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5.32KB ,
资源ID:243707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707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科普能力.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加强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科普能力.docx

1、从加强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科普能力从加强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入手,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在“全国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经验交流会”上的主题发言国家民委教科司 王守利一、充分认识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1、民族地区特点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国土总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3.89%,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为1.73亿人。从区域特点来看,民族地区可以笼统概括为三大特点:一是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国家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我国的边疆地区基本上都是民族地区,全国陆地边界2万多公里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135个边境县中有109个在民族地区;我国现有的13个陆地边境对外开

2、放城市、241个一类开放口岸、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中,绝大多数在民族地区,可以说,民族地区是国家的安全屏障。同时,民族地区还是国家的生态屏障。民族地区多处在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有绵延辽阔的草原荒漠和地势过度地带的石山区,全国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四个重点地区和四项重点工程全部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现有7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85%以上。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2个限制开发区域,民族地区有19个。二是民族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以水、石油、天然气、石油四大资源为例:族地区的水利资源蕴涵量占全国的66%,石油基础储量占全国的22.05%,天然气储备量占全国的41%,煤炭

3、储量占全国的36.0%.三是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我国的三大地势阶梯中,第一阶梯全部在民族地区,第二接替大部分在民族地区,第三接替中自然灾害最频繁的也主要在民族地区。青藏高寒区全部都在民族地区,东部季风区条件最差的大部分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地形多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3000米以上的区域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30%左右,耕地面积只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5.4%,可以说,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2、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原因,幅员辽阔的广大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科技势力,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人民

4、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判断有两个结论:一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二是“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党的十七大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描述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改变”;这个论断的第二层含义很大程度上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吻合。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落后地区和国家不能也不应该重复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工业化过程,而应发挥技术落后的积极面后发之势,求得跃升和发展。因此,实现民族地区生产力有质的飞跃必须借助技术创新的强大效应,使民族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抢占制高点,从而占领市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发展速度。

5、因此,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要借助科技优势,求的跃升。尤其是作为国家生态屏障的民族地区,更需要注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科技支撑力度,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经济发展。下面我简单谈谈关于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一些看法。这里包括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也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内容,简单了解一下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整体形势,对我们具体开展科普工作,无论从工作理念上,还是具体的工作途径、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启发。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介绍一下,是从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的现状谈谈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现状,二是民族地区科技的中远期目标和国家的政策取向,三是民族地区“十一五”期间的项目选择及对策建议,四是民

6、族工作部门在整合相关部门、社会力量,促进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一点想法。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现状分析(一)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现状。1、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得到了优化。主要体现在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向基层延伸三个方面。(1)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数量大为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西部大开发等支持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突出表现为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以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为特征的传统产业的地位开始下降。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数量大为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资料显示,内蒙古等民

7、族八省区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比重已达12.24%。除了专注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外,民族八省区专门从事发明创新的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也达6.06%,这表明民族地区的经济不仅已经开始摆脱原始的传统状态,而且已经开始专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甚至还出现了创新的成分,在一些产业中开始了出现了独创性的创新工作。这些都是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数量扩大的必然结果。(2)民族地区科技人才层次有较大程度提高自新中国成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与科技人才的受教育水平一直较低,许多人才都需要在职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弥补自身学历层次的欠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则逐步

8、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民族地区大多数科技人才都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层次也有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一些博士、硕士研究生,甚至大多数民族省区还有自己的两院院士。我们仅以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主力军民族院校的在校生数量变化来说明问题。全国13所民族院校,从1978年的6902人发展到了2004年的133865,26年增加了 18.4倍。此外,在民族院校中,大多数学校都能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还有4所高校能够培养博士生,这都对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层次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3)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向基层延伸在十余年前,民族地区能够称得上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源,主要都集中在民族地区的省市级机构与部门。近年来这种情

