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566.94KB ,
资源ID:246315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31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著名人物.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著名人物.docx

1、第六章 著名人物第六章 著名人物第一节 历史名人郦 商据曲周县志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刘邦封郦商为曲周侯.汉书、史记等史书对郦商均有记载:郦商出生于秦始皇中年(约公元前226年左右,具体年代不详),砀郡高阳(今河南省杞县)人,原为望门世族,但到他那一代,家贫落魄,他的哥哥郦食其号狂生,能言善辩,极具谋略,是汉朝的开国元勋,封广野君。郦商生得身材高大,力气过人,性格开朗,气度非凡,有勇有谋,文武全才。他和哥哥郦食因不满秦二世的暴政,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当即召聚四千余众与秦权对抗。不久,率众加入刘邦部队,在攻打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的战斗中,郦商骁勇异常,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城

2、垣,军心大振,初战告捷。随后攻克缑氏(今河南登封市西北)、河津(在山西省南部)、襄(河南邓县)、宛(河南南阳)等十七县,战功卓著。刘邦称汉王后,封郦商为信成君,相继参加了与秦将章邯、楚王项羽及楚将钟离昧的决战,均获大胜。刘邦称帝后,藏荼、黥布相继叛乱,郦商奉旨平叛,再建勋功,晋封为右丞相,曲周侯,食邑五千一百户(食地在今曲周一带)病故于汉文帝刘恒元年(公元前179年)谥号为“景”。霍 存霍存,曲周县人,性骁勇,善骑射,在黄巢中已为将领。唐中和四年,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时存与葛从周、张归霸皆自巢军来降,太祖宥而纳之。其后破王夏寨,击殷铁林,并在战中。寻佐朱珍取滑台,攻淄州,取博昌,皆预战立功。

3、时蔡贼张晊在汴北,存以三千人夕犯其营,破之。用本部骑兵败秦贤军,杀五千人,连破四寨,尽得其辎重。从讨卢瑭、张晊,殪万余人,存功居多。我军之围濮州也,有贼升眺楼大诟。太祖怒甚,召存射之,矢一发而尸陨其下,赏赉甚厚。复佐朱珍擒石璠,破魏师,败徐戎。又佐庞师古至吕梁,败时溥二千余众,以是累迁官。初,王师渡淮乏食,不甚利,惟存军战有功,淮贼乃引退。太祖之讨宿州也,葛从周以水坏其垣,丁会以师乘其墉,存战垒外,败其军,宿人乃降。明年,佐郴王友裕击时溥于砀山,破之,获蕃将石君和等五十人。 (欧阳史云:存代李唐宾攻时溥,溥败砀山,存获其将石君和等五十人。梁攻宿州,葛从周引水浸之,丁会与存战城下,遂下之。 )是

4、岁,复与晋军战于马牢川,始入为前锋,出则后拒,晋不敢逼,乃渡河袭淇门,杀三千余人。曹州刺史郭绍宾之来归也,存以师援之,遂代其任。始,朱友裕以大军伐郓,临其壁,既而师陷围中,以急来告,存领二百骑驰赴击退之。太祖喜,拔为诸军都指挥使。景福二年春(893年),太祖亲至曹州,留骑军数千,令存将之,且曰:“有急则倍道兼行以赴之。”俄闻朱瑾领兵二万入援彭门,存乃领骑军驰赴之,与徐、兖之众合战于石佛山下,大败之,存亦中流矢而卒,时人称其忠勇。初,朱珍、李唐宾之殁,庞师古代珍,存代唐宾,战伐功绩,多与师古同。始遥领韶州牧,又改贺州,后用为权知曹州刺史,官至检校右仆射。及太祖登极,屡有征讨,因起猛士之叹。一日,

5、幸讲武台阅兵,谓诸将曰:“霍存在,朕安有此劳苦耶!诸君其思之。”他日语又如是,累赠官至太保。霍彦威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少年时因兵乱,被后梁大将霍存所得,霍存因其俊爽,养以为子。跟随霍存作战,曾中矢,瞎了一只眼,后因有勇力得到后梁太祖朱全忠的赏识,任为左龙骧军使、右监门卫上将军。后梁末帝时,转任洺州刺史、邠宁节度使。效力于歧王李茂贞的后梁叛将刘知俊出兵进攻邠州,霍彦威固守逾年,每次俘获刘知俊的士兵,必定纵还,刘知俊认为霍彦威有仁者心,于是解围退去,霍彦威此后转任义成度使,再任天平节度使兼北面行营招讨使,与晋军相持河上,霍彦威屡次战败,被降为陕州留后。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时,霍彦威自陕州来

