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1KB ,
资源ID:245029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5029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大校史.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大校史.docx

1、浙大校史年月日,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竺可桢碰上了地质学家翁文灏。翁文灏透露,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已经辞职,有人主张派他前往;对此,竺未置可否。月日,翁又登门造访,说陈布雷想提议让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竺在表达了相反的意愿之后,又补充道:“若能于浙大有所补益,余亦愿竭全力以赴之”。月日,陈布雷托人给竺可桢捎来口信,说蒋介石约他见面。竺可桢随即去蔡元培处请教,蔡言,最好不去浙大,但蒋不可不见,可见面时予以婉拒。月日,蒋与竺单独谈话,希望竺能“允任”,竺可桢表示“尚须考虑”。竺可桢如此犹豫,乃是有两方面的原因。这个时候的他尚在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的任上,从事业上看,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热爱的气象专业,觉得即使

2、是“自愿牺牲于一时”,眼下内忧外患的局面也不可能让他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大学校长其职务之繁重十倍于研究所所长,且欲见能效非三、五年所能为事”,而自己却是一个“不善侍候部长、委员长等,且亦不屑为之”的人。不过,竺也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余若不为浙大谋明哲保身主义,则浙大又必陷于党部之手,而党之被人操纵已无疑义”矣,且“浙省文化近来退化殊甚,需一大学为中流砥柱”。同时,他的许多同事和学生也劝其接任,夫人张侠魂也言及如今办大学者风气不好,须有正义感者出来,才有改进之期望。竺经过慎重思考和多方咨询,又再与蔡元培以及妻姊张默君等人商量,遂提出“出山”的三个条件,“即:财政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

3、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而时间以半年为限”。这些话是当面对陈布雷讲的。在陈看来,经费、人事大权不成问题,唯“不受政党干涉”,恐怕难以接受,他出尚可,唯“大学中训育方面,党部不能不有人在内”;至于“时间以半年为限”,陈也说还是不提为好。蔡元培也认为半年任期过短,可延为一年,后以时间问题暂且搁置不表达成默契。而蒋介石邀请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实是出不得已。因为早在几个月前,浙大学生为了响应 一二九运动,12月11日就联合全杭州学生冒雪上街游行示威,并准备于21日赴南京请愿。而时任浙大校长的郭任远得知消息之后,便勾结军警于12月20日深夜入校逮捕了12个学生自治会代表,此举引起了学生公愤。12月21日,学

4、生赴城站预备乘火车北上,被站方拒绝之后,愤而站立铁轨,以至省府秘书长黄华表出面谈判。学生整队回校后,迅即成立自治会,部分学生冲进校长公舍,郭从屋后逃出奔往南京。教育部随后宣布开除两名此次运动的学生领袖,这无疑于火上浇油,学生于是继续罢课,并坚决拒绝郭返任校长。为驱郭风潮。驱郭运动一起,浙大校务会议推举郑晓沧为校务长,并期望教育部另行委任校长。但蒋介石认为“此风不可长”,不同意更换校长。以至于这个斗争一直持续了一个月,至1月21日,蒋介石不得不亲临浙大以平息学潮。蒋先召见学生代表,威胁复课;遭到拒绝之后,蒋又对全体学生训话“父辈给你们请来的师长,岂能无理赶走?”“如此将绳之以法。”学生毫不退让,

5、坚持罢课。家乡的学校的学生如此不给面子,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也使蒋意识举是无法挽回,需另觅能孚众望者出任浙大校长。其实郭任远除了对党国一片“赤诚”之外,本来就无甚能力。1933年,郭上任伊始,就在浙大推行党化教育,排挤为人正直的农学院院长许璇。郭任远以当地特产火腿,应加强改进为由,要农学院设立“火腿系”,许璇未予置理,郭任远责其抗命,许璇愤而辞职,郭任远转而委派林学家梁希继任院长,偏偏梁希与许璇是至交,观点一致,梁希也拒不接受任命,从而引起公愤,同院教授金善宝、蔡邦华等余人,群起支援,一并离开浙大。这在当年曾成为农学界的一件大事。1935年,郭任远又擅自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拨给物理系购置仪器

