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74.38KB ,
资源ID:245853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85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五龙背1#隧道.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五龙背1#隧道.docx

1、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五龙背1#隧道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TJ-3标四工区五 龙 背 1 # 隧 道监 控 量 测 实 施 细 则中 国 建 筑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客专TJ-3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二一年十一月中建沈丹客运专线TJ-3标段五 龙 背 1 # 隧 道监 控 量 测 实 施 细 则 编写: 审核: 监理: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客专TJ-3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二一年十一月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设计施工有关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

2、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相应隧道设计图二、监控量测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二、工程概况:沈丹铁路客运专线TJ-3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五龙背1#隧道,总长340m,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穿越中低山区及山间凹地,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隧道最大埋深31m。隧道范围内丘间沟谷内表层多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基(Q3dl+el)粗角砾土覆盖,隧道洞身穿过地层主要为前

3、震旦纪(22)侵入花岗岩。V级围岩65m,IV级围岩140m,III级围岩135m。开挖方法:明挖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台阶法。三、人员组织:组长:高亮组员: 张飞 彭虎成 张彪 陈春林四、元器件及设备:全站仪2台(徕卡TC802和TS06)、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一台、宾得AL-241水准仪一台、铟钢尺2个,钢挂尺1个,收敛仪一台。五、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5.1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必检项目见表1。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测现场观察、数码相机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

4、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5.2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5.2.1、地表沉降测点布置原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五龙背1#隧道洞口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五龙背1#隧道洞口监控量测测点布置间距序号项目名称洞口埋深H0(米)洞口横向量测范围(米)洞口纵向量测范围(米)横向点间距(米)1五龙背1#隧道进口4.1201552五龙背1#隧道出口42225+155地表沉降点横向间距为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两侧范围不应小于20米。5.2.2、拱顶下沉测点、静空变化测点布置原则拱

5、顶下沉测点和静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2的要求布置。拱顶下沉点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静空变化量测测线数按图1布置。表2、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设计长度(米)监控断面数量(个)断面间距(m)IV1401510III135530表3、静空变化量测测线数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图1、拱顶下沉量测和静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侧线示例;5.3、监控量测频率及控制基准表4、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

6、测频率(01) B2次/d(12) B1次/d(25) B1次/23d5 B1次/7d注: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依据系数B,B为隧道开挖宽度。表5、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d3d0.20.51次/3d0.21次/7d5.4、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补充要求如下,如与其他设计图纸、范有冲突的以铁建设【2010】120号文为执行标准:5.4.1、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的规定建立等级管理、信息反馈和报告制度。5.4.2、隧道监控量测应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监控

7、量测必须设置专职人员并经培训后上岗。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5.4.3、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级围岩不得大于10m、级围岩不得大于5m。5.4.4、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5.4.5、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5.4.6、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5.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根据本隧道的地质条件、施工安全性、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的

8、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5.5.1隧道初期支护基线相对位移可参照表6使用。表6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隧道埋深h(m)H5050h300300h500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II-0.010.030.010.08III0.030.100.080.400.300.60IV0.100.300.200.800.701.20V0.200.500.402.001.803.00拱顶相对下沉(%)II0.030.060.050.12III0.030.060.040.150.120.30IV0.030.100.080.400.300.80V0.080.160.141.100.801.

9、40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相对下沉量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1.11.2后采用。5.5.2、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7要求确定。表7 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面14(U1B)距开挖面28(U2B)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U090%U0100%U05.5.3、根据表7位移控制基准,可按表8分为三个管理等级,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

10、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表8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1B距开挖面2BIIIUU1B3UU2B/3IIU1B/3U2U1B/3U2B/3U2U2B/3IU2U1B/3U2U2B/35.5.4、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算成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换算成内力)、锚杆轴力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相关规定。5.5.5、爆破震动孔子基准应按表9的要求确定。表9、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HZ10HZ15HZ50HZ100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51

11、.00.71.21.11.5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02.52.32.82.73.0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0.04.03.54.54.25.04一般建筑与古迹0.10.30.20.40.30.55水工隧道7156交通隧道10207矿山巷道15308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设备0.59新浇大体积混凝土龄期:初凝3d龄期: 37d龄期: 728d2.03.03.07.07.012注:1、表列频率为主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深孔爆破1060HZ;浅孔爆破40100HZ。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12、5.6、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5.7、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事态曲线形态判别。5.8、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5.8.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5.8.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六、数据记录格式6.1、数据记录分为现场记录表格与监测量控结果、周(月)报、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观测资料,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6.1.1、监控量测现场记录可按以下表格执行:表A 开挖工作面地质

