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44.13KB ,
资源ID:243844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844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试题库.docx

1、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试题库单项选择题1人类认识事物的次序是A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B从实践到感性再到实践.从同一到斗争再到同一 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2矛盾的客观性是指A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只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矛盾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中的反映3矛盾是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 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4.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辨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不同状态源泉和动力5.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是对物质

2、的自发猜测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是指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8.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头脑中自生的第二性的从书本上学来的第一性的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10. 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

3、少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11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A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抹杀意识的能动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有时承认、有时抹杀意识的能动性12.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A.联系构成运动先有联系后有运动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和运动完全等同1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客观唯心论形而上学唯物论二元论主观唯心论14.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 斗争性和同一性的相互结合15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A各自对立面转化B同一方向转化C捉摸不定的方

4、向转化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1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17. 空间是指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18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B确定和不确定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9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特殊矛盾20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21 “从物质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辨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两条路线的对立; B 、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A 、观念本身; B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 、自然界的存在物; 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3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 、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 、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24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A 、主观认识; B

6、 、客观对象; C 、人的大脑; D 、是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 25所谓实践,指的是A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B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26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 、生产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以上都不是 27在认识的起点的几种提法中,正确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 B 、概念是认识的起点; C 、表象是认识的起点; D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28“理在事先”这种认识论的观点是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主

7、观唯心主义 29 、在认识论观点上持反映论观点的是 A 、先验论; B 、不可知论; C 、唯心主义; D 、唯物主义 30古代西方的“回忆说”、近代的“天赋观念论”以及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和“良知”的认识思想是A 、唯物主义反映论; B 、唯心主义先验论; C 、经验论; D 、可知论 31感觉、知觉、表象是 A 、反映的三种形式; B 、意识的三种形式; C 、感觉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32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 A 、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 B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范畴;C 、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D 、既不属于感性认识,也不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3

8、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3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辨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35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 A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一; B 、唯心主义特有的思维方法之一; C 、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思维方法; D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36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 、分析方法; B 、综合方法; C

9、 、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 37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 、分析方法; B 、综合方法; C 、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 38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39知觉这种认识形式A 、已经超出感性认识的认为; B 、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认识 C 、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D 、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40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 、只有唯物主义才承

10、认的观点 B 、辨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C 、唯心主义坚持的错误观点 D 、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它 41真理就是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 、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4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 43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人们能获得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这表明真理具有 A 、相对性; B 、阶级性; C 、主观性; D 、绝对性 44“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满足我们双倍需要的,这便是最真的”,这

11、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马赫; B 、詹姆士; C 、胡适; D 、杜威 45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对真理的根本态度是() A 、任何真理都不能变动,永远保持其不变; B 、任何真理都是变动的,都是可以推翻的; C 、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46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 、一切科学理论; B 、逻辑证明; C 、社会实践; D 、客观对象; 47哲学上所谓的必然和自由,指的是A 、人在客观世界中的活动所处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B 、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 C 、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合方式的统一; D 、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 48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

1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 、批评和自我批评; C 、实事求是; D 、统一战线 49认识通过相对真理而达到绝对真理,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 、绝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C 、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D 、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50人的认识能力、思维具有至上性也有非至上性,是两者的统一,这是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主观主义真理观; D 、相对主义真理观5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5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

13、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5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物质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订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

14、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5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57.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58.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5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

15、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6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6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6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6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

16、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6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65.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66.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6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6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

17、者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69.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70.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7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7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

18、矛盾发展的结果7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7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75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7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

19、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7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队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在中占统治地位7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8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8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

20、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8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8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A发展缓慢不稳定 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21、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8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8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8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

22、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8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9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9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电器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电器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9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9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

23、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的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9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家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9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9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9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9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

24、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济制度 9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10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 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0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10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

25、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10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0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10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26、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0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0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10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