6、设备的外汇专款挪作他用,以至物理系全系教师在春假时通知校长,从暑期起拒绝受聘,以示抗议,物理系多数学生也愤然离校到到其他大学就读。郭任远的作为早已让浙大民怨鼎沸,但因为郭为党国忠心可鉴,与浙省当权者相交甚好,他竟一直稳坐校长一位。此次倒郭运动之爆发,乃积愤所致,是迟早的结果。为了缓和人心,蒋介石接受了陈布雷这位有“文胆”之称浙江大学前身浙江高等学堂的毕业生的建议,邀请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月,在得到了校长独立用人权、当局不得干预的许诺后,竺可桢终于走马上任了。这次倒郭运动在现在看来可以说是成果非凡,可谓是浙大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揭开了浙大历史的新一页。 但是在当时竺可桢其人

7、如何,浙大师生并不是十分了了。对于竺可桢能有何许作为,浙大师生也是心存疑虑,谁知道竺是不是郭任远第二?其中,三十年代就在浙大执教的大教授苏步青就是一例。对竺可桢能否把浙江大学办好苏步青是持观望态度的。因为与陈建功回国后一起到浙大共同把浙大数学系办好的约定,1927年回国后就到浙大执教的苏步青,又因为浙大校长邵裴子深夜敲门直述“你是我们的宝贝”而大受感动,放弃了返回日本的念头,继续留在浙大。但苏步青却没想到,自己没有走人,邵裴子却先走人了。邵裴子这位惜才如命的校长可真正称得上是浙大嫡系。身为浙大前身求是书院的高材生,又曾担任浙大前身浙江高等学校的校长,在蒋梦麟任浙大校长之时,又代理浙大校长,实际

8、主管浙大校务。1928年,张绍忠到浙大任物理系主任,邵第一年就拨给万多元的巨款供购买仪器设备及书刊之用,嗣后每年都有万元以上的设备费。苏步青萌生去意之时,邵裴子正赴南京国民党政府讨取经费。听说苏步青要离开浙大的消息后,邵裴子亲自上门挽留,并在几天以后,亲自为苏步青筹到1200块大洋,解决其燃眉之急。然而1932年,邵裴子便被撤去职务,改由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程天放担任校长。一年不到,旋即由郭任远出任校长。可以说一任比一任糟糕,也难怪浙大师生最初对竺的到任予以旁观之态。1936年4月25日下午,正式接任浙大校长之后,竺可桢在浙大健身房发表了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的演讲。要求学生致力学问、以身许国,强调

9、运用自己思想的重要,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讲话中,竺认为办好一所大学,须有充分的图书和仪器,以及一定水平的校舍,尤为重要的,是要延聘一批好教授,“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假使大学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培养出博学笃行的学者”。此次讲话诚恳朴实,与郭之盛气凌人殊为不同,使得浙大师生对竺开始略有好感。在与陈布雷见面之后,竺可桢就在日记中写道:“办大学不能不有哲学中心思想,如以和平相号召。余以为大学军队化之办法在现时世界形势之下确合乎潮流,但其失在

10、于流入军国主义,事事惟以实用为依归,不特与中国古代四海之内皆兄弟之精神不合,即与英美各国大学精神在于重个人自由,亦完全不同。” 因此竺决定废止军事化的管理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实施自由民主的办校方针,主张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教授治教。因为蒋介石已经作出了承诺,因而竺可桢的看法竟得以实施。撤销了由郭任远自兼处长的“军事管理处”,竺可桢另建立训育委员会,对学生之处分,须训育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为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这个机构,在全国乃浙大首创,后一直延续至1949年全国解放。竺可桢又成立校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规章制度,经费预算、聘任、晋升、招生、课程设置等重大问

11、题,概由校务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审议决定。而校务委员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则遴选作风正派、在学校中有威望的教授担任。“教授治校”,“第一步在首先觅得一群志同道合之教授也”,竺可桢开始在国内外千方百计网罗人才。凡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竺可桢都要想办法请来学校执教。对于在海外留学归来有才华的学子,不问是国内哪个学校毕业,竺可桢都委以重任,如年仅28岁的谈家桢,26岁的吴征铠都被聘为教授。而在哈佛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央气象所同学共事的许多同事和学生,均被竺大力邀请至浙大办学。出任校长初,竺可桢便多次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特护病房中看望多年的挚友,哈佛大学研究院同学、科学社同人、东南大学同事胡刚复,敦请他一起办学,竺

