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50KB ,
资源ID:247332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733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界.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界.docx

1、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界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界让你的学生每天看见你阅读;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让阅读成为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将书本讲解到最低程度;在整个校园里宣传各类书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其语文教育有着怎样的追求?美国语文课堂在做些什么?他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笔者在完成新世纪首批初高中语文课改实践工作之后,有幸赴美参观考察了美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并把考察所得写成美国语文教育一书,希望通过美国语文的课程标准、阅读和写作教学等诸多方面,与读者一同探讨美国语文教育的追求。重视标准反对平庸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始终没有停止探索改革的脚步。当我们走

2、进美国中小学课堂,聆听美国校长与教师的汇报时,“标准”一词成为我们了解美国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关键词。我们很快发现,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是美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早在1983年,伴随着国家处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的发表,美国政府开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行动。报告指出:我们社会教育的基础目前正被一股日益增长的“平庸潮流”所蚕食,这股“平庸潮流”正在威胁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实上,我们已经陷入一种不加思考的、单方面从教育上解除武装的行动。很显然,美国对这场改革结果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原因在于没有重视严格的学术标准。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教师对学生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和“能够知

3、道什么”缺乏全面、明确的了解。于是,以“标准运动”为标志,美国教育开始追求卓越、反对平庸,具体行动表现为各个州开始研究与制订课程标准。到目前为止,美国50个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这场运动为美国语文教育制订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解决了学生“需要知道哪些语言知识”和“能够用语言做什么”的难题。在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有国家标准与各州标准之分。国家标准全称为英语语言艺术标准,由国际阅读协会和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共同制订,并于1996年出版。国家标准对各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或教育实体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强制遵守执行,各州自愿采用。但国家标准在观念与理论方面影响着各州的标准。国家标准规定语文教育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学生

4、都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机会并得到鼓励,使他们形成为追求个人生活目标,包括丰富个人生活而发展语言技巧的观念,作为有教养的、有生产力的成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相比之下,各州标准规定的目标要具体得多,例如加州规定的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流利的阅读者和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积极思考的听众”;纽约州则规定语文教育目标是“为获得信息和理解能力而学习语言”、“为进行文学反映和表达而学习语言”、“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而学习语言”和“为进行社会交流而学习语言”。各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已经写进美国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目标融入到课堂教学行为中,标准内容也是各州标准考试的评价目标。“标准”已经成为约束自由美国的学

5、校教育准绳。“阅读第一”行动项目美国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做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早期阅读能力评价,把好阅读入门关;二是重视阅读实践,强调通过阅读学会阅读;三是遇到阅读难题,采取措施,及时补救。美国学校的早期阅读训练开始于幼儿园阶段。在小学,阅读几乎成为数学和艺术之外的主要课程。他们如此强调阅读,是因为孩子的阅读出了问题。据美国相关机构统计,从1992年至2000年,全国四年级学生只有30%左右的人达到阅读熟练程度,近70%的学生挣扎在阅读贫困线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里这样写道:我们国家正在逐渐地被分为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阅读能力,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不

6、具备这种能力;一个“国家”的公民心怀理想,而另一个“国家”的公民则没有理想。这样把阅读能力与“心怀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见美国教育对阅读能力重视程度之高。如何解决阅读难题?美国政府承诺,要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能够学会阅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实施“阅读第一”的行动项目,为各州提供消除阅读障碍所需要的经费与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国家读写能力研究会阅读小组制订的把阅读放在第一位手册。这本手册规定早期阅读教学的5个领域:音位意识、读音法、流利、词汇和课文理解,从对最基本的术语定义开始,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难题等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这项把阅

7、读放在第一位的研究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且成为美国各州对小学二三年级以前的儿童早期阅读评价的统一标准及其理论依据。克服阅读失败的最好方法是培养良好的阅读入门技巧,从教会孩子熟练地识字、拼写开始。在小学,美国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来加强识字训练,对那些落后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在加州的一所小学一年级课堂里,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室的一个角落里,一位老师带着五六个孩子围坐在圆桌边摆弄各种颜色的小木块,每个木块上写着不同的字母,老师念一个词“rag”,让学生按照读音寻找相应的字母:橙色的r,红色的a和蓝色的g,然后把字母连起来拼读。老师反复读这个词,学生也跟着念“rag”。学会该词后,再学下一个词语

8、。这位老师就是按照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的要求,对孩子进行音位意识训练。教室外面的走廊里也摆着一张大圆桌,一位家长志愿者带着4个孩子在练习拼写。这些孩子比教室里的那几个孩子的识字水平要稍微高一些,他们所用的教具不再是小木块那样的一个个字母,而是印在卡纸上的一个个词语,这些词语缺少一个或两个字母,老师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字母填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词语。比如,指导教师念“look”,学生手里的卡纸上印着“_ook”,这个词缺少第一个字母“l”,学生听着读音便去小纸片上找到正确的字母,把它放到词语的正确位置,使之成为完整的“look”。在这里,学生因识字水平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个别指导。尽管这些孩子学习陌生

