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57.38KB ,
资源ID:245670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670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docx

1、沙洋经济和社会发展沙洋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二一五年六月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沙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推进“两圈两带”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两江明珠,魅力水城”战略,坚持“创新驱动、缩差赶超”不动摇,攻坚克难,竞进提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预计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0.4%、216.7%。工业经济实

2、现较快增长。预计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规上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83.8%和231.7%;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7.25亿元,比2010年增长260.9%。农业实现稳步发展。2015年预计粮食总产73.4万吨,比2010年增产6.84万吨,增长10.3%,较“十二五”规划目标70.9万吨增加2.5万吨。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了较快发展。2015年,预计全县油料总产13.5万吨,比2010年增加1万吨,增长8%。棉花种植面积因近几年结构调整,面积下调,2015年预计总产0.65万吨,比2010年减少0.39万吨;但平均单产109公斤

3、,比2010年提高单产17公斤。蔬菜(含菜用瓜)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2015年全县蔬菜预计总产38.5万吨,比2010年增产4.9万吨,增长14.6%。第三产业展现新活力。预计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比2010年增长90.1%;实现外贸出口额1264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335.4%;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96.3%、241.1%。(二)结构调整有新变化预计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27:41:32,结构比2010年的31.7:37.5:30.8有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内部升级加快。种植业、养殖业科技含量显著

4、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高,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家,2015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5亿元。第三产业出现新业态,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三)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完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滨江新区、新港区区域规划编制和县城控制性详规编制。汉津大道改造、荷花南路和北路、长林西路、荆河南路等道路建成通车,津源大道、开源大道延伸段、五洋路三期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小城镇规划覆盖率达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90%。后港镇争创全国重点镇,官垱镇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四化同步”示范试点

5、镇,后港镇荆南村、高阳镇垢冢村、纪山镇郭店村、官垱镇王坪村和曾集镇雷都村获评省级“宜居村庄”。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特别是引江济汉工程的通水通航,为建设“千吨级航运圈”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明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目标。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2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前达标。循环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模式逐步推开。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稳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序展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8.6%,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五)民生福祉有新的改善人口增长速度

6、保持平稳。教育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资源结构和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五保”供养水平有较大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624元,农村人均收入13244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345元和6466元。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二、发展环境(一)形势与机遇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阴影,但当前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物价稳中有降,公共债务水平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各经济体经济增速分化加剧,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

7、仍处于低速增长通道,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显著。美欧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将会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亚洲新的地缘政治正在形成,以亚投行筹建成功启动和中巴着手打造经济走廊为标志,“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从蓝图走向现实。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沙洋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将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着力培育后续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鼓励依托江河和交通

8、干线打造新的经济带,给后发地区带来发展新机遇。从省级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实施“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新布局,致力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沙洋在全省既属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又属于汉江生态经济带,特别是作为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的主体部分,直接沟通汉江生态经济带和湖北长江经济带。这种情况,在全省独一无二。汉江生态经济带和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纳入省级战略,非常有利于沙洋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从市级层面看,市委、市政府坚持“加速转型、缩差领跑”基本思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中国农谷建设全面推进,鄂中城市群建设正式启动;坚持构

9、建“多点支撑”发展格局,特别是以沙洋为主体的“荆三角”建设全面展开,都赋予沙洋重要使命,对于促进沙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二)困难与挑战在拥有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沙洋“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面临下行的巨大压力。交通瓶颈制约突出。沙洋是全省极少数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城,现有铁路也只经过西部少数乡镇,对生产生活和招商引资造成很大困难。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发展不够仍是沙洋最大的实际,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GDP都还比较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还不强,对少数行业、少数企业依赖性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

10、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民营经济规模不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大环境下,在周边县市已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氛围中,沙洋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特别是潜江市、天门市利用省直管市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落子”,发展势头迅猛,沙洋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和湖北省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机遇,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

