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填空题实验绝对给力资料生理学填空题(题源来自生理学教研室题库)第一章 绪 论1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理学主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4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5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的变化率。6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7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
2、节,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0反馈调节控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膜内胆固醇含量愈高,不饱和脂肪酸愈少,膜的流动性就愈小;反之,膜的流动性就愈大。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3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内K+浓度增高或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钠泵被激活,消耗一分子ATP分解释放的能
3、量,泵出3个Na+,泵入2个K+。4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主要可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5细胞膜上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通常由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6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环腺苷酸、环鸟苷酸、钙离子、肌醇三磷酸和肌醇磷等。7.可兴奋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安静时在膜两侧存在静息电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8局部兴奋的特点是反应的分极性、电紧张性扩布和可总和性。9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乙酰胆碱(Ach),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而失活。10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部位是三联管,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4、的是Ca2+。11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第三章 血 液1体液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血浆约占体重的5%。2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大约与5%葡萄糖或0.85%氯化钠溶液相等。当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破裂,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白蛋白,它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球蛋白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蛋白原则参与血液凝固。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它取决于血浆中主
5、要缓冲对NaHCO3/H2CO3的比值,正常值为20/1。5造血过程可分为造血干细胞阶段、定向祖细胞阶段和前体细胞阶段三个阶段。6.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O2和CO2、缓冲作用。生成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7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类。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100300)109/L,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可出现紫癜。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字 编号。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
6、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10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的降解。11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纤溶酶原、纤溶酶、激活物和抑制物。第四章 血液循环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射血是由于心室肌收缩的作用,心室充盈主要依靠心室舒张的作用,心房起着初级泵的作用。2.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3.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心室舒末压力或容积)、后负荷(大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心率。4.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心室舒末压力或心室舒末压容积,后负荷是大动脉血压。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可分为五期,分别称为去极化过程(0期)、快
7、速复极初期(1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2期)、快速复极末期(3期)和静息期(4期)。6.钠通道因其激活、失活均很迅速,称为快通道,其阻断剂是河豚毒素。7.快反应自律细胞是指蒲肯野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它们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Na+快速内流引起的,去极化的速度快。8.慢反应自律细胞是指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房室结)细胞、起搏细胞,它们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Ca2+缓慢内流引起的,去极化的速度慢。9.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10心室肌细胞的兴奋周期可分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在有效不应期,其兴奋性将暂时丧失或极低;在相对不应期,其兴奋性低于正常;在超
8、常期,其兴奋性高于正常。11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除此之外的各个部位统称为潜在起搏点。由窦房结细胞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若为窦房结以外各个点控制的心律称为异位心律。12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最慢。这是由于该处细胞的体积小,细胞间连接膜通道数量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除极幅度小及除极速度慢所致。13心电图的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去极化过程,QRS综合波代表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1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可缓冲血压的波动,即防止收缩压过高,舒张压过低,以维持稳定的脉压。15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16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正值,组
9、织液生成;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为负值,组织液回流。17在微循环中,迂回通路的作用是实现物质交换,直接通路的作用是保证血液快速回补心脏,动-静脉短路的作用是参与体温调节。18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反射是降压反射,其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其生理意义是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相对稳定。19在临床上,肾上腺素常用于强心,而去钾肾上腺素常用于升高血压。20.肾血流量长期减少,可使肾素分泌量增多,血管紧张素生成过多,导致肾性高血压。21.血管内皮生成的舒血管物质主要有前列腺素I2(PG I2)和内皮舒张因子
10、(EDRF),血管内皮生成的缩血管物质称为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22.细胞外液中Ca2+浓度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增强。23.冠脉循环的血流量主要取决于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室舒张期的长短。24.肺循环中毛细血管的血压非常低,故无组织液生成。25.机体中对缺氧最敏感的组织是脑。第五章 呼 吸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基本环节,其中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内呼吸包括组织换气和细胞内的生物氧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3.胸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是一个含有少量浆液的潜在的密闭的腔隙,其中的压力在整个呼吸过
11、程中通常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4.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种。弹性阻力用顺应性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反比关系。5.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回缩力,其中尤以肺泡表面张力为主。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上皮细胞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作用。7.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气道阻力,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 8.肺的有效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浅而快的呼吸不利于肺换气。9.决定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因素有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和呼吸频率。如果每分肺泡通气量不变。呼吸频率愈
