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6.14KB ,
资源ID:246239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623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经典选读.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经典选读.docx

1、国学经典选读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加乐经为六经) 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老子、庄子(老聃、庄周)。 4、儒家集大成者是谁? 答:荀子(荀况)。 5、“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 答:儒教、佛教、道教。 6、什么叫谥号? 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7、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 答:孔子重仁,孟

2、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8、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答:天道。 9、“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 答:道家。 10、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1、道家、儒家对待“天”、“人”关系分别有何主张? 答:道家主张以人合天;儒家主张人天合人。 12、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 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 13、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 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最著名的庄子注本是哪三本? 答: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陆德明的庄子音义。 15、庄子齐物论有“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

3、见之高飞”,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答:沉鱼落雁。 16、请写出三位庄子虚构的“至人”形象。 答:王倪、南伯子綦、伯昏无人。 17、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 答:郭象。 18、“间世”是谁的主张? 答:庄子(庄周)。 19、“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 答:庄子(庄周)。 20、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 答:沉鱼落雁、朝三暮四、游刃有余、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绰约多姿、越俎代庖、庄周梦蝶、跳梁小丑、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 21、“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哪位诸子的名言? 答:庄子(庄周)。 22、孝、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年长于自己的人。 23

4、、孔子对人性怎么看? 答: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4、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是谁? 答:董仲舒。 25、提倡君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分别是谁? 答:孔子,孟子。 26、孔子如何定义“好学”? 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7、“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什么? 答:接近有道者,端正自己德行。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谁的理想? 答:孔子。 29、“礼不下庶人”是哪一家的主张? 答: 儒家。 30、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的善端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31、孟子批评哪两位先秦诸子为“无父无君,是

5、禽兽也”? 答:墨子、杨朱。 32、荀子有哪两个法家弟子? 答:韩非、李斯。 33、“化性起伪”的意思是什么? 答:变化天性之恶而兴起后天的人为。 34、性恶开篇作者列举了哪些人性的特点? 答:好利、好声色、疾恶。 35、同样提倡“仁义之道”却又针锋相对的是哪两家学派? 答:儒墨。 36、主张“得民心”与反对“得民心”的分别是哪两位先秦诸子? 答:孟子,韩非子。 37、兼爱一文描述天下大乱的几种表现是什么? 答:臣子不孝君父、君父不慈臣子;盗贼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相互侵夺封邑;诸侯相互攻打邦国。 38、墨子认为为政之根本是什么? 答:尚贤。 39、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相爱。

6、40、与道家“天道”观念相近的是哪一家的什么观念? 答:墨家“天志”。 41、除了兼爱、非攻,墨子还主张什么? 答: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明鬼、天志。 42、墨子认为哪几种人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 答:厚乎德行者、辩乎言谈者、博乎道术者。 43、韩非反对施予贫穷者土地的理由是什么? 答:韩非认为,没有天灾人祸而贫穷的人,不是奢侈就是懒惰,施予他们不利于鼓励人们努力耕作、节俭家用。 44、韩非与荀子都认为人性是恶的,两者的对策有什么不同? 答:韩非的对策是用法律来惩治;荀子的对策是主要用礼义来教化,“化性起伪”,兼用法律来制约。 45、显学一文“为政而期适民”句中的“适民”是指

7、什么? 答:适从于民众。 二、判断题 1、狭义国学主要是指儒学。() 提示:代表中国最核心内容的主流学术思想,包括道、儒、墨、法。 2、道家价值序列:仁、义、道、德。() 提示:此为儒家价值序列,道家为道、德、仁、义。 3、老聃是道家始祖。() 4、商朝尚“鬼神”,周朝尚“人文”。() 5、先秦显学为道家与儒家。 () 提示:儒家、墨家。 5、儒家集大成者是孔子。() 提示:荀子。 6、先秦诸子各派共有的核心名相是人道。() 提示:天道。 7、法家价值序列:道、法、术、势。() 8、明确反对“三年之丧”的除了孔子弟子宰予还有墨家。() 9、商鞅是墨家。() 提示:法家。 10、“道法自然”即“

