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8.34KB ,
资源ID:24932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32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docx

1、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 安顺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城市

2、规划区范围以外的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黄果树管委会、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二章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 本市城市建设用地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 具有兼容性的建设用地,其兼容的内容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旧城改造中涉及多个单一性质地块的建设用地,具体包含各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按相应原控规性质、地块所占面积比例及原定的容积率来界定。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分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未覆盖的用地性质按城市总体规划执行。 第七条 对于不改变用地性质,确需增加部分其它性质的建筑,

3、应在确保原定用地性质前提下,以原定性质建筑为主,新增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得高于50%,并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注明兼容性质及各类建筑面积比例。 第八条 进入二级市场转让的土地,不改变规划明确的用地性质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符合转让条件的,由国土部门办理转让手续后,持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用地红线图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改变用地性质和修建性详规的,应向规划管理部门重新申报定点。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和规定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无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规

4、定的用地性质和附表(一)建设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条 附表(一)中未明确控制指标的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机构、工业厂房、仓库、军事设施以及为居住小区、小区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指标,按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第十一条 建设用地在20000m2以上的成片开发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确定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执行。 第十二条 建设用地在20000 m2以上的成片开发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按附表(一)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规定执行;多层住宅建设用地小于600 m2、高层住宅建设用

5、地小于2000 m2、高层公共建筑小于3000 m2的,不得单独建设;建设用地未达到前款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确实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城市规划区内村镇建设,难以达到前款规定面积的。 第十三条 旧城区临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一线的建设用地,考虑拆迁量大,退道路红线等因素,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可适当提高。 第十四条 市中心区临商业干道的建设项目,能为社会提供使用的广场、不收费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

6、、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下表控制。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25%,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准改作它用,不得增加建筑物。提供开放公用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控制标准容积率控制指标提供1m2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1.81.8,2.22.2,3.03.0,3.52345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业办公或商业住宅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一)中公共建筑的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换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面积10%,按

7、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一)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第十六条 利用地形高差满铺处理,如消防车能直接进入的可视作地面,其建筑密度不大于45%。 原有建筑的建设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准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的,应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廊道的净宽度不大于6m,廊道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m;但穿越宽度小于16m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廊道净空高度不可小于4.6m。 (二)廊道内不得设置商业设施。凡符合前款规定的廊道,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范围。第四

8、章 建筑间距 第十七条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卫生、环保、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 (一)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 气候区气候区 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3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底层窗台面是指距离室外地坪1.2m高的外墙位置;安顺市属于第气候区。 (二)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下表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

9、60(含)62折减系数1.0L0.9L0.8L0.9L0.95L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安顺市的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约为1.0H,H为前幢房屋檐口至室外地面高度; 本表格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的情况。 (三)相互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山墙对纵墙面,山墙不得开窗挑阳台,进深宜控制在12m以下,山墙与纵墙间距按纵墙面建筑高的0.8倍退让,最小间距不少于8m。进深大于12m的应按日照要求确定的间距退让,最小间距不小于13m。 (四)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1当两幢居住建筑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小

10、于或等于15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求,在若飞中路、虹山西路、塔山东路、塔山西路以内,两建筑相临面边线中心间距不小于0.9H(H为前幢房屋檐口至窗外地面高度)。此外,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0H(H为前幢房屋檐口至室外地面高度)。 2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大于15小于45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5m。 3当两幢居住建筑的夹角等于或大于45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13m。 (五)当建筑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以内的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m。 (六)旧城区考虑拆迁量大,用地成本高,正南向住宅日照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0.8H(H为前幢房屋檐

11、口至室外地面高度)。 第十八条 小高层以下居住建筑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6m。 第十九条 点式居住建筑与相邻居住建筑的间距,按照本规定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高层建筑(含高层居住建筑)与小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除符合日照、采光、消防和避免视线干扰及贵州省制定的间距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住宅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小于50m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不得小于24m,面宽大于50m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应按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退让,但最小间距不小于24m。 (二)高层建筑与南侧住宅的间距应按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退让,并不得小于18m。 (三)住宅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与东(