6、朝,李存勖赐酒于崇元殿,霍彦威与梁将段凝、袁象先等人皆在。李存勖酒酣指霍彦威等人说:“此皆前日之勍敌,今侍吾饮,乃卿功也。”霍彦威等人伏地请死,李存勖说:“吾与总管戏尔,卿无畏也。”特别赐霍彦威改名为李绍真。次年,改任武宁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讨伐契丹。赵在礼在魏州作乱,李嗣源奉命讨伐,霍彦威也破其将赵太于邢州,后李嗣源也被乱军拥立造反,李嗣源初尚不肯,叱说:“自吾为帅十有馀年,何负尔辈!今贼城破在旦夕,乃尔辈立功名、取富贵之时。况尔天子亲军,返效贼耶!”军士对曰:“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巢除。且闻破魏之后,欲尽坑魏博诸军,某等初无叛心,直畏死耳!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

7、镇之兵,请天子帝河南,令公镇河北。”霍彦威、安重诲等人也都劝说,李嗣源只好叛变。李存勖死后,霍彦威随李嗣源进入洛阳,带头率群臣劝进,李嗣源于是继位为后唐明宗,内外要事,皆决于霍彦威。不久之后,霍彦威出为平卢节度使。宣武节度使朱守殷因叛乱被杀后,他派遣使者献两箭为贺,李嗣源也回赐两箭。霍彦威是武夫出身,不通治道,但他有智囊淳于晏,颇通理政之道,霍彦威对他言听计从,因此少有过失。天成三年冬天,霍彦威病死于任上,李嗣源闻之涕泣,特别追赠霍彦威为太师,谥号忠武。程名振程名振早年在窦建德麾下,后投李渊,经略河北。有一次他带兵袭击邺县(今临漳)俘获男女一千多人,当他看到妇女中有给婴儿哺乳的,便下令放她们回

8、去,因此邺城人都非常感谢他的恩德。程名振在与刘黑闼作战中颇多建树,因此招致黑闼大怒,将他的母亲、妻子掳去杀死,程名振对刘黑闼恨之入骨,刘战败被俘后,程名振亲手斩下刘的头颅,祭奠其母亡灵。封东平郡公。唐太宗继位后,议征辽东,召集群臣商定作战方略,程名振意见与太宗不合,他拒理力争,气的太宗脸色都变了,唐太宗毕竟是英明君主,仔细想想程名振言之有理,便缓和下来,说道:“别人见到我生气时,都吓得脸变色,而程名振一点也不肯让步,真是个奇才呀!”后,他出任右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在征高丽之战中,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威震辽东,一时被誉为唐朝名将,后又升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都督兼东夷都护。死后,赠右卫

9、大将军,谥号为“烈”。程务挺程务挺的父亲程名振为唐太宗时期的将领,今曲周县人。程务挺从小便随父亲东征西讨,以勇力而闻名军中。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十月,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东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部反唐,威胁唐北疆安全。十一月二十七日,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奉命率军出征,时任西军检校丰州都督的程务挺也率所部相随。至永隆元年(680年)三月,唐军击败突厥,维护了唐朝北疆的安全。不久官拜任右领军卫中郎将。唐军回军后,突厥6万余人再围云州(治今山西大同),程务挺与代州都督窦怀愆率部将其击破。永隆二年(681年)正月,突厥又攻原(治今宁夏固原)、庆(治今甘肃

10、庆阳)等州。时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连兵反唐,进犯唐地。唐廷于二十三日命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暕为副,率军进击,企图击破突厥,安定北方。三月,曹怀舜、李文暕、窦义昭等相继大败。曹怀舜等聚集散兵,收敛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与其约和方得以生还,阿史那伏念部也向北撤去。闰七月,程务挺随裴行俭出征。裴行俭军于代州陉口(今山西代县西北陉岭关口),施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互相猜忌。于是阿史那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程务挺自石地道,何迦密自通漠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阿史那伏念回金牙山