12、快,肺泡通气量就会愈少。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气体的扩散速度、呼吸膜的通透性与面积和肺通气/血流比值。11.正常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0.84(或0.85)。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无效腔增大;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机能性动-静脉短路。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12.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以化学结合为主。O2主要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13.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分压和pH、温度、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14.氧合血红蛋白呈鲜
13、红色,去氧血红蛋白呈紫蓝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发绀。15.血红蛋白和CO结合的能力是O2的210倍,因此空气中即使只有少量的CO也会造成机体严重缺氧。16.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脑桥和延髓,即低位脑干。目前流行的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认为:延髓的吸气活动发生器兴奋,引发吸气动作,再通过吸气切断机制发生呼气。17.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可感受H+和CO2浓度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可感受脑脊液中H+浓度的变化。18.当动脉血中CO2浓度升高,H+浓度升高或O2分压降低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19
14、.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该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如果切断了该神经后,动物的呼吸会变得深而慢。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1.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三种形式。慢波的起步点是Cajal细胞。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胃肠道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胃肠道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减少。另外,消化道管壁内还有完整的、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称为肠神经系统。4.胃肠激素的作用主要有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营养作用、和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
15、式是分节运动;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胰液;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6.胃的功能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8.内因子是由胃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个时期。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淀粉的酶是胰淀粉酶,消化脂肪的酶是胰脂肪酶。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
16、的是胆盐,其主要作用是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血液途径,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淋巴途径。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葡萄糖,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氨基酸,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回肠能主动吸收维生素B1和胆盐。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1 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2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常温时重要依靠内脏代谢产热,而在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占极大比例。3 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其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常温时以辐射散热为主,而在高温时则主要依靠蒸发散热。4 汗液中NaCl的浓度一般比血浆
17、中的低,所以机体因大量发汗而发生的脱水属于高渗性脱水。大量出汗时,除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应补充适量的NaCl。5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表现为排卵前(卵泡期)期体温降低,排卵后(黄体期)期体温升高,因为此期血液中的孕激素水平较高。6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神经元)是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其中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肾脏,其中重要的排泄途径是肾脏。2.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泌尿功能,此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4.肾小球滤过膜由血
18、管内皮细胞、基膜、肾小囊上皮细胞,三层结构组成。5.近球小体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近球(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6.肾血流量适应泌尿机能主要靠自身调节,适应机体的紧急情况则主要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7.全身动脉血压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自身调节的结果。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生成原尿,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生成终尿。9.肾小球的有效滤过率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的代数和。10.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小球血浆流量。11.当入球小动
19、脉明显收缩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血浆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加快,以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12.原尿中大部分溶质重吸收的主要部分在近端小管,水的调节性重吸收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3.水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调节。14.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H+、K+、氨(NH3)的作用。15.肾小管分泌一个H+,可以重吸收一个Na+和一个HCO3-。16.酸中毒时,肾小管分泌H+增多,H+-Na+交换增强,K+-Na+交换减小,因而血钾升高。2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保全钠排钾,它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和血K+、血Na+浓度的调节。2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
20、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素的轴突胞浆运送到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储存并释放入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和循环血量较少。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感受适宜的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2. 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3. 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4.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5. 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6. 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
21、视杆细胞。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7. 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8. 按照三原色理论,视网膜存在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椎细胞。9. 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10. 暗适应过程的实质是视紫红质的合成不断增加的过程,因此人眼在暗光下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强。11.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导、骨导两条,其中以气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12. 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
