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802.04KB ,
资源ID:243269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4326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docx

1、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2012-2030年)发布时间:2007-05-23 来源:梧州市发改委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互动发展,广东、广西两省(区)积极探索跨省(区)合作发展新途径,提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两省(区)交界区域建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并于2012年11月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推动试验区的建设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30年。试验区以梧州市和肇庆市两市交界为中轴,由双方各划出50平方公里、共100平方公里组成。具体范围为:广佛肇

2、高速公路以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平凤工业园区以北;其中以西江南岸1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本规划是试验区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地理区位优势。粤桂是我国分属东、西部经济地区的接壤省(区),肇庆、梧州则是两省(区)及东西部交界的重要连接地带。肇庆(封开)素有“两粤通津,粤桂咽喉”之称,梧州是是近、现代“两广商埠”、“水上门户”,横跨两地的试验区则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是区域经济辐射“交集区”和“叠加区”,向东可接受珠三角及港澳台产业、技术、资金转移,向西可辐射大西南地

3、区,并通过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节点。 (二)综合交通优势。试验区周边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部具备,是国内重要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枢纽。试验区位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核心区段,是横跨联结粤桂乃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随着梧州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建设以及贺江、桂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强试验区与珠三角核心区、北部湾以及东盟地区的联系;广梧高速公路封开连接线(含西江大桥)、国道321线,贺江一桥扩建和贺江二桥维修工程的完成,有效完善了梧州和封开之间的交通体系;目前广佛肇高速(梧封段)已动工,柳肇铁路、广贺高速和怀阳高速正

4、在开展前期工作,梧州现有机场的搬迁扩建也将为试验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和全面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三)地缘文化优势。梧州、肇庆(封开)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共同拥有光辉灿烂的广信文化,曾是岭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两地同饮一江水,历史文化同宗同源,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及心理认同感,为试验区的设立和双方的合作共进构筑了良好的人文条件。 (四)现有合作基础。2004年以来,粤桂两省(区)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兴起、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大好机遇,签订了一系列关于全面加强两省(区)经贸合作的协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社

5、会合作格局。“十一五”期间,广东针对广西的投资项目达到6177个,总投资共计4430亿元,粤桂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伙伴。2011年12月11日,两省(区)签署了“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12月16日,肇庆、梧州两市签署了肇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11月29日,两省(区)共同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为两省(区)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5月20日,广东、广西两省(区)主要领导在广州举行会谈,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会谈纪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第二节 重要意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设立,对于推动粤桂经济

6、一体化发展以及探索我国东西部合作、跨省(区)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试验区将是深化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实现东西部互动、协调、合作发展的全新平台;将成为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产业承接的有效联接体,同时推动东西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实现互惠双赢;并实现西江跨省域生态协调与共同治理,促进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粤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区,将为后期更大范围的粤桂合作、东西部合作形成和积累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实践示范。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以市场为导向,以

7、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通过“两省(区)直管、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和“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的机制模式,优化空间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强化产业联动,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范区,推动我国西部大开发、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等国家区域战略的贯彻落实。第二节 发展定位集粤桂资源、产业及政策优势,将试验区建设成为承东启西的战略枢纽及粤桂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通过粤桂及肇梧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优化

8、区域发展软硬件环境,整合双方资源条件,共同面向粤港澳台及国内外其它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壮大发展区域经济,集粤桂两省(区)和肇梧两市之力,推动省(区)际边界区域跨越发展,打造和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加强试验区产业准入的把控,打造西江流域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探索跨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新机制,加强试验区内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监测、保护和治理,成为西江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文明走廊。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试验区将采用新型的合作机制,建立“两省(区)直管、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利益共享”和“一体化

9、、同城化、特区化”的机制,推进粤桂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合作。重点围绕组织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叠加、招商引资、开发管理模式、利益共享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试验。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试验区地处东、西部两大经济区域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将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合作发展,推进东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试验区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经济社会全面深入合作的示范区。第三节 发展目标试验区将用15年时间全面建设完成,其中分

10、三步走:三年(2013-2015年)打基础、五年(2016-2020年)上规模和十年(2021-2030年)大发展。到2015年,试验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跨省(区)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产业对接合作成效明显,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跨省(区)合作模式初步建立,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总量初具规模。整个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到202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跨省(区)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合作发展深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试

11、验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整个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到2030年,试验区开发建设全面完成,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产业与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主要发展指标见表1。 表1 2012-2020年试验区主要发展指标主要指标2012年2015年2013-2015年均增长2020年2016-2020年均增长1.总人口(万人)6.81530.17%3014.87%2.地区GDP(亿元)8915019.01%30014.87% 其中:工业增加值448022.05%15013.40% 服务业增加值2

12、94515.77%10017.32%3.开发面积(平方公里)5.51539.71%5027.23%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72.20.17个百分点3.50.26个百分点5.污水处理率(%)85901.67个百分点1002个百分点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851.67个百分点952个百分点7.绿化覆盖率(%)46501.33个百分点602个百分点 第三章 空间布局第一节 空间结构试验区规划形成“一核两轴双翼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形成跨西江两岸的综合服务中心,其中以西江南岸起步区为重点建设区域,逐步形成试验区行政、办公和综合管理中心。两轴:以粤桂大道和梧州环城高速路为试验

13、区发展的两条轴线,有效贯通试验区西江两岸发展,形成试验区跨江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双翼:以西江两岸为试验区发展的双翼,形成试验区生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试验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沿西江东西两个方向拓展。多组团:形成多个产业及功能组团。综合考虑试验区空间布局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确定多个产业发展区及配套服务区,实现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 第二节 功能分区 试验区在空间上强化对各产业合理布局。各产业呈现组团式布局,各组团之间以绿色廊道联系,又相对隔离。产业组团与试验区的行政管理及生活配套组团相互配合,形成有机、合理的“三区、十四园(组团)”的功能布局。(一)中心政务区位于试

14、验区的起步区和西江北岸,主要设立行政管理中心和商贸中心,并设立相应的配套居住区域。结合北岸的码头规划,建立商贸物流功能区。1、行政商务组团在起步区核心区域内,建设行政与商务板块,作为试验区管理与商贸活动中心。通过路桥建设,建立跨区域合作核心平台。2、居住配套组团作为试验区承载人口的生活居住与配套区域,结合城镇化建设需要,建设优质的民众居住生活新城。其它各产业组团中结合需要点状布置居住用地。3、综合物流组团选择在西江北岸大道、梧州环城高速以西,结合现有的梧州李家庄码头,建设试验区的主要物流基地。同时,在西江北岸封开境内的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规划建设具有对外开放功能的码头,共同承担试验区内外重要的综

15、合物流功能。(二)产业发展区分布于西江南北两岸。选择相对平整或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轻工食品产业园、林产林化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和节能环保产业园。 (三)休闲服务区选择西江北岸低山丘陵地带,结合水面,发展以休闲养生、旅游文化及水上项目的休闲服务业,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重点发展旅游及养生产业园、商贸服务园、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第三节 开发强度(一)建设用地规模根据试验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对试验区土地利用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结合生态基底建设理念,形成生态矩阵的土地利用布局特点。整个土地利用以产业和配套建设类的建设用地为主,结合水体、耕地和绿地,构建合理的用地规划。表2土地利用平衡表 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占总规划用地比例(%)H城市建设用地8167.2881.19 R居住用地1817.0918.06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3.931.33 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752.447.48 B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