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茂名市第七小学 岑海燕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经历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分析其内涵和特点 ,介绍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 小学英语随着
2、经济的飞速发展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它是适应未来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运而生的。在学校教育中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社会为中心,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精神的有效途径。研究性学习开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领域和学习方式,承担着追寻学习的真正意义,唤回在传统学习文
3、化的泛滥中悄然隐退的人的尊严。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可以作如下的概括。其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教育要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影响,就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使儿童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但传统的课程局限于学科的疆界,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基本构成,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造成教育中生活意义的失落。研究性学习针对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弊端,冲破学科疆界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其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超越了以文化符号为表征的课程形态,
4、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摈弃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不过,高扬直接经验并不意味着间接经验的退避。“研究性学习”并不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对立,它一方面尊重直接经验的课程价值,另一方面,寻求间接经验的个人意义,使两者共同建构起个体的完整的经验。其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饿重要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艺性的活动方式,使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展开学习。这种追求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饿学习时空,整合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还能赋予
5、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不囿于材料的记忆与推理,而能够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视点出发,对现象发表个人的创见,展现个体智慧。“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虽然形式上是“研究”,但实质上是“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要避免陷入“唯科学主义”的狭隘视阀,即只注重沿袭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程序和方式,抹煞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培养“研究者”或“科学家”,说到底,它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旨归的。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 从本质上讲,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广义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因此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目标和特点外(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科学严谨的学术态
6、度、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和探索能力等),还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赋予它自身的特色。 (一)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文化素养 。信息文化素养主要包括:认识到有信息的需要(即需求动机)、根据需求查找信息(方法)、使用信息解决问题(即目标)等。培养学生可以进行有效、高效的信息利用。培养学生可以对信息进行关键性评价,并能够训练地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可以准确地运用各种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和敢干尝试的勇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意识。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在
7、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源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基于真实任务的情境性问题解决。问题的解决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门类,综合性突出,需要在一个整体论的视野里看待所涉及的知识。即便是在同一个主题下,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的不同,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手段以及研究的结果的表达方式等都有可能不同。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而我们说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 2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它与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截然相反,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敏锐的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探讨、思索解决
8、问题的方法,找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在这里将没有“圣经”,虽相信“权威”,但不迷信。在教学教程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张学生个性张扬和个性发展。 3实践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点毫无非议,因为它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做到教学最优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网络资源的局限性(如信息加工深度不够、实质信息少以及灰色信息过度等)往往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因此,通过实践是获得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4自主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
9、育条件下,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习态度的自主性,另一个是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态度的自主性是指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和方向,通过网络或其它渠道查找、搜集所需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利用和评价,从而使实际研究的问题得以解决;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是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实际水平和能力自主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大课题研究范围内)和研究方向,这种学习方式不再像传统课程学习中学习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整个班级,它使整个学习的个性化得以充分的体现和尊重。从这个层面讲,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合于个体的高效率的
10、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中是“唯师是从”;而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将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1.教师是设计者 。要使研究性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一位要求就是教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学习的文化背景、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如何界定学习任务、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查询的策略、如何定位所需信息、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和如何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等六个方面。 2.教师是资源开发者 。研究性学习其实
11、质就一种基于资源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它是学习者对现有资源的进行研究、探索,使新问题得以解决的学习方法。因此要使研究性学习得以实施,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对学习资源的开发,而这个重任就落在教师的上。在众多资源中,互联网是最大的资料库,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对具体主题进行研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发和利用对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条件。 3.教师是组织者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导演,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搭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4.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要起
12、到帮助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排忧解惑,为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扫清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为学生提供信息(如主题网站地址、相关主题链接等)、启发思路(如何选择主题、主题研究的切入口和方向等)、补充知识(如介绍给学生相关主题的跨学科知识或相关边缘科学知识,便于学生较全面认识问题等)、介绍方法(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如何组织信息等),引导学生质疑和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自己研究的初步成果作如何深入拓展等)。 在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质。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无数的知识扑面而来,大量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广泛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于课堂
13、教学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如下新的知识和技能: 1 教学设计技能。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掌握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实际的教学,其内容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编写、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等,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掌握设计教学的技能。 2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 windows 操作、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等的使用。 3 多媒体 CAI 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使用
