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科教案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科教案(3)教师姓名: 张万祥 授课对象:社会体育系 2009年级 运动训练 班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类型必修授课题目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的目标授课形式理论课讲授授课时间2011年 9月 12-16 日周次/课次1周/4课时教学目标基本掌握学校体育的结构, 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重点、难点学校体育的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教 具 常 规 教育技术电 脑 投 影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组织形式、时间分配)90备注教学常规:上课、起立、师生问好!点名。(180分钟)第一篇 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三章我国学校
2、体育的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一、运动教育 学校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
3、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三)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训练,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四)课余体育竞赛 对于学生的体育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进行,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和全校教职员工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心。二、家庭与社区中的体育 家庭与社区中的体育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了增进学生健康和社区的各种各样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为了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是十分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
4、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体系是增进学生健康的有效措施和基本条件。“不同家庭保持经常的联系,就不可能关心他们的健康。第二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体育教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一)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学校体育目标,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无论是将学校体育的结果视为精确规定的、固定的终点,还是无尽的点中的一些点,或是一些非预期的点的出现,对于学校体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学校体育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结果的期待,具有一定的
5、终结性。当然,这里所说的终点,只是整个体育过程的互相联系的一个一个的“歇脚点”,而不是整个体育的终点。杜威认为在教育中:“人们所追求的终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点,而是持续的旅途上的一个个歇脚点。(二)不同指向的方向性学校体育目标是特定的价值取向的反映,而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实现的现实,“目标是指一些我们还未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所以不能是事实;同理已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也不能是目标。”因此,学校体育目标是对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结果的期待与前瞻,对于激励师生共同努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因为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存在的现实,而且,所提出的学校体育目标会比学生现有水平、能力
6、等要高。往往是要求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要消除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达成目标是需要付出努力,甚至经过非常艰辛的努力才有实现。 人们通常从不同的层次来表达学校体育目的和体育目标。汉语中通常将“目的”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想要获得的结果”;“目标”则解释为“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目的”带有最终的意思,而“目标”则带有层次性、阶段性,如总目标、领域目标等。整个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是: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前者依次是后者的上位概念,后者依次构成前者的下位概念。 教育目的与目标是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
7、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目的是实践活动主体对实践活动所要实现或创造的结果在观念上建构的预期模型或想像形象。”美国艾伦C奥恩斯坦指出:“目的是总的表述,为指向某种未来的结果或行为的具体行动提供框架和方向。目的是指向理想的或者鼓舞作用的美好远景的起点,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陈述,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过程的指引。”教育目的预期通过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的理想的变化。“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比较长远、抽象、主观和深刻。学校体育目的涉及的是一般的体育过程,是整个体育,甚至是整个教育追求的最终结果,学校体育并无一个特定的计划可以直接实现这样一些目的,但学校内大量的体育活动在
8、许多方面可能反映它们。当学校体育目的转向体育课程或特定体育活动时,目的就变成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示学校体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上具备怎样的层次、类型和基本规格,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一定的体育目的在体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是对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体育课程目标是回答“就体育课程而言,你想要学习者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地?”体育课程目标提出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地,但并不具体指明特定的学习内容,而是指出达到目标的学习
9、者的某些特征。如何将体育目的转换为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学习领域是在体育课程中按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学习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体育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我国新颁布的标准将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划分学习领域是为了给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地方、学校、体育教师、学生指明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在那些方面发生变化。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的划分有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把握体育的价
10、值,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目标: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达到的体育课程目标的程度和所学习内容的特点划分的等级。水平目标指不同学段与水平的学生在各个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为地方、学校、体育教师指明了某一水平的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只是具体指出学生在学习后应该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学习水平的划分,一方面为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指明了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向,另一方面,又为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内容留下了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各地、各校和体育教师应根据水平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指明的方向,结合实际的情况
11、灵活地安排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前所拟定的教学指标。它可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标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结果。 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所能得到的结果。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运动潜能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课余体育竞赛目标是预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运动竞赛能得到的结果。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是为学校体育提供几个方面的依据:(一)为学校体育本质 学校
12、体育目标是选择体育内容的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对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经验最有价值作出判断,为选择体育的内容指明方向,并界定了体育的内容范围。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完成时学生能够在那些方面做到什么。学校体育目标是选择、组织、改造体育内容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在选择学生的学习内容时,应依据体育目标进行选择。(二) 学校体育的方向性 因为学校体育目标在指明选择学校体育内容的过程中,实际上也隐含着对如何教学这些内容的思考与判断,所以,学校体育目标为体育的组织形式、方法提供了前提。它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性质和类型,也决定着体育内容的结构方式以及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为具体的实施的策略提供指导。(三)为学校
13、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学校体育目标构成了对体育内容和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学校体育的评价实际上是主要是依据学校体育目标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效果进行。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体育目标越能被社会,尤其是被学生所接受就越具有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训练竟活动的指导作用和渗透作用。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
14、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体育目标越是能被社会,尤其是被学生所接受就越具有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作用和渗透作用。(一)学生的需要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学生是体育施教的对象,是体育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学校体育将无从谈起。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够学习什么?学生能达到什么水平?学生的需要从内容维度上看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为儿童需要以学习为基本手段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目的。这两方面
15、的需要是相辅相成,我们在制定体育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两种需要之间的依存,在确定体育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某一学段的学生能够学习什么?需要学习什么?怎样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需要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既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也包括学生的长久的需要,仅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但不一定能保证为学生走上社会提供良好的准备,仅满足长久的需要,又容易将成人化的体育内容强加给学生,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外在的过程。学生的需要从学习的性质来看,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生天赋的自发需要,也包括学生在后天的体育过程中形成的自觉的需要。以学生的自发需要为基础,利用这种需要来达到体育的目的。在制定学校体
