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1.23KB ,
资源ID:24588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88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docx

1、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2011-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申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物价得到初步控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201I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申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

2、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一、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2O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点,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导致中国国内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1.城市化水平超过50%

3、,城市化引领新成长阶段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2.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推动申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成为拉动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申,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一方面,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改善住房的新消费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

4、内消费的需要恰相吻合;另一方面,围绕地产收益产生的利益博弃也影响到实业发展、生活价格稳定和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这一两难问题,成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3.城市化新阶段的区域格局深刻变化,中西部连续多年增长快于东部。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中西部经济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经济增长的区域结构更加平衡。从地区工业增加值看,2011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2% ,中部地区增长18.3% ,西部地区增长17.l% 。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3%,中部地区同比增长29.9%,西部地区同比增长29.5%。区域发展格局的这种变化,既是产业

5、转移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发挥作用的结果。但中西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非是重复东部的道路,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中西部发展的巨大推力。4.城市化新阶段的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开始超越城镇居民。随着中国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施行,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继2010年之后,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种变化并非偶然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初级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和打工收入将成为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农民现金收入

6、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将继续提高。当然,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在三倍以上,短期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拐点。助农惠农政策仍需要进一步加强。5.城乡统筹成为发展新主题,城市化涉及全面社会改革在全国各地,城乡统筹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发展的新主题,成都、重庆的城乡统筹试点引起全国的密切关注。城市化的继续推进涉及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从全国来看,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中国已结束了千百年来农民无社会保障的状况,约2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

7、社会养老保险。二、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总体形势2011年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显著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广度和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成为推进国家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不仅在数量意义上取得进展,而且进 入提升发展质量的新成长阶段。1.经济平稳高速增长,物价得到初步控制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避免了原来担忧的“二次探底”和“硬着陆”情况,经济仍在高位运行。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0692亿元,同比增长9.4%,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度下降,但预计全年经济增长仍可达9%。农业生

8、产形势良好。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上年增产1438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2l8万吨,比上年增产20l8万吨,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物价涨幅总体可控。2011年以来,申国消费价格指数超出了年初预计的 4% ,前三季度CPI上升5.7%。7月份 CPI创近年来最高上升水平,达到6.5% 。面对物价上涨之严峻形势,国家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粮油糖肉菜和成

9、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多数省份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上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8月份CPI开始回落,到10月份回落到5.5%。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可突破10万亿元,继续以约30%的高速增长。2.民生财政支出增加,公共财政基本建立随着民生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我国公共财政基本建立,民生支出达到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教育支出9490.78亿元,增长 2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03.57亿元,增长32.5%;农林水事务支出 5842. 61亿元,增长3

10、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098.18亿元,增长42%;医疗卫生支出3965. 2亿元,增长50.5%;住房保障支出2285. 91亿元,增长73.9%,同时要求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房建设。民生建设财政支出项目的增幅,绝大多数都显著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的增幅,推动我国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以来,国家还加大了减税力度,实施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进了资源税改革,完善了消费税制度,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也引导了居民消费。从 2011年9月l日起,工薪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全年

11、个人所得税将因此减收1600亿元,纳税的工薪劳动者将减少6000万人。从11月1日起,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这对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3.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就业结构继续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恢复较快增长,就业形势明显好转。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第二季度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招聘和登记求职的信息监测,2011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为1.04,但比上年同期高0.05。2011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6万人;至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l%,预计全年城镇

12、登记失业率仍为4.1%。农民工就业仍在增加。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进城农民工总量为1.64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06万人。就业的产业分布结构继续调整。根据上述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2011年第二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9%, 36.9% 和 61.2%,第三季度的监测结果与此大体相同。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用人需求下降约3.5%,商业服务业中部分行业用人需求则有所上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对45岁及以上劳动力的需求有所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对45岁以上年龄组的用人需求增长5.5%。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有所好转。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

13、60万人,大学生毕业半年以后的就业率稳定在90% 左右,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也在不断提高。4.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水乎继续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 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将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由于物价的较快上升,很多地区相应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的补助标准,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有21个省市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达21.7%。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生活继续改善,国内消

14、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持续增强。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从消费结构来看,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继续降低,非衣食类的消费品增长较快,特别是汽车类消费增长16. 0% ,家具类消费增长3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增长20.5% ,黄金珠宝首饰类消费增长50% 左右。为推动居民消费,国家继续执行 “家电下乡”政策。2011年前8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541万台,实现销售额1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 61.9% 。自2009年我国实施 “家电下乡”政策以来,截至2011

