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师大附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斩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通缉(j) 根茎(jng) 经幢(zhung) 引吭高歌(hng)B. 丰稔(rn) 囹圄(y) 眩晕(xun) 五行八作(xng)C. 果脯(p) 唁电(yn) 剥蚀(b) 针砭时弊(bin)D. 中意(zhng) 聒噪(gu) 悭吝(qin) 喟然长叹(ku)【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所考查的字音多为多音字的读音。A经幢(zhung)(chung);B,五行八作(xng)(hng);C,果脯(p)(
2、f)。点睛:高考字音题是个难点,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记忆相当数量的字音。下面这些方法也许会对考生有些帮助。(1)根据词义不同辨别读音。如“间”字,当“时间、中间” 的意思讲读“jin”,其余读“jin”。(2)根据词性辨别读音。如“创”字,名词读“chung”,动词读“chung”。(3)根据口语、书面语的区别辨别读音。如“给”字,口语读“gi”,书面语读“j”,“壳”字,口语读“k ”,书面语读“qio ”。(4)用简便记忆法辨音。如“遂”字,除“半身不遂”读“su”外,其余都读“su”。(5)根据审音表上规定的读音辨音。如“氛”读“fn”,“倾”读“qng ”,“戚”读“q”。(6)
3、根据古今读音习惯辨析读音。如“说”,古汉语中一般读“shu”,现代汉语中一般读“shu” ,(现代汉语的“游说、说客”等仍保留了古代的读音),还要注意成语当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如“绿(l)林好汉”、“商贾(g )云集”、“否(p)极泰来”等。(7)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辨析读音。如“靓”,普通话中读“jng”,方言中读“ling”(靓女、靓仔),而普通话中的姓氏,则往往保留了方言中的读音。(8)根据汉语词与外来词的不同辨析读音。如,“卡”,在“关卡”、“卡住”、“发卡”、“卡壳”等汉语词中读“qi”,而在“卡拉奇”、“卡宾枪”、“卡片”、“卡通”、“卡车”等音意结合的外来词中读“k”。2. 选
4、出字形全对的一组A. 迁徙 沧桑 恃才傲物 蜂涌而至B. 矫健 凑和 声名雀起 不修边幅C. 锻炼 赋予 绿草如茵 不计前嫌D. 秸杆 胁迫 要言不烦 怙恶不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蜂涌而至蜂拥而至;B,凑和凑合,声名雀起声名鹊起;D,秸杆秸秆。点睛: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对音同异义字的判别,主要的解题技巧有: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
5、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3.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瘐y毙 明信片 再所不惜 利令智昏B. 偌ru大 瞎掺和(huo) 独当一面 山清水秀C. 伫zh立 水笼头 信而有征 余勇可贾gD. 颠簸b 度假村 细水常流 平心而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瘐毙(y),再所不惜在所不惜; C,水笼头水龙头; D,细水常流细水长流。点睛:高考主要考察考生对音同异义字的判别,主要的解题技巧有: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
6、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4. 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B. 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C.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D.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
7、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C,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使用正确。A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修饰“哭声”;B,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不能修饰“接济和帮助”;D,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望文生义。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尤二姐、贾迎春、贾惜春、
8、王熙风、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B.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年代,很多诗人也因其诗歌的不同特点而得到专有称号,如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等。C. 孟子、荀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但在“人性”问题上,二者持有不同看法:荀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则主张“性恶论”,故强调后天环境及教育对改善人的恶的本性的重要性。D. 韩愈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谓的“新乐府运动”,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
9、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尤二姐不是正册中的人物,是副册中的。C,孟子、荀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反了,应该是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D,韩愈不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的是新乐府运动。二、课内文言文6. 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罟不入污池 数:密 B. 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C.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D,通:普遍。点睛:文言实词题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
10、,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7. 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于之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 D.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C,检:约束、制止。点睛:文言实词题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8. 下面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11、 斧斤以时入山林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B. 吾尝跂而望矣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 填然鼓之 士大夫之族D. 不拘于时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推断能力。B,都是连词,表修饰。A,分别是:介词,按照;目的连词,来;C,分别是:衬音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代词,这;D表被动,被;介词,比。点睛:文言虚词题 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只要知道一个的用法、意义就差不多了,另一个按照这个意义带进去看通不通,就可以判断两个是否一样了。9. 下面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弟子不必不如师 B.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C. 执
12、敲扑而鞭笞天下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C10. 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A. 蚓无爪牙之利 B. 未之有也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例句和B都是宾语前置句。A,定语后置句,C,判断句,D,状语后置句。点睛: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其句式特点: 人(物) + (之) + 者 名词 + 之 + 形容词求人可使报秦者 四海之大 诸侯敢救赵者(石之铿然有声者) 蚓无爪牙之利 介词结构后置 尤其是“于”,记住,“于+ 宾语”这样的介词结构一般翻译时要前如: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于魏
13、以勇气闻于诸侯 而君幸于赵王11. 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 或师焉,或不焉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中的通假现象。B, 不通“否”,C,从通“纵”,D,颁通“斑”,斑白。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12. 下面句中加点字活
14、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A. 序八州而朝同列 B.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句和C都是名词作状语,A、B,名词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点睛: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用作状语13.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余嘉其能行古道 我赞许他能行古人从师之道B. 且夫天下
15、非小弱也 再说天下并不小并不弱C. 金就砺则利 把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D.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低着头,颈上系着绳来命令下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子翻译能力。B, 这里的“小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天下没有变小变弱;C,就:靠近,这句话直译为刀斧靠近磨刀石就锋利了,引申为:刀斧在磨刀石上磨后就会锋利;D,“委命下吏”为“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点睛:答题技巧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
16、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争臣论 韩愈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
17、,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或曰:“夫阳子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愈应之曰:“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从谏如流之美。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或曰:“阳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
18、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注: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ng,后作“诤”,规劝。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戚:喜悦B.
