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烈推荐武夷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武夷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武夷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青年教师公寓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武夷学院校园内。(四)、项目建设单位:武夷学院(五)、学校领导:杨江帆:党委副书记、校长姚进生: 党委副书记陈平: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裘国伟: 党委委员、副校长高建富: 党委委员、副校长(六)、建设内容及规模武夷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12000人。 为满足学校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促进不同专
2、业、不同院系之间的信息资源、教学经验交流,学校启动国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为了改善青年教师的住房条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拟建设青年教师公寓共15栋,该两项目建设建筑面积约44127平方米。(七)、投资与经济社会效益本项目投资估算为13608.32万元。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形象,促进不同院校间的学术交流,而青年教师公寓的建设将极大地解决教师的住房需求,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第二节 业主单位简介 武夷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于1958年。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是8
3、25年前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书院)的传承者。 武夷山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西连江西,北邻浙江,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正在建设中的三条高速公路将使武夷山成为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的交通枢纽。 学校现有规模9000余人。教职工610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56人;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60余人;25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有多名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4、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 近年来,全校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融入福建“两个先行区”和南平“前锋平台”建设大局,拓展先行先试的作为,持续推进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服务地方发展,拓展两岸合作,推进国际交流”的办学总体宣传。办好“三欢迎”(学生欢迎、用人单位欢迎、社会欢迎)大学,培养“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应有、会创新)人才,把学校建设成凸显武夷特色,服务海西发展,注重国际交流的地方性应用性绿色强校。 学校制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建设规划,通过重点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科专业
5、建设、教风学风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力争顺利完成学位评估和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实现2012年学校规模12000人,本科专业25个,学校在主要的基本指标方面进入省内地方普通高校的前列,提高办学和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850亩,武夷山校区还有规划预留发展用地13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2.71万平方米,生均16平方米;学生宿舍6.94万平方米,生均8.7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400万元。建成了拥有千兆出口、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80万册,期刊13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存储系统,容量
6、达14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实验室总面积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9万册,期刊1700余种;拥有SAN架构的IBM存储系统,容量达30TB;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办学规模与系部设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现设有茶与生物系、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艺术系、数学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环境与建筑工程系、信息学院、动漫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学科专业 充分发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及资源优势,构建“服务地方
7、茶学、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的“茶学、旅游、文化创意”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生物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的“生物、化工、环境”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商贸经济发展方向”的“商贸、物流、金融”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信息、机械、电子”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文化与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人文与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等五大学科专业群。形成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相对突出,文、理、工、农、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教学与科研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强化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现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并遴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教学实习基地
8、100余个。学校重视和加强科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福建社会科学院在我校设立“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为省级科研基地。近年来,全校教师已正式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60余部,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6项;目前各类在科研项目100余项。师资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投入力度,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学校准备升本以来至2010年9月止,学校引进了24名教授、64名副教授、120多名博硕士来校工作;试行了柔性引进
9、“校内特聘客座教授”制度,积极探索吸引国内、海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短期工作的机制,柔性引进教授9名,130多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加大了从省内外公开招聘人才的力度和补充青年教师的力度,引进、调入和接收教师186人,截至2010年9月,学校教职员工接近700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158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00多人,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工件的顺利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和措施,通过实施“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和“
10、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知名企业进修学习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副教授进军教授,鼓励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让教师能够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务结构得到了优化,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师资队伍进修、培训和选拔、聘任、使用、考核制度,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以培养优良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1、、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重视落实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专门安排有贫困生资助体系配套资金,并有序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学校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现有篮球、足球、舞蹈、摄影等各类协会和多个学生业余文化社团。学校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教育管理 学校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确立了“涵养穷索、致知力行”的校训。1985年始,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继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六届文明学校”之后,学校又连续获得了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省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12、。1998年以来,学校连续三届被省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2008年,院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光荣称号,武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地方学报。学校还被授予“省级平安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福建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对外交流 武夷学院立足武夷,面向大众,坚持“五开”办学模式,全面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武夷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交流模式。一方面选派各类教师出国留学、访学;另一方面,邀请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校举办讲座,积极主办、承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学
13、校先后与德国特里尔大学、泰国兰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台湾南荣学院、台湾吴凤学院、北京七彩集团、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政和集团、世纪桃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亚细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继续深造、实习、就业等提供了良好平台。学校前景 目前,全院师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启动和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北科教兴市的重要支撑、海西人才培育的新兴基地、全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特色平台“三大目标”;培育“四会”(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会做人)的人才;推行“五开”(开门、
14、开源、开明、开放、开拓)办学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科研基地、基础设施、校园文化、党建等“六项建设”,学校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局面。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和建设规模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武夷学院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武夷学院申报材料(2004年6月);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8月;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 1992年;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法20042号);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厅200223号);6、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
