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12.74KB ,
资源ID:245895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89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江苏省仪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碾砣(tu) 老趼(jin) 险衅(xn) 缂丝(k)B. 犁铧(hu) 醴酪(lo) 乳媪(yn) 槲寄生(h)C. 龟裂(jn) 笑靥(yn) 草蓐(r) 妖娆(no)D. 螫针(zh) 铁臼(ch) 萌蘖(ni) 蹙额(c)【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B项,犁

2、铧(hu),乳媪(o);C项,笑靥(y),妖娆( ro);D项,螫针(sh),铁臼(ji)。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籍爬梳。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 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 也随之不攻自破。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 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A. 故事 不经之谈 安居乐业 B. 故实 不刊之论 安居乐业C. 故实 不经之谈 安土重迁 D. 故事 不刊之论 安土重迁【答案】C.3. 填入杜甫禹庙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早知乘四载江声走白沙云气嘘青壁疏凿控三巴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排序。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律诗的格律:押韵、对仗、平仄等内容分析。结合押韵、对仗分析,和分别为后句;“三”“四”分析,在一起,结合平仄,在前面。结合对仗分析,在前面。当时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今属重庆),特地前去参谒了大禹古庙,有感而作此诗。综合B项正确。4.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几场秋雨过后,北京迎来了真正的秋天,秋风一起,树叶在风间飘然而落,竟有一丝萧瑟与凄

4、凉。B.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C.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D. 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意境分析。A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诗句与情境(城市)、心境不符。B项,恰当,表现对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C项,恰当,诗句出自张九龄

5、望月怀远,该诗句用在这里符合语境。D项,恰当,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的体例:每本大都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内容主要有曲、科、白三部分,角色大致有末、旦、外、净、丑、杂六种类型。B.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倡导“以文为诗”,代表作有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诗歌上与刘禹锡唱和齐名,称“刘白”,两人发起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有李义山诗集,长于七言近体诗,“典丽精工,余味曲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

6、常识分析。C项,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乐府运动”。二、课外名著阅读6. 填空题(1)曹禺认为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_。(2)“他现在跟你是完完全全两样的人”中的“他”是雷雨中的_。【答案】 (1). 蘩漪 (2). 鲁大海【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考查的内容是雷雨。考查名著人物分析,需要平时注意识记、积累。(1)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性格“最雷雨”的人物,周

7、家是一潭死水,蘩漪便在这死水上搅起涟漪。这涟漪让浮萍乱了阵脚。她敢爱敢恨,努力争取独立与自由,向那个病态的时代挑战。然而她只是涟漪,改变不了“死水”,也不为“死水”所容忍。(2)这是鲁侍萍说的话,结合上下文“(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分析可知,是指鲁大海。7. 简答题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革?【答案】(1)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2)用小桌和藤椅替代以前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的广告画替代了醉八仙大画(3)用唱戏来招揽客人(4)打算请女招待 (5)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8、成后面小题。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也,事宣武军为牙将。太祖初镇,以为通引官,累迁右长直都指挥使,领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诛牙军,太祖遣彦卿之魏计事,彦卿阴为绍威计画,乃悉诛牙君。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语音如钟,工骑射,好书史,善伺太祖意,动作皆如旨。太祖尝曰:“敬翔、刘捏、寇彦卿,皆天为我生之。”其爱之如此。赐以所乘爱马“一丈乌”。太祖围凤翔,以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乘乌驰突阵前,太祖目之曰:“真神将也!”初,太祖与崔胤谋,欲迁都洛阳,而昭宗不许。其后昭宗奔于凤翔,太祖以兵围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彦卿因悉驱徙长安居人以东,皆拆屋为筏,浮渭而下,道路号哭,仰天大骂曰

9、:”国贼崔胤、朱温使我至此!”昭宗亦顾瞻陵庙,傍徨不忍去,谓其左右为俚语云:“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相与泣下沾襟。昭宗行至华州,遣人告太祖以何皇后有娠,愿留华州待冬而行。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趋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彦卿复驰至华,即日迫昭宗上道。太祖即位,拜彦卿感化军节度使。岁余,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金吾街仗使。彦卿晨朝至天津桥,民梁现不避道,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彦卿见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复拜相州防御使,迁河阳节度使。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末帝即

