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1 ,大小:217.29KB ,
资源ID:244394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4394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教案合集.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教案合集.docx

1、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上教案合集教案目的: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诗人情,诗人志;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作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阔大的胸襟以及诗人无所胃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领会两首词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教学过程: (一课时)一、导入设计 大家背一下学过毛泽东沁园春。雪,一齐背诵一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整体感知课文沁园春长沙 1、教师感情饱满地朗诵课文;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提示: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彩页1)展开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教师提问: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这几幅画面塑造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体现了诗歌作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特点。三、精读感悟课文 1、研习词的上片 (1)解释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3、,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中之象。意象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丰富的内涵,富有情感性。 (2)研习开头三句,其可拟名“独立寒秋”图;、 请同学说出这三句的诗意;诗意:在深秋季节,我独立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之水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再请同学作形象而有诗意的描述。明确(参考):在一个深秋季节的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湘江水,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思 (3)研习接下来的七句,其可拟名“湘江秋景”图。 诵读这七句,这七句由“看”字领起。 提问:这七句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明确:视角转换,远眺

4、-近观-仰视俯瞰。 请同学们闭目想像“湘江秋景”图,再以文字叙述。明确(参考):远看群山,重重叠叠的枫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品味炼字之妙:“染”“争”“击”“翔”。明确:“染”,仿佛被人工染成景致壮美;“争”活现热烈场面。“击”准确形容雄鹰的矫健英姿;“翔”:水天一色,相映成趣。 (4)研习最后三句:提问:诗人为什么“怅”寥廓?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面对着“竞自由的万物,想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剥削被

5、压迫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不由得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诗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2、研习词的下片 (1) 研习前九句,其可拟名“峥嵘岁月”图 请同学解释诗意。明确: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

6、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提问:前两句在全词结构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承接过渡。 领会第三至第九句的具体内容及其所体现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研习后三句,其可拟名:“中流击水“图。 请同学想像诗人及其“同学少年“中流击水”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蕴含着诗人和其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提问:词的上片与下片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明确:下片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艺术性回答。作业:背诵本课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 2、分析本诗意境之美和所体现的新律诗的“三

7、美”主张; 3、理解徐志摩在诗中表现的特别的思想感情和心绪感受; 教学重点: 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三美”艺术主张和意境之美。 教法设想: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习兴趣。2、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投影徐志摩照片)导语: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徐志摩)对,他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8、1922年辞别剑桥启程回国。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诗的诗魂,“诗哲”当之无愧。 二、诵读体味 :有人说,诗者如酒,品诗如品酒,我们应用“品”酒的心情来品味诗歌,品出盎然的诗意。 1、教师示范朗诵(要求学生圈出每节韵脚,划出前三节诗句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3、学生齐读 三、品析“三美” 刚才同学们朗诵,觉不觉得诗很美?仿佛进了一个如画的诗境。诗歌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1、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

9、,体会“音乐美”。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 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 /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另一方面又多用“轻轻”、“油油”等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应的,有同有异,富于变化,一如交响音画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开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稳,并且

10、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 2、分析段落、句子,体会“建筑美” 通过诵读,我们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音韵之谐和,节奏之明晰,感到了音乐的美感,那么我们再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子上看,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什么美呢?(建筑美)美学家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 1、 抓住具体意象,体会“绘画美”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

11、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柳:柳,是古今诗文中常见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又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 本诗的意象,从金柳、青荇到潭水星辉,色调搭配是明快的,并且远近交错,俯仰结合,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再看这些事物本身也不是凝滞不动的,都具有跃动

12、的生命感。诗人用了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如“荡漾”、“招摇”、“揉碎”等等,使整个画面变成动态的图景,一种活力的气韵流动在其间,给人以立体的审美感受。这个立体的如画般的诗境中,诗人的动作,如“招手”、“撑”、“挥一挥”等词表明,诗人在这“画”中也不能自禁地沉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景在动,诗人在动,主客互动,物我相融,到了“相看两不厌”的程度。甚至,他要化作一条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里,生长为康河的一部分,永远招摇着生命的美丽!(学生活动: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回看全诗,这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这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式,这音节和谐,全韵通畅的营造出了“这一个”的徐

13、志摩式的艺术境界,形成了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四、拓展迁移在徐志摩的诗作中,还有一些玲珑精致的小诗,也很能体现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里我提供两首徐志摩的小诗供大家欣赏品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莎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

14、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暗淡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言。 五、播放再别康桥歌曲,结束全课 雨巷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

15、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一、导入课文、自由诵读。、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读出美感来。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学生再读

16、。(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2、进入诗歌、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境指文

17、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诗歌的内涵: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18、。)、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这首歌)、朗诵。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中国当代诗三首错误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抒情主人公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古典

19、意蕴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情景入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朗读诗歌二、进入诗歌1.整体感知(1)读A.学生默读,初入诗境(要求学生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B.一生试读。C.教师范读,指导重音、节奏、语气、语调。D.学生自由读。E.教师学生齐读(2)想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诗歌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点。(3)说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总结。画面一:江南小镇春意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草

