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125.70KB ,
资源ID:247208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720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并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2.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进行展览、讲解、想象,以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由学生亲自尝试体会,由

2、此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司母戊鼎;甲骨文。教学难点:商朝的青铜器功能的变化、功能的多样;甲骨文。【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文化课,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种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很

3、高,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如观看视频、辩论会、故事会等。【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范例训练法。【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司母戊鼎视频,要注意视频中文物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期铸造的,有什么特点。教师点评导入新课:司母戊鼎体现了商朝时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展示目标(学生齐读)1商朝青铜器有哪些新的发展?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2什么是甲骨文?它的历史地位如何?3甲骨文有哪些基本的构字方法?有何意义?目的:通过观看视频,

4、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课间的松散状态进入学习状态;齐读学习目标可使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请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的第一段,概括出青铜器在夏、商、西周的发展历史。学生概括回答: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夏朝:种类增多。商朝:灿烂时期。西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2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猜猜看”。猜一猜,图中的青铜器的实用性是什么?学生抢答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完善答案:鼎烹饪器;觚盛酒器;簋盛饭器;甗蒸饭器;盨盛饭器;爵饮酒器。教师总结: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等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提出问题:青

5、铜制造业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反映什么历史信息?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礼记礼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学生讨论后回答: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青铜器的制造展示图片司母戊鼎。讲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具有极高水平。想一想:青铜器用什么材料铸造?你们见过一模一样的青铜器吗?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青铜器采用

6、“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教师过渡:我们刚刚对商周青铜文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下面我们将对我国文字的发展情况进行学习。二、甲骨文记事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它是怎样被发现的?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后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

7、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教师提问: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记载着商朝方方面面的情况。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历史结论?学生看书集体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27页甲骨文字形举例,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情况,进行甲骨文字形举例游戏。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体会甲骨文的线条、形状,了解其意思。搜集一些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辨认。如图:然后提问: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和我们今天的汉字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甲骨文

8、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形声最为进步,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教师总结: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课堂小结】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布置作业】1我们今天学习了青铜器如“鼎”,那么,你能列举出汉

9、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2请你上网查一查,你的名字用甲骨文能写吗?怎样写?【板书设计】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 史前时代B 夏、商、西周时代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2.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下列古代器物中,出土于湖南境内且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23.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可见鼎( )

10、A.在商朝开始出现 B.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C.只能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使用 D.制作工艺十分精湛4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拉丁文 C小篆 D甲骨文5学了本课后,小明想亲自参观一下出土甲骨文的遗址,他应该去河南的哪个地方( )A南阳 B安阳 C.洛阳 D濮阳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青铜或铁器上 C 竹简或木犊上 D 丝帛或麻布上7“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11、”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 )A 金文 B 大篆 C 小篆 D 甲骨文8.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A.形声、会意 B.假借、象形 C.象形、形声 D.指事、会意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0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精巧A B C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图一中

12、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2).图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的地位是什么?(3).图二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它的名称叫什么?这种文字的出土有什么重大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B 4D 5B 6A 7D 8.C 9.B 10A二、非选择题11、(1)司母戊鼎,商朝。(2)青铜制作;世界上发现已知最大的青铜器。(3)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201

13、7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内容:青铜器与甲骨文。属于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本课需要学生了解: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制作复杂、工艺精美、品种繁多等特点。司母戊鼎是当时高超工艺的杰出代表。甲骨文的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特点,也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由此可知,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课程标准: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

14、特点,知道司母戊鼎等典型的青铜器,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观察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图片,观看甲骨文的有趣视频和案例,思考夏、商、西周青铜器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从而初步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源远流长,使得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逐步增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得以体现。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弱,并对历史人物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与评判。红寺堡是

15、个移民开发区,很多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少,因此相对应的就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初中课程结构的改变,很多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图片材料这种易于接受和感兴趣的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适时启发点拨,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分析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是最好的

16、老师”,根据历史课程和学生特点,教师始终要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七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是直观的、兴趣型的、正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理解能力远为成熟。因此在选择史料时要从学生理解能力和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看得懂、好理解、易接受、记得牢。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的体验,从而通过体验理解教材,促使心里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主要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认识司母戊鼎,了解汉字演变和甲骨文造字特点了解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造字特

17、点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么样认识青铜器铸造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时间:1939年3月地点:河南安阳主人公:吴培文1939年3月一天,一村民用探杆在12米地下发现异常坚硬之物。因发现地在吴培文家祖坟内,发现者找来了18岁吴培文。42人挖了三个晚上才看见青铜器。但实在太重了,断了几根绳子后,又再次把坑回填。挖掘第三天买来一些打井用的大麻绳,几匹牲口,才把大鼎拉出来它就是后来震惊后世的司母戊鼎。因为大古董商肖寅卿要求粉碎拆解司母戊鼎方可收购,吴培文拒绝了,将其埋藏于吴家大院内。后来汉奸告密,吴培文舍生忘死,与日寇周旋,三次转移大鼎,保护了国之重

