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08.62KB ,
资源ID:249160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160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docx

1、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 Word版含答案相关读物童心说海莉福特:再渺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4年前,一个名叫海莉福特(Hailey Ford)的小女孩与母亲逛完杂货铺出来,遇到了一个坐在路边的流浪汉,海莉拉着母亲的衣角问:“我可以给他买个三明治吗?”那时候,海莉才5岁。流浪汉拿到三明治,高兴得当场落泪。在街上,海莉又遇到了另一个流浪汉,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这再次激起了海莉的爱心。当帮完了一个又一个流浪汉后,母亲告诉她:我们并不是多么富裕,没有能力帮助所有人。小女孩的眼角挂着泪水,倔强地看着母亲说:“不!我要试试看!”于是,海莉把家里的院子改造成菜地,为了让那些无家

2、可归的人不饿肚子,她开始学习种菜。她将每一份收获的食物洗干净并用袋子装好,免费发放给街上的流浪汉。当她看到还有许多人在露宿街头时,她开始尝试去盖房子,她想为流浪者建一个遮风避雨的小屋。在当地建材商和家人的帮助下,一所精致的小房子盖成了。这个9岁小女孩的善举,成为一股推动改善流浪生活的力量。有人开始捐钱,有人开始捐种子,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流浪者,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总有人为名人捐款多少而争论,总有大人会告诉孩子“我们帮不了那么多人”,但我们应坚信:没有一种善举会渺小到无法改变世界。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李贽(15271602),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字卓吾,号宏甫

3、,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等职。认定六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弟子的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其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主张重视功利。坚持“心外无物”,继承并修正王守仁的“良知”说,提出“童心”说,主张保持“童心”。文学方面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当时颇有影响,曾评点水浒传。著有焚书藏书等。童心说收在李贽文集卷一,是李贽的一篇著名文章。本文的主旨是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对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2背景资料在中国古

4、代,孔子、孟子被尊为圣人,四书五经被奉为神明,儒家的义理被定为不可逾越的戒律,鲜有人敢于藐视他们的权威。然而,明末的思想家李贽,则以其藏书焚书等著作非孔孟、贬儒经、斥义理,他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思想犯,七十五岁高龄时以宣扬“孔子之是非为不可据”等叛逆言论,被扣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最后“不可辱而自刎”(詹轸光李卓吾碑记)。童心说就是反映李贽“异端”思想的名篇。李贽是泰州后学人物,曾拜何心隐为师,后又师王艮之子王襞。因而,李贽的学术倾向既有明代心学的属性,又有泰州学派“异端”的色彩,且比泰州学派走得更远。李贽的童心说,就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特色。心学的主题是

5、心、性、良知,李贽也讲“心”,但李贽讲的是“童心”。李贽从颜均的“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破题论述“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也就是说,“童心”是人生之初的纯真无妄的赤子之心。李贽死后,他的书多次遭到禁毁,但是他的思想却被广泛传播。“五四”前后,李贽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资源。3文化常识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二、他

6、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自主学习1易误读字笃实(d)根柢(d)褒崇(bo)渊薮(su)遽失(j) 迂阔(y) 懵懂(mn dn)2通假字龙洞山农叙西厢(叙,通“序”,作序)矮人何辩也(辩,通“辨”)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知,通“智”)3一词多义辞假发则4古今异义(1)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2)随时处方古义:处置,处理今义:医生为病人开药方

7、或开的药方(3)夫童心者,绝假纯真古义:纯粹是真实的今义:纯洁真诚(4)便失却真人古义: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今义: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5)童心固自在也古义:自然存在今义:自由,不受拘束(6)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古义:不会流行今义:不允许,不可以(7)决定目之为经矣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8)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古义:为了一定的目的今义:有所作为5词类活用药医假病(名词作状语,用药)无人不文(名词作动词,写文章)而事假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做)决定目之为经矣(名词作动词,看,视)文假文乎(名词作动词,写作)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形容词作动词,厌恶)6文言句式(1

8、)判断句童子者,人之初也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2)被动句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3)倒装句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定语后置句)文本研读龙洞山农在给西厢记写序时,在末段说道:“聪明智慧的人,可千万别讥笑我还保留着一颗童心,这就可以了。”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童心是没有一点儿假的,纯粹是真实的,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的人。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有真诚的本性。童子,是人的最初阶段;童心,是人的最初本性。人心最初的本性为什么可以失掉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许多人的童心很快就失去了