8、道仿效大自然”。() 提示:效法自己的样子。 11、现今传世的庄子有52篇。() 提示:33篇。 12、“齐物论”的意思是:“齐同所有言论”。() 提示:应读为“齐物/论”,意为论万物平等。 13、“藐姑射神人”出自孟子笔下。() 提示:庄子。 14、庄子主张“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提示:墨子的主张。 15、汉武帝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提示:董仲舒。 16、“克己复礼”是孟子的主张。() 提示:孔子主张。 17、孔子重“礼”,孟子重“义”,荀子重“法”。() 提示: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18、孔子批评宁武子“愚不可及”。() 提示:孔子赞扬宁武子“愚不可及

9、”。 19、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 20、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提示:孔子言。 21、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 22、所谓王道,即以仁义、礼教治天下。() 23、“化性起伪”是韩非的著名主张。() 提示:荀子。 24、荀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 25、荀子批评杨、墨“无父无君”。() 提示:孟子。 26、曾参、闵子骞、孝己都以“忠”著名。() 提示:孝。 27、儒家首创尧、舜禅让说。() 提示:应是墨家首创。 28、墨者之葬,桐棺三寸,服丧三月。() 29、宋钘对待受欺侮的态度是“见侮不辱”。() 30、韩非说“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10、三、阅读分析 1、阅读老子第二十一章,回答问题: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 请解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答:让自己的真德虚空,以容纳天道,只顺从天道。 “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形容道的什么性质? 答:形容天道不是一般普通的物,它广大深远而又恍惚不明,难以看清。 举例说明你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理解? 答:“有象有物”指道遍布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总和,因而似乎能让人从万物身上看见道的形象与存在;“有精有信”指道总是以精妙可信

11、的方式运行于万物,使万物顺从道的规律而各自千变万化。(举例提示:比如从“日夜交替”的现象可以看到道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明白道的运行规律之一。) 2、老子阅读老子七十七章,回答下列问题: 老子以“张弓”比喻什么? 答:天道运行。 圣人为何“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答:圣人不想被民众称颂为圣贤,正如天道有功于天下而不占据功劳之位。 本段前面讲天道与人道的区别,后面讲圣人所为,两者有何关系? 答:前面讲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旨在突出天道胜于人道。后面讲圣人所为,强调圣人所为合于天道。 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你是否赞同老子的说法?请举例说明你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提

12、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3、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 答:颜回以丧忘、丢弃为进步,体现了老庄的道家思想,老子说“损之而益”,损即丧忘、丢弃。老庄认为,丢弃礼乐、仁义的

13、伪道俗见,有益于守真葆德,返璞归真。 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答:“离形”即丧忘身体的存在,“去知”即去除耳聪目明的小聪明,“同于大通”即顺从大道。 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 忘礼乐、仁义,仅仅是丧忘局部的人道价值观;而坐忘则是以离形去知的方式,从根本上丧忘所有的人道价值观,使德心趋近大道。 庄子笔下的孔子,既有真实孔子的影子,又有虚构成份,就本节文字而言,虚构体现在哪里? 答:真实的孔子、颜回主张礼乐、仁义,本节中的孔、颜师徒从儒家立场转而成为庄学代言人,提出反儒家思想的庄学思想:丧忘礼乐、仁义,追求坐忘境界,这是庄子的虚构; 真实的颜回顺从孔子的教育而不教育孔

14、子,本节中的颜回最终成了孔子教育者,这也是庄子的虚构。 4、阅读论语节选为政第二,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回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各侧重于什么? 答:答孟懿子侧重遵礼;答孟武伯侧重能养;答子游侧重能敬;答子夏侧重敬、养关系。 孔子说“无违”就是“孝”,又解释“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那么,孝与礼是怎样的关系? 答:孝是本质、内涵,礼是形式、方法。 孔子回答学生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怎么理解? 答: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提示:可结合孔子有关“因材施教”、孝的主张展开。 5、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回答颜渊

