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255.93KB ,
资源ID:249129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9129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11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11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docx

1、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11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品导学案(9-11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脚本)一、新课导入1.读一读。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3.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4.师:这只是我们第9课要学习的其中一首诗,第9课,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5.出示课题:古诗三首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题”等

2、13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懂得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的哲理。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三、字词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m s yn sh t m c min l shn(暮色) (吟诗) (题目) (侧面) (庐山)yu yun jin lu fi l wn zhn shn fn(有缘) (降落) (费力) (文章) (山峰)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可

3、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 可爱。 (2)题西林壁 题: 书写,题写。 (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因为。 (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 服输。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你能读出三首诗的节奏吗?(2)读古诗,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古诗,给古诗划分节奏。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同桌间互相朗

4、读,互相评价。 (3)小组合作,结合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4)结合书中注释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3.梳理小结:暮江吟一诗描写了在江边看到的景色:一半绿一半红的江水、像珍珠一样圆润的露珠、弯弯的新月,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题西林壁一诗描写了庐山变幻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看待事物应客观全面。雪梅一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雪和梅的特点。作者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才能有所长进。六、精读领悟(一)探究暮江吟诗意1.问题引领: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

5、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2.学习提示:(1)教师范读暮江吟。(2)朗读暮江吟,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3)交流学习第一、二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色。(4)交流学习第三、四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物?露珠 月亮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珠和月亮?是怎样写的?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弓。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连用两个比喻来描写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5)诗人笔下的傍晚江景多么迷人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

6、读这首诗。(6)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3.梳理小结:这首诗写了江面柔和、迷人的景色。用一个“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用红绿两色展现了夕阳映照下江水的斑斓;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露珠的圆润和新月的弯弯。这样的江面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二)学习题西林壁1.问题引领:(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吗?(2)你能用我们学到的阅读古诗的方法学习题西林壁吗?2.学习提示:(1)学习古诗的方法口诀。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3)解诗题,知作者。解诗题。“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书写在西

7、林寺墙壁上的诗。知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诗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4)抓字眼,明诗意。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耸立的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A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B练习用“我站在_看到_”句式

8、说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5)多诵读,悟诗情。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因为作者喜爱庐山。)多种方式诵读。(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因为他身在山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始终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不能真正看到庐山的全貌。)明哲理。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3.梳理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更包

9、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三)学习古诗雪梅1.问题引领:从雪梅一诗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学习提示:(1)看图片,赏雪梅。(出示几幅雪景中腊梅开放图)(2)“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3)读古诗,诵雪梅。(4)品诗句,悟道理。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一起说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3.梳理小结:这首诗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课堂作业。1.背诵两

10、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说说你的理解。(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七、巩固提高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日暮( m m) 瑟瑟 (s b) 投降(xing jing)2.辨字组词。幕(屏幕) 吟(吟诵) 峰(山峰) 暮(暮色) 铃(铃铛) 锋(锋利) 3.理解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圆润的珍珠,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C)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

11、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5.用诗句回答问题。(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6.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道残阳铺水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 露似真珠月似弓 梅须逊雪三分白 半江瑟瑟半江红 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 排序: 八、比较阅读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1)指极短的时间。(须臾)(

12、2)江海汇合之处。(海门)2.把“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改写成现代汉语。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3.“卷起沙堆似雪堆”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仿写一句。大海真蓝啊,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1.解释词语。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 3

1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D )A.梅和雪 B.梅和诗C.雪和诗 D.梅、雪、诗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九、检测反馈1.看词语,写拼音。 运输(yn sh) 暮色(m s)瑟瑟(s s ) 降落(jing lu )2.给多音字注音。(1)敌人在八路军的猛攻下只有投降(xing )。(2)蒲公英的种子降(jing )落在大地上。 3.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_残阳、江水、露珠、新月_4.课文整体梳理。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_写景诗,又是

14、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_对庐山景色的描绘_之中。(2)雪梅的作者是卢钺,作者通过描写雪 与 梅花 争春,在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白_,梅花更_香_。5.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比喻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3)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6.画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十、佳作欣赏十一、板书设计暮江吟 残阳

15、铺瑟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景色怡人 安闲舒适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观景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真面目 明理因在此山中 雪梅雪 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梅 香十二、动漫微课(配乐朗诵,图片加动漫)暮江吟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图景,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巧妙。诗人还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把一幅绝妙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描绘暮江,到赞

16、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脚本)一、新课导入1.出示爬山虎植物图片。2.介绍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3.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4.读题,质疑。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操、占、嫩”等13个生字。正

17、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阅读讨论,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图文对照,学会认真观察,体会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观察植物,热爱大自然。三、字词运用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蜗牛(w w ) 均匀(jn jn ) 枯萎(wi wi ) 2.看拼音写汉字。co chn lo nn y (操场) (牢固) (嫩叶) 3.近义词。新鲜鲜嫩 均匀平均 牢固坚固4.反义词。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细小粗壮5.词语资料。均匀:分布在各部分的