15、号;7、南平市“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南政综200786号;8、武夷学院总体规划图,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2007年11月);9、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夷山校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南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年1月);10、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夷山校区详细规划,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2005年10月);11、南平市武夷学院(筹)校园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福建省闽咨投资咨询中心,2006年11月。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共15122平方米;青年教师公寓共计15栋,每栋建筑面积1933.68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29005平方米,该
16、两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44127平方米。具体工程构成与建设规模见表1-1。表1-1 序 号建设内容座数(幢、个)单位建设规模备 注1国际学术交流中心115122 建筑面积2青年教师公寓1529005 建筑面积三、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建筑物分别座落于武夷学院校园的教学区、生活区。校园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和主要干道以及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通过校区至三期工程建设己基本形成,本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均较完备。 第二章 项目建设条件和必要性第一节 武夷山市概况一、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
17、8044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98万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9.66万人。通行闽北方言武夷山方言。武夷山市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18、。 武夷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誉。全市土地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5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武夷山境内的“古闽族”“闽越族”文化遗存是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朱子理学在
19、此发祥、传播,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二、 综合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564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709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8303万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268411万元,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25820元,增长13.3%。 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发展稳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06%、29.06%、49.88%调整为19.72%、32.04%、48.24%
20、,一产下降1.34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98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6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经济拉动的影响,尤其以第二、三产业带动为主,全年第一产业拉动国民经济总量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5.3个百分点。全市2009年年末从业人员1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6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1022万人,比上年增长2.27%,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6万人。收集发布工业园区37家重点工业企业30多个工种、12370个用工岗位信息,利用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及乡镇年关“墟日”,举办20场供需见面会,发放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36000多份,现场
21、咨询4500多人次,现场办理免费求职登记2200多人。加强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5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79人,“4050”人员再就业311人,劳务派遣从业4109人,再就业培训762人,帮助35户“城镇零就业家庭”56人实现就业;帮助农村低保户、独生子户、双女结扎户实现“一户一就业”75户,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调整有待加快;工业科技水平较低,旅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显不足;征地拆迁难度较大,重大项目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服务
22、体系保障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有待加强等等。三、城区范围及社会事业情况调查:(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22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278.76万吨,比上年增长6.88%,其中铁路1.41万吨,下降3.42%;公路277万吨,增长6.95%;民航货邮吞吐量0.3548万吨,下降4.27%;客运量完成739.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其中铁路客运量99.17万人次,增长0.31%;公路587万人次,增长1.21%;航空全年共安全起降航班5235架次,下降15.17%,旅客吞吐量53.573万人次,下降5.2%。
23、 (二)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66万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总量4474万元,增长14.92%,移动业务总量10290万元,增长9.03%,联通业务总量1330万元,增长1.45%。年末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6928万门,本地电话用户42523户,移动、联通电话用户17.75万户,增长15.86%。数据通信业务持续发展,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2.08万户,增长48.57%。(三)物产资源 武夷山物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粮区、林区、茶叶产区。全市现有耕地30万亩,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5
24、0余种,总蓄积木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材量10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58.63万亩,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全市茶叶总面积9.6万亩,年产茶叶9万担,武夷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大红袍”更是世间极品。水利资源方面:全市实际可开发水资源8.3万千瓦,现开发4.3万千瓦,可开发水资源4万千瓦。矿产方面:全市已发现矿种28种,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94处,水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全市探明铀、煤、钼及花岗岩9处,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岩储量居全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射性低。 (四)旅游服务体系武夷山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接待基地和闽北
25、旅游服务中心。全市拥有旅行社5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52家,各类宾馆饭店274家,共有床位2万张,其中星级38家,年可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并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俱全的配套接待、综合服务网络。 (五)交通等基础设施武夷山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是闽北的重要交通中心。拥有4C级武夷山民用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及香港、澳门旅游包机等25条航线;横贯武夷山的横南铁路是福建省第二条出省通道,武夷山区段站是目前闽北最大的车站;公路干线四通八达,101省道横贯南北;拥有福建省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设有海关、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口岸查验机构;同时,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6、日臻完善。(六)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中小学在校生24622人,比上年减少393人;全市高中、初中招生232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0847比上年减少592人;小学招生2289人,小学在校生13775人,比上年增加199人;幼儿园在园人数5916人,比上年减少686人,入园率87.22%。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9.1%,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学生辍学率1.1%,初中年保留率99.97%,初中升普高的比率48.8%。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受惠学生2.28万人,城乡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资金943.75万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40.91万元,为中小学生免收寄宿费55.585
27、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99.97%。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1%,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比例52.3%,教育投入资金到位率100%。“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高考录取率创历史新高。本一上线人数130人,上线率8.69%,比增3.52%;本二上线人数442人,上线率29.5%,比增5.2%;本三上线人数720人,上线率48.1%,比增7.2%。万人本二上线率达到南平市第五名。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 本项目提出的背景(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
28、展,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村教育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增加,在校生达4031万人。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总规模2300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1562万人,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开放进一步扩大,很多方
29、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在逐步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国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左右。教育发展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一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迫切要求推
30、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就业压力较大,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各国纷纷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否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
31、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三)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校承担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战略性研究的课题,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与共享。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
32、成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为社会特别是农村广泛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四) 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完善中外教育工作磋商机制,构建双边、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推进与外国政府互认学历学位。健全教育涉外法规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服务竞争。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武夷学院自筹建直至三期扩建项目的建设,学校主要完成了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操场、体育场馆、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生活福利设施及其他附属用房等项目建设,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体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