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19KB ,
资源ID:244264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426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试题及答案讲课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试题及答案讲课讲稿.docx

1、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试题及答案讲课讲稿浙江省 2010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 02047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D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1如: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

2、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朋友、家庭、 ( A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微观环境指的是社 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 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 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 4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 点的是 ( D )A. 精神分析理论 B. 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

3、种情景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 完成同样的行为。 32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 (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 “监狱”实验属于(C. 实验室实验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D.自然实验模拟研究: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津巴多等人在斯坦福大学做的“监狱”模拟 实验。 46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C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心理倾向。 50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

4、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 的方法叫 ( A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态度测量中方法中的生理记录法:皮肤点、心率、瞳孔收缩等都已成为一种测量态度的生 理反应指标。 69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 A )A.倒 U 关系 B.U 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 U 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 .78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 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让听众

5、在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可先使他们采取一些行动,这些行动符合沟通者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登门拜访”效应,亦“登门槛效应” 859弗斯汀格(L.Fest in 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D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认知失调理论研究中的诱导服从研究,经典实验是弗斯汀格及卡尔斯密斯的实验。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 C )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通常人们减少失调有以下三种方法: 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互相矛盾,我们便简单地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和另一个认知相一

6、致; 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一个或更多的协调性认知来减少; 3、改变重要性。因为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它们的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 失调。 91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 偏见归因属于 ( D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心偏见罗斯等人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的人们像我们一样。根据这样的假设,我们有一种错 误的“一致性反应”的倾向,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期望,其他人也会这样。118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 C

7、)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类似性。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 关系。人们往往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 184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 见的人往往是 ( A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功和过的归因偏差: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 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 139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C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

8、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有两种: 1、强化; 2、模仿榜样学习。 202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理论: 1、学习和模仿理论。学习理论认为,助人行为之所以发生 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 2、情绪理论; 3、生物学理论; 4、社会规范理论。 171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 C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

9、决定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 1、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2、正确地解释情景; 3、对个人责任的决 定。有关自己对紧急事件是否负有责任,常常和社会风气和人民的素质连在一起; 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5、执行利他行为。 177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 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 D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影响助人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一般说来,与坏心境相比,一个人在 心境好的时候更可能帮助人; 2、同情和内疚。由自己引起损害的,产生了内疚,往往会增 加利他行为,但在仅仅看到另一个人

10、受到了损害,于是产生了同情,同样会增加利他行为; 3、责任和承诺。个体觉得负有责任和做出过承诺会影响利他行为; 4、个性。有两种个性特点与利他行为有关。这两种个性特点是赞同的需要和公正世界的假设。有着强烈赞同需 要的人,会比这刚面需要弱的人更可能提供帮助,并且这种个别差异在有行为目击者时更 为明显。公正世界的假设是指人们队应该在生活中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的一种信念。 世界是公正的,总是好有好报恶有恶报,总是报应不爽的。 187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 A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 .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

11、 .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 由于群体而产生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 果。 20919 .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 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 C )A.遵从 B.服从C.行为传染 D. 偏离榜样的行动减少了阻止个体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内心限制,解除了内心的约束,此称为行为 的传染。 22120. 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B )A.接近一一接近型 B.避免一一避免型C.接近一一回避型 D.双重接近一一回避型个人内部地的冲突: 1、接近 -接近型。当个体被驱动

12、去获得两个积极的、对他都有吸引力的 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就会产生这种内心的冲突; 2、避免 -避免型。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这种形式的冲突; 3、接近 -避免型。这种冲突致涉及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有吸引人的性质又有不吸引人的特点; 4、双重接近 -避免型。这种冲突形式涉及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 23121 .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 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 B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 1、个性; 2、

13、挽回面子; 3、冲突的强度。 240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C )A.竞争者 B.竞争一一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有些心理学家提出,从竞争和合作的角度,可划分为四类人:第一类人称为竞争者。这类 人在人际交往时,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得益。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比周围的人做得更好些, 而不管代价是什么;第二类人称为合作者。这类人关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得益以及其他人 的得益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第三类人称为个人主义者。这类人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 地扩大自己的得益,至于其他人的得益的多少,他并不在乎;第四类人称为平均者。这类 人关心的是最大限度

14、地减少在社会交换关系中所有人获得奖励之间的差异。 251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 A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 D.社会互助社会助长指的是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 28024 .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 B )A. 群体目标 B .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群体的规范指,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268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 B )A. 轮式 B. 圆周式C.链式 D.Y式群体的沟通网络:有

15、5种不同的沟通网络,即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 Y”式。 集中化网络对于简单的任务较为有效,而分散化的网络对于复杂任务较为有效;从成员的 满意感上说,圆周式沟通网络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即大家都能感到满意。 276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 在场 ( B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其他人的在场实际上阻碍了个体的绩效,这一现象称为社会抑制。 28027.菲德勒(F.E.Fielder,1964 )提出的应变理论( D )A. 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 .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

16、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菲德勒于 1964年提出的领导的应变理论兼顾了领导个人的特点和情景特点对领导效力的影 响。 30028 .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 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 B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领域的形式: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三种领域形式。第一种叫做主要领域。主要领域是为 个体或群体独特地、排他性地拥有和控制的领域;第二种叫做次要领域。对于个体来说, 它不那么中心或基本,是否拥有它们也不那么清楚,其他人常常可以进入这类领域;第三 种叫做“公开领域” 。当未