12、西)侧住宅的间距应满足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退让,并不得小于20m。 (四)高层条式建筑的短边或山墙面与小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间距不得小于13m,高层点式建筑与小高层的住宅山墙间距不得小于13m。 (五)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两幢高层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应满足日照分析的间距要求,并不得小于24m;东西向平行布置的,应满足日照分析的间距,并不得小于20m。 第二十二条 住宅建筑的采光槽宽、深比按不小于1:2控制。 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二条

13、的规定控制; (二)非居住建筑(第二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控制。 (三)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居住建筑山墙有居室窗户的,其山墙间距按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控制。 第二十四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文教卫生建筑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1.5h,在市区旧城区进行改建的,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1h。 第二十五条 非居住建筑(第二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高层非居

14、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1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18m。 2东西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25倍,且其最小值为13m。 (二)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3m; (三)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最小值为10m; (四)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6m。 其它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及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第五章 建筑退让距离 第二十六条 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

15、、文物古迹、军事、航空港、气象台、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和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不少于3m和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 第二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退让距离按下表执行:路段上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表道路等级退让及出挑建筑性质W40m230mw40m22mw30m18mw22m退道路红线(m)允许出挑(m)退道路红线(m)允许出挑(m)退道路红线(m)允许出挑(m)退道路红线(m)允许出挑(m)高度24m以下公共建筑、住宅30

16、3030205241.5高度24m以上公共建筑、高层住宅101.52.5101.52.58-101.52.08-1012.0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的裙楼(限高24m以下)5-82-352.031.830注:w为道路宽度; 在旧城区及新城区商业街按批准的详规执行。 道路交叉口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在路段规定退让的基础上再退让5m。 第二十九条 沿小于18m规划道路红线两侧的建筑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规定退让。 第三十条 新建大型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m,并保证人流集散、绿化、停迴车等的需要。 第三十一条 工业厂房及未涉及退让距离的建筑

17、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二条 除需要与城市管线接口的上、下水管道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围墙、基础、踏步、阳台、雨棚、水表井、化粪池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入规划道路红线。 第三十三条 地下建筑不得突入规划道路红线,并应按用地边界退让不小于3m。 第三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的建筑,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村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应符合相应的城、镇、村规划管理规定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建筑临河道、排水干线两侧的保护范围,按下列规定退让。 (一)贯城河主河道、虹山水库至合和桥

18、、娄家坡水库至合和桥按规划的河岸兰线退让不小于10m; (二)贯城河龙井村至供电局城南变按规划的河岸兰线退让不小于5m; (三)虹山轴承总公司排水渠、干河至挑水河按规划的河岸兰线退让不小于5m; (四)挑水河按规划的河岸兰线退让不小于10m; (五)三合水库至杨家桥水库及杨家桥水库下游河渠按规划河渠宽外侧退让不小于10m; (六)排水干线按规划的干线外侧退让不小于3m; (七)沿河岸及大沟两侧的建筑红线应按保护范围再退2m。 第三十六条 在铁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铁路干线和规划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20m;在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设的

19、,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5m;在铁路两侧修建围墙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5m,围墙的高度不大于2.5m。 (二)沿铁路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堆场时,其后退距离须经铁路有关部门审核后方可确定。 第三十七条 城市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道路网规划,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路径做到短捷、顺直,减少同道路、河流、铁路等的交叉,避免跨越建筑物;对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或接近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1-33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线路电压(kv)1-

20、103566-110220330垂直距离(m)3.04.05.06.07.0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线路电压(kv)11-103566-110330垂直距离(m)1.01.53.04.05.0(二)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应加以保护; (三)规划新建的66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穿越市中心地区或重要风景旅游区; (四)市区内35kv以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的新建和改造,为满足线路导线对地面和树木间的垂直距离,杆塔应适当增加高度、缩小档距,在计算导线最大弧垂情况下,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下表

21、的规定: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间最小垂直距离(m)(在最大计算导线弧垂情况下)线路经过地区线路电压(kv)11-1035-110220330居民区6.06.57.58.514.0非居民区5.05.06.06.57.5交通困难地区4.04.55.05.56.5注:居民区: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集镇等人口密集地区; 非居民区:指居民区以外的地区,虽然时常有人、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房屋稀少的地区; 交通困难地区: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线路电压(kv)11-10 35-110220330最小垂直距离(m

22、)1.01.53.03.54.5 (五)在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市区主干道、繁华街道及重要风景旅游区和对架空裸导线有严重腐蚀性的地区新建35kv以上电力线路应采用地下电缆。 (六)直埋电力电缆之间及直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直埋电力电缆之间及直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项目安全距离(m)平行交叉建筑物、构筑物基础0.50电杆基础0.60乔木树主干1.50灌木丛0.50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以及10kv以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0.25(0.10)0.