12、可桢表示胡刚复不去则决不接受任命。胡刚复在参加中国科学社年会之后,就得了伤寒重症,不省人事整整一个月,在医院刚刚神志清醒过来。胡刚复见盛情难却,又得知国民党保证不以党务干预办学后,才决定接受聘请,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职务,以全力共同把浙江大学办好。因与胡适辩难“新文学”驰名一时的“学衡派”首领、哈佛大学人文主义大师白壁德的得意门生、“桐城派”嫡传、东南大学外国语系系主任梅光迪先生与竺在哈佛同学,在东南大学同事,又共同创办中国科学社,也被竺邀请到浙大担任外文系主任,后担任文学院院长。农学院院长由东南大学的学生和同事吴福桢担任,史地系主任则由东南大学的学生和同事张其昀担任。由于竺可桢的亲戚在国民

13、党位居要职,大批东南大学的师生又到浙大担任院长、系主任,使得苏步青认为,竺肯定办不好浙大。事后才明白,竺对原浙大师生乃是有所取舍。对留守浙大的教师竺可桢辞退了热衷于政治斗争者,而有学术者竺则一一登门拜访,予以留任,郑晓沧仍任教务长、原浙大化工系教授李寿恒延聘为化工系主任兼工学院院长。竺还决定把浙大离去的师生请回来。首先,礼请回了浙大的老校长邵裴之。接着,竺可桢把离去的物理系教师连同技工、管理人员都一一重新招聘回来。离开浙江大学去天津南开大学任教的张绍忠同朱福炘、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束星北重新返回浙大执教,到山东大学任教的何增禄也返回浙大,同时,何增禄还把同在山东大

14、学任教的王淦昌教授一同邀请到浙江大学任教,浙江大学物理系又恢复了蓬勃景象。而对东南大学的同事竺也并非一味偏袒。农学院院长吴福桢为扩大农学院其他系,决定停办森林学系,此举让森林学系师生大为不满,其他系师生也为森林学系抱不平,遂改由竺素昧平生的卢守耕任农学院院长,后离开浙江大学的原农学院教授蔡邦华回到杭州任浙江省昆虫局局长,又被竺邀请回浙大任农学院院长。竺可桢还成功邀请到国学大师马一浮。1911年蔡元培任孙中山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请马一浮担任秘书长。结果做了一周多马一浮便宣告:“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还是回西湖。”此后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请他担任文科学长,也被婉辞。鉴于前例,竺可桢到了马宅两次也不

15、敢贸然开口。1937年抗战爆发,浙大迁至江西泰和,竺可桢以由浙大出面为马先生运藏书为契机登门礼聘,马一浮被竺可桢尊师重教精神感动,才以大师名义在浙大讲学,并在抗日战争中跟随浙大一块西迁。马一浮在浙大讲学的第一天就开宗明义告诉研究国学的学生研究国学目的“在使诸生于吾国固有之学术得一明了之认识对国家社会乃可担当大事。”后来又在赠浙江大学毕业诸生序中一再希望学生毕业后“行其所学,对于国家社会能尽其在己之责任。”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竺可桢则主张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并重。首先,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造就多少专家,学者,而在于养成一批公忠坚毅,能当大任、转移国运的人才。他反复告诫一年级新生:“诸君到

16、大学里来,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是要为拯救中华做社会的砥柱。”其次,他认为大学生的知识面宜宽不宜窄,所以他主张学生跨院系攻读选课,他说:“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对一年级学生,加强数、理、化、中文和外文课程,同时又将中国通史等社会科学课程也列为必修课;为了达到打好基础的目的,竺可桢动员了苏步青、王淦昌、谭其骧等许多知名教授为一年级学生讲授基础课;在减少各系专业必修课的同时,鼓励学生按各人所长选修其他课程;有的系还规定学生要选定辅系。例如物理系学生有的以生物系为辅系;机械系学生有选农学的,等等。其目的是扩大