9、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县级机构引进了许多科技人才,就是乡镇机构,也吸引来了不少科技人才。西南民族大学课题组对四川省民族三州2005年人才流入的调查显示,这一年有7286人流入县级机构,占总流入的62.73%;有4157人流入乡级机构,占总流入的35.7%,充分佐证科技人才向基层延伸。2、民族地区科技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不足民族地区科技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人才存量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1)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没能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从1998年到2004年,民族地区GDP平均增长速为9.9%;而同期全国平均的增长速度是8.2%,民族地区GDP增长高于全国水平,而民族地

10、区的科技人才队伍却没有能够实现同步的发展。比如2004年广西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2.43%,而同期其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48%,只相当于GDP水平的61%,在新疆,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只相当于GDP比重的45%。除了数量不足以外,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质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以内蒙古为例,从2000年到2005年,该区的GDP由1539.12亿元增加到了3895.55亿元,年均增长17.1%,增长率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到2005年,该区人均GDP已达到2024美元,进入了全国前10位的行列。再看该区的科技人才增长情况,到2005年,该区共有国有研发机构145个,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53

11、. 49万人,只比2000年增长了5%,远远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2)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存量结构不合理民族地区现有的人才队伍,在存量结构方的不合理体现在“七多七少”:一是服务上层建筑的多,支撑经济基础的少还以内蒙古为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服务上层建筑的专业人才比例就占去了79.4%,而内蒙古作为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新近崛起的一个工业基地,其工程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只有14.1%。作为农业大区的新疆,其农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仅为8.2%。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多,自然科学的人才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项调查开始的。那时调查工作的任务

12、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历史和生产方式,所涉及的领域大多属人文社会科学,当时的调查对自然科学人才没有什么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人才队伍,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还存在着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特点。三是知识陈旧的人才多,能够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人才少。在民族地区的科技人才队伍中,有两部分人占的比重较大:一部分是年龄较大,第一学历较低,后来靠参加业余教育补上较高学历的;另一部分是第一学历较高,近年来高校毕业流入民族地区的人才。对于第一种类型的科技人才,他们在读第一学历时接受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而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又显得比较陈旧;对于第二种类型的科技人才,他们受过层次较高的全日制正规教育,但由于人才

13、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多数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实现了就业,而流入民族地区的科技人才多属于相对比较冷门的长线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多少都存在一些不对口的问题,相对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四是科技人才年纪轻职称低的多,职称高专业成熟的少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主要是由年轻的科技人才构成的,年龄以35岁以下的科技人才占整个人才队伍的一半以上。以四川省民族三州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例,近10年之内高校毕业、年龄在35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就占科技人才队伍总量的54.15%,而处于成熟阶段易于出成绩的3650岁的科技人员数量,只占总人才数量的38.

14、73%。这样的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是不利于发挥这支队伍创造性作用的。民族地区年轻科技人才比重过大 ,还存在一个隐忧,那就是人才队伍稳定问题。在民族地区这些年轻的科技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于非名牌大学,知名度不够在人才竞争中只好选择经济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的民族地区就业,这一些人才在经过实践锻炼以后,所积累的经验就会弥补前面提到的不足,在成熟期以后,有了机会他们就可能开始寻求向发达地区流动,影响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五是地市以上人才闲置多,县乡应用人才少在民族地区,相对而言,地市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着存量较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许多单位都处于超编的状态,很多专业人才无事可做。而

15、在县乡基层单位、特别是乡镇一级,专业人才的存量又相对偏少,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正常高效进行。因此,促进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心下移,也是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六是吃饭财政供养的人才多,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才少由于民族地区贫困县市多,在该地区省级以下科技人才集中的机构与部门,多数机构获得的财政拨款只够解决科技人才的工资福利等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没有多少财力来支持这些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动。以甘肃省民族两州三县的调研为例,该地区共有科技人才44436人,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35篇,平均只有3%的科技人才公开发表了论文,说明这个群体在理论创新方面的实力不够强。就是在代表应用创新的三

16、项专利方面,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也较低。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年,民族八省区的国内三项专利申请批准数只有5282件,占全国总数的3. 49%,这与八省区经济、人口、地域占全国的比重是有不般配的。这当然有民族地区科技人才层次相对较低的问题,但关键是该地区各级政府没有在财力上予以大力的支持有关,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科技人才创造力的发挥。七是国有机构的人才多,民营机构的人才少根据调查,民族八省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336.64万人,占全国的比重达12.24%;而三资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有6697人,占全国的比重只有2.13%,这势必严重制约民族地区三资企业的创新活动。