9、字母与词语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他们却学得很快乐。在美国小学里,像这样家长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阅读难关并不是偶然现象。这个班的教室里贴着一张家长志愿者来校服务计划表,每天都有家长来学校帮助孩子。他们把这种家长与学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成长的机构称为PTA(家长教师联合会)。当然,家长给予学生的帮助毕竟有限,要真正彻底解决孩子的阅读难题,这项任务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一个由政府提供资金、委托Scholastic公司建立“阅读180”(Reading180)项目已经启动,并在全美实施。“阅读180”的意思是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获得180度的大转变。这个项目从小学、初中直至高中,甚至特殊教育和第二

10、语言学习者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资助。度过识字难关之后,就该关注语段与篇章阅读了。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最广泛的学习实践。在加州的一所小学里,我们看到该校校长办公室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张告示:让你的学生看见你阅读,阅读,阅读;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让阅读成为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在你的办公室里翻看书;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将书本讲解到最低程度;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在整个校园里宣传各类书;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这张校长的告示里,“每天读给你的学生听”被重复了5次,意味着老师和校长要带头阅读。校长读给学生听,老师读给学生听,把阅读时间还给孩子,要求教师把讲解书本降到最

11、低限度,即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实践来学会阅读,并且要求在整个校园里宣传各种书籍。这些要求都落实得很具体,并且用数量要求来控制和衡量阅读标准。我们看到,在校长室通往图书馆的过道的墙壁上,贴着一张“保持阅读”的黄色图标,画面上的立柱旁边标着阅读的数量:25000,50000,100000,3000001500000。阅读150万字是他们要达到的阅读目标。该校校长告诉我们,加州尔湾学区将对达到阅读数量的学校给予奖励。在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各个班级学生最喜欢的书名及作者,以及老师喜欢并向学生推荐的好书。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图书馆的书架上摆着各种毛绒动物玩具,孩子们坐在这里可以大声地对着这些小动

12、物读书,给它们讲故事。在图书馆里,我们还看到这样一幅标语: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变得越聪明,当你表达思想或做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量。像这样重视阅读的情况不仅仅是在加州,其他州都有类似的要求,例如纽约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每年将至少阅读25本书或相当于这些分量的作品。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阅读数目。道德经中的语文教育之道 道德经正是一部蕴含“伟人伟大体悟”的经典之作,在求得对它“无穷无尽的解释”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幸运地得到这样的认识语文教育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夜读道德经,明月正当空。室内读一读,再去阳台上诵一诵,面对浩渺的宇

13、宙,许多感悟就会从心底涌上来。原来,不论是科学之道,还是社会之道,抑或人生之道,大凡人类想要探明的“道”,正如我们月下看世界,说清晰却又蒙眬,说蒙眬却又清晰。语文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从古到今,有谁说清楚了? 思绪逐渐连缀,我不禁想,道德经和语文教育有关系吗?如果有,那究竟是什么关系?探讨这种关系会给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毋庸置疑,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值得语文老师深思。深思之后,总会有所收获。 “无为”、“行不言之教”的启示 当我们从母语学习的角度理解老子的“行不言之教”时,我们就可以领悟他的“无为”思想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启示。 行不言之教,就是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

14、,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不过是引路人。而今天,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似乎总是唯恐自己说得不够多、不够详细,因而往往独霸课堂,自己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当教师把教案中设计好的程序转化为课堂流程时,就以为自己设计得很全面,讲得很清楚,如果学生还是不懂、不会,就埋怨他们没有仔细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教师无意识地把学生视为“录音机”,而没有把他们当作有个体差异的人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对生命而言,整体不可分割,整体的生命体悟也不可分割,因此,我们在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言语和语言,也就不需要所谓的范畴和逻辑。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时,大致能感悟到它整体要表达的意

15、思,甚至某种隐含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人更多的存在状态是感悟,而不是借助种种知识工具进行思考。在生命整体存在的语境下,生命体验重于生命论证,整体存在重于分割分析,“不可言说”重于“可言说”。这就从哲学的高度对我们的语文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不要总想着把一切都教给学生,不要总想着一切都可以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对诗歌的讲解、分析是教师司空见惯的一项任务,但效果又如何呢?老师往往条分缕析地讲解诗歌,从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到节奏划分、艺术表现手法,可谓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然而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悟。我调查过许多诗歌教学课例,不能说老师讲得不清楚,可是当我问学生有何收获时,回答令人瞠目结舌:“我没

