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26KB ,
资源ID:244718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4718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共19页.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共19页.docx

1、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共19页高考状元历史纠错笔记易错点1 不能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错分析 1.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消亡)、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3.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三大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

2、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异易错分析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第一,传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不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任免制。第二,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没有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

3、发兵役和徭役。第三,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诸侯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与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各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逐渐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郡县制的出现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易错点3 不能区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认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其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为了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易

4、错点4 不能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三省六部的职权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局限于一点提高行政效率,下面从多角度梳理一下:(1)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3)历史作用: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加强了皇权;三

5、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易错点5 弄不清各时期管理西域(新疆)的机构易错分析 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管理(1)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唐太宗时)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时)管辖新疆地区。(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乱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的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4)清朝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易错点6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理解错误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认识不清,下面梳理一下:(1)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具体原因

6、:清政府统治腐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直接原因:英国用武力保护其肮脏的鸦片贸易。易错点7 对近代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 近代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侵略特权及废除1近代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中国特权(1)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权;(3)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特权;(4)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5)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

7、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6)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2列强攫取的中国特权的废除(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要求;(2)1943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签订协议,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3)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根据共同纲领,新中国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所获得的特权。易错点8 对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辨别不清 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二者区分不清

8、,二者出现的相同历史背景:(1) 经济基础一致:封建自然经济虽然在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 阶级基础相同:占统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阶级,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3) 在政局方面,都发生在遭到列强侵略之后,清政府“摇摇欲坠”。二者的主要不同点体现在:百日维新的主观目的是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清末“新政”则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易错点9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活动记忆混淆易错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十大民主政治建设活动(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3)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

9、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主革命的前进奠定了基础。(4)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5)抗战时期中共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政权。(6)中共七大提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7)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8)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政协协议。(9)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0)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易错点10 不能准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主要

10、政治势力的主张易错分析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形势特点和主要政治势力的主张特点:(1)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矛盾逐渐突出;(2)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希望和平建国;(3)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4) 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主张:(1)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主张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2)中国共产党主张推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3)民主党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易错点11 混淆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易错分析 对二者的比较:(1) 背景:亚洲革命风暴出现的背景是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严重侵犯

11、了亚洲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亚洲的觉醒”出现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和各国人民的苦难,阻碍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 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是反殖反封;“亚洲的觉醒”的性质是反帝反封。(3) 领导阶级:亚洲革命风暴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亚洲的觉醒”的领导阶级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4) 斗争形式:亚洲革命风暴是旧式的农民战争,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亚洲的觉醒”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宗教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旗帜所代替。(5) 结果:亚洲革命风暴大部分被镇压下去;“亚洲的觉醒”虽大部分归于失败,但

12、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易错点12 对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掌握不牢固易错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主要原因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

13、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易错点13 对“一国两制”认识不到位易错分析 1.“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

14、”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2.“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1)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2)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3)大促进: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易错点14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 君主立宪制(1)议会、内阁和首相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下院掌握实权。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15、2)内阁的权力: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等。(3)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4)英王的地位和权力:作为国家元首,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王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英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易错点15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 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3)联邦制原则一个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权

16、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易错点16 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掌握不准确易错分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经济前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理论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易错点17 区分不清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本质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认为两种体制都体现了民主,其二者的区别体现

17、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2) 分权内容: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3) 分权部门: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4) 实质:三省六部制式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易错点18 对二战后欧洲联合认识不全面易错分析 学生易将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当作美苏的威胁,另外,不能全面掌握联合的影响。(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直接原因:1950

18、年,“舒曼计划”的提出。(2)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易错点19 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认识不准确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全面,下面梳理一下:(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西欧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3)不

19、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4)通过建国后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崛起。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逐渐衰退。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易错点20: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易错分析:此知识点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中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

20、术和生产经验,又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然因素。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宜发展农业。 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易错点21: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易错原因:忽视教材中对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史实的描述。(1)主要特点封建经济发展到顶峰: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

21、荣。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部门增多,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成因: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工具先进等);生产关系的调整(更名田、一条鞭法、地丁银等);有利的社会环境(政治稳定,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易错点22:“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易错分析:缺乏对“海禁”、蜜罐锁国政策相应了解。(1)含义 海禁政策:指明清时期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的措施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闭关政策:严格限制(

22、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商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 (2)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具体原因:明初实行海禁政策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清初实行海禁政策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3)清朝的闭关政策,是清朝政府针对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侵扰和日益严重的鸦片走私等活动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因而具有民族自卫的性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客观上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3、,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点2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易错分析:缺乏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的条件的深刻认识。下面梳理一下: (1)有利条件 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被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发达的手工业。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发达的商业。农产品、手工业品被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不利条件 自然经济

24、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无法脱离土地。商人发财后往往买田置地,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封建制度的束缚,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易错点2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易错分析:缺乏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有效掌握。下面总结一下:(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多少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

25、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5)税种由繁多到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易错点25:重农抑商政策易错点:缺乏对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了解。下面梳理一下:(1)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数统治者所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其目的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评价:在封建社会初期,由于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所以

26、重农抑商对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政策中的“重农”是正确的,它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易错点26: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易错分析:不能通过城市的发展认识到中国古代商业的进步。(1)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含义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的发展。(2)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民又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重农”。(3)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

27、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抑商”。 (4)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但到了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统治者仍推行这一政策则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5)辩证地看,“重农”是正确的,但把商业和农业长期放在对立面,人为地抑制商业发展则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 易错点27: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易错分析:缺乏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的正确理解。清朝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且自18世纪末起英国等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但是正常的中外贸易一直是存在的。 (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对象有两

28、类:一类是日本、朝鲜、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中国和这些国家的贸易基本上是以朝贡形式进行的,数量少,规模小;另一类是西方国家,包括英国、法国、美国、荷兰、西班牙、丹麦及俄国等,其中与俄国的贸易主要在陆路上进行,市场交易额不大,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最主要的是中英贸易。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地区只许广州一地;范围只许十三行进行;对输出商品的种类及数量的限制;对外商在华活动的限制。 (2)在18世纪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呢绒、棉布、金属制品;中国输往英国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原料茶叶、生丝、药材,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但鸦片战争前几十年英国对中国鸦片走私激增,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中

29、国处于入超地位。 易错点28: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认识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迹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加速了。 表现:(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2)农产品的商品化。 原因:(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在中国掠夺原料;(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优势,自然经济缓慢解体,但并未完全解体;(2)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易错点29: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征

30、易错点:没有认识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阶段。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开始,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和以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 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两者的不同点表现在: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如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列强对中国的商品

31、输出和资本输出使中国沦为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同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易错点30: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易错分析:缺乏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表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早期著名企业主要有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 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表现: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特点: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在近代工矿企业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 (3)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表现: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