11、后,见其妻子、辎重皆失,士卒又多染疾病,被迫引军北走细沙(今地不详)。程务挺和刘敬同等率单于府兵追击。阿史那伏念表示请执阿史那温傅以自效,裴行俭答应降而不杀。但阿史那伏念尚有犹豫,又自恃道远,估计唐军必不能至,疏于戒备。程务挺和刘敬同率领唐军迅速赶到细沙,阿史那伏念惊乱,不能整其部众,遂执阿史那温傅取小道降于裴行俭,突厥余部尽平。当时中书令裴炎一来妒忌裴行俭之功,二来与程务挺关系很好,便上奏说:“伏念为副将张虔勖、程务挺所逼,又回纥等自碛北南向逼之,穷窘而降耳。”(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结果唐高宗下旨将阿史那伏念诛杀,此举揭开了杀降将的序幕。程务挺因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永淳二年(683年)

12、,白铁余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白铁余为绥州步落稽(少数民族)人。为准备起义,利用民间信佛心理,先将铜佛埋于地下,过后聚集民众挖出“圣佛”,装入数十层杂色绫囊内,扬言“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数年间归信的民众越来越多。白铁余组织他们于永淳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据城平县(今陕西清涧东北)发动起义,自称光明圣皇帝,设置百官。然后率领起义队伍,进攻绥德(今陕西清涧西北)、大斌(今陕西子洲西南)二县,杀掉官吏富豪,焚其房舍。唐高宗令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共同出兵进剿。程务挺攻拔城栅,生俘白铁余,将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因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东突首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战败被擒后,阿史那骨笃禄召集余

13、众,自称可汗,再次起兵反唐。唐军连续作战皆失利,朝廷一度欲弃丰州,因丰州司马唐休璟坚持不废而止。弘道元年(683年)十一月,武后以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招讨阿史那骨笃禄等。但在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因病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但大权一直由武后(武则天)把持。唐高宗在临终时,曾下诏令裴炎辅佐太子。嗣圣元年(684年)正月,中宗即位后准备封他的岳父(即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又准备给他乳母的儿子封为五品官。裴炎力谏,认为不可。唐中宗心里很不高兴,他对左右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裴炎得知后心里十分恐惧,便和武后共同帝定了废掉中宗的计策。二月,武后

14、于乾元殿召集百官,裴炎与程务挺、中书侍郎刘祎之、张虔勖带兵进入宫内,宣布了武后的诏令,废中宗为庐陵王,同时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但政事皆由武后裁决。由于程务挺在这次宫廷政变中有功,武则天临朝听政时程务挺予以重赏,同时其子程齐之被封为尚乘奉御,并在程务挺的请求下,其弟、原州司马程务忠也被封为太子洗马。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七月,骨笃禄等率军攻掠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杀掠人吏,程务挺率军将其击败。九月,武后以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备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每逢作战,部下无不尽力。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犯边。唐睿宗继位后,武后

15、集团推行剪除异已之策,使唐宗室与亲唐臣僚人人自危。时因受贬的原故司空李勣(本姓徐,赐姓李)之孙眉州刺史、英国公李敬业和其弟盩厔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及被罢黜御史职的魏思温,会集于扬州,各怀怨恨,遂密谋决定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讨伐武后,于九月二十九日据扬州起兵。武后闻讯后,曾问计于裴炎,裴炎则说:“皇帝年长,不亲政事,故竖子得以为辞。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武后当即拘捕了裴炎。程务挺得知裴炎被捕后,便上书武后为裴炎请罪,武后对此十分不满,加上程务挺和唐之奇、杜求仁的关系很好,有人便趁机诬告程务挺,说他与裴炎和徐敬业暗中勾结,图谋犯上。武后

