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2 ,大小:446.29KB ,
资源ID:248745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8745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docx

1、高中生物必修三高中生物所有教案第一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一、 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 能力方面: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 教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 课时安排:1课时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2、在开始今天新的一章内容学习,首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播放图片,学生观看)师: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是零下三十五度。 他的体温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 100C, 他的体温是不是也达到了 100摄氏度呢?生:不是,应该是37摄氏度左右。展示抗洪展示图片,抗洪抢险战士可能会面临高温, 缺干净水的恶劣生活环境抗洪抢险战士生活环境中蚊虫多,细菌等微生物也多,战士们容易患病。 。师:前面所看到的恶劣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在寒冷或炎

3、热环境中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的?如何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这就涉及到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第1节一一细胞生活的环境。新课讲解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探讨。 课件展示草履虫和红细胞的图片: 讨论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讨论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生: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图 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师:还记得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几种吗, 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草履虫有相似之处吗?二者又有何不同?学生自由讨论,老师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

4、内的血浆中, 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课件展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剧照。师:红楼梦中有这么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 其实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成分。我们就把它称为体液。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体液 血浆I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W 组织液-淋巴等师:人体内细胞数量很多,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总和大约

5、占 2/3,所以细胞内液多。那么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生:细胞外液师: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下面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 题。1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之间有何关系?2内环境各部分的物质交换关系如何?-细胞内液体液 血浆I细胞外液彳组织液(内环境)I淋巴等教师着重讲解几个概念。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内环境: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教师展示内环境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血浆。2、 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

6、提示:组织液。3、 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淋巴液。4、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血浆和组织液。5、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淋巴液和组织液。请同学们自习看书并回答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点。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 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 如血浆中含有较多

7、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内在联系。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 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 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 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 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显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叫学生上来画,教师批改、点评、补充)视频展示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多放几遍,加深印象,让学生理解组织液、体液、血浆间的内在联系)想一想:在血浆

8、、组织液、细胞内液这三种体液中, 0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 C02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什么?提示:02浓度由高到低: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C02浓度由高到低: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细胞外液的成分。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资料。讨论: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2、 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3、 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它们可能起什么作用?4、 HCQ-、HPO42-可能起什么作用?课件展示:二、细胞外液的成份(饼图)教师总结:水:90%左右1、血浆的主要成分y无机盐:1%左右蛋白质:7% 9%左右J其它物质2组织液、淋巴

9、的化学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师:在必修1中我们曾学过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来吸水或者失水; 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渗透吸水会涨破,置于高浓度食盐水中渗透失水会皱缩, 那么在细胞外液中细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1、 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质?提示: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2、 什么叫溶液渗透压?提示: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3、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

10、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4、 正常人血浆的 PH是多少?提示:7.35 7.455、 人为什么能保持血浆 PH的相对稳定?提示:与它含有 HCQ-、HPO42-等离子有关。6、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提示:37C左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总结。(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0.9%的NaCI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 NaCI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 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师: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请学生思考:氧气是如何进入细胞内

11、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进入细胞的?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细胞的?细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别点学生起来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Na+和CI-等直接来自于食物, 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 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由此可见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媒介。师: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需要

12、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 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课堂总结课件展示: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及物质交换。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本上试着画出本节的概念图。教学反思: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 PH稳定的机制。3)能力方面:a.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c.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 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三、 教

13、学方法:问答法、举例法、讲解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四、 课时安排:1课时五、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一入学的时候进行了体检, 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a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b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c化验单哪几种超出范围,对人体有什么不利影响?归纳总结答案,内环境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 当内环境不稳定时, 生命活动难以正常的进 行,说明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 呢?展示:学生的 体温的日变

14、化规律”的调查结果。请同学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 .比较班级中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2) .家庭不同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吗?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 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简单说明了内环境中的 pH值和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根据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一内环境稳态遭破

15、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 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 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什么原因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呢?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那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简要介绍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并说明稳态概念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 )人的体温(2)血浆的PH值(3)血浆的渗透压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02、C0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利用课本图解,回顾内环境

16、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02、C02等化学成分的来源与去路。说明这些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 首先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 能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其次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有关。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资料分析:如果你是一个足球迷,看一场重要比赛时,看到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 你会欢呼雀跃,对方进球则让你捶胸顿足。尽管你意识不到,你此时已经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整个过程受什么调节呢?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 指出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提问:通过对稳态