15、、仲弓、司马牛“问仁”,答案各不相同,其中贯穿的相同思想是什么? 答:相同思想即孔子回答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为何认为“言讱”即仁? 答:孔子认为,做起来困难的事,说起来就要更加小心。也就是说,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克己”的表现,而只有“克己”,才能“复礼”,才能算得上仁。 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与仁爱,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否同样是对他人的尊重与仁爱?为什么?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6、阅读论语节选阳货第十七,回答下列问题: 宰我为何反对当时通行的“三年之丧”? 答: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

16、乐,乐必崩。 孔子为何认为“三年之丧”是合理的? 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孔子为何说宰我“不仁”? 答: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宰我食稻衣锦心安理得,故“不仁”。 你认为孔子与宰我谁更有理?为什么?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7、阅读下段孟子告子节选,回答问题: 孟子用富岁、凶岁、种麰麦打比方说明什么? 答:说明圣人与普通人是同类,天性都是善的,不善是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努力追求所致。 孟子又用了哪几个比喻说明他的观点? 答:天下之足同、口同嗜、耳同听、目同美。 孟子认为心所同然者为理与义。你是否赞同孟子的观点?如果赞

17、同,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理与义是人人都认同的。如果反对,请举例说明理由。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8、阅读荀子性恶(节选),回答问题: 在本文中荀子批驳了孟子哪些观点? 答:一,批驳孟子性、伪不分;二,批驳孟子“四心说”;三,批驳孟子性善论。 何为“性”与“伪”?荀子如何解说? 答:性,即天性,荀子所谓“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伪,即人为,荀子所谓“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荀子如何定义“善”、“恶”? 答:善即“正理平治”;恶即“偏险悖乱”。 荀子强调“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你怎么看? 答:荀子以枸木、钝金作喻,强调礼义教化对人性恶的

18、矫正作用。 个人理解,可同意荀子观点,亦可反对,但要举例说明。 9、阅读墨子兼爱上,回答下列问题: 墨子为何提出“兼爱”主张? 答:墨子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不相爱是乱的根本原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因此,治乱的根本就是提倡人与人、国与国兼相爱。 比较墨子“兼爱”与孔子“泛爱”,说明两者有何异同? 答:墨子所说的兼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人如己,没有血缘亲疏与等级差别而一视同仁。 孔子所说的“泛爱”,虽然有与墨子兼爱相近之处,都接近“博爱”,但孔子的“泛爱”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孝亲。孔子甚至把孝亲看得比遵纪守法还重要,所以主张“子为父隐”,即父亲如果犯了法,儿子要替父亲隐瞒。同样,如果父亲与别人

19、发生了矛盾,那么,儿子一定是帮父亲,而不论是非对错。因此,兼爱与泛爱表面相似,实质不同。 你如何评价墨子“兼爱”主张?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10、阅读墨子尚贤,回答下列问题: 墨子说:“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请解释此句。 答:国家管理者的重要事务,就在于使国家的贤者增多。 墨子提出的使国家贤良之士增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对贤能之士,无论出身与亲疏,富之贵之,敬之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墨子提出“尚贤”主张,主要针对哪一家的什么主张? 答:儒家的“尚亲”。 11、

20、阅读下段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为什么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答:因为自善之民少,而所治者众,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

21、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末句“行必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答:以法治国。 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 答: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从本节可看出,韩非对人性持什么看法? 答:人性本恶。 12、阅读下面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者,亦国之脂泽粉黛也。故明主急其助而缓其颂,故不道仁义。