11、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因应新常态,培育新优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跻身“全省县域经济二类前列”为目标,努力建设魅力沙洋、富强沙洋、文明沙洋、幸福沙洋,为“中国农谷”建设和鄂中城市群崛起做出更大贡献。二、基本原则人水和谐,生态文明。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围绕建设“两江明珠魅力水城”核心战略,以人水和谐为主线,突出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加快生态环保、生态产业、生态城镇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沙洋”。四化同步,产业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

12、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就近城镇化”提供强大产业支撑。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既发挥沙洋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又统筹考虑,推进各镇协调发展;既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特色,又整合资源,谋求整体推进、联动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良好社会机制,努力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三、战略定位荆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沙洋整体属于汉江生态经济带,但县域西部、南部属于长江

13、干流流域,而江汉运河又直接沟通汉江与长江。要抓住国家和省作出汉江生态经济带融入长江经济带决策的机遇,以建设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大荆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将沙洋建成荆门市乃至汉江中上游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湖北“两圈两带”节点城市。沙洋处于全省地理中心,在全省“两圈两带”总体战略格局中处于“天元”位置,是武汉、襄阳、宜昌“一主两副”大三角“Y”型重心连线的交汇点。利用汉江生态经济带重塑沙洋发展区位优势,抓住蒙华铁路兴建后沙洋成为“北煤南运”重要能源通道节点的有利时机,积极对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借势造势,借力使力,为沙洋跨越发展提供新的外部动力和强大依托,

14、努力建成“两圈两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湖北省海绵县城建设示范区。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渗水、蓄水、净水、排水设施建设,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将沙洋建成湖北省海绵县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污染防治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汉江和长湖两大水系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因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的新形势,综合利用邓家湖、小江湖分蓄洪区,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国家级长湖湿地保护区建设,加大拆围治理力度。启动江河湖库连通规划并尽早实施,推进水生态修复。加强地下水资

15、源管理,合理开发官垱镇大型地下矿泉水。发展节水产业,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相应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努力将沙洋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四、发展目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20%和12%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稳步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力争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三次产业比重为 21:42:37。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再上新台阶。县域

16、形成以“一主两副”(县城为中心、后港和纪山为副中心)格局,实现县城区、县域副中心和新型小城镇、宜居村庄合理布局、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7%。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 15.8%。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生态县发展构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增幅高

17、于全省平均水平。表2-1 沙洋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预计)2020年(预期)年均增长(%)属性经济发展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3037010预期性2人均GDP(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预期性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预期性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15预期性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014015预期性6出口总额(万美元)12640预期性结构调整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27:41:3221:42:37预期性8城镇化率(%)5257预期性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性10R&D占GDP比重(%)5预期性资源环境11耕地保有量(万公顷)11.5

18、98约束性12森林覆盖率(%)18.615.8约束性13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0约束性1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7.9约束性1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070约束性1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390约束性民生改善17年末户籍人口总数(万人)6466约束性1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98预期性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62410预期性2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324412预期性21城镇登记失业率(%)4.34.5预期性22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3.143.7预期性23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4.5约束性2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

19、0100约束性25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约束性注:以上价格数值按现价计算; 表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三章 空间开发布局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一主两副,两圈两带”的城镇化空间布局。一、一主两副“一主两副”:“一主”即沙洋中心城区,“两副”即后港镇、纪山镇。沙洋经济开发区、后港工业集中区工业园、纪山工业集中区工业园被列入荆门市“十五园”,是今后全县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以此为依托,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清晰的“一主两副”空间开发重点布局。中心城区抓住汉江生态经济开放开发和江汉运河建成通水的机遇

20、,加强港口、码头建设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接武汉、荆州千吨级航道圈,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现代服务完备、辐射效应显著的首善之区和交通枢纽。适度拉大城市框架,向西、向南、向北谋划新的功能控制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化工、纺织服装、新能源与环保、物流等产业,抓好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实行新区、港区、主城区、开发区“四区并进”,加快产城互融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两江明珠魅力水城”。充分发挥沙洋经济开发区在全县工业化中的龙头作用,到2020年完成产值1000亿元。通过“四区”建设和产业支撑,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