10、位,徙镇威胜。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卒于镇,年五十七。(选自新五代史梁臣传第九)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彦卿身长八尺,隆准方面 准:鼻子B. 前驱捽现投桥上石栏以死 捽:揪住C. 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 论:按照D. 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 怙:依仗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寇彦卿是开封人,后梁太祖朱温曾派遣他到魏地去谋划事务,寇彦卿暗中为罗绍威谋划,于是全部诛杀了牙军。B. 后梁太祖朱温与崔胤谋划,想迫使唐昭宗迁都,昭宗不答应,但被迫东行。走到华州时,昭宗派人来说何皇后怀孕了,希望在华州过冬,但朱温

11、仍不同意。C. 寇彦卿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后,有天早朝时走到桥边,有个叫梁现的人不肯躲避,寇彦卿的开路卫士便冲上前抓住梁现扔到天津桥的石栏上摔死了。D. 寇彦卿聪明敏感,善于待人接物,不过因为喜欢依仗后梁太祖朱温对自己的宠爱滥用权力,所以多受人猜忌。10.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彦卿奉表迫请迁都。(2)太祖遇弑,彦卿出太祖画像事之如生,尝对客语先朝,必涕泗交下。1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寇彦卿因梁现一事主动自首后的遭遇。(每点不超过10个字)【答案】8. C 9. D 10. (1)第二年,梁太祖率兵到河中,派寇彦卿拿着奏章胁迫唐昭宗迁都。(

12、2)梁太祖被杀后,寇彦卿挂出梁太祖的画像如同他还活着那样侍奉他,常常对朋友谈起先朝时事,总是涕泪齐下。 11. (1)太祖下令以赔钱赎罪;(2)崔沂弹劾请求如法判罪;(3)太祖无奈作降职处理.【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论”,结合“如法”分析,译为批决、定罪。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

13、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因为喜欢依仗后梁太祖朱温对自己的宠爱滥用权力,所以多受人猜忌”错。误解了“彦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宠作威,好诛杀,多猜忌”一句的含义。原文是说寇彦卿为人爱猜忌,并非别人猜忌寇彦卿。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明年”译为第二年,“遣”译为派遣,

14、“奉”译为拿着。(2)“弑”译为杀,“事”译为侍奉,“语”译为谈。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要领如下:(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

15、分析。用自己的话概括寇彦卿因梁现一事主动自首后的遭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诏彦卿以钱偿现家以赎罪”,太祖下令以赔钱赎罪;“御史司宪崔沂劾奏彦卿,请论如法”,崔沂弹劾请求如法判罪;“太祖不得已,责授彦卿左卫中郎将”,太祖无奈作降职处理。参考译文:寇彦卿,字俊臣,开封人。在宣武军中做下级军官。梁太祖朱温才到宣武军任长官时,任命他做通引官,几次升迁后做了右长直都指挥使,兼任洺州刺史。罗绍威将要诛杀牙军,太祖请彦卿到魏商议事情,彦卿暗地里替绍威谋划,于是全部诛杀了牙军。彦卿身高八尺,鼻高脸方,说话声音响亮如洪钟,擅长骑马射箭,喜好读书,善于推测太祖的心思,一举一动都合太祖的心意。太祖曾经说:“敬翔、刘

16、捍、寇彦卿三人真是上天为我降生的。”太祖爱他们到了这种地步。太祖把自己骑的心爱的马“一丈乌”赐给彦卿。太祖围攻凤翔,任命彦卿为都排阵使,彦卿骑着“一丈乌”在阵前来回奔驰,太祖看着他说:“真是神将啊!”当初,太祖与崔胤商量,想(让昭宗)迁都到洛阳,可是,昭宗不答应。此后昭宗逃奔到凤翔,太祖率军围住他,唐昭宗逃出后,第二年,太祖率军到了河中。派彦卿拿着奏章胁迫昭宗迁都。彦卿于是驱赶着长安居民全都往东迁移,人们都拆去房屋做成筏子,沿渭河漂下,一路痛哭号叫,仰天大骂:“国贼崔胤、朱温使我们落到这种地步!”昭宗也回头看着陵庙,彷徨不忍离去,用方言对他的随从说:“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君臣相顾

