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6.24KB ,
资源ID:248698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8698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初中教案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初中教案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精品.docx

1、最新初中教案绪言第一章第二章 精品绪言 金湖县化学集体备课知识目标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科学素养目标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灭的,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总结、应用课教学用时1课时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

2、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等;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教学过程表演魔术,引入新课:(魔术操作)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2.“魔棒点灯”;3.“烧不坏的手帕”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2.变化时发生的

3、现象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

4、理变化;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

5、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人的呼吸打碎玻璃铁变成“铁水”木材燃烧不结冰镁带燃烧钢铁生锈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水的密度为1g/cm3 酒精具有挥发性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镁带具有可燃性水在00C以下就会结冰课堂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化学书1.2.3.2.指导用书:绪言3.完成家庭小实验第一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陈桥中学:韩国华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实验室制

6、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科学素养目标: 1、观察做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 2、通过对氧气两种制法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及步骤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教学过程: 引,前面做实验我们用到的氧气是在实验室制取的呢?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演示:实验1-6、1-7、1-8 提问:通过观察以上一组实验并回答。 加热氯酸钾能否产生氧气?什么时候产生氧气? 加热二氧化锰是否产生氧气? 当二者混合遇热时能否产生

7、氧气?反应的速率如何? 指导阅读:第16页第二自然段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布本身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2、原理: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收集: 讨论: 什么时候收集? 用什么方法收集? 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如何放? 4、装置的注意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中过长(为什么?) 5、步骤: 连接仪器; 检查气密性; 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加热(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收集; 先把导气管从水槽

8、中取出,再移走酒精灯(为什么?); 拆除、洗涤。 二、工业制法 降温 升温 空气 液态空气 液氧 加压 讨论:此变化属什么变化? 三、分解反应: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特征:一变多。 小结:1、实验室制取氧气 2、分解反应 3、催化剂布置作业:P17 T1 T2板书设计:氧气的制法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催化剂2、原理: 二氧化锰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收集:当连续气泡出现的时候开始收集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方法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瓶口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

9、4、装置P165、步骤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加热;收集;先从水槽中拿出导气管,再移走酒精灯;拆除、洗涤。二、工业制法: 降温 升温空气 液态空气 液氧(物理变化) 加压三、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2、特征:一变多。第一章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课题:空气 氧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课型: 实验探究与自学课时: 2课时编者: 金湖县涂沟中学 仇国凤知识目标: 1: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2: 了解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对爆炸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科学素养目标: 1

10、: 使学生逐步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观点 2: 初步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3: 进一步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实验器材:500mL烧杯(两只),酒精灯,薄铜片,镊子,药匙,火柴,滤纸,小刀,坩埚钳,铁坩埚,食用油,白磷,红磷,蜡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碳、硫、铁燃烧的现象及反应文字表达式。引入课题: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一:燃烧阅读教材:燃烧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作出假设: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个条件中满足其中一个(2):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3)

1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10分析现象:(1)铜片上的白磷发生燃烧(2)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发生燃烧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提问:(1)怎样才能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2)怎样才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演示实验:(1)给铜片上的红磷加热(2)朝水中通入氧气讨论:怎样灭火?实验探究:(1)将燃着的蜡烛熄灭(2)使铁坩埚里的食用油燃烧,把铁坩埚浸入冷水中练习:简答:(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2)风把燃着的蜡烛熄灭是什么原因?(3)用水灭火的原理 (4)P21 2二:燃烧的现象复习对比:碳、硫、磷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归纳

12、: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1)可能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氧气的浓度引入:2:爆炸举例分析:爆炸引起的原因提问:为什么汽油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地要严禁烟火?课堂小结:燃烧的概念及条件,灭火方法,爆炸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 (1)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着火点( )(2)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3)某物质既与氧气接触又达到很高的温度,则该物质一定会发生燃烧( )(4)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由燃烧引起的( ) (5)通常所说的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2:选择题(1):下列哪种情况,白磷能燃烧( )A:白磷放在800C的水中 B:白磷放在300C的水中 C:白磷置于空气中,温度高于40

13、0C D:白磷放在冷水中,隔绝空气(2):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有( )氧气的含量可燃物的本性可燃物的形状燃烧空间的大小A: B: C: D:(3)使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是可燃物质 B:只要可燃物达到着火点C:只要有充足的氧气D: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有充足的氧气 3:简答题:举例说明水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灭火? 布置作业:(1)P21 2、4(2)预习课本P19-21内容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燃烧?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是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象

14、燃烧那样剧烈和发光发热呢?引入新课: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分析要点:(1)是氧化反应(2)速度慢,不易察觉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讲述: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如不及时散发可能引起自燃学生阅读:自燃概念及引起的过程归纳:(1)自燃概念(2)形成过程:缓慢氧化积聚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自燃解释:生活中的自燃现象:天火、灵火讨论:缓慢氧化与燃烧、自燃的区别与联系引入:四: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教材:P20-21有关内容讨论:(1)什么是易燃物和易爆物?(2)如何贮存、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介绍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1)凡是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2)

15、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3)凡是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4)铁生锈是缓慢的物理变化( )(5)可燃物急速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6)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7)灭火时,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两个条件只要具备一个就能将火熄灭( ) 2:选择题(1)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 )A:水的密度比空气大B: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大量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又起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蒸发吸热,提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因酒精灯里的酒精不慎洒在桌上而失火,应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A:用扇子煽灭 B:

16、用嘴吹灭C:用灭火机扑灭 D:用湿布盖灭(3)下列物质不具有可燃性的是( )A:煤B:氧气C:磷D:碳课堂小结:缓慢氧化、自燃、消防安全知识布置作业: (1)P21 1、3 (2)复习本节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分子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的真实存在, 记住分子的概念和 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初步学会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记住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4.通过分子概念的形成和对分子基本性质的了解, 培养学生推理和抽 象思维能力。 5.通过物质的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 步培养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 1.分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17、.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 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 第一教时:分子 第二教时:混合物和纯净物实验电教 实验2-1、实验2-2 补充: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实验 2.氨分子的扩散及与盐酸作用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 成的呢? 2.举例说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导出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结论,引入 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2-1 分 子 一、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小黑板) 二、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 1.用日常生活由分子运动引起的现象,引起学生思维(课本P2

18、5内容) 演示实验:酒精体积(含品红)水的体积酒精与水混合后的 体积(为什么)。实验2-1碘的升华与凝华 思考:上述不同现象的发生,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是互不相关的, 也是不容易解释的。那么,这些现象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呢? 能否用同一知识给予解释呢? 2.学生阅读课文(P26第2小节)指名学生归纳书本内容所要说明的问题。 小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三、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设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将如 何变化呢?演示实验:1.氨水与酚酞的作用(给学生作必要说明) 2.氨分子扩散从一烧杯扩散进入另一烧杯中( 装有酚酞溶液在两个烧杯上罩上一个大烧杯) 3.用

19、注射器吸入氨气, 然后注入含有酚酞试液盛有水的烧杯中. 4.向实验1中滴加稀盐酸 思考:1.氨分子作扩散运动属什么变化?氨分子在扩散运动中,其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氨水与盐酸作用之后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了,这是为什么?由得出什么结论? 3.请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阅读:课本P26倒第2节内容,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上述三个思考题。小结:1.氨分子扩散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不可分。 氨分子与盐酸作用化学变化分子本身改变可分。 2.导出“分子”的概念 四、分子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的性质(充分利用本节课列举的有关分子运动的事例及实验,引导学生想

20、像出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景象。) 利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分了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与热能的关系)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利用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物质三态的变化) 阅读:课本P27内容 讨论:课本P27讨论题 小结:分子的特征 五、混合物和纯净物 1.阅读:课本P28-P29内容 2.演示实验2-2 3.让学生完成下表空白的填写: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讨论:你能否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巩固练习 1.下面关于分子概念的几种认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分子

21、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2.根据分子的特性解释下列现象:A.酒精必须密封保存 B.皮球受压后体积变小3.液态氧变成气态氧是什么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磷燃烧是 什么变化?什么发生了变化?4.指出下列物质里,哪些属混合物,哪些属纯净物?净化后的空气 冰、水混合物 医生给病人吃的药水加热KMnO4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二氧化硫总 结 分子概念及特征 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分子知识的应用布置作业 P29/1.2.3.4.板书设计 2-1 分 子一.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2、;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二.混合物和纯净物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种成分都保持原有的 化学性质。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教学后记课 题 原子(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 维方法。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教 具: 投影胶片、投影仪、氧化汞、水的球棍分子模型各只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23、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以KClO3受热分解为例说明。小结:实验证明,分子尽管很小,但还是可以再分的。那么, 分子在 什么条件下可以再分?怎样分呢? 是否可以分为更小的粒子呢?(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2-2 原 子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黑板)。二、原子的概念: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利用图2-5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变化的实 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化分 重新组合 聚集成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加热1.导出:氧化汞汞+氧气2.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及图2-5。思考:从课本图2-5中,你能从中发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哪 些变化规律

24、?从分子、原子观点出发,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应该是什么?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你知道什么叫原子吗?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你认为分子和原子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思考题,得出原子的概念。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原子的概念三、原子的性质:阅读:课本图2-6,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基本性质及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些物质。小结:(略)复习总结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点?有哪 些不同点?两种粒子之间有没有联系?让学生填写下表空白处:(投影) 说明: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 但并不是说原子都 一定比分子小。阅读:选学内容, 教育学生对待科学研究一定要有

25、科学的方法和科学 态度。小结: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也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铜片2.分子中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A.分子比原子运动慢B.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D.分子大,原子小3.能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该粒子又是由 和构成的。4.原子是变化中的粒子, 原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5.19世纪初,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 后来,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小结:习题中有关问题布置作业 P.34/4板书设计 2-2 原子一、原子

26、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基本性质:3.原子与分子的比较教学后记 课 题 原子(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 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逐步培养学生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CO2、Fe等物质的构成情况。小结后引发学生思考: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如果用

27、其他方法或在其他变化中能不能再分呢?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2-2 原 子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原子能不能再分。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 些粒子有区别吗?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 现有什么规律?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28、。提问: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的结构 中子(O)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相对原子质量:、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 的基础上自由议论后回答: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是多少?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是怎样确定的?它有单位吗?原子中各粒子之间在质量上是什么关系?由此, 你能总结出相对 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吗?、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教师答疑后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 果: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磷的原子量是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试推算磷原子的核内中子 数和核外电子数。小结:(略)巩固练习1.原子是由、三种粒子构成的。在氧原子中,个和个构成了,个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2.某原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有n个质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为_,核外电子数为_.3.一个氧气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 那么一个氧分子内的质子数 _个.4.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 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