22、韩非所说“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与荀子什么观点相似? 答: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韩非用毛啬、西施、脂泽粉黛说明什么? 答:说明仁义就像毛啬、西施极其稀有,而法度则像脂泽粉黛可让每一个人变美那样使每个人趋善。 韩非为何批评“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又认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 答:韩非认为“仁义”与智、寿一样是不可学不可事的,换言之,“仁义”之人即便真有,也像聪明人、长寿者、漂亮如绝世美女毛啬、西施一样罕见,而治理国家“所治非一人”,因此他认为少数人的仁义无益于治国。 13、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今不知治

23、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復痛,不揊痤则寖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之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智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

24、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得民之心”是谁的主张?韩非为何反对“得民之心”? 答:孟子的主张。他认为民智不足用。 韩非如何通过说理、类比与举例来证明“民智不足用”? 答:说理:假如民智可用,伊尹、管仲等大臣就没必要存在了。 类比:慈母为孩子治头上毒疮,孩子不知母亲为自己好,只知道疼而哭闹;百姓如同孩子,君王为百姓好,百姓却以为君王酷、严、贪、暴。 举例: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受百姓诽谤阻挠。 你认为韩非的观点与论证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本题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四、评论综述 1、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阳货第十七”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宰我对“三年之丧”的不同看法。请围

25、绕孔子主张“孝”,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 提示:孔子主张的“孝”的具体内涵、实质;“三年之丧”与孔子在八佾第三所言“丧,与其易也,宁戚”的关系;你认为孝应该有怎样的内涵与实质?可举历史与现实中的关于“孝”的事例说明论证你的观点。 2、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说“其势则然也”,荀子说“靡使然也”,都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巨大影响。你认为对人性善恶起决定作用的究竟是什么?人性究竟本善还是本恶?请结合孟子、荀子相关思想主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与理由。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 提示:第3题侧重论述人性究竟善还是恶,此题侧重论述人性受什么影响。孟子的学生公都子曾举例说:“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

26、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意思是,贤明的尧当君主时,也有象这样恶的人,而象的异母兄长舜几乎就生活在一个全是恶的环境中,父亲瞽瞍与母亲、弟弟象屡次加害舜,舜却仍然善良地对待他们;恶君纣的叔父微子启与比干,与舜一样,不受恶的环境影响。可见“环境影响”的说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欲赞同孔孟荀观点,应对此加以辨析。 3、庄子主张“无用”,儒、墨、法家都主张“有用”,请以“无用与有用”为主题,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 提示:首先具体分析“有用”、“无用”的涵义,然后可结合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分析,最后举例说明你所持的观点。 4、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荀子说:

27、“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 庄子把檃栝、绳墨、规矩对人的“蒸矫”视为“黥劓”一样的刑罚,在逍遥游中说“黥汝以仁义,劓汝以是非”(用仁义来雕琢你,用是非来阉割你),主张息黥补劓。 儒家要立规矩以矫正人,使人人守规矩,道家则反对规矩,要挣脱规矩。你认为规矩是否要立?如何立?规矩对人的发展有哪些影响?请举例来说明,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 提示:可赞同儒家观点,亦可赞同道家观点。无论赞同哪方观点,都要举例证明。 5、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而庄子则说天下无“正处”、“正味”、“正色”,两

28、人针锋相对。请以此为议题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 提示:你若认同孟子的观点,请举例驳斥庄子的观点。你若对双方观点都不认同,也请举例分别反驳双方观点。 6、孔子把巧言善辩称为“佞”,认为用滔滔不绝的口才对付他人,常遭人憎恨;韩非批评争辩,认为过于雄辩导致人们只重视其文,而不注意其用,往往为辩而辩,争辩双方往往“以后息者为胜”;庄子同样反对争辩,认为辩不出是非,而孟子喜好争辩。你怎么看争辩?请举例说明。写600字以上的评论综述,标题自拟。 提示:诸子关于辩的言论,部分见教材孟子导读,可参考。并可结合孔子所说“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第十二)等内容展开评述。庄子齐物论关于辩论的言论附下: 原文: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邪?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邪?尔果非也邪?其或是邪?其或非也邪?其俱是邪?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 译文:假如我与你辩论,你胜我,我不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