21、后港镇按照“县域副中心”的定位,发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全省强镇扩权试点的品牌效应,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加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进一步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力度,将镇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基地、“水乡生态宜居新城”和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的龙头。充分发挥后港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在全县工业化中的骨干作用,到2020年完成产值 289.8亿元。后港镇区非农业人口达到5万人。纪山镇按照“县域副中心”的定位,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以纪山工业集中区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食品味品、纺织服装、新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

22、托丰富的楚文化资源,与荆州联动,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新社区为突破口,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加快壮大镇区规模。充分发挥纪山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在全县工业化中的生力军作用,到2020年完成产值 62亿元,纪山镇区聚集人口2万人。二、两圈两带“两圈两带”:“两圈”即“1+5”城市圈、长湖流域经济圈,“两带”是襄荆发展带、荆洋发展带。“1+5”城市圈:以沙洋中心城区为核心,联合马良镇、高阳镇、曾集镇、官垱镇和李市镇,形成城镇密集区。重点发展官垱粮食加工产业集群、高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李市棉花加工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马良建材物流产业集群、曾集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及乡村旅游带。通过创新“以城带产、以产

23、兴城、产城联动”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沙洋特色的“产城联动,主卫共荣”发展新路子。长湖流域经济圈:范围包括后港镇、毛李镇、拾回桥镇。抢抓省政府推动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建设和四湖流域治理的机遇,积极开发长湖、借粮湖、桥河等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乡特色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玻璃及制品、铝材、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利用江汉运河,积极发展航运业,积极融入长江、汉江高等级航道圈,再现“两沙运河”千年辉煌。襄荆发展带:以荆沙铁路、襄荆高速、207国道复合交通轴为依托,串联五里铺镇、十里铺镇、纪山镇,大力开发楚文化、三国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品加工业。荆洋

24、发展带:以荆新公路荆门至沙洋段和正在谋划荆门经沙洋通向武汉的城际铁路为依托,由沈集镇、高阳镇构成,并连通沙洋中心城区,通过发展食品、建材、化工、汽车后市场等产业和循环经济,打造荆洋城镇带,为建设鄂中城市群发挥重要联结作用。三、城乡一体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江汉运河、蒙华铁路、枣潜高速、路口电站、沈集特高压、纪南大遗址保护、纪山古墓群保护区等重大项目建设,通过自然村搬迁、空心村拆迁、小型村合并等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口集聚居住。到2020年形成县城居住人口20万、小城镇人口20万、农村新社区人口10万、美丽乡村人口10万的格局,实现“2211”的总体目标,常住

25、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将沙洋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四化同步”样板县。围绕建好官垱镇省级“四化同步”试点,建设王坪、高桥、官垱集镇3个万人社区,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材工业园和官垱工业园“三大园区”,实现王坪村与官垱集镇的一体化、官垱集镇与沙洋县城的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大力推动供水、供气、电信通讯和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向农村延伸,推进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镇、村、组公路有机衔接,结合“三万”活动,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调整沙洋至马良、沙洋至高阳、沙洋至李市、沙洋至官垱、沙洋至曾集等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新增公交车辆,适应农民出行需求。四、对外联动加强与钟

26、祥、天门、潜江等毗邻县市合作,共建汉江生态经济带。重点抓好滨江新区和沙洋新港区建设。借鉴黄梅小池滨江新区的成功经验,争取省发改委等省直部门支持,将沙洋汉江两岸(含天门多宝、钟祥旧口)纳入沙洋新区整体规划。提升沙洋经钟祥旧口至大柴湖公交线路营运水平,开通至多宝公交,密切人员和经济往来,打造成汉江经济带跨江合作典范。加强与潜江市、荆州区的合作,共建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环长湖经济圈。充分利用大荆州纳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江汉运河生态旅游城镇带纳入省级战略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旅游开发和纺织服装、食品、建材工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实现江汉平原的振兴崛起。加强与其他毗邻县市区的合作。以纪山镇为