18、器,司母戊鼎在吴家大院被埋藏了八年之久。直到1946年大鼎才被挖出,1959年这件被称为青铜之冠的司母戊鼎才被送往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问题设置:司母戊鼎为什么会被作为青铜之冠,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商周时期还有哪些灿烂的文明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探究竟二、新授地位:师:司母戊鼎之所以被作为“镇馆之宝”。是因为它能集中体现商代晚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经过专家鉴定,发现司母戊鼎是代表了夏商周时期青铜文明最高水平。在夏商周出现青铜铸造。师:所谓青铜器:指四千多年前,用铜、锡、铅等合金制成的青铜器物,简称青铜器。它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证据,亦是中华民族创造灿

19、烂文明具体见证。工艺:师:被称为青铜之冠的司母戊鼎是怎么被铸造出来的呢?通过视频司母戊鼎制作过程,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师:播放微课:司母戊鼎制作过程。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由视频得知:司母戊鼎制作技艺高超,工艺先进。师:是的,制作司母戊鼎的泥范铸造法直到春秋中期仍是中国青铜时代长期唯一的铸造工艺。师:过渡:通过视频我们还发现关于司母戊鼎的几个关键信息:司母戊鼎:鼎高1.33米,长1.1米,口径宽79.2厘米,足高46厘米,重达832.34千克。师:重达832.34千克,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创设情境生:称重活动: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生:70斤左右师:一个这样的青铜器大约是24个左右的你师:它

20、的巨大可见一斑,如此庞然大物又需要怎样的规模才能完成呢?出示史料:师:(出示“将军盔”图片)师:眼前的这个器物是殷墟发现的,商周时用于熔铜器皿,因为形状比较像将军盔,于是考古家将其命名为“将军盔”。据计算,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师:为了提高制作司母戊鼎的效率,如果用“将军盔”熔铜,大约需要多少个将军盔同时融化?生:832.8412.566人师:(出示:司母戊鼎想象图),师:这是用将军盔制作的司母戊鼎的想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将军盔大约有34个人。现在估算一下,制作司母戊鼎大约需要多少人?生:664264人师: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司母戊鼎作为青铜器代表制作规模大、分工细致、多人同时协作。师

21、:中国有句成语: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大,作用大。除了可以从它的重量得出来,更为关键的是在商代有商朝青铜器主要用于王室和贵族礼器、祭祀活动。师:司母戊鼎经历了漫长的工序终于铸成,如此威严的青铜器它终将用于何处?出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与说的话同时出示)师:在西周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大事,主要是战争与祭祀。而司母戊鼎作为国之重器最终是用于祭祀的。它代表着神圣、尊贵与不可逾越的礼制。师:西周最能体现礼制的是就是既有食器功能,又有礼器功能的鼎,它形成复杂繁缛的用鼎制度。比如:这是一张曾乙候墓出土的鼎和簋配给使用的照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鼎是奇数,簋第偶数。也就是说贵族在使用青铜器的种

22、类和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出示鼎簋示意图)比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八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师:这两福方向不同的金字塔可我们可以看出鼎、簋的数量、等级地位高低与权力大小有密切关系。有没有同学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生:种类数量多少=等级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师:所以我们得出青铜器在功能上:代表地位,反映等级师:实际上,从青铜器的纹饰也能看出青铜器作为礼器的重要功能。让我们再次聚焦司母戊鼎。司母戊鼎耳部:虎噬人,古代人们认为虎啸可生巨风,可帮巫师通天地。所以将虎纹到器物上,与神权结合。饕鬄纹:是上古的一种神兽,大大嘴巴和眼睛、高高鼻子,长长耳朵,分布在中心主体位置,作为权力的象征。给人庄严神秘之感。武

23、王命人刻在大鼎上,祭祀母亲。雷纹:对天上的雷纹抽象化,实际是古人对大自然力量产生的恐惧、神秘之感。师:这些纹饰都有一个共同点:凝重庄严,甚至狰狞恐怖,礼的实施过程是庄严肃穆的。师:所以,这些纹饰与器物结合,展现出狰狞的美,却更加加强了青铜器礼器的社会功能。师:司母戊鼎是国之重器,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青铜器。但是,在他们生活中还有其他种类和用途的青铜器。比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宝贝,大家猜猜它的用途。生:酒器喝酒的师:是的。这是一件仿古青铜爵,可用来喝酒。也就是从他用途上说是酒器。青铜器的用途很广泛,除此之外,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其他的青铜器。师:展示一些简单的青铜器分类:生产工具、生活工具、

24、礼器。师:从这个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但是仍然以礼器为主。过渡:实际上青铜器除了有实用功能外还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价值艺术价值师:每一个青铜器都是艺术的珍品。他们做工之巧妙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尤其司母戊鼎纹饰所体现出的狰狞之美,无不体现出中国艺术的瑰宝。(实用价值)史料价值师:司母戊鼎除了纹饰外,还有铭文,司母戊。正是这三个字,才使得人们得以判断他是武王祭祀母亲用的礼器。可见,铭文可以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甬道上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水槽(出示图片),水槽下面是用青铜板镌刻的逐年记录额中国历史。这里最远纪年止步于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说,

