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9一、名词解释1. 休克答案:休克 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后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紊乱以及结构受损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2. 自我输血答案:自我输血 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的增加回心血量的现象。3. 自我输液答案:自我输液 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动脉等收缩,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使组织间液回流增加的现象。4. 感染性休克答案:感染性休克 是指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
2、物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二、填空题1. 休克按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_、_、_、_、_、_、_。答案:失血失液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 烧伤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2.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_、_、_。答案:血容量不足 心泵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扩张3. 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血压_,脉搏_,面色_,四肢_,尿量_,表情_。答案:下降 细速 苍白 湿冷 减少 淡漠4. 典型的失血性休克,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可分为_、_和_三期。答案: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衰竭期5. 休克早期机体可通过_和_两种方式增加回心血量。答案:
3、自我输血 自我输液6.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引起的_,其特点是_导致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_和组织细胞的_和_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答案:急性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 严重不足 功能 代谢紊乱7. 休克时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组织_,导致_生成增多。答案:缺血缺氧 乳酸8. 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_,发生_肾衰竭。答案:坏死 器质性9.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_,休克难治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_。答案:功能性肾衰竭(肾前性肾衰竭) 器质性肾衰竭(肾性肾衰竭)10. 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临床上有“三低一高”的典型表现,即_降低,_降低,_降
4、低,而_升高。答案:中心静脉压 心排血量 动脉血压 总外周阻力三、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灌流情况较为可靠的指标是_A.血压B.脉搏C.尿量D.意识答案:C2. 休克的本质是_A.心肌收缩力减弱B.血压下降C.组织微循环障碍D.血管阻力增加答案:C3. 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_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尿量减少D.脉压增大答案:D4. 休克初期发生急性肾衰竭属于_A.肾前性肾衰竭B.肾后性肾衰竭C.肾性肾衰竭D.肾前性和肾性肾衰竭答案:A5. 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_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少流,灌
5、多于流答案:D6. 休克初期微循环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A.微动脉收缩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C.微静脉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答案:D7. 属休克初期的临床表现是_A.尿量减少B.血压下降C.心率减慢D.脉压增大答案:A8. 休克时引起末梢微血管痉挛的主要物质是_A.组胺B.儿茶酚胺C.5-羟色胺D.缓激肽答案:B9.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_A.病毒感染B.螺旋体感染C.寄生虫感染D.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答案:D10. 患儿,男性,8岁。半小时前从三楼阳台不慎坠落,颈、背、腰部有明显损伤,大量出血,至医院时已发生休克。问可能属何种类型_A.感染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神经源性休克D.低血容
6、量性休克答案:D11. 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_A.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缺氧D.组织损伤答案:B12.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血管和血流变化中下列哪项不正确_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B.微静脉开放C.小静脉收缩D.毛细血管网开放答案:B13. 休克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变化中下列哪项不正确_A.ATP生成减少B.高钾血症C.脂肪氧化减少D.糖酵解增强答案:C14. 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_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答案:A15. 以下哪一项改变一般不会引起休克_A.心排血量明
7、显减少B.血管容量显著增加C.失血使血容量减少D.炎热天气大量出汗答案:D16. 对酸性物质耐受性较强的部位是_A.微动脉B.后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微静脉答案:D17.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_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答案:B18.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是_A.直捷通路B.迂回通路C.营养通路D.动-静脉短路答案:A19. 正常微循环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_A.神经调节B.神经、体液双重调节C.局部性体液因素D.全身性体液因素答案:C20. 休克
8、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_A.中枢神经系统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D.重要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答案:D21. 成人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多少才能引起休克_A.10%B.20%C.30%D.40%答案:B22. 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_A.大面积心肌梗死B.急性心肌炎C.心脏按压D.充血性心力衰竭答案:D23. 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_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先抑制后兴奋D.先抑制后衰竭答案:A24. 休克初期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_A.静脉血管收缩而使回心血量增加B.动-静脉吻合支关闭使回心血量减少C.血液重新分布D.肾重吸收钠水增加答案:A
