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36.96KB ,
资源ID:245715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715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江西省吉安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江西省吉安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 察举制 B. 世袭制 C. 军功爵制 D. 科举制2.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

2、,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说明宗法制A. 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 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 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3. 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史称“玄武门之变”。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孔子倡导的“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西周确立的宗法制唐朝的选官制度 A. B. C. D. 4. “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 春秋 B. 道德经 C. 论语 D.

3、韩非子5. 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 专制主义强化 D. 科举录取人数太少6. 下图是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结合所学知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瓷器可能是北宋汝窑出品 B. 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 C. 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 D. 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7. 唐六典尚书工部载:“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19850人,将作监(掌土木匠的

4、政令)匠15000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材料直接反映了唐代官营手工业 A. 政府管理混乱 B. 产品大多精美 C. 使用上等原料 D. 工匠技艺高超8.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 9. 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而到了北宋时期“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出现这样的变化反映了 A. 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B. 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

5、举措C. 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 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10.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 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 “存天理,灭人欲”11. “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王阳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A. 勉励人谨言慎行,避免犯错 B. 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 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以重生为荣 D. 强调知过改过,日新月新的重要性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

6、”是指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13.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 汉赋. 唐诗 B. 楚辞. 唐诗. 宋词 C. 宋词. 唐诗,楚辞 D. 唐诗. 宋词. 元曲14.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 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A. 傩戏 B. 元杂剧 C. 京剧 D. 粤剧15.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

7、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保护弱者 B. 人人平等 C. 注重证据 D. 公正合理 16.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 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C. 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D. 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17.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统治雅典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下列措施能给予论证的不包括:A. 开始实行陶片放逐法保障民主政治的实施 B.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C. 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拥有更加充分的权力 D. 发放工资和津贴,以鼓励公民积极参政18.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

8、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强调人性 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A. B. C. D. 19.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20.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各种文学艺术流派深刻反映社会历史现实,主要流派出现的顺序是A.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

9、B.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C.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 现实主义21.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权益平衡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族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22.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

10、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23.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A.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 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24.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资金和需求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日增。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

11、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 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 该文章中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25.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 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2、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26.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 法国

13、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强调历史研究应A. 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B. 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 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28.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29.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

14、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 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 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30.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 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 符合追

15、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31.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 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D. 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32.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

16、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 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 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 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 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33.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17、这段材料A. 反映的是神学思想 B. 认为人是无理性的C. 认为人是卑贱的 D. 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34.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 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 科学精神高涨 C. 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 人文精神增强35.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 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

18、为中心转化C.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36.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37.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

19、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被极大歪曲和非议。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A. 放任 B. 保护 C. 赎买 D. 监管38.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 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B. 达尔文实地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C. 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D. 亚里

20、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39. 李大钊在我与世界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一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这表明此时的李大钊具有A.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B. 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C. 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 D.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40.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

21、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 社会变迁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二、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第41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1. (11分)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侧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场景:一位女子穿着由东方丝绸制成的农服,左手优雅地抓着一只银水罐,右手打开富丽的大空格玻璃窗,桌上铺着来自印度的织锦台布,台布上的珠宝盒敞开着,墙上挂着皮革制成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圣经

22、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摘自彼得盏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二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1)材料一名画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5分)(3)阐述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

23、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42.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1分)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5分)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3分)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

24、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上面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4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材料二: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

25、;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请回答:(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1O分)(2)你如何看待材

26、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44. (15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自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 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

27、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8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其影响。(7分)(2)原因:现代文明主要指工业文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及追求财富的欲望,使中产阶级的压力日益加重。(2分) 条件:政治上,民主法治不断完善,个人隐私权可从法律上得到保护;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财富不断增长,生活无忧;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想兴起,追求个人幸福成为普遍的价值观。(如答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方

28、面的条件,也可酌情给分。3分)(3)关系: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等因素都导致企业管理队伍的扩大和公职人员的激增,从而推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而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2分) 影响:消费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发展;但过度的消费与闲暇,又削弱了这一群体创造财富的动力。(2分) 42. (14分) (1)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1分)不同之处:阶级属性:法国的卢梭等人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国的黄宗羲等人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分) 作用:法国的启蒙运动

29、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2分)(2)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2分)主要思想: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地揭露和批判。(1分)(3)图1:北宋画家张择端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 现实主义 城市风俗画(2分)图2:意大利画家达芬奇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精神勃兴 作品重表现人的美及人的丰富思想感情,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2分)(4)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

30、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2分)43. (15分)(1)材料二: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6分)材料三:中日两国人民的习惯和对外来事物的感觉方式不同(中国人对外来事物不屑一顾,日本人则有较强的适应性,乐于接受和采纳)。(4分)(2)两段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看到了造成中日差异的部分因素,但没有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角度全面解释中日差异的原因。(5分,言之有理即可) 44. (15分)(1)“病”指奴隶性;“药”指自由。(4分) 核心: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4分) (2)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著文章、进行论战等。(答出其中4点即得4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培养新国民;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