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62.45KB ,
资源ID:246922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92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之十二综合实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之十二综合实验.docx

1、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之十二综合实验专题十二 综合实验【考题精练】一、选择题1、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 CaO、CaCl2 B. CuSO4、NaCl C. CaCO3、BaSO4 D. NaOH、NH4NO32、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理的是ABCD实验要求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清洗金属表面油污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区分硬水和蒸馏水第一方案通过灼热炭粉用洗洁精洗涤加热蒸发结晶第二方案通过灼热铜丝网用水洗涤滴加醋酸加肥皂水3、小亮的家庭实验室有如下物品:a.试管;b.导管与橡皮塞;c.干电池;d.导线;e.

2、小灯泡;f.6B铅笔芯;g.牙膏;h.肥皂水;i.铁钉;j.食醋;k.石灰水;l.水样(水样品),他所做的下列实验中,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探究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B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C验证6B铅笔芯能否导电 D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4、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易产生倒吸(溶液进人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是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

3、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O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A B C D E F G(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 作CO2发生装置。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检验。(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 。 (3)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 溶液。(4)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6、某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欲净化从储气瓶中排出的混有少量O2的CO。如果连接处和加热管气密性均良

4、好,且氧化铜可以发生与“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类似的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收集到的气体有 。(3)指出该设计的错误: 。7、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5、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 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

6、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8、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氧化铜、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选择以下部分装置进行实验。小亮用装置A 与E连接,关闭弹簧夹X,给排尽空气后的盛有黑色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加热。一段时间后,若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判断该黑色粉末的成分是 ,写出产生上述现象时,玻璃管内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黑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也不变浑浊,则无法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小明帮助小亮又进行如下实验:他将干燥

7、的氢气与A中的黑色粉末反应,并检验其产物。你认为他应选择的仪器装置以及连接顺序依次为 (填字母代号),在给黑色固体加热前,应先通入氢气,目的是 。若实验现象为 ,则黑色粉末的成分是氧化铜;若无上述实验现象则为木炭。除上述方法外,小强又设想出另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再加入过量 试剂(填试剂名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的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实验现象结论有黑色不溶物,溶液呈蓝色只含C9、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

8、气的化学方程式: 。(2)有下列装置:A B C D E F G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 、 、 。10、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实验与分析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

9、但没有红色的物质析出。(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2)从实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任写三条)。 ; ;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1、镁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会产生一些灰白色固体(以下简称A样品)。为了弄清A样品的成分,小明、小亮、小红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图1 图2 图3【实验与探究】小明:(见图1)用分析天平称取三份经砂纸打磨的镁带,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待燃烧产物冷却后,称重。相关数据见下表反应前镁带质量反应后固体产物质量第一次2.4046 g3.8854 g第二次2.4

10、024 g3.8839 g第三次2.4063 g3.8875 g分析:2.4024 g Mg在足量纯氧中燃烧,理论上应生成_g MgO。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A样品中,除MgO外_(填“存在”或“不存在”)其他物质。小亮:(见图2)取少量A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微热,发现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此气体是_(填化学式);继续加足量水,仔细观察发现试管中除白色沉淀外,还有极少量的黑色不溶物。结合空气组成,小亮推测A样品应有MgO、_、_(填化学式)三种物质。小红:(见图3)先用足量的红磷做燃烧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中,倒流入的水的体积

11、与广口瓶容积之比约为_,此时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关闭止水阀,取出连带橡皮塞的燃烧匙,迅速塞上备用橡皮塞,向燃烧匙中加入镁带并引燃,取下备用橡皮塞,将燃烧匙迅速插入瓶中,并将橡皮塞塞紧,发现镁带继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倒流入广口瓶中。小红的结论是_【交流与思考】1、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假如镁带未用砂纸打磨,则会不会给他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请简述理由。2、综合上述探究,尝试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方程式。3、若m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n克固体,则消耗O2的质量为_克。(此小题不要求写计算过程,计算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1

12、2、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

13、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

14、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编号盐酸NaOH溶液t/13.652.003.523.65

15、4.00x37.308.0014(1)表中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1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

16、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AB C(3)取a 、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 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昨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

17、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1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_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_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2

18、mL。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实验并判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硫酸,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 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 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 _ (填字母)。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剂15、为探究CO2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的作用是_,收集装置为_(填字母)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

19、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_,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艺认为是碳酸钠,小亮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 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

20、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结论:白色物质为_。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16、新闻链接:2005年3月19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钠与水接触,引发火灾阅读了上述新闻之后,好奇的唐唐猜测: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反应。她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信息:钠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氧化钠(Na2O),氧化钠可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钠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取一矿泉水瓶,加

21、入纯净水,仅留小段空隙,如右图一;用手挤压矿泉水瓶,除去里面的空气,如右图二所示;胶塞上插根大头针,扎起一块金属钠,如右图三所示;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如右图四所示;待完全反应后,打开瓶塞,检验产生的气体;在矿泉水瓶中滴入数滴A试剂,溶液呈红色。请根据唐唐的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试剂A的名称: ;(2)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什么在实验步骤中要除去矿泉水瓶中的空气 ;(4)本实验中,对取用的金属钠的大小是否有要求,为什么?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某化工厂化验室排出的废水感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探究:调查获悉 废水中含有硝酸亚铁

22、、硝酸银查阅资料 含硝酸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实验目的探究用锌从废水中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方法;探究锌和废水中硝酸亚铁、酸银的反应顺序实验用品 废水、所需化学试剂及相关的仪器、用品设计方案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反应中其他生成物已略去) 发现问题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实验,在得到固体甲的同时发现:有些同学得到无色溶液乙,有些同学得到深浅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乙,小丹同学提出问题:哪种结果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呢?锌与废水中哪种物质先反应呢?讨论分析小军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探究溶液乙或固体甲的组成才能回答,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研究,他们决定探究溶液乙。于是他们分成两小组,第一组对无色溶液进行探究,

23、第二组对浅绿色溶液进行探究: (1) 首先他们对溶液乙中的溶质作出了多种猜想:第一组:溶质为 Zn(NO3)2 溶质为 Zn(NO3)2 、AgNO3 第二组:溶质为 Fe(NO3)2和 溶质为 Fe(NO3)2 、 和 (2)小悦同学思考后指出:“通过实验或推理,都能排除第一组同学提出的猜想,从而确立猜想是合理的”,请你叙述其推理过程 (3)第二组同学经过向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使两种猜想都得以验证。请你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并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乙溶液于试管中, ,观察。若 则是 ,若 则是 。交流后得出结论 (4)当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质

24、为 或当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溶质为 和 时,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使用过量的锌,过滤后得无色溶液”是方便、快捷并确保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一种方法。经过观察和思考,同学们还得出了 Zn先和废水中 反应,再和 反应的结论。探究后反思(5)老师评价: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请你指出它的不足 。18、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并验证该气体中杂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若实验中看到_现象,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除此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2) 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E应连接在上

25、述装置中_(填字母)之间。(3) 装置C的作用是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19、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 量。下图()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用于测量CO2的体积。(1) 写出图(I)中仪器的名称:_,_,_;(2) 检查图(I)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检查图()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3) 图()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4) _(填操作方法)可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此时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21碳酸钠,化学式N

26、a2CO3 ,俗称纯碱。“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若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 观点: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观点: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甲方案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0.00g。 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实验结论: 。乙方案

27、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g),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结论: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时,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填写“偏大”、“偏小”或“不变”)。【

28、交流反思】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 。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 。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乙方案中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 mL(填写含字母的表达式)。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 。21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