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节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C.区分硬水和软水D.燃烧条件的探究2.下列现象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纸张燃烧C.花香四溢D.灯泡发光3. “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合作”,下列跟水有关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C.光合作用D.用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石墨导电C.人的呼吸D.冰雪融化5.下列对于实验基本操
2、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向着手心B.称量时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中C.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D.取用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融化 矿石粉碎B.食物腐烂 光合作用C.酒精挥发 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 冰雪融化8.物质世界充满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品解冻B.拉面条C
3、.鲜奶变酸D.苹果削皮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实验法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归纳法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对比法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大小关系A.AB.BC.CD.D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稀有气体可以做霓虹灯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11.下列现象中,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 A.五颜六色的节日焰火B.蜡烛燃烧发出白光C
4、.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D.稀盐酸与石灰石混合产生气泡二、填空题12.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_ , _,_ 13.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
5、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_克/毫升(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_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_14.化学是在_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_ 、_ 、_、 以及_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 15.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某些规律,这是我们学好化学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找出表中H2、CCl4、N2O、NH3四种物质之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并排列出顺序。存在的规律排列顺序(1)一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
6、_(2)_H2、NH3、N2O、CCl416.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_、_、_、_生成沉淀等现象三、解答题17.什么叫化学变化? 四、实验探究题18.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_变化过程,c是_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 五、综合题19.将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
7、差 (1)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将药品放在管口: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干净的烧杯中:_ (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 20.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A硝酸钾 B明矾 C不锈钢 D氮气 (1)具有净水作用的是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 (3)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是_; (4)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量是两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然后分别向两集气瓶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对比变浑浊的程度,由实验可知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
8、变浑浊,空气几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比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大量氧气,并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的量;两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变量是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支试管中未加入二氧化锰;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过现象的对比说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所以属于对比实验;C、区分硬水和软水,试管中水的量、加入的肥皂水都是等量,由实验可知: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图中试管中水的量不同;所以不是利用了对
9、比实验的原理;D、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选:C【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2.【答案】B 【解析】【解答】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
10、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消毒剂杀死水中的细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分析】
1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人的呼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残液往往会腐蚀标签,因此倾倒液体时要标签像着手心,此
12、选项正确; B、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是左物右码,放在左盘是错误的,故此选项错误;C、酒精易燃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发生火灾,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易失火,故此说法错误;D、固体药品可用钥匙有的也可以用镊子夹取,故此说法错误;故选A【分析】A、往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残液往往会腐蚀标签B、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是左物右码C、酒精易燃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发生火灾D、固体药品可用钥匙或镊子夹取6.【答案】C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解答】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
13、,也能在空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误;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是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并不困难7.【答案】C 【解析】【解答】A、两个都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两个都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前面的是物理变化,后面的
14、是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D、前面的是化学变化,后面的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食品解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拉面条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大小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鲜奶变酸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苹果削皮只是皮瓤分离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
15、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B、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D、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得出气体的间隔大,液体的间隔小,故D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碱性分析;B、根据纯
16、净物的分类碱性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10.【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化学变化化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稳定性、毒性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答案】C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由气体变成固
17、态,物质的种类不变,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12.【答案】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解析】【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故答案为: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分析】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进行分析解答本题13.【答案】(m1m2)
18、/10V0;使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压下的氧气;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时,由于部分氧气泄漏导致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增加,使测得氧气的质量偏大,所以密度偏大 【解析】【解答】解:(1)本题中共收集了10瓶氧气,因此总体积是10V0 , 根据密度公式:=(m1m2)/10V0g/mL,故答案为:=(m1m2)/10V0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使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压下的氧气;故答案为:使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压下的氧气(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得的氧气的密度会偏大;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时,由于部分
19、氧气泄漏导致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增加,使测得氧气的质量偏大;故答案为: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时,由于部分氧气泄漏导致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增加,使测得氧气的质量偏大,所以密度偏大【分析】本题中共收集了10瓶氧气,因此总体积是10V0 , 根据密度公式分析;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使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相等,以收集到常压下的氧气;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得的氧气的密度会偏大;收集一定体积氧气时,由于部分氧气泄漏导致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增加,使测得氧气的质量偏大14.【答案】原子、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物质 【解析】【解答】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
20、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分析】依据化学的特点和研究的对象进行回答15.【答案】H2、N2O、NH3、CCl4;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 【解析】【解答】一个分子所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分别是H2、N2O、NH3、CCl4 , 原子数目分别是2、3、4、5;还可以按H2、NH3、N2O、CCl4排列,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分子质量分别是2、17、44、154【分析】根据物质找规律排序。16.【答案】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中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故填: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分析
21、】根据已有的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三、解答题17.【答案】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四、实验探究题18.【答案】(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 【解析】【解答】(1)a、研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22、于物理变化;c、加热铁粉和硫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证明是物理变化;(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分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若能将铁粉全部吸出,
23、表明铁没有发生变化,即属于物理变化;(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若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五、综合题19.【答案】(1)B(2)A(3)C 【解析】【解答】解:(1)取用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再将药品放在管口,然后慢慢直立,使药品慢慢划入试管底部,防止试管破裂(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干净的烧杯中,是为了防止污染药品(3)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以保证取用数量准确,防止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1)B;(2)A;(3)C【分析】(1)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解答(2)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0.【答案】(1)B(2)D(3)C(4)A 【解析】【解答】(1)具有净水作用的是B明矾;(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化学性质稳定的D氮气;(3)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的是耐腐蚀的C不锈钢; (4)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提供两种营养元素的A硝酸钾。故答案为:B、D、C、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复合肥是指能够给农作物补充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所需元素的化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