17、占领它时,没有个体或群体感到他们拥有这个领域,但一旦有人 占领了这个领域,人们往往予以默认。 306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 A )同上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 B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拥挤是一个主观的心理状态,它的定义是“一种通过空间的、社会的、个人因素的互相作用而激起的动机状态” ,所以拥挤是心理紧张性的。 315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

18、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 DE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 40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沟通者、沟通对象和沟通内容。沟通者: 1、可信性。所谓“可信性”指的是沟通者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能提高沟通者使 人相信的程度和沟通的效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沟通者的

19、专长或权威,另一个是 沟通者的动机; 2、睡眠者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 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者要比 忘记沟通内容更快一些; 3、类似性。某些研究发现,如果信息由一个与听众相类似的人来传递,也会成功,不一定要依赖具有专门知识的沟通者。 703韦纳(B.Weiner,1971 )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 CE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

20、生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韦纳对这类归因进 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 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 败是稳定地发生的, 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 (内在, 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 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 114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 AC )170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

21、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CE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沙赫特总结了有关孤独的个体的研究报告,对孤独做出了三点结论:第一,孤独所产生的 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在一段时间内,由孤独所产生的痛苦增加了,但不 久就开始下降。长时间的孤独,个体就进入了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冷漠状态看,这时个体没 有什么情感,对环境不作任何反应。

22、第二,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梦中也出现其他人, 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第三,那些报告说头脑中思考物理的或智力的游戏的被试, 比没有做这样思考的被试表现出较少的不安和冷漠。 314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 ,错的打“X”。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 )对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心理倾向。态度只在某种条件下与实际行为相联系。一方面,从态度到实际行为的转换常常通过行为 倾向性来实现。另一方面,有了某种行为倾向性不等于就有某种实际行为。其主要

23、原因是, 第一,行为不止由态度决定的;其次,与单一行为相联系的不止是一种态度;第三,总的 态度不等于具体的态度;第四,不只是态度,而且个人的特征和需要也与行为有着联系。50-52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 ( )对(注意,我们都知道挫折不一定导致攻击行为,这里是多拉德认为) 挫折侵犯性理论的主要观点: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 1939 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 “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 性”。 197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 )错群体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

24、,彼此互相有着接触和交往, 有稳定的联系和某种程度的互相依赖性,在心理上意识到对方,认为他们是属于同一群体 的人群。 253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 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作为行动者,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 或情景的因素,也即做外在归因;作为观察者,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也 即做内在归因。行为者和观察者归因时有区别。一种解释认为他们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得出不同的结 果。第二种解释认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或倾向性不同。 137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类

25、似性,互补性,物理距离的接近,交往的频率,外貌的吸引力。156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求助者的一些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这些特点主要有依赖性、亲密关系、吸引力、类似性 和责任: 1、依赖性。接受帮助的人的依赖性会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频率; 2、亲密关系和吸引力。像朋友、亲戚等亲密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性和帮助的义务。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同样,求助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加获得帮助的概率; 3、类似性。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因此,吸引力和帮助的关系合乎逻辑地引出类似性与帮助的关系。人们往往 会帮助那些与自己相类似的人; 4、责任。当人们认为求助者由于不负责任或由于漫不经心 而引起了问题和

26、麻烦,往往会期望他自己解决它。 184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 群体中心理论。一般说来,群体对个体施予压力使其遵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来自于群体 的信息性压力;一种来自于群体规范性社会压力。 213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 从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沟通者、沟通内容、沟通对象三方面展开论述和举例 70.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 行为中心偏差(即行为中心偏见)“行为”吞没“场” :海德曾经指出,人们对他人的 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在其中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做出。

27、其意思 是,人们归因时更看重行为信息,而忽略背景信息。他把以行为作为归因的主要出发点的 偏差,称作“行为”吞没“场”偏差。罗斯考察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并把它叫做“基本 的归因错误” 。117 产生这种归因偏差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社会规范对我们归因的影响,这种社会规范是: 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有其他的社会规范,像考察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 “听其言,观其行” 。这些规范都让我们专注于对方本身的行为,忽略情景因素的作用。第 二个原因是,根据格式塔原理,当我们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他的行为成了注意的中心, 而行为发生在其中的情景成了背景,因此行为与背景相比,变得更为突出。 1183.结合

28、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更多个个体(或群体、组织)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调他们 的行为。 形成合作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真诚的、善良的愿望以及对对方的信任,希望通过彼此的合 作,能克服困难,共同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除了这一点外,合作的原因还有许多种。a、 奖励的结构:合作奖励情景还是竞争性奖励情景对合作的影响是不同的。b、 回报规范:回报这一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强有力的影响。人们往往以合作的反应 回报他人的合作行为。c、 归因:如果认为对方的动机是真诚的,要比认为对方的行动不过是一种要捞到好处的策 略、是一种权宜之计,我们更愿意进行合作。d、 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群体中的讨论会促进了对群体的认同。这种 认同反过来减少了自私行为, 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群体的资源, 同时, 也会减少群体成员 “搭 便车”行为。然而,某些形式的沟通并不能残生对方的合作行为,例如,使用威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