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55.04KB ,
资源ID:248156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8156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

1、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止咳常用麻黄 (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缩尿益智桑蛸 (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疏肝莫忘麦芽 (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闭经还须归芍 (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崩漏海蛸茜草 (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久病必瘀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

2、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久病必虚 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久病入络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 怪病多由痰作祟, 治痰无需只祛痰, 贵在治气以为要, 气顺则津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

3、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4、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用药古人名言 1.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 -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2.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清?高鼓峰- 4.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清?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5.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清?汪昂医方集解- 6.木

5、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清?汪昂医方集解- 7.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8.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9.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清?张聿青张聿青医案- 10.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清?王旭高医学当言- 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 外湿表散,内湿宜淡渗

6、。 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 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经曰:溲而便脓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平治权衡,察脉之浮沉; 去菀陈座者,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者,发汗、利小便也。 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痿)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 医法圆通:治癫贵于养心,兼于行痰;治

7、狂务于祛邪,灭火为要。 济世新编:大抵狂为痰实,癫为心血少,治法俱豁痰顺气,清火平肝。 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 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之法,心空为宗。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脾脏宜补则健;胃腑

8、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湿为重浊 有质之邪; 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 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气不运。 燥邪辛润以开之;湿邪辛淡以开之。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阴虚者能发热,以

9、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脉和缓者,元气之来也;脉强峻者,邪气之至也。 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李士材 尊古而泥古,进退皆榛芜;尊古而不泥古,无路可有路。 北方医话 古人用药立例,指引迷途耳。因例达变,在后人推广之也。 汪石山医学全书 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古今医案按/俞按 理不必深,但期征实;论不必高,但求适用。 周学海医学全书 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病人不忌口,

10、医生白动手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欲求南风,先开北牖。 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寒之不寒无水也

11、,热之不热无火也。 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 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大凡气香者,皆不利于气虚证;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 治火切不可久任寒

12、凉之品,重伤脾胃,便不可救。 益阴宜远苦寒,益阳宜防增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 上越之阳,起于肝木,而沧陷之阳,处于脾胃。 张聿青医案 阳本上升,阴从下吸则降。阴本下降,阳从上挈则升。阳降,则为蒸变化生之源,阴升则为滋养濡润之助。 张聿青医案 宣一身之气化,务在轻清,通六腑之机窍,端在滑利。 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阳气下陷者,举而扬之;阴气不降者,抑而降之。 医贯 气陷则仓廪不藏,阴亡则门户不闭。 医宗必读 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医学衷中参西录 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 吴医汇讲 少火宜升,壮火宜降。壮火降而而少

13、火升,气得升而血得养,三焦皆受益矣。医方集解。 1.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寿世青编 2. 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同上) 3. 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4. 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折肱漫录 5. 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老老恒言 6. 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老年唯借火化,磨运易而输精多。(同上) 7.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医学入门 8. 善治精者,

14、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景岳全书 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治病先调气,久病要开郁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腑病责脏用,脏病则腑用 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 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二阳之病发心脾 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亡血家无汗 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湿热之症,阳明必见太阴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于气久病有瘀,怪病有痰 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久病阴

15、火上炎,则津液生痰不生血,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 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病不许治,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血不利则病水 痛而不肿曰风,肿而不痛曰湿,又痛又肿曰风湿。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激励我精求方术。 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告诉我仔细地诊察,肯定地判断。 凡治脾胃.当以调肺气.交心肾为先. 清.唐大烈 六淫之速,莫过风、火。(牢记此句,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或许有用)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

16、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久立伤骨

17、,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土虚木

18、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有诸内必

19、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仲景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清章虚谷医门棒喝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20、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寒热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症者征也,瘕者假也。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积聚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2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积血聚气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

22、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

23、语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证论血不利则为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后天资生,纳谷为宝。张锡纯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

24、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百病多因痰作崇。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怪病是痰,十居*。清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

25、语湿邪为病,缓而难知。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王旭高王旭高医案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宝辉医医小草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喻昌寓意草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周学海读医随笔考古

26、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程杏轩杏轩医案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先秦 扁鹊 见医述-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 孙思邈- 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金 张子和儒门事亲 卷十四治病-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元 朱震亨局方发挥-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 刘仕廉医学集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