18、数量相同。空隙:缝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蜗牛:一种软体动物。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爬山虎?(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学习提示:(1)读题质疑,说说你从课题知道了什么。(课文写的是爬山虎的脚)(2)读了课题,你最希望探究什么?为什么?(3)自由读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4)小组讨论课文的内容。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9、。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4)你认为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为什么?3.梳理小结:课文讲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具体写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六、精读领悟(一)自主探究,理解第1自然段1.问题引领:第一自然段中的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学习提示:(1)全班齐读,思考问题。(2)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3)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二)研读第2自然段1.问题引领:自读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2.学习提示:(1)听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0、思考问题:这一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嫩红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嫩绿叶子排列的形状: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风吹起叶子的样子:漾起波纹(2)想象并描绘一下读了这一自然段后,眼前浮现的景象。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占满了一面墙,看上去绿绿的一片,就像静静的湖面。当风轻轻吹过,叶子轻轻摆动,就像湖水在荡漾,真美啊!(3)这么美的描写,我们要用怎样的情感去读呢?哪些词语需要重读?(三)研读第35自然段,交流体会1.问题引领:(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2.学习提示:(1)默读文中第35自然段,思

21、考问题。(2)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通过这段描述你能想象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吗?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画完后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运用比喻,描写更生动、形象。看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可以结合作者的描述来说。)(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这段话将爬山虎的样子描写得多形象啊,再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独特之处。(3)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

22、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你能想象出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动作的词句。触、变成、巴住、拉、紧贴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攀爬的劲呀!你能读出爬山虎不断向上攀登的劲吗?试一试,注意动词要稍微读重点。(4)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5)爬山虎触着墙的脚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它们爬得稳吗?那没有触着墙的脚呢?课文是怎

23、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梳理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爬山虎的脚到底是怎样牢牢抓住墙壁,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课外我们也可以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多观察。(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读了课文,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周围事物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3.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七、巩固提高1.组词。隙(空隙) 嫩(嫩绿) 顺(顺序) 茎(茎叶)占(占有 ) 瞧(瞧见)

24、柄(叶柄) 叠(重叠)2.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并仿写。(1)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比喻) 我会仿写:弯弯的月亮像小船。(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拟人)我会仿写:_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3.我会填。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八、比较阅读喇叭花我家有许多漂亮的花。有双喜临门的双喜藤,有清香宜人的茉莉花,还有热情如火的太阳花,可我最喜欢的花却是喇叭花。喇叭花的藤是暗绿色的,它一圈一圈地沿着竹杆往上爬,而绿叶就像藤的朋友一样陪着它一起生长,并给它加油鼓劲,让它一天比一天爬得更高。喇叭花的叶子颜色十分丰富。在它刚长出来的时候,是淡绿色的

25、。后来,叶子的颜色慢慢地从绿色变成了深绿色,这时的它,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一阵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向我们频频招手。喇叭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它还是花骨朵的时候,就已经出类拔萃了。它的外形像一颗随时发射的子弹,上面点缀着浅蓝色的花纹。喇叭花盛开的时候,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小喇叭,又像小姑娘扬起的裙摆。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引人注目。喇叭花不但外表美,而且生命力还很顽强。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两天没给喇叭花浇水。等我回家时,喇叭花已经被烈日晒得奄奄一息了,它耷拉着脑袋,有些叶子都快枯萎了。我以为喇叭花已经死了。可没料到,我浇了水之后,过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倒下的喇叭花又“站起

26、来”了,变得精神抖擞,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我看着这些重新站起来的喇叭花,好像看到了一个个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小战士。我爱这美丽又坚强的喇叭花!1.读文填空。(1)本文从喇叭花的藤、叶子、花等方面描写了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喇叭花的喜爱。(2)这篇文章不但描写了喇叭花的外表美,还写了它的生命力顽强。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我看着这些重新站起来的喇叭花,好像看到了一个个顽强不屈,奋发向上的小战士。3.说说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先写喇叭花的外表美,再写喇叭花顽强的生命力。九、检测反馈1.看拼音,写词语。co chng k wi y bng qio jin (操场) (枯萎) (叶柄) (瞧见) 2.比

27、一比,组词语。站(站立) 嫩(嫩绿) 瞧(瞧见) 贴(粘贴) 漱(洗漱) 焦(焦虑) 3.根据意思写词语。(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牢固)(2)舒适。 ( 舒服)(3)仔细地看。 ( 观察 )4.基础积累大巩固。(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嫩绿 嫩红 灰色 (2)写一句含有颜色的句子。 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5.课文整体梳理。 学校有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来讲的。从形状看,叶子由_小_到_大_;从颜色看,是由_嫩红_到_嫩绿_。6.重点段落品析。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28、。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从语段中找出作者将爬山虎比作什么。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又像_蛟龙的爪子_。(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_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像蜗牛的触角。(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

29、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4)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_十、佳作欣赏十一、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脚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十二、动漫微课(朗读配音,动漫)细致观察 写好事物同学们,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之后,你是不是仿佛看到了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叶圣陶爷爷之所以能将爬山虎写得这么具体细致,与他对爬山虎细致的连续观察分不开。他观察得有多仔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先来看他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描写:“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可见观察的仔细、认真。还有对爬山虎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描写也十分细致生动:爬山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