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71KB ,
资源ID:24890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890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x

1、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一、【课标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利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学习,认识其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到的重要作用。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提前下发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3、

2、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4、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元朝一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3、经

3、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三、【教材分析】本节的核心内容实际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在对这一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

4、力的不断加强。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教材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 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2、以问题引路并贯穿始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渐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去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各种图片资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4、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处理好中国古代官制,法制和科举选官制度之间的关系,力争给

5、学生一个充实有趣的历史全貌。5、在讨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五、【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师:(总结)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政治制度不断成熟,在官制,法制,科举制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探讨自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多媒体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学生自读2分钟,明确本课要求)学习新课

6、(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1、秦、隋唐、宋、元中枢权利体系各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各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1.秦:三公九卿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4.元:一省制问题2、请思考:秦、隋唐、宋三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趋势: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问题3、三省六部制创立何时?各自的职权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行的?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

7、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问题4、元朝的一省制加强了皇权吗?没有(多媒体展示材料)问题5、元代的中书省与唐代的中书省有何区别?唐:中书省是起草诏令;元:中书省是执行机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重点点拨:1、三省六部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1)为什么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省六部的职权和特点。(2)出示材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材料:唐长安城要修建一巨大工程,请回答需经过哪些部门的批准才能实施?2、对于问题4、学生不好理解,出示材料使学生理解元的一省制并没有加强皇权。材料展示:阿合马(?1282),元回

8、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侍臣。1262年,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1264年,升中书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任,而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结亲属和色目人为党羽,排斥异己,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二)选官制度【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问题2、什么叫察举制和征辟制?何时开始实行?有何影响?问题3、隋朝为

9、什么实行科举制?简述其发展历程。问题4、科举制与察举制有何不同?问题5、结合教材分析科举选官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点拨(1)察举制与征辟制的主要区别:察举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征辟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2)科举制与察举制不同:科举制以考试为主,察举制以举荐为主。出示材料: 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考试级别取 试 名 称说 明礼 部明 经考试三场:先试“贴经”,试口试,再次答策三道。进 士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 。明法(律学)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明字(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明 算试

10、九章、周髀、缀术、缉古,通者及第。皇帝亲试制举:贤良方能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这些都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唐代科目虽多,士人所趋,惟“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为士人竞试之项目,成为唐代科举的重要内容。(通过具体材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 【合作探究】出示材料:1、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科举制的作用。(三)监察与谏议【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出示问题)问

11、题1、中国古代为什么实行监察与谏议制度?问题2、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演变的?问题3、比较监察与谏议制度问题4、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点拨:1、比较监察与谏议制度。不同:监察是对官员的监督;谏议是对皇帝的权威提出异议。相同:都是国家机器运作的监督机制。【合作探究】2、在古代历史上,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缺乏健全的,有充分权威的法律背景下,监察和谏议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讨论解答)【学以致用】出示材料: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五权分立”,他说:“我所说的五权并非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 “考试权,原来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说到

12、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孙中山先生的态度和政治实践说明了这两种制度的历史价值。(1)请指出“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两个制度“很好”的依据。(2)上述制度是否完美无缺?为什么?【合作探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怎样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课堂小结】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归纳汉唐以来古代政治高度成熟的表现。 2、概括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学生归纳,师生共同总结)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不断完善

13、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在分权基础上,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监督与考核。地方官对中央与君主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职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质疑问难、集中背诵】7分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堂掌握,不留遗漏。2019-2020年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7 岳麓版必修1【课标要求及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读:本节课从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

14、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材分析】本课是依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列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个学习要点编写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很多,在一课时的篇幅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择取最具特色的中央行政体制、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作为典型,通过其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情分析】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教师对策】以问题为牵引,以资料为支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感受、探究历史,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课试图通

15、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三省六部制、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察举制到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演变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使学生体验到历代王朝的选官制度的逐渐合理化和成熟化,方法要灵活多样,通过图示的演示和问题的设问,帮助学生把握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及关系和作用;通过资料的补充和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和正确评价科举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制度演变的同时,加深对于中国历史的一种敬意,认识到制度演

16、变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统治模式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所体现的是中国管理模式逐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其二,认识中国的选官制度的先进性,中国选官制度使中国各个阶层的流动从而使中华文明充满了生机活力,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在古代走在人类历史的前列的原因之一。【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监察和谏议制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分析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相关知识,知道秦朝初步建立起来一套以皇帝制为核心较为完整的中央集权的制度体系,学完这一课了解了皇权至上的情况之后同学

17、们可能会有种感觉:当皇帝真好!当皇帝真得很好吗?红楼梦中有一首看透世事,洞察人生的好了歌今天又一位了解皇上,博古通今的“著名诗人”那就是我了也仿写了一首好了歌,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首绝版好诗,看看当皇帝是不是真的很爽? (PPT显示)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看来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担忧,至尊皇帝也有至尊皇帝的烦恼。不过老百姓担心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皇帝烦恼的是江山不稳,权力不大。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从汉到元的皇帝们是采取了哪些措施,创立了哪些制度来试图解决这些烦恼,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8、是如何走西成熟的?请看本单元第三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板书)二、讲授新课 (一)集权,再集权我们先看皇帝的第一个烦恼:相权过大。请大家回忆上节课学过的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分别指什么?他们的职能各是什么? 作为“百官之首”丞相的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在秦汉时期,丞相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大到不仅“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时候还能“直接处理全国政务”,这下子万乘至尊的皇帝可就睡不着觉了。我们看一组材料,看看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到底有多大。(PPT显示)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19、,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阅读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面对这样的情况,从汉到元的皇帝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呢?各朝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是总体原则却是惊人的相似,那就是:集权,再集权!(板书)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学生阅读完教材之后,