17、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毕业后能应付多方面工作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1936年秋,学校步入正轨。在掌校之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典礼上,竺讲演了在浙大知名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战火迅即扩散到全国。杭州频遭空袭,为安定科研学习环境,竺可桢不得不着手考虑浙大西迁的事务。1937年11月,浙大西迁浙江建德,这是浙大西迁历程的第一站,自此,浙大离开杭州长达八年。在西迁途中,竺可桢开始探讨浙大精神的确立。早在1936年9月18日的演讲中,竺可桢便十分赞赏浙

18、大所特有的自求是书院以来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传统学风,并把它概括为诚、勤两个字,称浙大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在社会上声誉亦很好。1938年11月日,浙大西迁广西宜山时,竺可桢又作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讲演。决定通过校务会提出以求是作为浙大校训。这是溯源得之,浙大的前身叫“求是书院”,取自王阳明的“君子之学,唯求其是”,因此,“求是”校训的第一层涵义就是继承和发扬自己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另一方面 求是 的英文是Faith of Truth,和哈佛大学的校训(拉丁文Veritas)不约而同,要洞察中国的现状,发扬“求是”的精神,才能拯救和发展国家。 竺可桢尖锐地批评一般知识分子往往只顾利害,

19、不顾是非,这完全与阳明先生的致知和本校校训求是的精神相背谬的。1939年2月4日,他对一年级新生作了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讲话,深刻、精辟地阐述了求是的涵义。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而要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要有刻苦耐劳,富于牺牲的精神,凭自己之良心,甘冒不韪,以使真理卒以大明。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不惜为真理而献身,提出要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他列举布鲁诺为了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伽理略年近古稀还要被迫认罪;达尔文、赫胥黎等为举世唾骂。但是他们有那不屈不挠的求是精神,卒能取得最后胜利。“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之毁誉而

20、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求是”乃成为浙大之校训。竺可桢讲话后的第二天,日军18架飞机在浙大的临时校舍投下118枚炸弹。确立“求是”为校训后,竺可桢特请马先生作校歌,马一浮欣然从命,他根据大学的使命特点和校训创作了“大不自多”校歌。此歌分三章。首章说明国立大学之精神;次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之精神,发挥校训求是两字之真谛;末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现在之地位,及其将来之使命。歌的核心乃“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马一浮作的这首歌词,因为引用了较多的古典,用的是文言文,不太通俗。竺可桢总觉该歌词诘屈聱牙,不甚顺口,拟请丰子恺先生另写,但丰子恺当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就读于李叔同门下的时候,就常常跟随李

21、叔同到马一浮处听他谈哲理和佛学,因此,以马一浮之词为妙,不愿作词。延到1941年6月,乃由竺校长致函著名作曲家、当时国立中央音乐学院的应尚能教授,请其试为该词谱曲。同年8月7日,应尚能教授完成谱曲的工作,并寄给浙大。稍后三日,由湄潭二学生将该曲取出,并定于次日的音乐会上演唱。8月10日,在湄潭浙大附中礼堂,由“回声”歌咏队员演唱该曲。竺校长听后嫌其太长。8月14日在遵义,由竺校长召集各院院长及涂长望、黄羽仪、张荩谋、苏步青、王劲夫、新聘之金城、丰子恺、邱仲廉及学生代表虞承藻等审查校歌,由“回声”、“大家唱”、“海韵”三队队员八九人演唱,计先后唱三次,全歌需时约三分钟。校歌共分三段: 自“大不自

22、多”至“尔听斯聪”为第一段,“国有成均”至“嗟尔髦士、尚其有闻”为第二段,“念哉典学”至“天下来同”为第三段。竺校长听后感到太长,拟取其第二段或二、三两段,但多数到会者认为该曲为一整体,从词意到曲调均不能分,故仍维持原状。并经校务会议通过,正式定为浙江大学校歌。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到了遵义。浙大理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的理科,落户在距遵义75公里的湄潭县城文庙。至此,浙大首迁浙江建德、继迁江西吉安与泰、广西宜山,终至贵州遵义、湄潭,历经四站,历时三年,行程达五千多里。浙大师生创造的文军长征,可谓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壮举。从此,浙江大学在贵州坚持办学6年半,凝聚了一批著名教授和爱国学生,保住