9、呢?恐怕正值人的童年时,通过耳目得到了视听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就会取代童心的位置而主宰他的内心。当人长大后,有很多道理从视听信息的积累中逐步形成,这些道理又会取代童心的位置成了他内心的主宰。这样长期发展下来,随着成年人的各式仁义道德和各种信息量日益增多,所谓见识也就日益增多,于是又增加了追逐美名的欲望,而张扬美名的欲望必然取代童心。同时又懂得不好的名声是使人厌恶的,于是便想方设法来掩饰自己的丑行,童心又必然丧失很多。这些道理见识,大都是从多读书多明白仁义道德而得来的。古代的圣人哪一个不读书呢?即使不读书,童心依然存在;即使多读书,也是为了巩固童心让它万勿失掉罢了,绝不像后来的求学的人们,反而因

10、为多读书多懂得仁义道德竟然蒙蔽了原本的童心。求学的人们既然因为多读书多懂仁义道德而蒙蔽了童心,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说流传后世,用来蒙蔽求学的人们呢?童心被蒙蔽之后,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与人交谈,语言不会发自内心;表现在政治管理上,管理就会失掉根本原则;表现在著书立说上,文章词语就不能诚信通达。如果不凭借心灵深处美好的道德修养,如果不依靠人格中光辉灿烂的诚实品行的锤炼锻铸,想要求得一句道德真知,那也是根本办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至信真诚的)童心被蒙蔽以后,只剩下道听途说的见识和虚伪的仁义道德来迷惑心灵了。既然只剩下道听途说的见识和虚伪的仁义道德来迷惑心灵,那么所谈论的必定都是道听途说的

11、事情和理论,而不是发自童心的真诚话语。语言虽然精致,与我有什么关系?这难道不是借假人来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章吗?恐怕人要是假的,那一切就都成假的了。由此可知,在社会中往往是用假话与假人交谈,假人就会高兴;把假事告诉假人,假人也会高兴;写假文章与假人交流,假人必定也是高兴的。没有什么不是假的,就没有人不高兴,(观众围着看戏,圈内为场,)虽然满场都是假把戏,但是看戏的矮子又怎么能分辨呢?即使有天下的至理名言,湮没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这种情况难道还少见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天下最好的文章,没有不发自童子般的真心。如果真心常存,那虚假的道德原理就不会通行,虚假的见识就不会成立,没有哪个时代

12、不写文章,没有什么人不会写文章,没有任何创新的文章体裁不可称作文章。那么,写诗歌何必师法盛唐的古诗,做文章又何必效仿先秦的散文。接着下来是六朝的绮丽文体,演变出近体律诗,又演变出唐传奇,又演变出宋金院本,演变出元代四折杂剧,以及二十折的杂剧西厢曲和长篇小说水浒传,到现在又演变出科举应试的文章,当代贤明之人与古代圣人的理论都可以是古往今来的最好文章,不能够以时代的远近和地位的高下来论文章的好坏。因此我从这里推论出:大凡发自真心的都是自然而成的好文章,为什么只懂得一味地推崇六经和论语孟子呢?在六经和论语孟子中,不是充满了历代史官给予的过高的评价,就是百官们的溢美之词。再不然就是迂腐的儒生和糊涂的学

13、子们,凭着记忆来回想老师的言语,他们记住了开头便忘掉了结尾,回忆起后头的内容却又遗漏掉前面的内容,又凭着他们肤浅的理解,随意写入了典籍之中。后代求学的人不经过深入的考察,便认为这些典籍全部出自圣人之口,于是就一定将其看成儒家经典,又怎会知道其中大半都不是圣人的教诲呢?即使真的出自圣人的教诲,也总要为了一定目的而发,其目的不过是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开处方,用此来挽救那些糊涂的学子和迂腐的儒生罢了。医治的是假病人,处方又难以固定,真假难辨,这难道可以被认为是突然间产生的,放之四海、涵盖万代而皆准的真理吗?其实六经和论语孟子,不过是道学家们的幌子,假人聚集的地方啊,绝不可以把它看成是发自童心的真理。

