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211.48KB ,
资源ID:249263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263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学案.docx

1、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学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具体原因_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_讲学。2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_。(2)儒家:_、孟子和_。(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_。3影响(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_运动。(3)“百家

2、争鸣”是中国_、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细节点拨在分析某一历史问题原因时,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比如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也可以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着手。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学(1)政治思想:“_”为核心;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_”,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_”。2孟子(1)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为“_”,进一步提出了“_”的民本思想。(2)在伦理观上,主张“_”,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1)主张施政用“_”和“_”,“_”。(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_的观点。(3)主张“_”

3、,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改造的影响:_。细节点拨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时,可从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和历史观等角度对比,从中可找到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思考】1为什么说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孔子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提出“_”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1)韩非子:主张君主要_,提出了_。(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

4、发展趋势。细节点拨分析人物的思想时,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阶级属性。【问题思考】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主要观点。探究一诸子百家材料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要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烂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问题甲、乙、丙、丁各代表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探究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材料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

5、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步,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思想自由之明效”的原因。探究三儒家的代表人物1问题如何理解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2问题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点。典型例题右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有教无类ABCD思维流程变式训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

6、想的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BC D解题技巧解答组合式选择题的技巧之一是排除法。利用这种解题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对的几率很高。排除法又分为两种,即排除明显正确的选项和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做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其中某一种进行排除。一、选择题1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2下图是国庆期间通过天安门

7、广场的“锦绣彩车”方阵中山东的“岱青海蓝”彩车。彩车上有孔子、书卷等各种元素,充分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者,爱人” B实行仁政C有教无类 D学而不厌3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 D教学相长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恨,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除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

8、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6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7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贵贱贫富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礼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题 号12345

9、678答 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的怯懦的方面。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请回答:(1)两则材料都涉及到孔子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

10、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前准备区一、1.(2)士私人2.(1)庄子(2)孔子荀子(4)韩非子3(2)第一次思想解放(3)学术文化二、1.(1)仁克己复礼(2)有教无类2.(1)仁政民贵君轻(2)性本善3.(1)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君舟民水(3)人之性恶4.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1.(1)道无为而治2.(1)以法治国系统的法治理论问题思考1(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11、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3(1)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2)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人心。课堂活动区探究一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探究二(1)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2、;(2)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3)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探究三1(1)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仁”在政治上的体现。(2)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这是“仁”在教育方面的体现。(3)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民的行为来保证“仁”。(4)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民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2(1)相同点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的性质;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为政以德。(2)不同点在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

13、主张“性恶论”。解题方法探究典型例题C变式训练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强调的是反对任意刑杀;是法家的思想,强调威势;中的民贵君轻突出了人民的地位;是一种对社会等级的划分。所以是正确的。课后练习区1B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故B项错误。2A3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C、D三项是孔子关于教与学的思想,与教育公平关系不大。“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明显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和思想。4A朱元璋是封建统治者,他不会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限

14、制统治者剥削压迫的主张,因此有可能将这些内容删掉。5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6D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7AB是孔子的思想,C是孟子的思想,D是荀子的思想。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荀子,他们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主张“仁”和“礼”,都主张从个人修养入手,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8D9(1)私人讲学;有教无类;合理的教育方法。(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

15、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3)问实际都涉及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_的政策。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_、_、_威胁着西汉的稳定,_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细节点拨

16、分析汉初的“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时的“积极有为”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二、提出1特点:董仲舒把_、_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2内容提出“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_”,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细节点拨在分析理解董仲舒思想时,要注意从两方面着手。如“大一统”思想,虽其充满了唯心色彩,但大一统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三、成为正统1表现起用_参与国家大政。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

17、儒学的地位。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思想,逐渐成为_。细节点拨注意结合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分析其成为正统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问题思考】1汉初儒家思想不受重视的原因有哪些?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探究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问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呈现出什么特点?2材料一“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问题材料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其目的是什么?探究二儒学成为正统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

18、“焚书坑儒”是相同的。问题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并阐述理由。典型例题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要求君主施行仁政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A BC D思维流程变式训练西汉前期,董仲舒谏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兴办太学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太学生员经

19、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BC D解析技巧 解答材料性选择题,首先要读懂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准确信息定位,从中选择答案。一、选择题1被董仲舒发展了的儒学“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2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B董仲舒 C荀子 D老子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这一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20、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4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6下图为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

21、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儒家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 BC D7西汉后期,太学生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无为思想 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 D自然科学知识8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题 号12345678答 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23、,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的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后果?(2)按照材料二的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两则材料的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区一、1.与民休息2.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积极有为二、1.道家法家2.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三、1.儒学家儒家经典太学地方教育系统2.正统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问题思考1(1)秦

24、朝“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初尚未复苏。(2)儒家思想没有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3)秦末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无为”思想更有利于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统治秩序。2(1)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得以独尊。(2)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3)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3(1)自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之后,经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善,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3)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

25、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4)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1)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2)特点: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2材料一体现了“春秋大一统”思想,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探究二有道理。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解题方法探究典型例题B变式训练C“四书”是宋朝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到一起后的称呼。故不正确。课后练习区1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是吸收了韩非子“主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