25、在公元前841年以前,无论是战争还是换代历史都没有纪年、模糊不清。师:而在史书上记载的关于,划分西周王朝纪年的重要事件是:武王克商(也就是牧野之战)。可是,问题来了:历史上关于武王克商年代(牧野之战)至少有44种答案,成为历史学一大疑案。师:然而,在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武王时期青铜簋,化解了这一悬念。因为这件青铜器是由当时担任“右史”职务、名叫“利”的人为纪念武王克商后对他进行赏赐而铸造。师:利簋共32字铭文,记载武王克商时间“唯在甲子朝”。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2 夏商周时代大意就是:武王克商(史称牧野之战),时间在甲子这一天。专家计算出在公元1046年二月初五。师:出示史

26、料这一记载印证了史书尚书牧誓所记“时甲子昧爽”和逸周书世浮解记载的“甲子朝”正确性。 -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2 夏商周时代师:利簋的出现,再次印证了青铜器作为文明重器的重要性。青铜文明作为重要历史文献的价值不可小觑。也是早期国家夏朝产生的重要证据。师:由青铜器的发现,学者们也认识到,要想尽可能认识真实的历史,仅靠史书记载是不够的,最好将史书记载与考古发掘实物相对照,才能得到恰当结论。这就是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总结升华: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独特造型、精美纹饰,典型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历史渊源、一直以来有“国之重器的”美誉。过渡:实际上,要说最早的文字起源,还要

27、比铭文更早,那就是甲骨文。青铜器是为人熟知并被历代学者所著录研究的,甲骨文却直到1899年才由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的。师: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讲讲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吗?生:讲述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某一天,北京东华门外一处深宅大院里面,笼罩着一丝焦虑。原来,这家主人担任朝廷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当朝最高教育机构长官王懿荣生病了。家人赶紧去附近一家有名中药房抓药。要抓回来后,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明显带有颇具规律划痕。所谓“龙骨”,实际上是远古脊椎动物骨化石,早在东汉时,就有入药记载。不过,此前,谁也没有注意到“龙骨“上面有刻痕”,这一意外发现使王懿

28、荣兴奋不已,他立即派人再次前往那家药店求购,再三叮嘱家人只要见到带字“龙骨”,要全部买下。轰动世界的商代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师:语言流畅,情节曲折,讲得真不错!通过他的故事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呢?生:甲骨文的来龙去脉生:甲骨文是刻在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师:实际上这个“龙骨”是指:龟甲或者牛的肩胛骨。师:在商代:商人“无事不卜,无事不问”,当时龟甲又是比较神圣的动物,牛也是比较稀有的动物,为了显示对祭祀的重视,选用龟甲或者和牛的肩胛骨刻好字然后占卜。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谓的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用于记录占卜,记事,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可是在甲骨上不是一般人能操作的,需要专门的技术

29、,用专门的青铜刀直接刻在甲骨或者兽骨上。这是一件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当代曾经有专门的汉字专家模仿当年的甲骨刻字,但是都没有达到殷商时期的水平。可见,当时在殷商时期,祖先把字刻在上面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伟大,实现了历史的一种跨越。创设情境: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赠送几张明信片,仔细看看,这个与你们见过的明信片有何不同呢?生:有甲骨文字体生:画面中图形元素皆为甲骨文字构成。师:不错。这是2011年春节,中国邮政官方发行的甲骨文吉祥成语系列贺年卡,分别为“太平有象、歌舞升平、鱼跃龙门、风调雨顺”,目的在于用新颖、有趣的形式,贴切表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比如:太平有象,象寿命极长,可达二百余年,被人看做瑞兽

30、。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先看“太平有象”这张图,(圈画象、兔、鸟、舟)请同学们猜猜这几个图的甲骨文生:一一猜出象兔鸟舟师:我们把用视角观察到对象用类似线条方式模仿出来的形状叫“象形字”。师:可是宇宙间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个事物特征都造出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字,根本画不出来。比如:“好”、“年”师:同学们在这几张明信片中找找看,他们的甲骨文怎么写。师:歌舞升平中“好”,左边向一个半跪着女子,抱着因而逗乐,呈现其乐融融景象。明信片“风调雨顺”中的“年”,下面为一个人,在收割庄稼。上面为禾苗形态。商代禾苗一年一熟,所以禾嫁表示一年时间。师:因此,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立象形字体,组合在一起表示新意思,摆脱了对单个事物模仿的局限。这样的字体称为“会意字”。师:可是,这三种方法尽管体现的是极高的创造性智慧和审美能力,却还是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素-语音。比如“草”师:“草”由“艹”和“早”合成,“艹”表意,“早”表发音“凤”形状像鸟,表意,右边曲读音“凡”师:像“草”“凡”,用两种符号为一体,一个表意,一个表发音的字体,称“形声字”形声字的出现使得字形结构更规范。师:在“歌舞升平”明信片中有这样一个甲骨文绘图“日”。现在汉字中的“曰”和日很像,但是又区别和很大。甲骨文中的“日”,是象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