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25KB ,
资源ID:245403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40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南汇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南汇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1、上海市南汇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市南汇区200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2)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要说文,先得解字:“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

2、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3)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4)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 。(5)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

3、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6)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7)这

4、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8)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

5、(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9)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10)“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11)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

6、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12)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1第(2)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目的是: 。(2分)2根据上下文,第(4)段横线处

7、应填写的短语是: 。(1分)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的喜爱。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大关心“人事”。E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是当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4“节物”反映的是中国人传统的过节方式。对“节物”的重视表现了中国人 的心态。理由是: 。(3分)5根据下列诗句中

8、提到的“节物”和“习俗”,在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节日名称。(4分)(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两段与“传统节日”无关,应当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19分)孤独的普希金肖复兴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

9、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a)。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四月底的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

10、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痴情又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

11、,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俩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站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

12、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像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我 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

13、,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b)离开上海的那天上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我们又来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7解释文

14、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a)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 (b)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通过三次瞻仰普希金铜像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当代很多人只重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高雅文化、崇高精神的忧虑。B文章开篇作者提到,相对于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岳阳路上的普希金铜像是可看可不看的,暗示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超过了精神的追求。C老翻译家坚守在普希金像的身旁,是出于对普希金及其诗作的热爱,他成为孤独的普希金唯一的安慰。D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使得文章所蕴

15、含的情感丰富而饱满,既有无奈与痛苦,又有遗憾与忧虑。9作者写人们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凭吊普希金的场景的目的是 。(2分)10本文的标题“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的内容,加以解释。(3分) 11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任意举一例,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12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假如普希金塑像真的有灵魂和思想,你觉得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请根据文意,写出他望着“我们”时的心理活动。(4分,60字左右)(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3(1) ,未解忆长安。(杜甫

16、月夜)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3)不忍登高临远, , 。(柳永八声甘州)(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文心雕龙)(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4欧阳修,字永叔,谥号 。我们在高中教材中学过他的文章 (2分)15下面对于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

17、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16本词艺术手法运用很有特色,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

18、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

19、不解所为,后正会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陶侃传)注:阃外:统兵在外。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乱头养望: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终日敛膝危坐( ) (2) 引接疏远( ) (3) 至于众人( ) (4) 有奉馈者(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B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C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及桓温伐蜀D吏将则加鞭扑 则切厉诃辱19把下

20、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20陶侃身处晋代,但是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反对 ;反对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陶侃的性格特点。(2分) (六)阅读陈情表一文,回答2226题。(13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

21、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

22、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3“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2分)24根据文章的思路,简析李密行文中 “陈情”与“明理”的关系。(3分) 25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李密请求 ,其理由是“ ”。(2分)26本文以四字句为主,而又穿插运

23、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二 70分27作文 有一次,爱因斯坦问老师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三天后,明可夫斯基告诉爱因斯坦:答案有了。老师把他带到一处建筑工地上,径直踏上工人们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在工人们的呵斥声中,老师说道:“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踩过的老路面,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请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参考答案一 80分(一)

24、1通俗说明我们祖先对待节日的态度(1分),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1分)2原文: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1分) 3A、E(4分)4亲近自然、享受自然(1分);理由:“节物”都是源自自然的当令之物(1分),当令的花卉可以养性,当令的食品可以养身。(1分)5(1)春节(2)元宵节(3)端午节(4)重阳节(每空1分)6提示:不同意(1分)。最后两段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传统节日,但却是对传统节日的“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深层次阐述(1分)。第(11)段以人们的日常用语说明“天人合一”思想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1分);第(12)段则从“环保”角度阐明重视过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回答并呼应了开头(1分)

25、。(二)7(a)普希金的时代与当下人们的时空距离遥远;(1分)普希金的精神与当下人们的心理距离遥远。(1分) (b)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轻易地忘掉。(1分)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1分)8C(3分)9表现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爱戴、崇敬之情(1分);衬托出大多数中国人对普希金的冷漠(1分);10(1)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2)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3)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4)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写出其中三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11参考提示:举例1

26、分,分析表达作用2分。例一:一边是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的舞厅,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一边是孤独的普希金,没有人向其瞥一眼。(1分)以人们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对比,(1分)表达出作者对人们沉浸物质的享受而冷落高雅文化和崇高精神的忧虑与痛心。(1分)例二:同样是普希金的塑像,莫斯科的屹立了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而上海的在短短时间之内却连遭两次劫难。(1分)以普希金塑像在莫斯科和上海的不同命运对比(1分),深刻表达出作者对于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历史的强烈批判。(1分)12提示:望着“我们”的心理活动应该是略带欣慰而又充满期望的。要求想象合理(1分)、情感真挚(2分),语言流畅(1

27、分)。(三)13(1)遥怜小儿女(2)各领风骚数百年(3)望故乡邈远,归思难收。(4)金就砺则利。(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何当共剪西窗烛(7)观千剑而后识器(四)14文忠(1分),伶官传序(1分)15D(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16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1分)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1分)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1分)(五)17(1)危:端正 (2)疏:关系不亲密 (3)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4)奉:进献(每小题1分)18D(A竟、

28、却就;B因用;C和等到;D都是表承接的连词)19(1)活着的时候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3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弃”字1分,全句大意1分)(2)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3分。“田”、“贼”各1分,全句大意1分)20反对思想浮华的老庄哲学;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21勤于政务,廉洁自奉;(1分)珍时惜物,鼓励劳作。(1分)【译文】陶侃性情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喜好品评人物。整天严肃端坐处理政事。他统兵在外,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一件遗忘疏漏;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没有不亲笔回信的,下笔如流,笔无停滞。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等待的人。

29、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年是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时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他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将官处以鞭打,还说:“赌博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内容浮华,讲的不是先王合乎礼法的言论,不能那么做。君子应当衣冠严整,要有威仪,怎么能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并自认为前途远大呢?”有人送礼时,他一定要问其所来何处。如果是劳动所得,即使礼轻他也很高兴,并加倍赏赐;如果是非法所得,则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见一个人拿一束未熟的稻谷,陶侃问

30、:“你拿他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就随意拿来。”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命人将他抓来鞭打。这样,百姓勤于农时,家中充足。造船时,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人们都不明白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积雪消融,厅堂前被雪水弄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的时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陶侃治理细密,都像这样。(六)22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2分)23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1分)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或者:请求晋武帝允许自己先在家中尽孝祖母,暂不做官)。(1分)24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俩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1分)接着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1分)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1分)25先尽孝后尽忠。(1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1分)26提示:举例正确(1分),分析表达情感的作用(2分),语言组织(1分)。例:“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