16、也想趁此机会翦除异己,便决定除掉程务挺(徐敬业已于十一月十八日被部下所杀,起事失败)。十二月二十六日(即公无685年2月5日),左腾扬将军裴绍业将程务挺于军营中问斩,并株连全家。突厥人闻程务挺死,喜出望外,欢宴相庆,但对程务挺却非常敬佩,为其建立祠堂,每次出师征战,必先来此祈祷敬拜。“务挺勇力骁果,固有父风,英概辅时,克继洪烈。然而苟预废立,竟陷谗构。古之言曰:恶之来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是之谓乎!”(旧唐羽程务挺列传)李若水李若水(一九三一一二七),原名若冰,系钦宗所改,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村(今属河北)人。由上舍登第。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为元城尉(睽车志卷二),调平阳府司录

17、,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高宗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忠愍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四六有传及多种史书籍有传,通过历史小说说岳全传对他壮烈殉国事迹的描绘,使之更加闻名遐迩,几至家喻户晓。李若水早年在太学读书,进士及第后,历任元城(今大名)尉,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县)司录,济南教授等职。当时徽宗昏庸无能,朝政由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把持,对北方日渐强大的

18、金国采取妥协投降战略,“主和”派占据上风,李若水对此极为愤慨,多次上书皇帝,深中时病,条陈兴国治邦良策。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钦宗继位,加封李若水为礼部尚书,李若水十分谦逊,不受,改封吏部侍郞。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徽、钦二帝被俘,备受羞辱,李若水仗义执言,怒斥金国大太子粘罕不讲信义,粘罕见李若水忠勇可嘉,想收买留用,便许以高官厚禄,对李若水说:“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李若水严辞拒绝,粘罕又命仆从劝慰李若水,说:“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李若水叱之说:“忠臣事君,不复顾家矣!”李若水大义凛然,骂不绝口,粘罕无奈,命人割下李若水舌头,李若水不能用口骂,便怒

19、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诏:“若水忠义之节,无比伦,达于联闻,为之涕泣”。赠观文殿学士,谥曰“愍”故李若水有“南朝一人”的美称。苏 三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著名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是苏三的同乡这个情节,就是从苏三的供词里发现的。苏三,原名周玉姐,明代河北曲周县人。六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

20、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马贩子沈燕林为妾。沈燕林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燕林带苏三回到洪洞,皮氏顿生歹心,与赵昂合谋毒死沈燕林,诬陷苏三。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收监。赵昂从皮氏家中拿出一千余两银子行贿。知县王氏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忍屈画押,被判死刑,监于死牢中,皮氏却消遥法外。正当苏三在洪洞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值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按。王景隆在此

21、前虽风闻苏三被卖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阳府,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狱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件全部人员至太原。王景隆为避亲审惹嫌,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王氏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苏三有幸,传奇般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热忱地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由于苏三故事曲折动人,当年的“苏三供堂”、“苏三监狱”由此闻名,长时期内被人们保存维修。“苏三供堂”即洪洞县衙大堂,为明洪武二年知县杨茂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后

22、又重建。光绪四年知县艾绍濂又全修大堂。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幸毁于1977年。据传,苏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监,三次受审。“苏三监狱”在今洪洞县政府院内西南,亦即明洪洞县衙西南角。我来此游览时转了两遍,第一遍并未有特别的感觉,后来跟着导游又参加了一次,不禁为明代监狱的设计而叫绝。一进挂有“明代监狱”匾额的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苏三的塑像,外院当年监狱的办公场所,右边的院落是普通监牢,中间是过道,两边共有监牢十余间,过道顶上布有铁丝网,网上挂有铜铃,一有犯人企图越墙逃跑,便会触响铜铃。过道的尽头,正对的是狱卒的值班室,右面的墙上有狱神的供位,传说当年囚犯入狱都要参拜狱神,就是狱神下面的墙基处,有一小

23、洞,是当年运送尸体的出口,犯人在狱中病死或是被打死,是不能从大门抬出去的,只能从这个小洞拉出去。过道尽头的左边,便是死囚牢的大门,死囚牢双门双墙,门上画有狴犴,狴犴是龙的儿子,长得却象老虎,因此人们误称为“虎头牢”,大约是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专门掌管刑狱,大门只有一米六高,所有进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头,显示对法律的敬畏。进了门洞,里面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第二道门,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狱时间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进入死牢院,右面是一堵高墙,左面就是当年关押苏三的牢房,里面有苏三