17、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实践表明,非国有经济的大力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推动力量。以如此薄弱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支持非国有部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一翼,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民族地区科技经费投入现状(以科普经费投入为例)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更好地支撑科技创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主要内容还集中在科普层面。2005年和2006年,国家民委与中国科协联合对少数民族科普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我们就以民族地区县市区农村科普经费投入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来说明问题。1、民族地区县级科协经费主要来源于财

18、政拨款、上级科协支持和其他部门支持。民族地区县均科普专项经费为4. 73万元,明显低于全国县均7.99万元的平均水平。2、民族地区科普专项经费中,50%用于农村科普工作,近30%用于其他工作,10%用于日常办公补贴。3、民族地区县科技三项经费情况:全国县均171.55万元,民族地区县均63.26万元,不到全国一半;县级科协事业费(不含科普专项经费)全国县均4.39万元,民族地区是2.12万元,不到全国不半;乡镇科普经费情况:全国乡镇科普经费平均为5000元,民族地区乡镇平均为1900元,不到全国一半。4、民族地区县级科协办公条件在固定办公场所、办公面积、硬件设备、工作用车等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

19、水平。5、民族地区科普画廊、乡镇村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乡镇村、科技示范户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上述调查数字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实,财政困难,加上一些领导和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科普工作缺乏必要的投入。特别是边远地区科普经费无法落实,极大地影响了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居住分散,民族地区差异大,自然环境恶劣,这些地方开展科普工作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这些地区发放科普宣传品就需要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开展科普的科普车一次出行就达上万公里,因此,科普经费支出本应比发达地区成倍地增加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科普经费的投入

20、是开展科普工作的根本保障,而民族地区的科普经费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科普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经费投入是科技活动最基本的因素,以上通过对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状况和科普经费投入状况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状况和全国相比,处于明显的弱势。这就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不发达,制约了科技工作的发展,而科技工作发展的缓慢,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有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差距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予以调整,使之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变得发达起来。但我持相反的观点,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就认为:“市场经济力量的正常趋势与其说是缩小区域间差异,不如说是扩大区域间的差异。”此时,政府

21、就应该适时恰当地介入。在这里政府的作用不是直接干预人才的培养与流动,直接干预相关科技活动的过程,而是应在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这一过程施加影响。施加这种影响最有利的政策工具就是财政转移支付。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向民族教育机构进行转移支付,以提高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质量;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科技人才进行转移支付,从而降低该地区科技人才的流动性,起到优化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作用;向民族地区特色科技项目转移支付,扶持民族地区特色科技企业的发展;向民族地区科普工作转移支付,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应该说,国家和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将

22、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三、国家对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及政策取向。一般来说,民族地区享受着很多的优惠政策。具体到科技工作方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民委“十一五”工作规划以及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相关的专项,对民族地区在某些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对科技部、农业部等相关部委负责实施的相关项目,我只是有一个比较笼统的了解,这需要相关部委的专家来解读,这些项目也是向全社会公布的,在一些规划文件、工程计划中,都有体现,各位多年来从事科技工作,可能比我熟悉。在这里,我仅结合国家民委的职能,就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科技工作的相关目标任务和工程,给大家

23、做个简单的解读。1、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第二大点主要任务第三条,努力提高民族教育科技水平,具体表述为: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科技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大力培养科技推广人才,提高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鼓励开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科普栏目,建设乡村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等科普设施。创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机制,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继续开展智力支边活动。本条的主要立足点就是以加强科普工作为突破口,加强民族地区的科技工作,提高民族地区科技水平。国家民委未来一段

24、时间内的科技工作,也要仅仅围绕这个主题,广泛争取社会支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民族地区的科技。如与中国科协会等相关部委联合共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伍、共同召开相关现场交流会,推广经验,与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委联合申报民族地区关键适用性技术应用与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等。2、规划中第四条:加大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工程。开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研究与保护性开发,建立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野生资源保护区。大力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加大乡村民族医药工作者培训力度。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设立民族医药专业、开展民族医药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民族医药专

