事方式。正是因为春秋采用此方式,所以使得其文字简洁到极致。 8.春秋内容: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政治、军事活动,以及日食、地震、水害、灾害等自然现象。 9.春秋定义:春秋只是标题是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缺少对人物的性格、行为、事件前因后果的具体描述。但它却将对人物事件的褒贬评判寓于记事之中。在修辞技巧上表现了很深的功夫,一字之

11、用可“寓褒贬别善恶。”这种在谨言的措辞中表现了作者爱憎的处理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一字置褒贬,微言显大义。” 10.春秋局限:文句过于简短,文意隐晦。 11.传述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12.春秋影响:“春秋大义”成为后世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的理论依据,对后代政治伦理思想和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左传与国语 1.左传的思想倾向:尊礼;重民。(礼:周代宗法社会为维护统治秩序以及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而制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2.左传的叙事特征 【1】作为编年史,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 【2】倒叙与叙手法的运用,是叙事的重要特色。 【3】左传虚实

12、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4】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5】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就像一个讲述故事者,把事件叙述得颇具戏剧性。 2.左传描写人物的特点 【1】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2】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个性鲜明,有些描写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4】左传还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

13、 3.左传的叙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4.国语成书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国语中所占比例不一,记叙事迹所有侧重,国语重在记晋国之事。 5.国语思想倾向: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 三.战国策 1.战国策卷数和时间: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

14、春秋,下迄秦并六国。 2.战国策内容: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3.战国策思想:诸子百家之中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既有讲权术谋诈,也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4.战国策特点 【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行行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的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15、。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5】战国策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 【6】战国策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7】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

16、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 【8】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 【9】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赡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四.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 【2】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 【3】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抵抗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入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