9、25. 失血性休克工期,患者不会出现_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皮肤花斑D.脉压减小答案:C26. 发生难治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_A.酸碱平衡失调B.肾衰竭C.心功能不全D.DIC答案:D27. 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_A.血压降低B.表情淡漠C.皮肤发绀D.脉压增大答案:D28. 休克早期的心、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是_A.均明显增加B.均明显减少C.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量无明显变化D.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量无明显变化答案:C29. 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_A.心B.脑C.肾D.肺答案:C30. 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_A.器质性肾衰竭B.肾前性肾衰竭C.肾性肾衰竭D.肾后性肾衰竭答
10、案:B(二)多项选择题1. 血管床容量增加的休克类型有_A.失血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答案:BCE2.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_A.血容量降低B.血压降低C.血管床容量增加D.毛细血管数目增加E.心排血量减少答案:ACE3.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出现收缩的是_A.微动脉B.后微动脉C.微静脉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动-静脉吻合答案:ABCD4. 休克时引起血管收缩的体液因子有_A.缓激肽B.内皮素C.心房钠尿肽D.血管紧张素E.儿茶酚胺答案:BDE5.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机制是_A.交感神经兴奋B.血管紧张素增多C.儿茶酚胺释放D.受体受刺
11、激E.受体受刺激答案:ABCDE6.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机体的代偿表现有_A.血液重新分布B.血管床容量增加C.组织液回流入血D.心肌收缩力增强E.容量血管收缩答案:ACDE7.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主要表现在_A.选择性血管收缩B.自身输血C.外周阻力增高D.汗腺分泌增加E.自身输液答案:ABCE8.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代偿的结果有_A.心、脑血流量明显增加B.血压正常或稍高C.肾血流量减少D.脉压减小E.回心血量增加答案:BCE9. 休克淤血缺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自身输液_A.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B.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C.心肌收缩力下降,表情淡漠D.少尿或无尿E.动脉血压维持正常
12、答案:ABCD10. 休克期难治的原因主要是_A.DIC形成B.重要器官功能衰竭C.内毒素入血D.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E.发生SIRS答案:ABCE四、简答题1. 休克初期、休克期微循环有哪些变化?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案:休克初期,微循环变化以缺血为主,表现为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小静脉、微静脉均收缩。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液灌流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状况。临床典型的表现有烦躁不安、血压正常或略高、脉压缩小、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尿量减少。休克期,微循环变化以淤血为主,表现为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小静脉、微静脉仍收缩,血液“泥化”
13、淤滞,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液出现多灌少流,灌而不流的状况。临床典型的表现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心搏无力、脉搏细速、表情淡漠、并逐渐转入昏迷、少尿或无尿、皮肤发绀或出现花斑样变化。2. 简述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代偿意义。答案:休克早期小血管收缩痉挛,尤其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强烈收缩,使毛细血管的前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减少,血液通过直捷通路和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回流,使组织灌流减少,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此期的代偿意义:有助于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维持。血液重新分布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3. 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微循环的变化及代偿意义是什么?答案: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
14、化: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代偿意义:自身输血、自身输液,维持动脉血压。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4. 用微循环的改变解释休克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答案:休克早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明显增加而引起除心、脑以外其他器官的前阻力血管显著收缩,微循环缺血。临床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烦躁不安、尿少、血压多正常或稍升高,由于外周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差减少。五、论述题1. 试述休克晚期患者常易并发DIC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有哪些?答案:休克晚期患者常易并发DIC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因长时
15、间缺血、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使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激活了内源性凝血系统。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易于聚集,促进微血栓形成。中性粒细胞因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而激活,产生大量促凝血物质,促进DIC的发生。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19岁。于外出务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格检查: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出汗,左耻骨连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血压65/50mmHg,心率125次/分,体温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试分析:2. 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答案:该患者所属休克的类型: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3. 送往医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的哪一阶段?答案:送往医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的阶段: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4. 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升高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升高;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