27、中心,加强与荆州区、当阳市的合作,按照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的协议,共同开展对楚纪南故城大遗址的保护管理,建设我国南方大遗址保护重要示范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五里铺镇、沈集镇为依托,对接荆门高新区、掇刀区,配套发展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花卉园艺、蔬菜等产业。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服务沙洋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公、铁、水联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枣阳至潜江高速公路沙洋段项目建设,建设沙洋城区至枣潜高速公路连接线,完成207国道荆门至荆州段沙洋境内改造建设,建设沙洋汉江二桥和348国道绕沙洋

28、城区连接线公路,推进省道汉宜线沙洋段改建。适应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新形势,加快相关港区道路建设:建设蒙华铁路沙洋站至沙洋港中心港道路、沿沙洋港道路(东环线)、后港港区进港道路。建设省道沈集至荆州六监区沙洋段、沙河线五里至河溶段、汉宜线后港集镇段改线、沙洋城区外环线(经马良至高阳至吴集至官垱至李市至引江济汉工程堤顶道路)等。完成145.7公里县道进行全面改造,加快500公里乡道改造,新建通村公路800公里。专栏4-1 主要公路建设项目枣潜高速沙洋段,全长49.6公里,完成投资44.6亿元。348国道沙洋过江段(汉江二桥)项目,全长6公里,完成投资8亿元;348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全长20公里,

29、完成投资3亿元;城区至枣潜高速沙洋南互通连接线项目,全长10.5公里,完成投资2亿元;311省道枣潜高速沙洋南互通至后港段改建工程,全长20公里,完成投资4亿元;蒙华铁路沙洋站至沙洋港中心港道路,全长26公里,完成投资3.9亿元;207国道荆门至荆州段沙洋境内建设项目,全长38公里,完成投资5.7亿元。建设223省道沈六线沈集至桥河段工程,全长60公里,完成投资3亿元;219县道高阳经吴集、官垱、李市至引江济汉工程堤顶道路项目,全长35公里,完成投资5亿元;后港港区进港道路,全长7.2公里,完成投资1.1亿元;311省道后港集镇段改线工程,全长3.7公里,完成投资5000万元;342省道沙河线

30、五里至河溶段工程,全长15公里,完成投资8000万元。(二)铁路建设建设蒙华铁路沙洋段53公里,完成投资50亿元;建设沙洋火车站至沙洋中心港区支线铁路20公里,完成投资7亿元。举全县之力,争取荆门经沙洋至武汉的城际铁路和高铁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航运建设完成汉江沙洋管辖段94公里航道整治工程、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建设工程及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江汉航线新城船闸至引江济汉西荆河船闸20公里航运圈整治工程、引江济汉后港港区和李市港区码头工程、汉江沙洋段马良港区码头建设工程,建设沙洋汉江水上搜救中心。专栏4-2 主要航运建设项目沙洋港中心港区一期综合码头建设工程及二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完成投资5

31、亿元;建设沙洋液化品专用码头,完成投资2亿元;建设沙洋造船工业重型装备码头,完成投资20亿元;汉江沙洋段马良港区码头建设工程,完成投资5亿元。引江济汉后港港区码头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李市港区旅游码头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毛李港区旅游码头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江汉航线新城船闸至引江济汉西荆河船闸航运圈整治工程:全长20公里,完成投资15亿元。建设数字化航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四)物流站场建设提升城区物流节点地位,加快物流枢纽建设。以蒙华铁路、枣潜高速和江汉运河等项目为依托,建设蒙华铁路至沙洋中心港码头铁路连接线,实现铁水高速综合联运,并建立铁水联运煤炭储备库(场),将沙洋打造成鄂中地区综合物流运输枢纽。加快重点乡镇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新建长湖水产品(后港)物流中心、十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蒙华铁路曾集货运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