15、年8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1.8亿台,实现销售额4050 亿元,发放补贴460亿元。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国家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有明显提高。社会保险法从2011年7月1日起生效,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7497万人、 46337万人、14053万人、17205 万人、13472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790万人、3074万人、677万人、1044万人、1136万人。1-9月,五项

16、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6382.3亿元,同比增长26.9%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2897.5亿元,同比增长2l.2% 。“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和 “城老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快速推进。2011年中,“新农保”已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 (市)的60% ; “城老保”于7月1日开始试点,到年底试点工作覆盖全国60% 的县级区域,试点地区将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年底基本完成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已有12个省(市、区) 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总人数达1.99亿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达5

17、465.32万人;加上地方自行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领取待遇人数达6694.11万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991万人、4594万人、 2269万人和6580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707万人、11万人、279万人和280 万人,增幅分别为21.5% 、0.24% 、14.0% 和4.4%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第三季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为278.1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为135.05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l5.9%和23.1%。从城乡实际支出看,201

18、1年1-9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合计428. 7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合计406. 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 4% 和50% 。从2010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户数分别从2289. 6万人、1130. 9万户变为2268.7万人、1135.3 万户,而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户数分别从5086.6万人、2449.5万户增加到5267.4万人、2608.6万户。6.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遏制房价飞涨房价高企,居民收入水平与房价严重失衡,在中国城镇社会造成了普遍的青年人“住房难”问题,也引起群众的普遍不满。为了解决这一间题,国家一方面坚定地对房地

19、产市场进行调控,努力迫使房价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全面启动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供给。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2011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幅有所下降。1-9月份,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虽然增幅仍在高位运行,但比1-8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性的需求特别是投机性的需求开始得到控制。房地产的价格出现松动,前期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明显遏制。大规模建设保障房显著提速。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革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其中,廉租住房16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227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10万套,限价商品住房83万套,各类棚户

20、区改造415万套。此外,还计划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0万户。未来五年,中国将总计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 ,目前这些保障房建设用地已经得到落实。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解决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2011年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涉及社会领域的一系列体制改革、机制建设和秩序治理。重点解决突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治理行动,食品药品安全秩序有所改善。2011年8月,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 “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

21、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和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它们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成为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的“新四害”。到2011年10月初,全国共查破各类食品药品安全案件3.6万余起,打掉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作案团伙842个,捣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伪劣药品、农资的 “黑作坊”、“黑工厂”2083个,铲除“黑市场”881个,端掉“黑窝点”4201 个,总计查处 “四黑”场所7165个,抓获涉案人员1.7万余人。8.社会心态总体积极向上,公众对未来充满信心2011年,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总体

22、平稳并略有上升,公众对反腐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和改善社会风气的信心有所增强。消费信心指数结束自去年以来的波动,有了显著的提高,最不满意的消费问题仍然集中在物价和房价上涨过快上。城乡居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并持乐观态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2008年和2011年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城乡居民认为与5年前相比生活水平“略有上升”和“上升很多”的人占全部被访者的比重,分别为63.4% , 69.4% 和75.3% ;认为5年后生活水平将会“略有上升”和“上升很多”的分别为53.9%, 58.3% 和67.6%。三、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011年,国际经

23、济环境申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裁国在就业、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安全生产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1.物价上涨影响民生,控制物价任务艰巨虽然消费价格指数从8月份开始回落,到10月份回落到5.5%,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国际输入性通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成本的增加、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等等,都是推动消费价格上扬的因素。消费价格的上涨,对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很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进行的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民众把物价问题置于首位。目前消费价格的上涨,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最大影响因素,影响10月份总体消费价格水平5.

24、5%中的3.6个百分点。但食品价格的上涨与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个两难问题,食品价格增长过快,会引起城镇居民的普遍不满,但食品价格过低,又会产生“谷贱伤农”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平衡城镇居民生活与农民收入的新机制。2.就业形势复杂性增加,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出现初级劳动力市场“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 “三难并存”的复杂局面。一方面,自2004年出现的季节性、节日性 “招工难”现象越来越经常化、常态化;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与就业要求相匹配的就业岗位增长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另外,农村劳动

25、力愈益老龄化,向二、三产业的转移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一些地区,企业 “招工难”和劳动者 “求职难”的现象并存。一方面,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录到合乎需要的有技能的劳动力的情况更加突出;用人单位对技术等级无要求的普工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但根据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对普通体力工的需求增加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高技术岗位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越来越高。从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看,职高、技校和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第二季度大专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分别为 0.95, 0.85和0.91 。第三季度,大专生的岗位空缺与求

