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08.20KB ,
资源ID:24694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9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docx

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了解地震波的分类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圈层特征。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圈层特征。从人地关系角度阐述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2)分类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共同特征纵波(P波)快固体、液体物质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波)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3)应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的性质,可

2、以“透视”地球内部的结构。图表导读读教材图121,思考下列问题。(1)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点是什么?提示: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的波速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波速较快,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2)地震波通过莫霍面、古登堡面时传播速度有何变化?提示:地震波通过莫霍面时,地震波的速度突然增加;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速度消失。(3)为什么人们能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来推测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提示: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1)地壳范围: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厚度变化规

3、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分层(2)地幔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层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3)地核范围和组成:古登堡面(距离地球表面2 900千米以下)所包围的球体,一般认为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分层材料一地心游记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64年,讲述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教授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按照前人的指示,由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经过三

4、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又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伦波利岛上的一个火山口回到了地面的历险故事。(1)结合材料探究:教授他们穿过了地球的哪些圈层?一般认为,火山岩浆发源于哪儿?提示: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材料二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汽车上的车载仪表记录下了沿途经过地区的基本状况。(2)结合材料探究:请从所经过圈层的物质状态、大致厚度、物质组成等几个方面简单描述沿途的见闻,归纳成下表: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主要组成物质特征地壳_古登堡面约17约_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呈固态;厚度不

5、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层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固态,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层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以铁、镍为主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提示:莫霍面2 900岩石材料三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这两层的物质组成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图)。(3)结合材料探究:地壳的结构特点有哪些?(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方面分析)提示: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较薄或缺失)。1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厚度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

6、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10011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读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波,B表示_波,其判断依据是_。(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面,其判断依据是_;该面以上C代表_,该面以下E代表_。(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地震波B速度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态,F面是_面。(4)C层主要由_组成,G层叫_,H层叫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和_。解析: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7、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面。又根据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面。答案:(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古登堡(4)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思考】地球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哪些圈层组成?提示:主要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

8、圈组成。材料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下图为黄果树瀑布图。结合材料探究:(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哪个圈层?(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提示:(1)水圈(2)C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征分布与人类的关系特点岩石圈与外部圈层的相互关系大气圈包裹地球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水圈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具有液态、固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生物圈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共同组成地球

9、的生态系统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知识拓展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比,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其他圈层是由无机物组成的,而生物圈是由生物构成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2)其他圈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而生物圈则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3)生物圈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球外部圈层。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1)(3)题。(1)圈层甲、乙、丙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大气圈 B甲C乙 D丙(3)甲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

10、特点是()只有甲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300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C D解析:第(1)题,图中甲圈包括大气圈底部、乙圈层全部、丙圈层上部,为生物圈;丙圈层位于最底部,为岩石圈;乙圈层为水圈。第(2)题,四大圈层中,大气圈厚度最大。第(3)题,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答案:(1)D(2)A(3)D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横波与纵波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在莫霍面、古登堡面,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3地壳厚度

11、变化有什么规律?4地幔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的?5什么是岩石圈?6按存在的位置与状态,水圈可分为哪几类水体?7什么是生物圈?其意义是什么?微点拨1.由于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当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的人,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前后左右摇晃。2地壳的结构特点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缺失),硅镁层连续分布(陆地、海洋均有分布);大陆地壳为双层结构,而大洋地壳以单层结构为主。3地壳的厚度差异4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其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至地表的空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学生用书P32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2、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5年1月14日下午13时21分,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下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壳解析:第1题,S波和P波的波速向下经过莫霍界面时都明显增加。第2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其震源位于地壳中。答案:1.A2.D3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

13、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解析:选D。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4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以古登堡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A BC D解析:选D。地球的内部由里向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古登堡面是划分地幔和地核的界线,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的影响,总体来说,地球内部的温度向里是增高的。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读下图,完成56题。5B圈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D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6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 B水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