20、长莺啼,花红柳绿,绿草茵茵,一片生机画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斑驳古旧、幽深绵长、凄清冷寂画面三:马蹄声声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过客、马儿、石板路画面四:深闺思妇图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闺中布置,思妇动作,表情,心理的变化画面五:途中道白图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过客情感(4)整体把握诗意A.引导学生思索: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我”对“你“的内心独白,抒情诗能找出记叙的要素叙事诗既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共同明确:时间:阳春地点:江南小镇 人物:“我”过客“你”思妇(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

21、的“你”心潮的起落。B.学生自行概括诗意,教师总结:本诗通过“我”一个匆匆的过客匆匆从江南走过为带给深闺中苦苦思恋等待归人的女子内心希望和失落而深感歉疚和无奈,表达了一份古老的情愫闺怨。2.具体赏析:(1)赏析引子A.学生感情齐读B.学生讨论研究交流:内容:短短的二十字写出了“我”打江南走过带给思妇心潮起落的情景,格调清丽而婉伤。表现形式及效果比喻修辞和意象: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容颜 美丽容颜在等待中消退 思妇情感的起伏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C.学生再次感情诵读引子(2)赏析诗的第一小节A.一生感情美读B.学生齐读C.学生讨论研究交流:这一节主要以“我”之视角

22、写思妇的心灵世界。运用了四个比喻:不揭的春帷隔绝向晚的街道清冷沉寂寂寞的城孤苦寂寞紧掩的窗扉封闭倒装句式“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化板为活,表意委婉D.学生齐声美读。(3)赏析诗的第二小节A.一生感情美读B.学生齐读C.学生讨论研究交流:在全诗的作用:诗眼名句赏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美丽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 错误马蹄声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住)(4)教师总结这首诗格调清丽凄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们再次感情美读,尝试着背诵。(师生齐诵)3.难点揣摩:教师引导:我们读郑这首诗,总是咀嚼出浓浓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

23、具体表现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主题闺怨人物形象深闺思妇意象莲花、向晚、柳絮、东风格调清丽凄婉三、扩展延伸由此诗你能想到哪些表达闺怨主题的古诗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四、师生齐声背诵全诗。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致橡树 教学目标: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2、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说出诗

24、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内涵。教学难点:品味意象内涵,理解象征作用。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走进女诗人舒婷心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二、教师配乐范读。三、学生朗读。四、学生质疑,教师将学生问题归类后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五、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六、抓住意象,品读第一层:1、 本诗中还出现了哪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持什么态度?2、 诗人否定的程度一样吗?从哪里看出来的?3、 凌霄花和鸟儿分别有什么

25、缺点使诗人坚决否定?这样的爱情,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对此你怎么看?4、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在别的诗里可能是被赞美的对象,但在这里诗人是否定的,这几样事物有什么共同点使诗人否定?5、 这样的爱情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为所爱的人奉献,对此你怎么看?6、 学生朗读后小结。七、那么,诗人心中真正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抓住意象,品读第二层:1、找出有关诗句朗读,在诗人肯定的橡树木棉的爱情中,你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猜猜老师最认同哪一点,为什么?2、学生交流参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双方必须相知相依,心心相印,息息相

26、通。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在秋夜送友诗中写道:“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我们的心啊/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可见“沉重的叹息”是对生活的思考,象征女性健康活泼,深沉勇敢。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双方必须祸福与共,同甘共苦。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27、足下的土地。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 “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精神领域的东西。不仅爱你的容貌、气质、才华成就,更爱你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你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3、在诗人眼中,这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这就是诗人的爱情宣言,人格的独立平等是爱情的前提,整首诗的核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是诗眼,前面的否定为诗眼的确立打下基础,后面则是对它的具体阐发。4、让我们来再次朗读诗人的爱情宣言。八、学生以诗的形式写并交流:凌霄花,我想对你说 或:绿阴下的小鸟,我想对你说 舒婷,我想对你说九、课上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

28、们这个年纪谈爱情,是否太早了点?真的早了点吗?让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投影展示诗歌妙?不妙!):妙不妙他递过一张纸条还有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匆匆地扔掉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只觉得心在狂跳烦闷 欣喜 苦恼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看完这首诗,大家都会心一笑,或许有的同学也有过诗中的经历。十六岁是花季,十七岁是雨季,大家正处于花季雨季,男女同学间往往会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讨论交流。教师寄语:面对你心仪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

29、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十投影展示简爱中对白,比较这段对白的表现方式和课文有什么不同。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可上帝没有这样做,但我的灵魂能够同您的灵魂说话,仿佛我们都经过了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参考:简爱对白:直抒胸臆致橡树: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从而诱发读者的想象力,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明确:作者舒婷是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30、朦胧诗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诗潮,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内容含蓄隽永,往往借助于想象、象征、曲笔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从而诱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正因如此,对课文也就有了多元化的理解。读者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因而因读者的不同而产生无数个解”。作业:那么,我们不妨拓展一下思维,把自己的感受代入本诗,诗歌中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除了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还可以象征什么?参考:本诗还可理解为是对崭新人际关系的呼唤。“爱情”一词可做宽泛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理解的桥梁,就要有平等的态度,在强者面前不自卑,在弱者面前不自傲,忽略或不看重自身价值都是不妥的。进一步分析,橡树、木棉的关系还可象征集体与集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等多重关系。十二、板书设计:(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目标】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