26、职人数之比略降至0.94,大学生的这一比值保持不变,研究生的这一比值上升到1.07。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二季度所监测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 46.5%;到第三季度,这一比例上升到47%。3.劳动关系紧张问题增加,劳动争议事件增加近若干年来,中国劳动关系进入相对紧张时期,劳动争议仲裁调节受理案件两三年上一个台阶,从2001年的15. 5万件增加到2008年的69. 3万件,此后两年受理案件数有所下降,2010年减少为60.1万件。2011年,劳动关系的紧张状况又呈加剧态势。2011年仅1-9月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3.3万件,比2010年全年受理案件数增长约55. 3%

27、 。2011年第三季度劳动争议受理案件数的井喷式增长,既与社会保险法于7月l日生效有关,但本质上仍然主要是中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种种侵害劳动权益问题的结果,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劳动报酬争议、社会保险争议以及劳动合同争议,并且呈现劳动争议的诉求由单一的劳动报酬,向社会保险、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等多种诉求发展的趋势,争议的焦点更加复杂,处理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从目前来看,在解决劳动关系冲突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工会发挥的作用还不充分,劳动监察部门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状况往往导致各种劳动争议不能得到及时、合理、有效处理,容易酿成群体性事件,致使“劳资矛盾”转化成 “劳政矛盾”,企业与社会的矛盾演

28、变为政府与社会的矛盾。据某地总工会调查,在被调查的工人中,主张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的人所占比重高达45.43%。2011年,各地源于劳动争议的集体停工等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广东潮州某镇因讨薪者被挑断脚筋而引发数万农民工高喊 “踏平某镇”的上街打砸事件。4.收入分配受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扩大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由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影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国家有关部门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的出台,因意见难以一致再次陷入僵局。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以及农民工同工同酬等要求,被很多企业认为将长期显著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在制定本企业实际工资标准时向所在地区

29、的最低工资标准看齐,将其当做实际工资标准来执行,消解了最低工资制度的本来意义。而由于农民工制度的存在,以及从发达国家引入的弹性就业制度的实施,同工同酬要求的实现也遭遇来自企业的阻力。在国有企业中,随着总体盈利状况的好转,大锅饭体制又有所复归,为降低成本,国有企业普遍大量使用 “劳务派遣工”,据估计其总量己达几千万人,形成了国有企业在用工制度上 “劳务派遣工”与 “正式职工”的 “新双轨制”,实行 “同工同酬”则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大幅增加。如何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成为两难选择和利益博弈。尽管已经开始出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快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新趋势,但由于原有基数差距较大,区域之

30、间、城乡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2000-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中20%最高收入户与20%最低收入户相比,生活消费水平差距从2.8倍扩大到4.l 倍。群众对分配不公问题,反映仍普遍比较强烈。5.环境污染治理难题未解,生产安全事故仍然频发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多年来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环境隐患,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加上一些企业和人员的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环境事件不断发生。2011年l-8月,全国发生 11起重金属污染重大环境事件,其中血铅事件又有9起,数以百计的居民深受其害。国家环保部最近的排查结果表明,在全国排查的4

31、.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 的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的占12.2%。另外,中国机动车、家电等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例如,截至目前,全国仍有198.2万吨铬渣亟待处置,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发生在云南曲靖的铬渣非法倾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随着广大民众对环境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环境问题的危害也越来越敏感,在近几年发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中,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是上升最快的。生产安全问题仍需高度重视。2011年1

32、-10月,发生特大安全事故3起,死亡和失踪110人;重大事故52起,死亡和失踪800余人;较大事故934起,死亡和失踪近4000人;总计发生较大以上事故989起,平均每月近100起。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突出。6.社会诚信问题引发关注,社会道德风险凸显社会诚信水平、社会道德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失范和社会诚信缺失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2011 年,中国社会接连发生多起老人摔倒、行人被车辆撞倒碾压、施救者受到被救者讹赖,或者路人对受害人见死不救的事件,让社会各界感到震惊。深圳18位路人对被撞倒的小女孩不施援手,致使其不治身亡,更是把民众对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变为社会舆论焦点,尽管近年来履行社会责任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断增加,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取得进步,但人们对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道德问题的焦虑仍然与日俱增。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不道德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过期的、伪劣有害的和低标准的食品药品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光,而参与其事的不仅有一些非法从业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企业,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民众对市场的信任。四、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1.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确保经济继续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