16、育目标时,要了解作为学校体育特定对象的特定的学生的特定情况,但这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为与主观选择的结果。”(二)、社会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为中国经济振兴做出贡献,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存在发展的,总是为一定的社会的需要服务的。“人
17、类生活无论怎样的不同,均包含着特定活动的表现。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就是明确且适当地为这些特定活动做准备的。这些活动无论因社会阶层的不同,量有多大、差异有多大。都是可以挖掘出来的。这只需要我们置身于事务的世界并挖掘出这些事务所包含的特定成分,他们就将显示出人们需要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整个社会的需要从时间的维度来分,可以分为: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从空间上来分可以分为:家庭、社区、民族、国家的需要。从学校体育的施教对象的特性来看,学校体育既是为了学生的今天,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创造未来的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既要适应当前的现实,又应超越社会的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18、。只有在现实与未来、个人与国家、适应与改造之间找到切入点和结合点,学校体育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另外,国家对学校体育提供的条件、师资数量与质量、场地、器材设备、教学时数、地区气候特点、经费等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的保证,也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学校体育目标明确昭示着体育的价值定位和及其内容的基本架构。学校体育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强调的是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正确态度行为的形成等。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研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体育学科是学校体育知识最主要的源泉,与确定学校体育目标联系最紧密的是体育学科的功能
19、。所谓体育学稠的功能是指体育与人的个体、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相会作用与效能。一般认为体育学科具有以下的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娱乐学生的身心、陶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如果学校体育本身没有这样的功能,则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体育目标不仅要考虑体育学科的存在,还要进一步考虑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特点等。 人们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不仅仅是考虑学校体育的功能,而且
20、,始终会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即会受到自己体育价值观的左右。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时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学校体育目标是制定、设计、实施、评价学校体育的人的某种体育价值观取向的具体体现。对学校体育功能的不同认识、人们的不同的体育价值追求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设计、实施、评价。 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学生、社会、学科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独成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来源。过分强调某一因素,就会导致学校体育向一个极端发展。 虽然,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有共同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者的价值观的不同,制定学校
21、体育目标就有不同的取向。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 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催育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学校体育目标越是能被社会,尤其是被学生所接受就越具有对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作用和渗透作用。 行为性的具体目标指明的具体行为是对学校体育学习后学生所应出现的 可观测行为的精确描述。这样的目标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做出那些行为才 能证实他或她掌握了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具体指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一个具体的学校体育目标描述必须包括:表现学生达
22、到目标的行为;学生达到具 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好到什么程度?有多少学生?准确到什么程度?。行为性目标指向可以结果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锻炼、训练、竞赛的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它明确规定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非行为性的一般性具体目标,行为性具体目标的最大优势是在陈述清晰,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确定自己达到目标的程度。但是行为性目标比较多的强调事实的讲授,而忽视更复杂的智力行为,强调运动技能的外在表现,忽视运动技能完成情况的内心情感体验,实际上许多学习的出现并不表现为外显的可测量的行为。体
23、验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指向无需结!果化或难以结果化的体育课程教学锻炼训练竞赛等目标,主要用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它主要是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描述教学情境,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大多是体验性、过程性生成的目标,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关注的不是外部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堂教学、锻炼、训练、竞赛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是在体育情境中,随着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和学生经验生成的内在要求。(四)“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的取向,关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范围或领域,是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至于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这样的目标
24、可以摆脱既定目标和思路的束缚,追求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及其结果采取鉴赏式的评价,而不是与预期目标进行对应式的比较,主要是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表现性目标是作为行为性目标的补充而提出来的。表现性目标“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所习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景,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表现性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在学校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正确地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目标指引、导向作用的关键所在。学校体育的目
25、标对于体育实践的指引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目标应十分明确,应让不同的人从学校体育目标中对所期望的结果获得相同的理解,这样,目标才能发挥作用。 学校体育目标的表述明确具体,才能对于达到目标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利于正确地选择体育的内容,以及正确地组织与实施,才能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明确具体的依据。 第四节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目标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教育的基本目的界定在“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一目的对于教育具有鲜明的指向作用。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6、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一)总目标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总称,体育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生应在那些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体育教师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领域目标、
27、水平目标、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学生自身的实际,审视、选择、创编体育运动项目和各种体育活动。 1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 (1)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练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 (2)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28、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1)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 运动技能目标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形成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
29、标是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是进学生有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将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强调学生对科学锻炼身体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是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具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3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是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30、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是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提高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意识和能力;学会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预防或消除心理障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体育活动预防或消除心理障碍。 5社会适应领域目标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表现出团队意识和行为;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个人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在体育与健康问题上表现出有责任感的社会行为;关心社会的体育与健康问题。第五节
31、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一)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体育与健康课有一定的课程标准,按一定的班级授课,有专任的体育教师,有一定的场地器材设备保证,规定进行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早锻炼)、
32、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的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对巩固运用体育与健康课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与健康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要密切配合,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根据我国教育、体育的方针、政策、决议,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结合实际,组织与开展学校体育各项工作。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要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服务的基本方向。要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等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