13、状况记录表编号: 新康隧道开挖工作面里程埋深(m)地层岩性围岩级别设计的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b(MPa)级硬岩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取样编号试验编号实际施 工60306015305155开挖工作面上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层理产状单层厚度(m)层面特征与隧轴夹角节理裂痕组次产状间距(m)长度(m)缝宽(mm)充填物与隧轴夹角结构面与隧道轴线关系图1234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m)破碎带特征与隧轴夹角纵波速度(m/s)续表A侧壁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左侧壁右侧壁层理产状单层厚度(m)层面特征与隧轴夹角层理产状单层厚度(m)层面特征与隧道夹角节理裂缝组 次产状间距(mm)长度(m)缝宽(mm)充填物与隧轴夹角节理裂

14、缝组次产状间距(mm)长度(m)缝宽(mm)充填物与隧轴夹角11223344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m)破碎带特征与隧轴夹角断层产状破碎带宽度(m)破碎带特征与隧轴夹角地下水涌水位置涌水量L/(min10m)无水滴水线状股状含泥砂情况侵蚀类型取水样编号试验编号125稳定性洞周稳定拱部掉块边墙掉 块拱部坍塌边墙坍塌塌方10m3塌方10m3开挖工作面稳定拱部坍塌开挖工作面挤出开挖后至掉块或坍塌的时间侧壁素描开挖工作面素描工程措施及有关参数左侧壁右侧壁开挖工作面施工方签字 年 月 日监理签字 年 月 日表B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设日期测线编号测量时间观测值平均值温度修正值修正后观

15、测值相对初次变化值(u)相对上次变化值时间间隔变化速率备注年月日时温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mmmmmmmmmmmmmmmmdmm /d 测读: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表C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表桩号施工方法施工部位埋设日期测线编号量测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温度修正值修正后测点高程相对初次下沉值(u)相对上次下沉值时间间隔下沉速度备注年月日时mmmmmmmmmmmdmm/d 测读: 计算: 复核: 监理工程师:6.1.2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七、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7.1、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7.2、每次观测后立即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及时补测。7.3

16、、每次观测后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观测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7.4、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包括以下主要内容:7.4.1、根据量测值时态曲线。7.4.2、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线进行比较。7.4.3、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7.4.4、及时反馈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7.5、监控量测数据可采用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分段函数、经验公式进行分析,并预测最终值。7.6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根据爆破振动速度按式(1)计算。式中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节药量(kg);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

17、全允许速度(cm/s);K,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10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表10、爆破区不同岩性的K、值岩 性K坚硬岩石501501.31.5中硬岩石1502501.51.8软 岩 石2503501.82.0八、信息反馈及对策8.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8.2、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数据实施分析和阶段分析。8.2.1、实时分析: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8.2.2、阶段分析: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

18、况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8.3、工程安全性评价根据5.5.3条分三级进行,并采用表11相应的工程对策。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见图1。图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表11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及相应应对措施管理等级应 对 措 施III正常施工II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I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图2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8.4、工程对策包括下列内容8.4.1、一般措施8.4.1.1、稳定开挖工作面措施;8.4.1.2、调整开挖措施;8.4.1.3、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8.4.1.4、减低爆破振动影响;8.4.1.5、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

19、注浆;8.4.2、辅助施工措施8.4.2.1、地层处理,包括注浆加固、降水、冻结等方法;8.4.2.2、超前支护,包括超前锚杆(管)、管棚、超前插板、水平高压旋喷法、预切槽法等。九、监控量测点点位保护、损坏补救措施9.1、点位保护措施9.1.1、每次采集数据前检查点位是否完好,有无明显碰撞痕迹。9.1.2、监控量测点点位旁悬挂点位标识牌,以及注意事项。9.1.3、点位保护落实到个人,下发点位保护责任书。9.1.4、洞内机械施工时,专人指挥机械,杜绝机械碰撞点位。9.1.5、填写点位检查记录表,并形成9.1.6、发现点位损坏导致监控量测数据中断后做好相应记录,并及时上报。9.2、损坏补救措施9.

20、1.1、为保证数据连续性及对隧道施工提供指导性数据,建立点位损坏补救及惩罚措施。9.1.2、监控量测点位损坏后,在原点位置布置新点,并读取初始数据。9.1.3、点位损坏后将对相关单位进行惩罚,第一次点位破坏罚款5000.0元,第二次点位破坏罚款10000.0元。十、数据真实性保证措施及惩罚措施10.1、数据真实性保证措施10.1.1、量测人员相对固定;10.1.2、仪器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专人负责;10.1.3、量测设备、传感器等各种器件在使用前均经检查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0.1.4、各量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监测项目实施细则;10.1.5、现场监控量测过程中,加强数据的准确性,观测后在现场及时计算、校核,有异常现象,必须重新观测。10.1.6、量测数据均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方可上报;10.1.7、现场量测的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围岩及相关信息采用专门表格记录,全部实行表格化管理。表格签暑齐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