20、梳理四个朝代的措施,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汉代:设中朝、尚书台; 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置中书门下,三分相权 元代:设中书省设问:1、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来看,相权与皇权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学生答后)既然皇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那干脆不要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可以吗?3、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皇权与强权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是唐,请大家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给这个论点提供论据支持。(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有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还避免了权臣大全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4、三省六部制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什么区别?(二)科举,再科举通过历朝历代皇帝的“不懈努力

21、”皇权与强权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皇上可以好好睡个觉了。其实不然,更难搞的事儿出现了,那就是选才选官制度,所谓“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连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小偷都知道:这个世界什么最重要?人才!如何把合适的人选拔到合适的位置上去,通过什么方式把最有本事、最有能耐的人选拔到官员队伍之中,历代的统治者没少为这事儿着急上火,他们最后使出的招数是:科举,再科举!(板书)我们还是按照刚才的做法,先梳理一下从西周到明清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学生看书之后,找学生梳理演变情况,教师板书)西周:世卿世禄制度 战国:军功授爵汉朝:察举 魏晋:荐举隋唐:科举这么多选官制度大家最熟悉的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基本原则现

22、在还在发挥作用,不仅仅在中国,科举制还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世卿世禄制的弊端我们不用多说,军功授爵是战争时代的办法,和平时期,常态情况下没有办法实行。察举和荐举制度怎么样呢?为什么会出历史舞台呢?我们先看一组材料: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

23、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官员被世家大族垄断,其他阶层的人没有机会参与政权。官员素质低下,官僚队伍腐败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封建经济的发展作为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庶族地主崛起,地主阶级的上层士族地主衰落,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无非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从隋文帝时期开始采取分开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唐朝时期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系统的考试选官制度。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一制度呢,请大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代表评价科举制的利弊。(PPT展示材料)材料一: 科举制在国外的影响英国: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

24、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美国: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

25、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870年,史皮尔(Spear,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其他诸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在本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大量吸取借鉴了中国科举制精华。 材料二:近代人物对科举制的评价五四时期重要的科学启蒙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杜亚泉在1911年撰文指出:“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

26、、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试之程式”,另一位在科举废后不久却赞美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各种场合一再称赞中国古代考试的公平性,强调考试在政府选任官员中的重要性。他在五权宪法等演说中多次说过: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还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胡适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之一便是科举制度。他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它是一个公正的制度,即使

27、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1955年,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钱穆说:“无论如何,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又且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年以上的长时期。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这决不是偶然的。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上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吐弃了,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可诧怪的事。”阅读

28、上述材料后学生分组讨论,对科举制作出评价。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清末的科举取士的制度,我们对它至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实在令人觉得遗憾。不少人只要一听到科举、考场、八股文、秀才、举人、进士等等名词,立刻大起反感,认为那是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可笑的,一直认识不到这个制度对中国的重大贡献,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对于科举取士,它考的是什么内容,那是另一回事,是可以根据时代的需要而改变的。只就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言,则在1300年前,我们的祖先能够实施这样一种三公(公平、公正、公开)的选官制度,确是一件大不容易的事,堪称人类社会的创举。那时候,世界上别的国家选拔人才,全都摆脱不了宗教的限制(不用异教徒)

29、,民族的限制(不用异族),阶级的限制(如古印度的贱民当不了官)。既有“三限”,何来“三公”?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度,应考者没有宗教限制(信什么教都可以),没有民族限制(唐代的白种人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可以应考),没有阶级限制(不论富贵、贫贱),更了不起的是没有年龄限制,惟一不合理的就是有性别限制(不接受女生应考)。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对于科举制的看法。科举制的最大优点就是公平合理,可操作性强,它打通了平民与官宦之间的管道,使整个社会阶层呈现合理有序流动的良性循环,为整个社会应付危机提供了回旋余地和较大弹性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虽然社会动荡不断,但文明一直未曾中断,即使是深受洋教影响

30、的太平天国,它也不忘在乱哄哄的建国之初就开科选士。 说到科举制的缺点,那也一目了然。它的缺点首先是考的教材儒家固定,答的方法八股固定,不许发挥,不许创造,不许推翻旧有观点,死记硬背好了,除了这些我啥都不会。而做了官后,治理地方时学的又没用,处理案件时,孔孟又没教,儒家经典中又没有,只好葫芦僧判葫芦案。其次,在科举考试的天地里,独尊儒术,排斥多元文化。它只讲诗赋文章,排斥自然科学,千百年间,考试内容翻来覆去总是涛声依旧的四书五经。明朝末年的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的序言中就很有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这也直接导致了自然科学在我们国家不受重视,千年以来蹒跚难进的结果。

31、其他还有诸如科举制让天下文人死读书,不求甚解。既吞噬了教育的独立性,比如独立人格的培养;也扰乱了知识传播的纯粹性,比如个人对外部世界认知的智慧。也就因为这些原因,科举制在经历了它1000多年的辉煌之后,不得不在清朝暮年匆匆谢幕“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我们国家从1989年开始试点国家公务员考试,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确立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凡进必考”的原则。这项制度就是借鉴古代科举考试的形式,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实用性的特色为国家遴选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工作人员,为社会主义各项改革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解决皇帝烦恼的科举制突破了时代、阶级、国家的界限,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政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好了,相权也削弱了,选官的科学机制也建立起来了,皇帝总可以好好消停一阵子了吧。不,皇帝又在考虑另外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用什么办法保证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各级官吏廉洁高效呢?皇帝们经过不断的探索,找出了的对策是:专制,再专制。(三)专制,再专制皇帝的专制措施概括起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多各级官员的监督管理,让他们只能老老实实,不能乱说乱动;另一方面是管住各级官员特别是谏官的嘴,叫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