23、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湄潭办学期间,由于胡刚复的努力,事必躬亲而严格认真,使浙大理学院迅速进入兴盛时期,办得很有特色。当时理学院各系不但教学工作出色,科研工作亦蓬勃开展,各系每周均有科学报告会。为了提倡认真读书和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求是精神,胡还亲自向全校师生作报告,讲述伽利略、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贡献、探索自然规律的求是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并谆谆教诲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强暴、坚持科学真理的伟大精神。胡认为一个大学有义务向周围社区传播科学文化,遂向当地群众播下科学种子和普及科学知识,鼓励各系推广科研成果,要求各系必须于校庆时向民众开放实验室,安排各种

24、科学实验,以丰富直观的自然现象和认真的讲解使群众了解科学和运用科学。在浙江大学期间,胡还特意为理科各系学生开设了一门“高等物理学”以加深本系和外系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边缘科学的兴趣。胡刚复与竺可桢意见一致,认为要成功办学首先要延聘高水平和爱护学生的优秀教授。此后在浙江大学迁到贵州遵义、湄潭的年中,原有教授都安心教学科研。胡还增聘了数学系蒋硕民、徐瑞云,物理系卢鹤绂、丁绪宝,化学系王葆仁、张其楷,生物系罗宗洛、仲崇信、江希明等教师,阵容大为增强。其次,他认为要有优良的图书、仪器设备,方能请到好教授。当时王葆仁辞去同济大学理学院院长来浙江大学任化学系主任,就是因为浙江大学化学系的研究条件

25、好,理学院各系图书、设备也都很好。而随着梅光迪的到任,张荫麟、胡刚复、王焕镳,前东大学生的郭斌和(白璧德弟子)、张其昀、陈训慈等亦相继抵达,加上刘节、钱基博等新聘人员,“学衡派”的阵地已迁移至浙大。郭斌和掌中文系,邵祖平与焉,时吴宓几欲受聘浙大,不能行,其闻新文学派之丰子恺任职浙大,朱光潜说彼向之请教教授新文学,吴至大受刺激;外文系则梅光迪主持;史地系则张其昀、张荫麟、钱穆等,人事如此,则发扬“学衡精神”,有“大一”要上古文课,文、师学生要上文选课,郭主任还将所有白话作文一律不及格处理,至当时中国“三大中学”之一的浙大附中毕业高考,因而大多转往北大、清华而尽避浙大及中央大学。当时文学院知名教授

26、若钱穆、钱基博、缪钺、丰子恺、王驾吾、向达、孟宪承、陈乐素、郑晓沧、张其昀、贺昌群、夏鼐、郭斌和、黄翼、孙大雨、费巩、吴定良、浦薛风、王庸、刘节、田德望等等济济一堂,可谓星汉灿烂。在竺可桢民主、自由的办学方向吸引下,在竺崇高人格感召下,汇集了不少崇尚科学民主、追求真理、有真才实学、有社会责任感的好教授。他们都各有专长,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而又能友好共处,在学术辩论与交锋中共同发展,达到极其难得而可贵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境地。在他们身上同样体现出浙大的求是精神。尽管在旧中国学者们往往分为留美、留日、留德等派别,各派之中还有不同的系,但竺可桢不讲宗派、不持偏见,只看学识。由于竺倡导

27、和身体力行求是校风,强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教授们则比学术上的贡献和造诣,比对学生的教导和熏陶,使得各个不同的学派都能健康地成长发展,浙大在学术上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气氛,造就了雨后春笋般的优秀人才。半个世纪以后,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等学者仍深深怀念抗战时期在贵州湄潭的岁月: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精神上轻松愉快,学术上蓬勃发展,共同进步,是他们科研生涯中的黄金时期之一。在全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尽管抗战时期印刷条件和纸张极其困难,这时浙大所出版的学术刊物比战前还要多。校园学术讨论活动十分活跃,如数学系独创的“数学研究”课,成为四年级学生必修,分甲乙二门,每周各举行一次,对报告的遴选和指导十分严格。生