23、50(0.25)通信电缆0.50(0.25)0.50(0.25)热力管沟2.000.50水管、压缩空气管1.00(0.25)0.50(0.25)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1.000.50(0.25)铁路(平行时与轨道,交叉时与轨底,电气化铁路除外)3.001.00道路(平行时与侧石,交叉时与路面)1.501.00排水明沟(平行时与沟边,交叉时与沟底)1.000.50注:表中所列安全距离,应至各种设施(包括防护外层)的外缘算起; 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 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安全距离。 第三十八条 在人防设施附近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退

24、让距离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及文物保护的建设控制地带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 靠机场、通信、微波等有关设施建设,其水平避让距离按有关的技术规范执行。第六章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四十一条 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防震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 建筑高度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节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建筑物临接两条以上道路的,可以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建筑物直接临接或面前道路临接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的1/2宽度计为道路规划红线宽度,没有高度控制的地带,按下列计算

25、公式控制建筑高度: H2(B+b)式中 H沿街建筑高度,单位m; B规划道路红线宽,单位m; b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单位m。 第四十三条 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其中有下列情形的,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二)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 (三)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式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数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

26、超过16m时,可不设电梯。 (四)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但总层数不得超过八层。 第四十四条 在航空港、气象台、电台、电信、微波通信、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等有净空要求的地区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时,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控制地带和风景名胜区新建、改建建筑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四十六条 城市的各类管线应根据不同管线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GB501

27、80-93的要求控制。 第四十七条 各种管线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控制。 第四十八条 地下管线确需埋设在快、慢车道下时,埋设深度(管线顶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m。不能满足最小埋深的,须报城市规划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结构防护措施。 第四十九条 埋设管线发生矛盾时,按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小管让大管,拟建管线让已建管线的原则实施。埋设电力电缆与电信电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电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 第五十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B50220-957及

28、以下规定执行: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应符合规划的道路红线及竖向标高。 (二)道路纵坡宜控制在4%以下,特殊地段最大纵坡不得超过9%,坡长不得大于150m。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5%,确因特殊情况时可大于或等于0.2%。 (三)道路横坡一般为1.5%,人行道横坡一般为1.5%,人行道道沿高度不小于200mm。 (四)城市道路纵坡不得直接插入交叉口,应设有保证安全要求的缓和段。 (五)人行天桥净空,在若飞中路、虹山西路、塔山东路、塔山西路等路段的范围以内不小于5.0m,以外不小于5.5m;桥面宽不小于梯道宽;人行地道净空不得低于2.5m。 (六)城市道路立交桥按有关设计规范执行。 (七)居

29、住区公共活动中心及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宜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八)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规范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通道。 第五十一条 新建、改建城市桥梁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遵循以下规定: (一)新建、改建桥梁的净宽不应小于规划的道路红线宽。桥面的横断面应与道路横断面一致。 (二)桥梁的设计、施工要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三)桥梁的设计应预留路灯、绿化的位置。 第五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应按下列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 (一)公共厕所设置 1居住小区内第10001500户设置一座公厕,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建筑面积为4050m2。单个开发建筑面积大于2000

30、0 m2的设一座公厕,建筑面积1020 m2。 2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加油站及农贸市场按集散人流1225m2/千人设置一座。 3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中心1520 m2/千人设置一座。 4公共厕所的相隔距离或服务范围: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为7501000m为宜,未改造的老居民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 5公共厕所规模:一般建筑面积按3060 m2/座。 (二)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 1住宅区及街坊内每隔70m应设置垃圾收集点一个,用地面积不小于40m2。 2废物箱设置间隔:商业大街2550m;交通干道5080m;一般道路80100m。 3垃圾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