17、,泪下沾襟。昭宗行进到华州,派人把何皇后有身孕的事告诉太祖,希望留在华州等到越冬再走。太祖大怒,回头对彦卿说:“你去催促昭宗前来,不能作一日的停留。”彦卿又飞马奔至华州,当天就胁迫昭宗上路。太祖即位,任命彦卿做感化军节度使。一年多后,召回担任左军吾卫大将军,兼任金吾衙仗使。彦卿早朝经过天津桥时,平民梁现不让道,在前面开道的手下人揪住梁现撞到桥的石栏上致死。彦卿觐见太祖自陈认罪,太祖偏爱他,下诏让彦卿拿钱赔偿给梁现家来赎罪。御史司宪崔沂上奏章弹劾彦卿,请求依法判罪,太祖迫不得已,贬降彦卿为左卫中郎将。后来又授予相州防御使,调任河阳节度使。太祖遇刺身亡后,彦卿挂出太祖画像,如同他还活着那样侍奉他,

18、常常对朋友谈起前朝往事,必定涕泪齐下。末帝即位,调他镇守威胜。彦卿聪明敏捷善于侍奉人,但是自恃得宠大耍威风,喜好诛杀,多疑猜忌。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七岁。课内文言文翻译12. 请把下面必修五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答案】(1)我的心酸苦楚,不单单是蜀地人士和两个州牧看见知道,天地神明也确实都看得清楚。(2)这位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仆人,喂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19、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辛苦”译为心酸苦楚(古今异义词),“鉴”译为审察。(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乳”译为喂养,“抚”译为对待。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

20、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 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北阙:指帝宫。青阳:指春天。13. 从诗歌的题材上看,本诗应该是什么诗?颈联哪个词语与标题呼应?14. 根据全诗内容,简要概括作者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15. 请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表达效果。【答案】13. 山水田园诗;岁除. 14. 对怀才不遇的感伤;对归隐南山的不甘

21、;对明主不识才、故人不举荐的埋怨;对年华虚度的无奈。 15. 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双关),既表现客观环境的空寂,又表现诗人自己心中的空虚,余味无穷。【解析】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题材辨析及内容理解。结合注释内容分析,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应该是山水田园诗。结合“岁暮”分析,颈联“岁除”与标题呼应。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

22、达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点睛: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

23、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15. 试题解析:题干要求“赏析松月夜窗虚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学生感悟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应先将第一节诗中的景物圈划下来,然后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情感,品味这以画面。“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

24、空虚,包容无余。五、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夕阳古道无人语,_。(王实甫长亭送别)(2)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李密陈情表)(4)_,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飘飘何所似,_ 。 (杜甫旅夜书怀)(6)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7)人世几回伤往事,_。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8)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答案】 (1). 禾黍秋风听马嘶 (2). 晓来谁染霜林醉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 谁家今夜扁舟子 (5). 天地一沙鸥 (6). 竹喧归浣女 (7). 山形依旧枕

25、寒流 (8). 天生我材必有用【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嘶”“喧”“材”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六、文学类文本阅读豆 腐阿城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 做豆腐是先将黄豆,大豆,或黑豆磨成浆。你如果说,老孙,这黄豆和大豆不是一种豆子吗?孙福就先生一下气,然后不生气,嘟嚷着说:懂个什么。 豆子磨成浆后,盛在锅里掺水煮,之后用布过滤,漏下的汁放在瓦器里等着