25、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民族医药是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民委将着力于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比如扶持中央民族大学成立“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研究中心”,并将其作为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来发展,召开民族医药学科建设研讨会,协助扶持民族医药研究成果的转化,如中南民族大学的傣药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的转化,内蒙古民族大学的蒙药物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等等。3、制订和实施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数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

26、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鼓励、支持、吸引各级各类人才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创业,贡献聪明才智。加强民族自治地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选派少数民族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加强民族自治地方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强化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正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即贯穿在民族院校的正规的学历教育中,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状况,改善民族地区人才存量结构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如:教育部、国家民委、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五部委2005年共同实施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主体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重

27、点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承担,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同一录取”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主要培养的是硕士和博士,如2007年共招生5000人,其中博士1000人,硕士4000人。高层次人才培养由国家统一核拨培养经费,招生范围主要为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兼顾需要特别支持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等。在短期的民族地区的相关培训中,我们也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如将陆续组织进行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伍培训等。同时,也将加强调研,敦促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为民族地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社会环境。 在规划中,以上目标和任务有以下几个

28、具体重点工程作为支撑:1、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工程重点建设若干民族医医院、民族医特色专科。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改造,大力改善乡村民族医药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条件。加大少数民族医诊疗方法、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保护抢救力度,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发掘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献资料,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名录及其数据库。加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野生资源保护区、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GAP)、医药研发基地和医药推广培训中心建设。制订民族医诊疗标准、民族药药材标准、民族药药品标准和民族药炮制规范,编制民族药基本药物目录。开展民族药药用资源普查工作,制订民族药注册分类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

29、药资源人工种植养殖业,建立若干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人工种植养殖培训基地。2、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编写干部培训教材,建立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一支长期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地、县级少数民族干部进行轮训,对民族工作系统的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县(市、旗、区)、乡镇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接受各种形式的大专以上学历教育。选派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医疗、卫生、环保等系统进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少数民族专家学者、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骨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

30、人才。以上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所列的主要任务以及重点工程,是国家指导少数民族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需要国家多个部委综合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国家民委将根据规划的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积极才采取相关措施,努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在前提沟通讲座的主题时,科协的同志还希望我能讲讲“十一五”规划期间,民族地区科技项目选择。我觉得民族地区科技项目的选择,真正的专家应该是科技部、农业部等行业领域的专家,因为这些科技项目的选择已经融合在这些行业的具体项目、行动、规划中,在座的各位同仁也应该是项目选择的专家,因为你们长期在第一线从事科技工作,你们最了解这个地区的状况,这个

31、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不足,只要去认真地把握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就能够找到科技项目选择的切入点。在这里,我只简单地介绍一下国家民委直属院校所拥有的一些能够和民族地区直接结合的科技资源优势。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民族院校的科研工作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直接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一些民族院校的特色科研方面,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民族院校和其他院校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民族院校在保持原有优势特色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开设了一大批新型专业。仅以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院校为例,2000年底,委属院校开设本科专业147个,到2005年底,已开设了涵盖11个学科门类

32、的272个本科专业,增加了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将近100个。建成了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学科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十五”期间,委属民族院校获得近百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很多项目很具民族特色,能够直接转化,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大连民族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内蒙一些地州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议,大连民族学院生物化工重点实验室对民族食品资源的研究成果、中央民大少数民族医学研究中心对四川阿巴州药厂的规划、对长白山药物资源保护的规划论证,西北民族大学藏文信息平台的转化、中南民族大学在云南建立的傣药研究转化基地、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建设的牦牛研究基地等等,这些科研都深深跟植于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委对于直属民族院校的科技工作,将进一步扶持那些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项目。在这方面,各民族地区有什么科研需求,也可以和相关民族院校加强联系。很多民族院校,对这类的科研项目都有充足的配套科研经费,就是为了鼓励科研为民族地区服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