24、的塑像。死囚院的中央还有当年苏三坐监时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绳索磨下的印记,井口只有半尺多宽,这是为了防止死囚投井自杀。据说,右面的高墙里灌装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墙越狱,流沙便会从挖开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地流来,使其难以挖通围墙。196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曾在洪洞考察确认,苏三监狱为我国罕见的明代监狱,并题诗曰:“虎头牢里羁红妆,一曲搅乱臭水浆。王三公子今何在?此处空留丈八墙。”十年动乱期间,苏三监狱被拆毁。为了使“苏三监狱”这一仅存的明代监狱得以保留,洪洞县人民政府后做出了修复“明代苏三监狱”的决定。修复事宜于1984年5月开始,同年10月竣工。据查,玉堂春的故事是最早

25、出现在明代正德年间的一桩冤狱:苏三毒杀本夫案。明万历三十二年刊印的全像海刚峰居官公案传第二十九回妒奸成狱中,第一次出现了王舜卿(即王三公子)与玉堂春的恋爱故事。这里写玉堂春本姓周而不姓苏。戏中的大富商不是山西的沈洪,而是彭应科。书中写道:“有一浙江客,兰溪人,姓彭名应科,闻妓名求见,知前事,愈贤之,以百金为其赎身。”案发后,这时王舜卿已作了山西按察御史。当时海瑞传任江浙运史,王舜卿就将玉堂春的冤案告诉了海瑞,求海瑞为之伸冤,此事因此列入海瑞奇案。另一部青楼十名录卷六玉堂春则说:“玉堂春姓苏氏,与河南王舜卿狎”。这里玉堂春姓了苏,而王舜卿成了河南人。冯梦龙写的情史卷二玉堂春中也说玉堂春姓苏,王舜

26、卿为河南人。后来他撰辑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玉堂春落难逢夫明确写出,故事发生在明正德年间的山西,并以苏三为玉堂春的本名,把故事描绘得曲折生动,缠绵悱恻,哀艳绝伦。此后关于玉堂春的传奇、戏曲、弹词、大鼓纷纷脱颖而出,流传至今三、四百年而盛演不衰。对于玉堂春中的王三公子的真名实姓、乡关何处,历来众说不一。有说他本名叫王三善,字彭伯,是河南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明史有传。但查明史并未有王三善出任八府巡按到山西的记载。警世通言中明指是正德年间事,从年代上看也对不上。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称王三公子名景隆,字顺卿,是礼部尚书王琼的三公子,因称其“王三舍人”,为南京金陵人。还有的传奇和戏曲故事更进一步说王三公子

27、(也有叫王金龙的)是南京聚宝门(即今中华门)外人氏。至于玉堂春祖籍何处也有不同说法。在大同史话和传说中说苏三是大同人,苏三出身书香门第,本姓周,名玉姐。其父叫周彦亨,祖籍为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家住大同周家庄,明弘治年间得中进士,被封为山阴县县令。苏三出生那天,天下大雪,银装素裹,所以取名玉姐。玉姐七岁时母亲因产后风早亡,父亲续娶的夫人原氏不贤,生性冷酷。在玉姐十三岁时,父周彦亨病亡,后娘为霸占家产把玉姐赶出家门,流落街头,被人贩子拐卖到北京的妓院“怡春院”,而与王三公子相遇,一见钟情,很快就山盟海誓,私订了终身。关于苏三的身世,在山西流传的民间曲艺中也有与大同相关的记述,至今洪洞县说书艺人还有

28、这样的唱词:“手弹琵琶把曲儿唱,过路的父老听端祥,苏三我祖家广平府,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爹中进士为了官,大同府里把名扬,姓周双名叫彦亨,官名人称中书郎。”这里明确唱出苏三祖籍邯郸的曲周(曾属广平府),而父亲是来山西大同做官,可能在任上生下了苏三,并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大同地区古有“苏三出生在城东周家店”的传说,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苏三与王三公子究竟是何处人氏?对此历来专家学者作过不少考证。因苏三有“毒杀本夫”的冤案而下狱是山西洪洞县,至今这里还有“苏三监狱”、“苏三井”、苏三洗衣的石槽等遗迹。还传说在民国9年(公元1920年),苏三的案卷还在县司法科完好无损地存放。从当时苏三的供词可知,苏三和