26、点卤,布里剩下的就是豆腐渣。豆渣是白的,放久发黄,而且发酸变臭,刚滤好时,则有一股子熟豆子的腥香味儿。豆渣没有人吃,偶有人尝,说,磨老了,或者,磨嫩了。磨老了,就是磨过头了,细豆渣漏过布缝儿,混在豆浆里,这样子做出的豆腐里纤维多,不好吃。磨嫩了,就是豆子磨得粗,该成浆的没成浆,留在豆渣里,点浆成豆腐,豆腐当然就少。磨嫩了就需要查查磨。掀开上磨扇,看看是不是磨沟儿磨浅了,或有残。磨沟儿磨浅了,就要剔沟儿。残了不好办,要把磨扇削下去一层,再踢出沟儿来。做豆腐最难的是点卤。人常说,画龙难点睛。孙福说,那又什么难?画坏了,重画就是了,豆腐点坏了,重来不了,糟蹋一锅。点卤前,豆浆可以喝,做豆腐的师傅常常

27、喝豆浆,却不一定吃豆腐,道理在豆浆养人。浆点好卤,凝起来,颤颤的,就是豆腐脑儿。凝起来的豆腐脑儿也在布里,系好,放重物压,水慢慢被挤出布外,布里就是豆腐了。压久了,布里的是豆腐干儿。打开布豆腐还是热的,用刀划成一块一块。当天卖不了的,放在冷水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最后关头赌博一样地参战。孙福当民工,到欧洲打仗去,挖战壕。不久,被德国兵俘虏了,还是挖战壕。一天,中国战俘被叫在一起,排成一排,命令会做豆腐的站出来。孙福头皮一阵发麻,以为会做豆腐是罪过,是死罪,但还是站出去。又命令会木匠的站出来,结果是除了会这两样的都赶回去接着挖战壕。孙福指挥着几个德国人做豆腐,给一个在青岛住过的军官吃。没有几

28、天,德奥战败,孙福又被法国人俘虏了,也没怎么样,接着给在广州住过的一个军官做豆腐吃。做了一次,法国人不满意。孙福想起南方用石膏点豆腐,就换石膏做卤,法国人说这才是中国豆腐呀。孙福的曾孙后来怨祖爷爷,为甚么不在外国留下来,要不然现在一家子不都是法国人了?孙福说,幸亏我回来了,要不然你小兔崽子还不是个杂种?孙福想说我是舍不得你那豆腐祖奶奶啊。孙福当年回来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孙福不懂,还是做豆腐。后来中学里的共青团听说孙福是经过五四的老人,于是来请孙爷爷讲五四革命传统,孙福讲来讲去,讲的是在法国做豆腐。孙福长寿,活到改革开放,只是一吃豆腐就摇头点头,说机器做的豆腐不行,孙媳妇说机器还是由日本引进的

29、哪!孙福用没牙的嘴说,豆腐是只有人的手才做得出。没有人听懂老头子在说什么,家里人是很久听不懂老头子有时候在说什么了。家里人最后一次听懂孙福说的话是,给我弄口豆腐渣。17. 小说第一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18. 简要分析画线段的表达特色。19. 分析下列句子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特点。孙福头皮一阵发麻,以为会做豆腐是罪过,是死罪,但还是站出去。于是来请孙爷爷讲五四革命传统,孙福讲来讲去,讲的是在法国做豆腐。20. 请结合“豆腐”“豆腐渣”这两个物象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答案】17. (人物上)运用倒叙的方法,交代故事主人公,点出两代人观念的冲突;(情节上)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30、阅读效果)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18. 运用视觉、味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对豆渣的感受。运用口语化语言,简洁、明快;通过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豆腐渣的形成过程。 19. 说明孙福愚昧可笑却又朴实有担当的一面。突出孙福的憨厚,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执着。 20. “豆腐”“豆腐渣”是传统手工业的产物,折射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生活的巨大冲击;孙福想吃“豆腐渣”,表现出老一辈人对传统生活的执着坚守;“曾孙辈”对待“豆腐”“豆腐渣”的态度,体现了传统生活方式被后人漠视、淡忘的现实,也讽刺了后代们崇洋媚外的生活态度。【解析】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作用分析。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

31、,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此题的语段在文章的开头,“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用倒叙的方法,交代故事主人公,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给我弄口豆腐渣”,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点睛: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1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