14、哎呀!我又怎样才能够同真正的圣人、童心未泯的人,一起来讨论文学创作呢!【主旨归纳】本文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要点解析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认为,在文学上要重自然,重真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哪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六朝骈文,徒重形式的举业八股文,以及不为正统文学家所看重的传奇、院本、杂剧等,只要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张自然为美。他认为,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内容上是善的,自然的东西,就是真善美的合一。文本探究1李贽所说“童

15、心”的内涵是什么?对“童心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路提示:李贽认为,只有童子才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来面目,童子之心是未受外在污染的纯真之心。而本真自我在人接受了闻见道理以后便丧失了,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人的道理闻见,主要是从读书识义理而来,因此读书识义理便是造成童心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实,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陋儒对经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2李贽高举打倒假道学的旗帜,

16、激烈地批判道学家的虚伪面孔,而朱熹则以道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历史舞台,他们两人在本质追求上矛盾吗?为什么?思路提示:李贽虽然高举打倒假道学的旗帜,强调要用一颗童心、真心来行事,实际上是反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反道德的现象,倡导人们做真人,说真话,走向真善美,这和朱熹的道德追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李贽反对的是虚假的、僵化的道学,强调做学问要为更好地立身处世服务,而不是让学问变成伪饰自己,禁锢他人的工具。李贽并未否定儒学对人道德修身的积极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李贽的目的只是想让芸芸众生从僵化的教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立身处世。这和朱熹希望用自己的学说拯救道德失范的社会的意图是一致的。他们都为自己的救世理想付出了

17、沉重的代价,二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悲剧英雄。他们在本质追求上并不矛盾。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着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天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的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

18、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胡须。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起来。老师教我,要学骆驼,它们是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遇到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它们有人类在保护,就不敢侵犯

19、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那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大羊皮袄也都脱了下来,搭在驼背的小

20、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姆:“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相信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训练(24分)1下

21、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B龙洞山农叙西厢C以假事与假人道D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 障:障碍。B非内含以章美也 章美:美好。C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扬:张扬。D为今之举子业 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士子。解析A项,障:蒙蔽。答案A3下列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A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故木受绳则直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连词,表承接。A项,连词

22、,表因果;B项,副词,表判断,是,就是;D项,连词,表转折。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道理闻见日以益多B而事假事,文假文乎C决定目之为经矣D随其所见,笔之于书解析A项,属于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其他三项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B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C便失却真人D乃道学之口实解析A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B项,古义:见识少,没有鉴别力,惯于随声附和的人/今义:身材矮小的人;C项,古义:还未失去童心,而保持本真之心的人/今义:真实的非虚构的人物。

23、答案D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童心者,真心也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D7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6分)(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_。(2)童子者,_;童心者,_。(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_;见而为政事,_。(4)盖其人既假,_。答案(1)最初一念之本心也(2)人之初也心之初也(3)则言语不由衷则政事无根柢(4)则无所不假矣二、阅读理解(31分)(一)课内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

24、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

25、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

26、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心之初,曷可失也曷:怎么。B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扬:发扬。C非笃实生辉光也 笃:忠诚。D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卒:最终。解析B项,扬:张扬、显耀。答案B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 C. D. 解析C项,都是副词,“本来”的意思;A项,副词,假如/代词,你;B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顺承;D项,代词,这,那/判断词。答案C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贽认为童心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本心,是要彻底摒弃虚伪而保有纯

27、粹真诚之心。B李贽认为“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所以为了不失去童心,人一定不能读书。C李贽能指出圣人著书立说不是为了妨碍读书人的童心,后人误解圣人初衷,反倒因读书而失去童心了。D李贽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指出“童心既失”的可怕后果;社会充满了虚伪的风气,人人都说假话。解析B项,“为了不失去童心,人一定不能读书”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答案B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译文:_(2)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译文:_解析第(1)句翻译的重点是“绝”“一念”以及判断句式。第(2)句翻译的重点是

28、“障”以及反问句式。答案(1)所谓童心,就是没有一点虚假,纯粹是真实的,是人的意念在最初发起时的本心。(2)现在的学者既然因为多读书识义理蒙蔽了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写那么多的书,说那么多的话来蒙蔽学者呢?(二)课外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

29、,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注】 正鹄:靶心。准的:标准。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B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C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