29、王三公子都是河北省曲周县人。苏三姓周名玉洁,其父在山阴县做官,死在任上,继母把她卖到保定苏家妓院,该妓院不久搬到北京。玉洁在妓院姐妹中排行第三,所以起名叫苏三。“玉堂春”是王三公子送给她的艺名。王三公子名叫王景隆,是曲周县王家集人,与苏三家相距十里。他父也是在朝为官。王景隆与苏三异乡邂逅,情投意合。传说王三公子在花完几万两银子走投无路时,是得到苏三的资助才考取功名的。山西学者王定南在“文革”前,曾同文物馆员尚德专程赴洪洞县查阅苏三的案卷材料。还传说曾在辛亥革命前任洪洞县知事的孙奂仑把苏三的全卷档案窃去卖给了巴黎古董商人。为此,尚德专门在洪洞找到孙奂仑询问,孙否认此事。后来他们一同去档案库查询,

30、也终未查到。不过他们认为传说孙窃档案一事是不属实的。王三公子与苏三死在何处,不见有史料记载。解放后,在曲周县王家集还保存有王三公子的坟墓,封土高大。在此不远处还有一处略小的土丘坟,传系苏三之墓。据传说:在三堂会审后,这一对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但由于苏三是烟花妓女,有辱王家门楣,所以王家人不准苏三与王景隆合葬。苏三只好埋葬在他的祖籍所在地。在曲周县城西2公里处原来有一处大型墓园叫“王家坟”,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神道上立有石牌坊、石人、石马,气势宏伟。据曲周县志记载:王家坟在清咸丰年间,曾遭土匪抢掠。解放后,遗迹尚存,依稀可见王家坟当年的荣耀。在王家坟北头西侧有一孤冢,传说是苏

31、三坟,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两坟均被平毁,只留下王三公子与苏三的爱情佳话,在这里代代流传。王一鹗王一鹗机警聪敏,通达干练,立朝四十年,文治武功,皆有建树,其事迹不仅见之于志书,而且在曲周民间广为流传。王一鹗,号云衢,曲周县东街人,少年时聪明异常不同凡响,五岁识字,过目不忘,七岁时即能赋诗,世人称奇,十八岁中举,十九岁进士及弟。在他回家完婚时,皇帝亲赐文锦一袋,以赠妆奁,当时为殊荣。初任南京刑部主事,不论大案小案,依法而断,后升任员外郎。在任建宁知府时平息了倭寇,受到皇帝的嘉奖;在任山东按察副使时,在密云练兵筑台,敌不敢犯;在任都察院检都御史时巡抚顺天,率领民众治理了永清浑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32、,政绩斐然;在任副都御史巡抚宣府时,威震敌胆,上谷(今河北易县)、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渔阳(今天津市蓟县)诸镇安然无烽火,皇帝奖以金币,升兵部右侍郎;不久又升任兵部左侍郞协理京营戍政;后又升任蓟辽总督,开赴前线与辽兵仅一墙之隔,在任此职期间,他采取了重大的军事改革措施,如迁移军府,招集募勇,厚恤伤亡战士,修复废堡,招纳降敌,平时加强训练,爱护将士,关心其冷暖,并开关禁,兴边利,允许民间与辽民通商,所有这些举措,深得军心民心,将士听命。一次辽军来犯,官兵奋勇杀敌,擒斩七百余敌,因功绩卓著,万历皇帝再次重奖金币,并擢升为兵部尚书。在任兵部尚书时,他再次进行了兴利除弊的改革,淘汰了锦衣冗员,抑止了白丁冒领,规定了武将赏罚升降的条款,使军容、军纪有了很大的改观,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为此皇帝再次奖以金币,并加封太子少保,万历已丑年(公元1589年)临洮(今甘肃省岷县)火、扯二酋长发生内讧,挑起战乱,勋功懋著。由于积劳成疾,卒于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享年五十八岁。王一鹗少年出仕,驰驱南北四十年,功在国家,名震朝野,宰相徐文贞曾说:我有四百个门生,但数王一鹗是国家栋梁之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