28、物系的学术讨论会常常延续到幕色茫茫。农学院农化系组织土壤肥料、生物化学和农产品制造第三个读书会,每周举行一次,由同学轮流报告,师生共同讨论。其他各系的学术活动也十分频繁。每逢著名科学家的诞辰或忌日,或有意义的纪念日,学校都组织中、大型学术报告纪念会。竺可桢常常亲自主持或亲自做首席发言。如“徐霞客逝世三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报告会”和“达尔文进化论与遗传学术讨论”等等。18421945年中国物理学会年会曾四次在湄潭召开,一次宣读论文达50余篇。浙大不仅没有在西迁途中被打散、被拖跨,反而从1936年时的三个学院16个系的一所地区性大学,发展为1946年回迁杭州时的6个学院27个系

29、的全国著名大学。不少专业在全国享有盛名,如物理、化工、农业、数学等,并创建了数学、生物、化学、农经、史地5个研究所,教授也从70余名增加到201名,学生则从600多名发展到2100多名。实在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其中,竺可桢不以个人好恶去代替评价人才的客观标准,而对于优秀人才也不是简单?1944年10月22日,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应竺可桢之邀来到湄潭访问浙大。他惊叹浙大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原定三天的参观延长到一周。回到英国后,回去以后,李约瑟亲自向英国自然、哲学杂志等刊物推荐发表了一批浙江大学教授的科学论文。从那以后,牛津、剑桥等世界著名大学正式同意浙江大学

30、毕业的优秀学生可免试进入他们的研究生院攻读学位。李约瑟还在1945年10月27日出版的自然周刊上著文说:“在重庆与贵阳之间叫遵义的小城里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遵义之东75公里的湄潭,是浙江大学科学活动的中心。在湄潭可以看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一派繁忙景象。在那里,不仅有世界第一流的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教授,还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数学家陈建功、苏步青教授,还有世界第一流的原子物理学家卢鹤绂、王淦昌教授。他们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希望。这里是东方剑桥。”自竺可桢在浙大建立民主自由学风起,素有革命传统的浙大学生的爱国进步活动又逐渐活动起来。而每当危急关头,竺总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承担责任

31、。对浙大每次发生的学生被捕事件,他都非常关心,积极主动地营救,态度极为诚恳。就这一点而言,竺可桢对学生的真诚爱护,在20世纪的大学校长中恐怕无人出其右。1936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四周年,浙大时事研究会出纪念墙报,尖锐批评政府,杭州公安局长致函校方,提请注意所谓反动言论。竺可桢不得不出面要求停止壁报张贴,但对该团体的活动未加阻止,也未追究责任。 1936年6月5日,军训官黄云山向竺可桢报道,学生代表昨晚决定参加全国学联救国会,定于今日8时召开全体大会。黄认为这是“反动组织”,而竺只是认为学生擅自停课开会时不能容许的,遂会同郑晓沧、李寿恒找到学生会主席梁涛谈话,后又赶至集会地点劝导学生回

32、教室上课。竺认为梁等任意停课不妥,对梁的辩解也不甚满意,但当黄报告杭州公安局将逮捕梁涛时,竺立即通知梁立即离校避风,由学校做停学一年处理。1937年6月19日,浙大毕业考试刚结束,竺可桢正在主持毕业生招待会,省党部编排来几个便衣特务诱捕了土木系四年级学生侯焕昭。又从侯的宿舍收出与外文系学生陈怀白的来往信函,其中有批评政府的言论,于是便要求再找陈“谈话”。竺可桢看完信函,认为“亦无甚大逆不道之处”,拒绝了省党部的要求,只是找来时事研究会的负责人,要他们向训育处说明情况,并嘱“以后注意勿再发生误会”。又于24日派训育处陈柏青陪同侯的亲戚将侯保释出来。1940年,原浙大训导长姜某辞职,经慎重考虑,竺决定起用无党无派、 敢于仗义执言的政治学教授费巩出任训导长。费巩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女婿,不过其父亲费树巍身为袁世凯亲戚却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费巩所景仰的是唐德宗年间的翰林学士陆贽,所信服的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他常常用陆贽的言行启导学生:“教以存心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