16、有感觉啊!” 教师能不能少说些,而把课堂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多给他们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问一问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对话的机会?我总在想:我们做语文老师的,能不能学一点“闭嘴”的艺术? 老子告诉我们:“不贵其师,不爱惜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善数,不用筹策。”可见,行不言之教,就是要善教,而不是不教。 “道”和“德”的启示 老子在道德经中无数次谈到“道”和“德”。如果说“道”是指事物的“规律”,那么,“德”就应该是规律所发挥的“功用”。语文的“道”和“德”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言语人生和语言人生。言语人生和语言人生构成整体的人生。这种人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最终只能通过作文来悟证(并非通

17、过科学证明)。 因此,语文之道即作文之道,而作文之道就在于让学习者学会运用一切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情感,有感悟,有创造。然而,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正如新语文教育的代表韩军所说:“学生在作文里编造谎言已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以数理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诗美文,焚琴煮鹤,大拆七宝楼台,千年煞风景,于今为烈。”要做到新语文教育所宣扬的“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教育者就要深入探悉语文的实质,坚决高扬“语文,即作文,即人文”的旗帜。 语言本身不是语文的整体,语文是以言语和语言形式存在的动态结构。作文就是对生命化存在的语文的确认,即对“我”存在的确认(如“我来了”,“我

18、看到了”);言语恰好是对“我和你”存在的确认(如各种日常对话);不言语、无语言是对“我们”存在的最完整的确认(即不需要任何范畴和逻辑,无需任何推导证明)。这种确认是不连续的多层级交往过程的自证,因为对生命存在而言,“我”就是自己的世界,不需要任何他证。 一个民族的语文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整体,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精神的整体离不开这个民族的优秀作文的支撑。而虚假作文的存在,是写作文者和评作文者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正在丧失的表现,是社会心态明目张胆地庸俗化和功利化的集中流露,是语文哲学贫乏的自证。 老师按“套子”教,学生按“套子”写,无非是因为这样写才可以得高分。然而,如果失去了生命成长的质感以及

19、对真情感、真思想的追求,语文教育就是危险的教育。长期下去,我们就有可能在作文中丢掉民族精神。当前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作文?我们在用什么样的语文观教育学生写作文?结果怎么样?这都值得我们深思。 作文有“道”但无“常道”,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个人人生遭际和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作文是应该有个性的,作文的个性就是生命在“我”而非在“他”。如此,作文之“德”才能丰富多彩,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绘就民族精神文化的壮美画卷。如此,我们才会有足够精彩的文章作为语文教育的载体。离开了具体的作文,我们的语文教育如何承载人文精神呢? “道法自然”的启示 道法自然,就是要求我们注重对自然的感

20、悟,以一颗平常心达观地看待世界和人生。这对今天功利化的语文教育是再好不过的警醒,正如佛教六祖慧能所说:“读万卷经书而不能于万般琐事中体悟是徒劳无益的。” 以“人文”为本的语文教育应当找到基本的自然属性。我听,我说,是因为我在自然而然地与人交往;我阅读,我写作,是因为我在自然而然地与作者和自己交往。听说读写是每个人再也熟悉不过的自然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静默的、心领神会的生活,还有思念、痛苦、快乐乃至愤怒等情绪生活。 儒家虽然很讲究文道,但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释家和道家才是最有诗意的。我们在思考“诗言志”时,不能忘了生命最可爱的一面原本并不是什么“志”,而是非理性的意趣。非理性的存在需要感悟得

21、知,而很难解释得清楚。 儒学不是唯一的国学,儒家的“文教”和“诗教”自然也就不是唯一的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从人文的角度看,从生态的角度看,从全球化趋势的角度看,老子的思想更具有统一性和超越性,它相对于儒家的严密的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更具有对待生命的平等心态。正如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是没有私欲和意志的,对万物平等视之,无所谓贵贱,无所谓亲疏远近,“无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法自然”无疑告诉我们:一切要顺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不偏重于人伦本身看人类社会。今天,我们需要有超越人类自身看世界的大感情、大智慧。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正蕴含着这样的大情

22、感、大智慧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语文教育受到的非议似乎最多,但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人文教育的正途,坚定追求真理的信仰,语文教育就会完成涵养生命、建构诗意人生的使命。道德经语言形式的启示 语言形式是民族性格和思维特点的集中表达和有效表现。道德经的语言形式很有特点,如第一章老子用否定句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提出言说的基本范畴“道”、“名”、“无”和“有”,但并未定义;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指出“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是万物的源头。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是用喻指性的语言形式阐明道理的。这