17、调节机制的认识,同学们对科学的探索有什么样的启发呢?三、 稳态的失调 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维持稳态,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 保持机体健康?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 面去思考。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 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3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

18、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 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 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小结:师生共同小结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和意义教学反思:第3节体温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体温调节的特点。说出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2.过程与方法:描述体温调节。举例说明体温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体温调节应用于实践。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调节过程。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的分析。三、 教学过程这里我们用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

19、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 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必须在一定 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能力。 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人体内的酶促 反应就能稳定的进行,大大提高的人适应变化中的环境的能力。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物体的温度高低取决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温度。而人的体温高低和环境温度高低没 有必然的关系,它取决于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环境中散失的热量之间的 比例。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人体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主要通过体表热辐射散失热量。【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

20、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 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 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寒冷环境中作为产热结构的肌肉和肝脏代谢旺盛,产热多;作为散热结构的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炎热环境中, 肌肉和肝脏代谢减弱,产热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

21、多。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体温变化的刺激被下丘脑感受到后,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产生相应反射,同时体液中如甲状腺激素等能调节体温的激 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产热结构和散热结构发生相应变化。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这个实例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下丘脑的体温感受器, 它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部分, 分泌相关激素的内分泌腺 就相当于效应器。所以,这个实例中体液体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它们共同作用完成对产 热和散热的控制。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

22、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 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人体的体温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的。当环境温度持续长时间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 就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增减衣物、转移到温度适宜的环境 中、物理降温或取暖等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极地工作人员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肌肉、肝脏细胞代谢非常旺盛,汗腺分泌很少,毛细血管收缩。而在高温车 间工作的人则正好相反。 因为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极地工作的人员

23、要穿很多保暖衣物, 喝温水,作室内加热等措施。 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多喝盐开水补充汗液中流失的水分和盐分, 室内 要通风,准备风扇、室内降温等措施。教学反思:第4节:水盐平衡调节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水盐平衡调节的特点。说出水盐平衡调节的大致过程。2.过程与方法:描述水盐平衡调节。举例说明水盐平衡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水盐平衡调节应用于实践。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盐平衡调节过程。2.教学难点: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三、 教学过程复习体温调节导入1.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4、。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 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 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 程? 是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完成的水分和盐分的重吸收过程。2.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第 2节练习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 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

25、论,然后分别请两位 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 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的。 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 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结果就能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这部分属于神经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 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了,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趋于正常。 这属于体液调节。3.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

26、。 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 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 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 了,尿量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趋向正常。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请举例说明。 有的。 比如说甲状腺激素的几

27、个功能中有一个就涉及到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与 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 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教学反思:第5节血糖平衡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2.理解血糖的来源与去路;3.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意义和机制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血糖检验报告单情感目标 增强自我保健,关注健康教学重点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2.血糖调节模型的建立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与血糖来源与去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我们已经知道动物

28、和人体的生命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而上一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另一种调节方式一一激素调节, 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激素和激素调节”。(学生: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细胞 或分泌器官分泌的对靶细胞其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 激素调节就是由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二) 导入明标:激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那么激素是 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探讨激素调节的实例一一血糖 平衡的调节。(三) 探究交流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学生结合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图2-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并进行讨论、交流、思考以下问题: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

29、消耗,但它的的含量仍然稳定在 0.9g/m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 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 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 各学习小组代表对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完善,得出正 确的答案:1、运动员体内血糖含量可以稳定在 0.9g/ml左右,是因为血糖可以 通过肝糖原的分解,以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来得到补充。 2、饭后,虽然人体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但是体内血糖的浓度只会暂时升高, 是因为这些多余的葡 萄糖一方面可以被氧化分解消耗,另一方面可被用来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储存起 来,还可以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四)

30、教师精讲一: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PPT展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图)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也是三个途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当机体处于长期饥饿或肝功能不强时,血糖浓度会降低。血糖含量过低时,体内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头昏、心慌、 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 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因而,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能量的供应,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人体内血糖是怎么样保持平衡的呢? (三)探究交流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材料,以 “模型构建”资料为基础尝试建构“血糖调节模型”。教师巡视并予以适当的指 导。 学习小组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本组模型模拟血糖的调节过程, 并加以解 说。师生共同评价、分析、完善。 (四)教师精讲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两种激素完成的。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分解、糖原的合成或转变为脂 肪等,使血糖水平降低。在这一调节系统中,胰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