19、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骨 鲠:刚正忠直C. 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恶:厌恶D. 何子过之深也 过:责备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使人不得而知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 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 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 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阳城上不劝谏君主,下不关心百姓疾苦,不能很好地履行大臣宰相的职责,算不上有道之士,表达了批评指责之意,体现了“在其位,谋其政”的儒家政治思想。B. 作者列举大禹、孔子、墨子的事例,
20、是为了说明古代圣贤之人并不是只图自己的清高安逸,而是敬天悲人,救济天下,体现了博大的政治胸怀。C. 文末作者为自己辩白,表明批评阳城不是恶意讥刺,根本上是为了阐明道,希望阳城能够改正,成为真正的有道之士,从而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很具有政论文的现实意义。D. 本文结构独具一格,采取问答形式,层层设问,步步深入,首尾又能相应,有驳斥也有议论,时而犀利时而缓和,在辩论过程中,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7.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答案】14. A 15. B 16. A 17.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
21、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A,戚:忧愁。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由 “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中的“喜”可以推测。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
22、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不相同”。B分别是:的人;主语后表示停顿。A项,句末语气词。C项,来,表示目的。D项,表示承接关系。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不关心百姓疾苦”错误,属于无中生有。“不能很好地履行大臣宰相的职责”错误,原文意思是“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这是大臣宰相者之事,不是阳城应
23、该做的。点睛: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解这句话的
24、大致意思,然后找出句中的动词“非有”“闵”“得”“不敢”“必以”,“而”在句中表并列,与后文相连,综合起来判断即可。参考译文:有人问我:“谏议大夫阳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吗?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皇帝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与隐居在野时一样,他难道会因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吗?”我回答说:“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 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说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说不熟悉了;然而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关系国家政治的话。看待政事的得失,心中一点也没有喜悦或忧愁。有道德的人,难道是这样的吗?”有人说:“阳城厌恶那些作为臣下却公开揭发君主的过失而为自己求名
25、的人。所以他虽然有进谏和议论,却不让别人知道啊。”我回答说:“在内向君主进谏,在外不使别人知道,这是大臣宰相的事情啊。阳城本来以平民身份隐居在草野之间,皇上赞赏他的品行道义,提拔他在这个职位,任谏议大夫一职(官职以为谏议大夫为名),他实在应该有所行动来尽自己的职守,使全国各地和子孙后代知道朝廷有直言不讳、刚正忠直的臣子,君主有从谏如流的美名。阳城的心思,恐怕将会使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吧?”有人说:“阳城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责备他如此苛刻呢?”韩愈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他们哀怜世道不太平;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
26、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以至所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怜悯人民的困窘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有人说:“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了,未免有点损害道德并且浪费口舌了吧? ”韩愈说:“君子在官位上,就应准备以身殉职。没有得到官位,就考虑修饰文辞来阐明圣贤之道。我要做的是阐明道理啊。国语上说
27、:“只有善人才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批评。”这就是说他听了之后能改正。阳城虽然现在未能达到,难道他将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四、名句名篇默写。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一去紫台连朔漠,_。(杜甫咏怀古迹)(4)_,凝绝不通声暂歇。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_,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6)请写出李商隐锦瑟的颔联:_,_。(7)_,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隐马嵬(其二)(8)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9)_,不复挺者,_。(劝学)(10)_,
28、杀豪杰铸以为金人十二,_。(贾谊过秦论)(11)然_,氓隶之人,_。(贾谊过秦论)(12)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5)子曰:“君子坦荡荡,_。” (论语述而)(16)子曰:“_,守死善道。危邦不入,_。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答案】 (1). 丛菊两开他日泪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 独留青冢向黄昏 (5). 冰
29、泉冷涩弦凝绝 (6). 别有幽愁暗恨生 (7). 钿头银篦击节碎 (8). 庄生晓梦迷蝴蝶 (9). 望帝春心托杜鹃 (10). 海外徒闻更九州 (11). 谨庠序之教 (12). 申之以孝悌之义 (13). 虽有槁暴 (14). 輮使之然也 (15). 隳名城 (16). 以弱天下之民 (17).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8). 而迁徙之徒也 (19). 句读之不知 (20). 惑之不解 (2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2). 不义而富且贵 (23). 小人长戚戚 (24). 笃信好学 (25). 乱邦不居【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作客”“冢”“幽愁”“篦”“庠”“孝悌”“槁暴”“隳”“牖”“隅”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名著鉴赏19. 郝红梅还给少平哪一本书时,在书页中夹了白面饼,少平拿着白面饼,站在黑暗的学校院子里,眼里含满了泪水。A. 热爱生命 B. 创业史C. 红岩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熟记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