23、种语言形式在周易中就大量存在。它是甲骨卜辞象征和暗示性语言形式的发展,并成为先秦著作中鲜明的语言特征。这似乎说明,古人注重的是体悟,而不是严丝合缝的形式逻辑。 第十一章用“三十辐共一毂”等具体的事物形象作比喻,阐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排比、比喻在这里有着归纳论证的作用。这种语言形式取消了言说对象的个别属性和思维指向存在的普遍性,因此具有充分论证的作用。第十二章用5个单句排比,集中阐述5类事物于人的不利之处,得出圣人“为腹不为目”的选择。在第十三章,老子用设问的形式说:“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意思是,被宠爱者卑下,得到宠爱会惊喜万分,失去则惊恐万

24、分,这就叫“宠辱若惊” 道德经创造了丰富、灵活的语言形式,唯其如此,才足以表现老子思想的深度、广度及其批判性、建构性和创造性。今天,不少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思想贫乏的问题且不论,语言能力还不足以描摹事物和传情达意,比如2005年甘肃的中考作文“学会感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为三等;2006年的高考作文,有不少学生不会辨析纸上阅读与网上阅读的关系,在面对两种概念时“有一种眩晕感”(某考生语)。在学生作文中,语言形式的单调和贫乏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这也是早已存在的语文教育问题。 语言的功能是有限的。不管我们的范畴如何明确,说不清的时候还是很多,有些事物我们从古到今就没有说清楚过,譬如宇宙的起

25、源,譬如人脑的机理,譬如爱情但老子也告诉我们:“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认识事物要靠体悟,只有明白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的道理,才有可能做到“大制不割”,即把握好大局而不受制于分崩离析的繁琐。 语言功能的有限性提醒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非理性整体思维的体验式积累,注意激发他们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语文教育必须在继承母语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创造足以表现现实内容的语言新形式,但必须明确的是,语言形式并不是单纯的工具,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今天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言形式的训练,以致不少中学生连比喻句和排比句都不会造。其实,语言形式正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情感意味和思想

26、水平的语文性表达。也正因为语言的表达功能有限,我们的祖先才在漫长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创造和丰富着语言形式,总结出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的基本功能和具体方法,并通过种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生命体悟和言外之意,将语言的基本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关于语言形式的基本知识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识,语文教师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泰戈尔在亲证生命中说过,蕴含伟人伟大体悟的鲜活词汇的意义,是任何逻辑解释都无法穷尽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用生命过程进行无穷无尽的解释,每一种感悟都增加了它的神秘性。道德经正是一部体现“伟人伟大体悟”的经典之作,在求得对它“无穷无尽的解释”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幸运地得到这样的认识语

27、文教育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本文摘自中国教育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其结果如下:1、会观察周围的现象。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3、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4、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5、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正确地书写。6、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的完整的部分,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好相互依存性。7、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9、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10、能听老师的讲解

28、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11、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12、会写作文既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个小女孩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老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老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面生愠色,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师这样的:“花骨朵儿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老师看后,轻柔地朝小女孩一笑,不由得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

29、的脚步呢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心头一暖,胆儿也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老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抚摸了她的头,走上讲台,以她的练习册为范本讲了造句。无疑,那半个小时的时光是小女孩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因为她被老师重视了,被老师欣赏了。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孩无穷无尽的动力,那天夜里,小女孩把没有做好的题全部人人真真补上了因为老师的赞扬在班上引起了轰动,同学们争着传阅她的练习册看,怎么能丢脸呢?以后的日子里,小女孩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学习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当代女作家乔叶,一句出自老师内心的赞美之言造就了一位作

30、家。赞美带给小女孩自信和喜悦,她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学习,她每天都欢快地背起书包去上学,因为她的心里充盈着被老师欣赏的目光和由此而来的欣慰与幸福。老师们,请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与赏识,要做一个永远的欣赏者,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播洒春雨,送去缕缕春风,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我们欣赏下,干瘪的种子会变得灿烂美丽,枯萎的幼苗会变得翠绿怡人,自卑软弱的孩子会变得自信坚强。班主任管理经验50句 (1)走进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2)发现和培养和有号召力的学生做班委,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兵教兵”。(3)讲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积极引发学生兴趣点。(4)发现班级和学生个人的闪光点,抓好教育管

31、理的突破口。(5)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节假日给家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实现综合教育。(6)对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宽容,但和其商定“底线”。(7)每月让学生写一篇缓解矛盾,发现问题。(8)处理学生问题坚持”大事化小”和”小题大做”的原则”。(9)从小处着眼实施教育,从低起点要求学生发展。(10)努力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增强集体荣誉感。(11)从学生生活上开始教育,注重细节。(12)鼓励学生干好自己的事,实现人人有责,人人有成功感。(13)培养学生自信心,消除学生自卑感。(14)高目标,低要求,有底线。(15) 教育,从起点开始;管理,从卫生开始。(16)班内发现典型,推行典型引路,以点突破.全面提高。(17)让每个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活力,有干劲。(18)勤交流,多鼓励,善赏识,现优点。(19)跟随紧,抓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