22、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13. 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14. 耳蜗能感受声波刺激,与听觉有关。15. 听阈图的纵坐标为声强,横坐标为声频,图的上线代表不同频率声音的最大可听阈,下线代表不同频率声音的听阈。16. 前庭器官包括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器官是人体的空间位置感受器,当进行直线或旋转变速运动时,会引起前庭器官中的位置觉感受器兴奋。17. 眼球震颤通常是机体作旋转变速运动时,半规管受刺激的反应。18. 不同感觉的引起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被刺激的感受器以及传入冲动到达大脑皮层的部位。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神经系统主要由神
23、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种细胞构成。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生物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兴奋作用和营养作用两方面作用。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三种。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轴突-胞体突触、轴突-树突触和轴突-轴突三种类型。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 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而产生的去极化型电位变化;而抵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
24、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超极化型电位变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单向传布、总和、突触延搁、对内环境变化和药物敏感、易疲劳、兴奋节律可改变、可能有后放现象。7、突触的抵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相反,除了抵制以外,还有突触前易化。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乙酰胆碱、单胺类递质、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组胺、氨基酸类递质等多种类型。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两大类。特民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社经冲动;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10、内脏痛的定位不精确,还往往发生牵涉痛。11
25、、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去大脑僵直。此僵直属于丁僵直。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和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两大类。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脊髓小脑的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皮层小脑的功能是协调大脑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并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15、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
26、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迷走胰岛素系统。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过程。18、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而影响免疫功能。可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19、学习的形式可分为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两种。20、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21、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第一信号系统,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第二信号系统。22、人类的记忆过程可
27、分为四个连续性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短时性记忆主要是神经元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较长时性记忆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持久性记忆可能与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23、记录大脑皮层的自发性电脑活动的电位变化称为脑电图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脑的某些区域产生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称为脑诱发电位。24、睡眠时相包括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异相睡眠时,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而在慢波睡眠时,脑电波则呈现同步化慢波。第十一章 内 分 泌1.激素可按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大类。类固醇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皮质分泌,它们是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盐
28、皮质激素等五种,其余绝大部分属于含氮激素。也有人把脂肪衍生物和固醇类激素系列,则激素可被分为四类。2.大多数含氮激素作为第一信使,则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发挥调节作用。类固醇激素则进入靶细胞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诱导蛋白质合成,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3.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输到腺垂体,调节其活动。4.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生长素、催乳素、促黑(素细胞)激素,其中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合称为促进性腺激素。5.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和促进代谢。6.神经垂体激体包括血管升压素和催产
29、素两种。它们产生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7.血管升压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即具有抗利尿作用,高浓度时还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则是促进具有泌乳功能的乳腺排乳和收缩子宫。8.甲状腺激素主要有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两种。甲状腺激素能使肌产热增加;它对生长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9.调节机体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是甲状旁腺素、降钙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10.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主要分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以影响三大物质(蛋白质、脂
30、肪和糖)代谢为主,而盐皮质激素则以影响水盐代谢为主。11.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药理作用。12.应急反应主要是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的,而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参与的。实际上,引起应急反应的各种刺激,也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同时引起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两者共同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13.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它是人体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血溏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14.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活动均有抑制作用。生理剂量的褪黑素还具有促进睡
31、眠作用。第十二章 生殖(45、54学时不作要求,略)生理学实验考试题复习选择题1、兔的正确捉持方法为:一手抓住(B),另一手托其臀部,使兔呈坐位姿势A、双耳 B、颈背部皮肤 C、头部 D、双上肢2、下列哪种溶液是等渗溶液(C)A、5%氯化钠 B、10%葡萄糖 C、0.9%氯化钠 D、0.9%葡萄糖3、在机能学实验中,做颈总动脉插管时常用下列哪种剪刀剪开颈动脉(C)A、弯手术剪刀 B、直手术剪刀 C、眼科剪 D、普通手术剪刀4、行气管切开时,应作(B)切口A、“T”行 B、倒“T”行 C、“V”行 D、“L”行5、破坏蛙脑时,探针的针位置是(A)A、枕骨大孔 B、头部正中 C、第一颈椎 D、第二颈椎6、机能实验学主要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D)A、生理学知识 B、药理学知识 C、病理生理学知识 D、组培学知识7、在小鼠腹腔注射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注射时应从左下腹或右下腹进针,避开膀胱B、进针时以45度角直接刺入腹腔C、在给药前应回抽,判断有无血液或气泡D、腹腔注射给药量一般为0.1-0.25ml/10g8、做兔颈手术时,打开颈总动脉鞘时,可见哪条神经最细(D)A、迷走神经 B、交感神经 C、升压神经 D、减(降)压神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