14、方法,具体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产生、发展;多媒体 CAI 的基本模式;多媒体 CAI 的硬件配置;多媒体 CAI 的设计方法;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应用和评价;多媒体 CAI 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开发;等等。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方法,其内容包括互联网一般原理与硬件配置、浏览器的使用、 E mail 、 BBS 等基本服务项目的使用,用 FrontPage 、 Dreamweaver 编制网页的技术,等等。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学生的地位 1. 学生是自主者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
15、主性,防止教师越俎代庖,过分干涉学生自主权的现象发生。学生的自主权体现在研究过程的各个层面,大到课题的选择,小到具体方法的应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只能起到建议和促进的作用,其决定权还在于学生。否则会误入“穿新鞋走老路”的泥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挥成为空谈。 2学生是自控者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终生学习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主动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步调。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控意识,这还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相配套。以“评”促“学”,即以“评”来达到“自控”的有效驱动。 3学生是评价者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教师是单一的评价
16、者和裁判者,而忽视了学生互评和自评在学习过程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对取得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成就感和归属性,更有利于确保教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也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与共同提升的过程。五、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评价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或专家等,但以学生为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研究性学习评价中,评价者或是一位指导教师,或是由一群教师组成的课题
17、指导小组;或是学生个人,或是学生小组和整个班级;或是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单位,甚至包括媒体等。 2、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丰富、灵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态度可通过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设想、建议等。 二是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获体验。主要为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小组活动记录来反映,也可通过研究性学习征文比赛、学生周记和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反映,还可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研究
18、结果来反映。 三是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已取得成果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也可以是设计的某种方案、制作的某个成品,还可以是没有结论的开放性的意见书、倡议书等等。 四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变化。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提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外露在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发现、课堂参与、思维过程。 3、 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评价可以采用:教师
19、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展示活动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方法,有时还可通过观察小组活动和个人表现,非正式讨论和提问等方法。六、信息技术下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课中的具体运用 1、选题。主要有三种方式:(1)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一些范围,供学生选择。范围要小、集中。(2)学生自己确定研究题目。(3)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研究主题。由于“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刚刚起步,学生对此不熟悉,因而开始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范围,让学生围绕该范围选择拟定自己的小题目。如:学生学完有关如何度过课余时间的文章,就
20、让他们运用所学语言开展相关话题的讨论;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展相关的知识单词的竞赛等。 、分组合作,查找有关资料。 题目确定后,学生可自由分组去查找所需资料。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单词和简单的知识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查找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查找途径有:学校内外的图书馆、阅览室、英汉字典、互联网等。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如何在图书馆及网上检索。不懂的词汇可通过英汉或汉英字典来解决。 3、整理、筛选信息。学生搜集的材料可能较多,其中有有用的,也有无用的,即不上题的。这就要整理、筛选。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获取的材料(包括词汇)中筛选出有用的东西。 4、形成书面的信息报告。筛选出有用的材料后,教
21、师要指导学生把材料整理好,写成书面材料。如小知识,词汇表等。对于小学生,应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只要能围绕题目收集一些材料,或有关词汇就行了,目的在于通过过程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5、展示成果。学生的成果展示可有多种方式:有英语墙报、对话、表演、英语角、讲故事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语言训练。 总之,无论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都要把握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使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附一简案加以说明:现行小学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food(食物)
22、,sport(运动)等,其内容涉及生活、身体健康、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二册Module4Food(食物)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健康的饮食(healthy food)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 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健康饮食的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健康的饮食”。 Step
23、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健康饮食的重要性。(2)健康的饮食。(3) 不科学饮食的危害。 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饮食习惯、方式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搜集科学饮食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 point向同学展现。 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
24、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科学饮食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了解了科学饮食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科学饮食意识。七、信息技术下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英语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培养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和身理还在成长阶段,他们的各方面的知识构建还不成熟,在小学搞研究性学习,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在研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从学习的开始就有自信心和成就感,真正地让学生喜欢乐意运用现代信息技
25、术进行研究性学习。 2. 提高小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仍很滞后。提高小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是培养小学生现代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3. 学习的过程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学习的层次性,切忌“一刀切”,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我们要遵循一个“递进性”原则,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过程。4合理分配学
26、习的时间。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比较浓,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有些问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探究,这样教学时间就远远不够。如果经常让学生把课堂上没探究完的问题带回家继续探究,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怎样解决探究时间与学生负担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的问题。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着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样也在改变着世界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
27、作用,以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相溶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2、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3、鲁子问. 王笃勤 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4、吴刚. 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 全球教育展望, 2001,(1).5、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5期6、黄旭光. 网上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 2000.(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